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1880-1956)字翼謀,亦字希兆,號知非,晚年號劬堂。江蘇省鎮江丹徒人。17歲考中秀才,後就讀三江師範學堂。著名學者,歷史學家、古典文學家、圖書館學家、書法家。中國近現代史學先驅,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現代儒學宗師。1914年2月,應聘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文、歷史教授;1925年北上,先後執教於清華大學、北京女子大學和東北大學、1929年重返南京,任教中央大學(49年更名南京大學)。並曾任南京圖書館館長、考試院委員、江蘇省參議員。以柳詒徵為南雍雙柱之一的南京大學,是現代儒學復興的策源地;以其為國學支柱的學衡派,成為後世新儒家的學術濫觴。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柳詒徵 柳詒徵《國史要義
姓名:柳詒徵
性別:男
生辰:1880年
忌日: 1956年2月3日
籍貫:江蘇 鎮江

柳詒徵生平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1880至1899年,柳氏父親早死,幸母親持家、教導,故培養了柳氏重孝敬、求仁愛的性格。柳氏幼年因陳善余的教導,產生了研究目錄學及中國歷史的興趣。

第二階段:1900至1927年,維新變法,柳氏進入江楚編譯局,就學於倡言變法繆荃孫,隨師往日本考察,深明教育的重要性,故撰《歷代史略》為教材;1915年後,柳氏回南京,就教南高國文、歷史科,南高改並為東大,柳氏為歷史系教授,任教中國文化史、東南亞史、印度史等,與吳宓等主辦《學衡》;1926年正值東大發生“擁郭拒胡”的學潮,而柳氏反對校長郭秉文及學生運動,遂離東大;

第三階段:1927至1937年,柳氏就任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整理舊籍,分類編目,並完成了三十六冊的《國學圖書館

柳詒徵 柳詒徵

圖書總目》,更主編《國學圖書館年刊》,撰成《國學圖書館小史》;九一八事變,南京告急,柳氏東奔西走請求政府接收藏書,但政府可供藏書的地方不足,故書籍被戰火焚毀,自謂“對祖國文化未盡到全責”。

第四階段:1938至1945年,柳氏到了重慶中央大學,校內故舊因柳氏盛名,請他任歷史科研究院導師,任教期間完成《國史要義》 。

第五階段:1946至1956年,為柳氏回南京復任國學圖書館館長、國史館纂修,整理戰後散佚圖書及史料,繼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後,出任文物管理委員,籌辦地方博物館。

柳詒徵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圖書館學家。1948年獲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殊榮。學術薪傳乾嘉學派,融世界近代新思潮,學貫中西。主張“史之所重,在持正義。史以明政教,彰世變,非專為存人。” 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國史壇,與北方任教的史家陳垣陳寅恪並稱“南柳北陳”。

人物年表

柳詒徵 柳詒徵說文化
1880年出生。

7歲失父,家境貧寒,同姐隨母到外婆家,課督於母鮑氏,就讀於鮑氏書塾,日誦經書、詩文。以家無藏書,勤奮借抄。

1896年,柳詒徵17歲考中秀才,後曾就讀於三江師範學堂、江陰南菁書院、南京鐘山書院,師從繆荃孫黃以周李瑞清等人。卒業後曾任教江南高等商業學堂、江南高等實業學堂、寧屬師範學堂、兩江師範學堂、北京明德大學;並一度主持鎮江府中學堂校政。

1902年,隨繆荃孫前往日本考察近代教育。回國後曾就學於三江師範學堂

1903年創辦思益國小。之後曾任江南商業高等學堂、兩江師範學堂等校教習。

1912年主持鎮江府中學堂。不久轉任北京明德大學教授。

1914年,兩江優級師範學堂改建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受江謙之聘任文史地學部歷史、國文教授。

