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文集》

《德魯克文集》

《德魯克文集》由三本書組成:《個人的管理》、《組織的管理》和《社會的管理》、由日本長期擔任德魯克著作日文翻譯的篤男植田先生選編,選編的內容均為德魯克所有著作中,特別是近10年來的新著中的精華。《德魯克文集》論述內容全面,它系統地濃縮了德魯克先生的管理思想,可謂“三葉乃盡知秋”,因此得到了德魯克先生本人的首肯及褒揚。《德魯克文集》在日本推出後,立即成為該國當時的管理學暢銷書之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德魯克文集》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 對世人有卓越貢獻及深遠影響,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
德魯克文集
出版社(Publisher)HarperCollins作者:彼得·德魯克

德魯克與1909年生於奧匈帝國的維也納,祖籍為荷蘭。德魯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紀時從事書籍出版工作。德魯克的父親為奧國負責文化事務的官員。母親是率先學習醫學的婦女之一。德魯克從小生長在富於文化的環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傳體小說《旁觀者》對其成長曆程作了詳細而生動的描述。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師。他1909年生於維也納,1937年移居美國,終身以教書著書諮詢為業。德魯克一生共著書39本,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文章30餘篇,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他文風清晰練達,對許多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精闢見解。傑克·韋爾奇、比爾·蓋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響。德魯克一生筆耕不輟,年逾九旬還創作了這本《德魯克日誌》,無怪乎《紐約時報》讚譽他為“當代最具啟發性的思想家”。2005年11月11日,德魯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歲。

如何使管理井然有序,並使管理人員富有成效,這兩項開發任務是60年來作者一直為之努力的兩大工作重點。實際上,作者之所以得到人們廣泛認可的原因就是因為作者對管理的實踐方法和職業經理人的素質進行了深入的闡述。作者希望這套叢書對中國的管理人員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並能為他們在今後的10年裡履行各項重大任務助上一臂之力。

作者簡介

彼得·德魯克(PeterF.Drucker)對世人有卓越貢獻及深遠影響,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德魯克以他建立於廣泛實踐基礎之上的30餘部著作,奠定了其現代管理學開創者的地位,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魯克出生於奧匈帝國統治下的維也納,祖籍荷蘭。其家族在17世紀時就從事書籍出版工作。父親是奧國負責文化事務的官員,曾創辦薩爾斯堡音樂節;他的母親是奧國率先學習醫科的婦女之一。彼得·德魯克從小生長在富於文化的環境之中。

《德魯克文集》《德魯克文集》
彼得·德魯克先後在奧地利和德國受教育,1929年後在倫敦任新聞記者和國際銀行的經濟學家。於1931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1937年移民美國,曾在一些銀行、保險公司和跨國公司任經濟學家與管理顧問,1943年加入美國籍。彼得·德魯克曾在貝寧頓學院任哲學教授和政治學教授,並在紐約大學研究生院擔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學教授。儘管被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但彼得·德魯克一直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師。1942年,受聘為當時世界最大企業——通用汽車公司的顧問,對公司的內部管理結構進行研究。1946年,將心得寫成《公司概念》,“講述擁有不同技能和知識的人在一個大型組織里怎樣分工合作”。該書的重要貢獻還在於,彼得·德魯克首次提出“組織”的概念,並且奠定了組織學的基礎。1954年,出版《管理實踐》,提出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概念——目標管理。從此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從而奠定管理大師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讀者:不是只有管理別人的人才稱得上是管理者,在當今知識社會中,知識工作者即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成為高級管理者必讀的經典之作。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務,責任,實踐》,是一本給企業經營者的系統化管理手冊,為學習管理學的學生提供的系統化教科書,告訴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是管理學而不是經濟學,不是計量方法,不是行為科學。該世書被譽為“管理學”的“聖經”。1982年,出版《巨變時代的管理》,探討了有關管理者的一些問題,管理者角色內涵的變化,他們的任務和使命,面臨的問題和機遇,以及他們的發展趨勢。1985年,出版《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被譽為《管理的實踐》推出後德魯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書強調目前的經濟已由“管理的經濟”轉變為“創新的經濟”。1999年,出版《21世紀的管理挑戰》,彼得·德魯克將“新經濟”的挑戰清楚地定義為:提高知識工作的生產力。

