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囊》

《新智囊》

《新智囊》立志打造成一本會“動”的管理雜誌。書中通過行動實踐管理主張;通過互動實證經驗分享;通過活動實現共同成長。《新智囊》的使命是成為成長型管理者的助推器、會所、精神家園,並幫助管理者通過組織之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儘管以雜誌的形態出現,但不是一本雜誌,而是在管理者的困惑、需求與方法及解決方案之間搭建的供需平台。《新智囊》不僅僅關注管理,更關注管理者本身,其目標緻力於管理者能力的不斷提升與超越;編寫者不是編輯部,而是讀者,更擅長聆聽,讀者的問題就是編者的選題;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管理者交流、研討、總結、提升的會所;不是讓讀者感到累的,而是讓讀者會心一笑的;不是不是拿來擺在書架上的,而是讓讀者拿來“用”的。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新智囊》《新智囊》

主辦:黑龍江省經濟委員會 黑龍江省企業管理協會
協辦:北京今智囊傳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出版單位:《現代經濟信息》雜誌社
總編輯:周本蓉
編輯部:智囊傳媒·《新智囊》編輯部
執行總編輯/出品人:傅強
主編:馮宗智
副主編:趙敏
採訪部主任:楊雲龍
專刊部主任:廖文燕
國內統一刊號:CN23-1056/F
國際標準刊號:M4038 ISSN1001-828X
郵發代號:14-140
國際發行:中國國際圖書貿易 總公司(北京339信箱)
廣告經營許可證號:2301004010117
創刊日期:2006
出版周期:月刊
頁碼:108 頁
開本:16 開
出版日期:6月5日

簡介

《新智囊》《新智囊》

《新智囊》直面21世紀的管理挑戰,以“動”為理念與讀者共創價值:通過行動實踐管理主張,通過互動實證經驗分享、通過活動實現共同成長。矢志成為成長型管理者的助推器、會所、精神家園,並幫助管理者通過組織之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儘管以雜誌的形態出現,但不是一本雜誌,而是在管理者的困惑、需求與方法及解決方案之間搭建的供需平台,不僅僅關注管理,更關注管理者本身,其目標緻力於管理者能力的不斷提升與超越,編寫者不是編輯部,而是讀者,更擅長聆聽,讀者的問題就是編輯的選題,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管理者交流、研討、總結、提升的會所,不是讓讀者感到累的,而是讓讀者會心一笑的,不是不是拿來擺在書架上的,而是讓讀者拿來“用”的 。

專欄

《新智囊》《新智囊》2008年11期

文化到底能否跨越
績效主義毀了索尼
對於中小企業高科技過於昂貴
戰略不應該以客戶為中心
找到接班人,留住他
誰懂中小企業的心思?
VC的下一座金礦
市場其實才是公司責任的原動力價值觀不是“玩虛的
供應鏈也是生命線
後WTO時代的憂思
口感其實也能量化
克萊斯勒供應鏈管理誰做主?
願景如何才能實現?
多學科——一個管理學邊界正在打
企業管理的8大問題
2006管理十大變化——企業家原動
向前而不是向後——一個視角正在
創造未來
尋找中國企業的達·芬奇密碼
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十大模式 甘斯文特如何"救火"西門子 學會"

欄目介紹

創新100:分享百家最著名企業,百名CEO,百位專家學者的創新思維 。
智洞2008:聯手專業體育行銷諮詢機構,幫助中國企業實現奧運戰略使命 。
黑鑽顧問:別具一格的情景案例,揭示諮詢背後的管理問題,探究企業與諮詢行業的真實業態 。
智囊沙龍:通過企業健康診斷中發現的問題,在沙龍中分析原因,尋找解決路徑 。
笑談管理:所謂管理問題和管理方法,更多的不是發生在書本中,而是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身邊 。
商海王道:商海王道,小富靠智,大富靠德,道在其中 。

期刊評價

《新智囊》邀請全球公司的代表以及研究全球公司的專家,共同梳理和討論全球化下公司的演變進程,展望未來的全球公司的組織形態、經營管理模式,以及全球公司應該如何承擔全球責任
全球化潮流推動中國企業打造和諧企業。中國政府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科學發展觀包括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等重要理念。這些理念與全球範圍的強化公司責任的潮流完全吻合。

影響力

《新智囊》《新智囊》

對於管理者而言,以“不變應萬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管理者每時每刻都要面臨眾多挑戰,這些挑戰來自企業自身、市場環境以及突發事件帶來的變化,變動的時代需要變動的管理。

《新智囊》所探究的是21世紀的管理挑戰,突出一個“新”字,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探討管理變化的新規則,力求用明天的視角幫助讀者做今天的選擇,而非溫故知新,關注下一代企業的運做理念和模式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強化“管理是實踐”的理念,連結本土管理與世界管理。

期刊展望

《新智囊》《新智囊》

我們堅信“管理不在於知,而在於行”,我們的文字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要身體力行。我們同IBM聯手將“全球創新展望(GIO)”在中國落地,在舉國關注的創新討論中融入了多學科、多行業、多角度的思維;我們同中國企業聯合會、諮詢公司聯合發起了“中國企業健康狀況調查與診斷大型系列活動”,在調查、討論、巡講中感受企業的切膚之痛並為之搭建健康管理的諮詢平台;我們每月邀請管理專家、企業一線人士一起進行管理沙龍的討論……我們想達到的境界就是:讀者的問題就是我們的選題!
“動”是《新智囊》的“形”,或者說是運作理念和模式,而應對21世紀管理挑戰是《新智囊》的主攻方向。創新、全球化的衝擊、戰略核心與競爭優勢、知識員工管理、利潤增長模式、體驗經濟、公司責任……這些都是《新智囊》所關注的極具挑戰性的管理命題。正如《管理百年》一書所云:管理只有永恆的問題,沒有終結的答案。