1920年南京高師改為國立東南大學。

1925年東大發生學潮,翌年遂再度北上,先後執教於清華大學、北京女子大學和東北大學。

1925年東南大學發生學潮後一度離去北上,先後執教於清華大學、北京女子大學和東北大學

1927年,國立東南大學改為國立中央大學,返校執教;並主持國學圖書館(原江南圖書館,1927年後改為國立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1929年改為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

1929年重返南京,任教中央大學;並曾任南京圖書館館長、考試院委員、江蘇省參議員。

1937年,抗戰前夕,為轉移圖書入川奔走。抗戰爆發後講學於國立浙江大學、國立貴州大學。

1938年再度出任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1946年,抗戰勝利後,復回南京出任國學圖書館館長,兼任國史館纂修。

1948年獲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殊榮。

1949年,居滬,執教於復旦大學。籌辦上海博物館

晚年以讀書校書為樂。曾請同鄉印人趙蜀琴鐫“一生書里活”之印。

1956年2月3日,在上海逝世。平生布衣蔬食,卒後僅遺一床一桌,書10餘箱。

學術成就

柳詒徵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一、文史學家

柳詒徵是中國近現代史學的先驅、開創人。1903年編寫《歷代史略》 ,打破綱監的編年形式,從唐虞三代至明末,系統敘述歷代史事沿革,是最早的一部近代新式中國歷史教科書。他也是中國編著新型歷史教科書最早、最多的學者。1905年完成《中國商業史》,是最早的中國商業史專著。1910年完成《中國教育史》,是第一部中國教育史著作。

柳詒徵1923年完成《中國文化史》 ,為中國文化史的開山之作。柳詒徵透過許多著作,闡明中國文化義理,是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柳詒徵是現代中國文化復興運動的國學導師。作為現代中國文化宗師,創辦 《學衡》 雜誌、《國風》半月刊《史地學報》等學刊,致力於中華文化的昌明、發揚。

二、現代儒學宗師

柳詒徵是現代儒學宗師。作爲史學家,由史學昌明儒學。他認為,儒家經典《詩》 、《書》、《禮》、《樂》,皆史也,皆載前人之經驗而表示其得失以為未經驗者之先導也;另一面,中國史學通貫儒學,儒學精神是中國古代史學的核心。柳詒徵發表論著,對孔教正本清源,指出了儒學之於現代社會的意義,“以儒家之根本精神,為解決今世人生問題之要義”,“在現代科學昌明的物質狀態下”,以孔教拯救現代社會,“不至以物質生活問題之糾紛,妨害精神生活之向上,“此吾儕對於全人類之一大責任也”。以柳詒徵為南雍雙柱之一的南京大學,是現代儒學復興的策源地;以其為國學支柱的學衡派,成為後世新儒家的學術濫觴

三、歷史哲學家

柳詒徵是一位歷史哲學家。“史學與哲學相結合,是其治學的特色”。他在《國史要義·史識》篇中定義歷史哲學:“治史之識,非第欲明撰著之義法,尤須積之以求人群之原則。由歷史而求人群之原理,近人謂之歷史哲學。”

四、圖書館學家

柳詒徵是一位目錄學家、圖書館學家。1927年主持國學圖書館,直至1948年。其間提供住讀方式便利來館的遠方好學之讀者,為中國“圖書館事業中之創舉”。為便於“群彥之責索”,乃編著藏書總目,延聘王煥鑣周雁石等數人經數載努力,1935年完成《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圖書總目》,這是中國第一部圖書館藏書總目