彼得·德魯克至今已出版超過30本書籍,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傳播及130多個國家,甚至在前蘇聯、波蘭、南斯拉夫、捷克等國也極為暢銷。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則概念及發明,包括:“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學、組織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和滿足顧客、企業的基本功能是行銷與創新、高層管理者在企業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權化、民營化、知識工作者的興起、以知識和資訊為基礎的社會。”至2004年,德魯克還有新書問世。2002年6月20日,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宣布彼得·德魯克成為當年的“總統自由勳章”的獲得者,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無論是英特爾公司創始人安迪·格魯夫,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還是通用電氣公司前CEO傑克·韋爾奇,他們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魯克的啟發和影響。“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謂大師中的大師,那個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魯克”——這是著名財經雜誌《經濟學人》對彼得·德魯克的評價。2005年11月11日,彼得·德魯克在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歲。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複雜的作品,它融會了德魯克在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高度智慧。這是一部現實的作品,它是對當時正在興起的工業社會的一個全面、獨特、深刻的剖析,最為重要的是,它不僅給出問題,還給出答案的關鍵要點。這是一部預言式的作品,正如作畫者在序和後記中提到的那樣,本書中揭示的很多重要趨勢和思想都在短短和十幾年中變成了現實。這是一部影響重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樣,這部作品在日本曾經產生過極其重大的影響。這是一部還需要繼續挖掘的作品,這是一個巨大的思想寶庫,畢竟,它融入了德魯克多層面的智慧,也許,它思想的一鱗半爪,對我們來說卻可能是開啟一個新的想法的金鑰匙。本文集由三本書組成:《個人的管理》《組織的管理》《社會的管理》、由日本長期擔任德魯克著作日文翻譯的篤男植田先生選編,選編的內容均為德魯克所有著作中,特別是近10年來的新著中的精華。本文集論述內容全面,它系統地濃縮了德魯克先生的管理思想,可謂“三葉乃盡知秋”,因此得到了德魯克先生本人的首肯及褒揚。本文集在日本推出後,立即成為該國當時的管理學暢銷書之一。

書摘

《德魯克文集》其1979年所著的自傳體小說《旁觀者》對其成長曆程作了詳細而生動的描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任何一個國家中的最大群體都是農民。80年之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夕,人們認為,除了北美之外,所有的已開發國家毫無疑問都將日益變得不能養活自己,並將日益不得不依賴於從非工業化和非發達的地區進口食品。

在主要的自由市場已開發國家中,惟有日本大量地進口食品(即便日本也並不一定要這樣做,糧食生產之所以成為日本的弱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已過時的稻米補助政策的結果,這種政策妨礙了日本發展現代的高效農業)。其他所有的自由市場已開發國家儘管其城市人口增長迅猛,卻都已成為剩餘食品的生產者。在這些國家中,食品的總產量在今天都已許多倍於80年前的食品總產量,而在美國,目前的食品總產量已是80年前的8~10倍。然而,在包括日本在內的所有自由市場已開發國家中,農民在今天至多只占人口和勞動力的5%,也就是說,只有80年前農民的10%。

1900年左右,任何一個已開發國家的人口和勞動力的第二大群體都是家傭。像農民一樣,家傭也被認為是一種“自然法則”。1910年,英國的人口普查統計將“中下階級”定義為能雇用3人以下傭人的家庭。在整個19世紀,當農民在人口和勞動力中的比例都在穩步下降的同時,家傭的絕對數量和人口百分比卻在穩步上升,這種傾向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在80年之後,家傭在發達國家中實際上已經消失。凡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所出生的人,亦即至今不到50歲的人,除了在舞台上或在老電影中,幾乎無人見過家傭。過去,農民和家傭不僅是最龐大的社會群體,而且也是最古老的社會群體。千百年來,他們一起構成了經濟與社會的基礎,構成了“文明”的全部基礎。

經濟管理類書籍

影響巨大的經濟管理書籍,傳播經典著作。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儘管該框架在總量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