關注點

第一個關注點是關注企業的痛點,現在企業企業大部分的痛點,還是來源於全球化的特點,可能《世界是平的》給我們提出了扁平化的世界。跨國公司紛紛的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企業也在積極的尋求海外的發展。這裡面可能出現一些合資併購OEM這樣一些現象,也會不斷的出現。中國企業可能也更多的體驗到了一些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和難度。包括一些企業也遭遇到了政治經濟文化市場方面的一些挑戰。

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探討什麼樣的問題呢?扁平的世界上如何建構一個平的企業呢?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呢?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解決呢?這裡面包括部門正在瓦解、業務模組化、組織無邊界化。包括我們會關注一些話題草根改寫權威的時代、新興市場的挑戰、IT技術和網際網路的主導作用、行業邊界打破之後,以及企業的利潤率越來越小的問題。在這方面《新智囊》也對相關的一些欄目,對以上一些話題進行了一些探討。

第二個關注點是關注未來,《新智囊》一直關注全球化中國企業的管理動態和趨勢,並確立了未來管理的方向這樣一個定位。《新智囊》就是用明天思考今天選擇這樣一個前瞻性的視角,希望今年以來圍繞著YOU時代管理,下一代企業做了多角度的探討。YOU時代,這塊我也不多說了。包括產生的信息、生活態度、生活方式決定公司未來的模式。YOU時代有時候對公司品牌傳播行銷、戰略都提出一些新的課題,這都是我們已經或者將要一直關注下去的話題。

包括下一代企業,我們也做了相應的話題的探討。包括新的一些企業架構,比如說SOA像這種架構,有專家也預測,企業的IT架構將和企業的組織架構、業務架構有越來越多的結合。服務經濟也是《新智囊》比較關注的話題,我們可能將從08年第一期開始持續會有一些服務經濟的報導,包括新興服務業如何服務文化的問題。傳統服務業跨行業整合的問題、製造業轉型產品服務化的問題。如果有專家在研究相關的一些問題,也希望大家給我們提供一些更好的建議。

第三個關注點是關注共贏,《新智囊》我們一直和專家和管業管理機構為智,《新智囊》是囊。《新智囊》和在座的和廣大的專家和管理機構,共同去研究一些話題。這和我們的新媒體形態有關,因為傳統的媒體可能更多的是發布和接受,在2.0時代我們可能是貢獻媒體。搭建刊網合一的平台,《新智囊》在06年底併購了中國管理傳播網,它之前在業界有非常好的口碑。智囊傳媒收購之後,中國管理傳播網和《新智囊》將會共同打造一個新媒體的概念,刊網相對獨立有自己關注的內容。但是在主線上保持一致,並產生互動。利用各自在內容和參與度方面的一些優勢,形成內容的廣度傳播和社區的互動。中國管理傳播網現在已經參與了《新智囊》在健康調查、智囊沙龍,包括管理諮詢行業的十大評選活動。

在管理思想的奉獻方面,確實各位專家都給予了我們很大的支持,為《新智囊》提供了精彩的內容,也為管理者和《新智囊》的讀者提供了全新的管理視角。包括對商業空間的研究、IBM周圍管理創新的研究,包括楊思卓對管理的研發,包括很多諮詢公司為我們提供的管理健康系列調查的解讀。包括高建華老師2.0時代的引領模式,包括吳振海等等。《新智囊》管理研發中心的成立,智囊這邊跟深圳中商國際管理研究院,其實有很長時間的合作。在共同幾年的磨合下,我們也共同推出了研發產品刊與學管理,智囊傳媒和深圳中商國際管理研究院,希望通過智囊的傳播優勢和中商的研發優勢,共同建立這樣一個研發系統,能形成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智囊沙龍,大概用了一年半多的時間,關注的是健康調查企業的健康問題。今年下半年智囊沙龍這邊也有了一個新的視角,就是更加關注企業的變革和成長。我們想更多的關注企業發展中的變化和創新突破這個話題,智囊論壇與IBM和GIO的合作,包括YOU時代、包括下一代企業SOA的架構也在業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管理觀察站的建立,是智囊傳媒研究機構、企業三方共同作為發展單位,以企業為研究基地,長期跟蹤企業的管理實踐,為企業提供保健服務,切實推動企業、研究機構及專家個媒體之間的交流,共同推進對管理的研究與企業的品牌釋放。我們這裡舉一個例子諾維信丹麥的公司,我們已經對它進行了一年的跟蹤,包括挖掘它在社會責任方面的一些貢獻。

管理產業聯盟,這裡面可能有陳皓陳總的貢獻。我想每一個選題,每一個話題,可能都有很多專家背後的支持。當時陳總和我們也是共同在研究管理產業聯盟這樣一個話題,我們發現企業的需求資源和管理服務提供商的資源不能有效結合的現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管理產業聯盟的構建由此而生,我們希望有一個跨行業的企業、出版企業資源的整合,這樣才能不斷為中國企業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包括我們跟機工出版社智囊管理系列叢書的合作,也是基於管理產業聯盟的思路而做的。我們想可能對更多的人才在這樣一個平台上貢獻自己的價值,才能獲得更多的品牌和價值方面的共贏和多贏。

期刊封面

《新智囊》 08《新智囊》7期
《新智囊》 08《新智囊》8期
《新智囊》 08《新智囊》6期

經濟管理類書籍

影響巨大的經濟管理書籍,傳播經典著作。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儘管該框架在總量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