五、教育家

作為教育家,柳詒徵愛才、重才,言傳身教,培植弟子,“多能卓然而立”,人稱“柳門成蔭”。更多的人則是受到柳氏學問、道德、人格、理想的影響。

在中國學術界,有說他“培養出來的文、史、地、哲各門乃至自然科學方面的著名專家最多”。弟子如繆鳳林張其昀宗白華茅以升陳方恪陳訓慈范希曾鄭鶴聲等人,皆有造就。柳氏教學之法,鄭鶴聲曾說,“柳先生的教學方法,以探求書本為原則。他講中國史的時候,並不編 輯課文,或某種綱要,僅就一朝大事,加以剖析,而指定若干參考書籍,要我們自動地去閱讀,讀了以後,要把心得記在筆記本上,由他詳細批閱。他要學生平時以閱讀正史二十四史)為主,並經常從正史中出許多研究題目,要我們蒐集材料,練習撰作能力,由他評定甲乙,當為作業成績。這種治學方式,的確是很基本的,促使我們養成一種嚴謹篤實的學風,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張世祿回憶說他教導學生要能做“比較思考”,鼓勵學生“自己找問題去鑽研歷史”;胡煥庸回憶他的授課“夾敘夾議,既不是枯燥無味的考證,也沒有不著邊際的空談,真可說是廣徵博引,有引人入勝之功”;茅以升曾說,“我從先生受業八年,感到最大獲益之處,是在治學方法上從勤從嚴,持之以恆”。

六、書法家

柳氏初學唐碑,以顏、柳為基礎,既而學趙、董,純是帖學館閣路數。1901年後學北碑,經張謇而受張裕釗的影響,又與張小樓相切磋。1908年後入兩江師範學堂任教習,又受到李瑞清的啟迪,臨寫北碑突飛猛進。篆、隸、真、行、草各體兼能,尤以北碑成就最高。善書漢、魏二朝碑版,尤擅寫經石峪、顏真卿。

史學觀點

柳詒徵 柳詒徵史學論文集
著名學者柳詒徵是一位地道的 實證主義者。柳氏史學之魂,乃是 政治實用主義。就史學流派而言,民國史學有求真與致用之分野。柳氏乃屬致用一系。就史學淵源而言,柳氏史學實為 晚清國粹派史學的邏輯延伸。就經學與史學的互動而言,柳氏史學可視為其經學立場在史學領域的展開。這種展開,從史學的立場看,就是所謂“史術通貫經術”,亦即以“史”來表現他的根本理念。所謂“史”,乃“學術”之代詞。而“經”則是他所謂“政治”、所謂“實用”、所謂“禮”的對應語。 近代史家一般都信奉進化史觀,柳先生卻不大相信,提過許多質疑,作過諸多批判。柳還不大相信歷史運動的因果聯繫。柳詒徵的思想既有核心,又有系統,層次清楚,邏輯井然,形成一個相互銜接的系統。

一、論孔子

他認為,中國兩個最大的學問家是老子孔子,其學問均從史學產生出來。孔子不是經學家,而是史學家。老子與孔子所講的“道”,就是“從歷史上看出人類常走的路”,即人生之規律。所以,理學與道學均來自史學。又說,孔子學說貫穿中國全部歷史,此前之史則賴孔子得流傳。認識孔子,就掌握了讀史之綱。他還認為,清代乾嘉諸儒獨到之學實為史學而非經學。柳對清代考據學整體評價不高,對漢學有所批評,對宋代文化評價甚高,均與陳一致,但陳認為清人以經學見長,幾乎無史學,則其史學內含實與柳氏殊異。柳的經學與史學相互交融,陳則相互分別,故產生上述殊異。這也反映了柳的古文經學立場。將柳詒徵的上述言論置諸章太炎劉師培鄧實諸家中,可謂水乳交融,難加區分。

二、史德論

在近代史家中,柳氏身上的道德色彩顯得特別濃重。所謂“道德”,包含熱愛國家、尊重傳統、崇尚氣節、端正人格、勤奮工作、一絲不苟等豐富內涵,但核心是“養心術使底於粹”,從而促進民族國家的利益,出發點是現實政治。他曾說:“吾之人本主義,即合全國為一道德之團體者。”與此相適應,《國史要義》專列《史德》篇,修正劉知幾章學誠梁啓超等人的“史德”論,按以己意,重新申說,力圖“兼本末、包內外,合道德文章而一之”,與政治實用主義相配合,形成一套獨特觀點。就文章寫作角度看,他從史德方面提出過一些規範,如文無溢美、不為諱飾、不為曲筆之類,但更注重的,還是從道德角度對人進行規範,最終把史學理論轉化為一種促進民族發展的道德哲學與倫理學。

他認為道德是一種正義感。觀察歷史,應以這種正義感為準繩。在他看來,依道德準則衡量歷代王朝的正統性無可非議。他一反近代新史學家的觀念,令人驚奇地對向來遭受批判的傳統“正閏觀”持肯定態度。這種肯定完全是從現實政治出發的。就是說,只有肯定持有正義的王朝的正統性,才能使現實中不具有正義性的野心家不敢輕舉妄動,所謂“使亂臣賊子懼”。

在柳的史德論中,歷史、史家、道德實形成一個互動為用的循環。歷史(即儒家經書)是培養人類道德修養的源泉。史家帶著道德感去寫史,又通過撰史活動增進自身及社會的道德感。柳的“史德”觀,實已擴展到現實政治,以維護國家民族利益為宗旨,指明了史家修德的途徑(有賴於史)與作用,拓寬了“史德論”的領域,而且並不認為“史學致用”是不德。

三、史學功能論

由於信奉史學中心論,柳自然會把歷史說成無所不能,這是他史學功能論的特點。1925年,在《學衡》發表《歷史之知識》,著重闡述史學功能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歷史能提供人類以往活動的經歷與經驗,供現代人參考、套用。“研究歷史的最後目的,就在乎套用。”“我所希望於研究歷史的人,並不在乎成為考據家或歷史家,而在乎自己套用。”一針見血地表明了他的政治實用主義思想。

柳氏的史學功能思想貫穿著他的基本史學觀念和史學目的思想。無論史學功能多么完備,也要看運用者的心術,所以他又說:“史籍之用,亦視學者之用心何如。用之當,則可為人類謀幸福,為國家臻治平;用之不當,則可以啟亂飾奸。”這樣,史學功能思想就又與史德論結合起來了。

四、歷史研究法

柳氏認為,中國古代雖無歷史研究法之名,但三傳之於《春秋》,各有師說,以解析《春秋》之義法,準此而言,則世之有歷史研究法莫先於中國。從此觀念出發,他把歷史研究法劃分為兩個方面:讀史之法與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中,他對文字學方法、統計學方法、校勘與考據方法發表過精闢見解,都貫穿著“以史為根本”、不希望藉口科學方法來干擾史之根本地位的史學中心論,比較有特點,也都無懈可擊。而且,他雖精於校勘考據之學,但不主張唯考據是能,則又是政治實用主義使然。 讀史之法看上去似乎是技術性比較強的方法,而且主要是一個實踐經驗問題,可以見仁見智。實際上,它同樣反映柳氏的基本史學觀念。他主張讀原著,反對唯讀教科書,就表明了他對新式教科書的態度(這也是章太炎的態度)。讀原著還有讀經的意思,所以他提出:“治史學莫先於讀經。”柳在讀史之法中提出的最有價值的觀點是:讀史須求得圓通。

主要著作

柳詒徵 柳詒徵題字
柳詒徵一生髮表論文50餘篇,專著多種。其中 《中國文化史》70餘萬言,引用資料自六經、諸子、廿五史、歷代名家著述、國外漢學家論著及近代雜誌、報紙、統計報導等達600餘種。
《中國文化史》
《國史要義》
《東亞各國史》
《印度史》
《南洋群島史》
《國學圖書館小史》
《中國版本概論》
《劬堂題跋》
《中國教育史》
《柳詒徵說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國商業史》
《商業道德》
《中國財政史》
《柳翼謀文錄》(台北廣文書局1970)
《柳詒徵——史學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柳詒徵——史學論文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為學守則

柳詒徵自訂“為學守則”三綱十八目

一保身:遏嗜欲、省思慮、平怨怒、節飲食、謹言語、懲偷惰。

二修德:事親孝、與人忠、立志堅、律己嚴、執事敬、處境淡。

三勤學:讀經書、考史事、講理學、習國政、作詩文、究技藝。

人物軼事

柳詒徵 柳詒徵著作
一、淡泊名利

柳詒徵淡泊功名利祿。他痛恨清朝末年官場腐敗和民國初年軍閥竊權誤國,誓不做官,以執教著述,清正自守。 他民國早年的學生、美國《時代周刊》記者崔宗瑋曾說:“如果熱衷於官職的話,柳老伯的資歷名望,不要說南高的文學院長,就是大學校長、教育部長,一定會有人請他擔任的。”1942年國民政府成立“禮樂館”,蔣介石欲借重柳詒徵的德望,讓教育部請柳主持,柳當即“以老弱為辭”,蔣又讓柳門弟子陳訓慈之兄長陳布雷出面,也被婉言謝絕。”

二、淡泊錢財

柳詒徵幼時隨母居外祖家,步入社會後四海為家,債賃為居。雖然如此,他仍淡泊錢財。早年在兩江師範學堂執教,當時為尊師起見,一般每月工資例由會計親送教師,而兩江師範會計卻要教師自己去領。柳為維護師道尊嚴,數月不領,學期結束即請辭,校長李梅庵不捨,托陳善余詢問原委,遂後才責正會計,得以挽留。1938年,柳詒徵應竺可楨之敦請到位於貴州泰和的浙江大學講學,在課堂上講到日寇在南京大屠殺時,義憤悲昂,突發中風昏倒在講台。校長竺可楨延醫急救,後柳又在校休養三月。離校時,竺派校車送行,並讓秘書送去舟資三百元,柳詒徵以因病講學未成,堅決不收川資、薪金。

三、“低頭菩薩”竟成“怒目金剛”

柳詒徵在南高、東大和中央大學之時,平素給人的印象是:清癯面孔,疏落長須,平日身著長袍馬褂,一尺長的旱菸桿繫著黑布菸袋,始終不離手中;無時不是悠然自得,望之若神仙中人。學生見面行禮,他總是拱手作答,最為謙虛。言語幽默詼諧,一派謙謙君子風度。

抗戰期間,江蘇省政府遷至興化,一天,柳詒徵有事與一隨從一起入興化城,崗哨衛兵照例盤問其居住地址,柳詒徵竟啞然無以為對,哨兵斥之離去,柳詒徵窘急之下,手指北門城內建設廳長住宅,崗哨始準隨從入城通報,由建設廳長到北門迎接後方得進城。以後省主席等向他道歉,柳詒徵卻連連誇獎哨兵訓練有素,忠於職守,並自嘲說:“這是報應,我平時當老師時常給學生吃鴨蛋,此次我連吃三個鴨蛋。”說畢大笑。

但“緊要關頭”,柳詒徵卻“自然不肯馬虎放過”。抗戰勝利後,柳詒徵選聘為江蘇省參議員,凡關乎國計民生之事,他總是仗義執言。一次開會時,省主席及各廳長均列席被質詢,當時教育廳長曾為一件事指責議員吹毛求疵,柳詒徵先生當即抗聲而起,手指某廳長聲色俱厲地斥責說:“你是我在高等師範時的及門學生,何以這樣糊塗,不明白民主精神?你須知道議員是代表人民行使神聖的任務,你們不過暫時負一時治權責任,應當小心,敬聽主人翁代表的意見。沒有民主修養就不配列席會議,就不配做民主國家官吏。”想不到一個“低頭菩薩”竟成“怒目金剛”,教育廳長一時被訓斥得面紅耳赤,呆若木雞,不知所對,而全場則掌聲不已。

人物風骨

柳詒徵 柳詒徵著作
柳氏的學問之深,一般人不敢問津。所謂卓異者, 知識分子之風骨也。那么他在治學上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做人上有哪些卓異的地方呢?

一、治學

治學方法且舉一例。後來到了台灣的著名歷史學家張其均先生,是柳詒徵的學生,在他的《中華五千年史》自序中,特辟一節談柳先生指導學生的治學方法,條分縷析,甚是精當。其中說,他曾問柳師,如何寫歷史,柳師答:“可多看小說,各家小說總是富於興味,引人入勝。”若不是博學多識,又深有體會,斷不敢說這樣俚俗的話語。張之洞《書目答問》里說:“由國小入經學者,其經學可信,由經學入史學者,其史學可信。”據此是否可以說,由文學入史學者,其史學可誦。比較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呂振羽的《中國通史》,就知道柳先生的話是多么精妙了。

二、做人

為人行事上,最見其風骨。柳先生成人後,終其一生,奉行“三不敷衍”宗旨:一不敷衍自己,二不敷衍古人,三不敷衍今人。

1925年東南大學風潮中,柳先生遭人攻訐,說他想做文學院院長,又說他想做江蘇教育廳 長,先生也不分辯,只是馬上辭了東南大學的教職,遠走東北,應了東北大學之聘。直到1928年,國民政府成立,東南大學改為第四中山大學,柳先生才回來任該校教授兼籌備委員。當時實行的是大學區制,全省的專門學校和中學校,都歸這個大學管轄。

柳詒徵 柳詒徵後人在其墓前
中央政府規定,指撥江蘇 田賦180萬,充教育專款。而省財政廳長說,江蘇預算已經制定,田賦收入並無餘款可以指撥。校長和財政廳長商量不通,派柳先生和另外兩三個籌備委員去仍是不通。隔了一天,校長再派柳先生等兩人去。財政廳長說,已說過一個錢也沒有,何必又來說空話。柳先生說,這次不是來說空話,只是商量一個具體的辦法。接下來說:我曉得財政家都有個秘訣,收入是以多報少,支出是以少報多。財政廳長一聽立即站起來說,哪有這樣的情形,若是這樣,你來當廳長我去教書好了。柳先生說,請您莫動氣,我若是不明了江蘇財政的實際情形,也不敢亂說,我是讀書人,已從 《賦役全書》上看到了最近全省的各種統計數字。我們江蘇的老百姓向來不敢拖欠國稅,但是每年秋勘之後,徵收總不足額,那是各縣知縣和胥吏舞弊,名為民欠,其實都可追繳。所以每年的預算,都有帶徵積欠一項。前天廳長讓我們看的本年預算,田賦收入項下,既與征額之數不符,又和前幾年實征之數不符,又未載明帶徵積年的欠款,這不明明是以多報少嗎?你若不相信,我可以將我寫的一篇賬請你細看。廳長無語。柳先生又給對方出主意,說,你既已在省府會議上說過沒錢,再開會時,也不必說這筆錢是從哪裡來的,只說 教育經費至關重要,教育界諸位逼迫太甚,我沒有辦法只好承認了,各位就不必問這筆錢的來路,你看這樣說好不好?這話若可行,就一言為定,180萬照撥,你若不以為然,我就將我所寫的,在各報上公布,請莫見怪。“這位廳長,真正漂亮,聽我一席話,滿口應承”。

書法欣賞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柳詒徵

 

 

參考資料

[1] 國學網 http://www.guoxue.com/master/lyzh/lyzh06.htm

[2] 國學網 http://http://www.guoxue.com/master/lyzh/lyzh07.htmhttp://hi.baidu.com/%D7%C7%CB%AE%CF%AA%CD%B7%D7%C7%CB%AE%C1%F7/blog/item/c6d7c2a91b9ab1f91f17a231.html

[3] 國學網 http://www.guoxue.com/master/lyzh/lyzh08.htm

[4] 星辰線上 http://www.csonline.com.cn/zt/ztjiaoyu/20031105_mingde/20031105_mingde4/t20031106_48413.htm

中國學者百科

學者一般是專門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包括文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科學家等等。一般說來,學者多指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文人,但也不乏自然科學專家。 學者,又名 學人,近義詞可以是專家、顧問等,在學術方面比較優秀並且其思想能夠影響社會發展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