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TheEssaysofWarrenBuffett:LessonsforCorporateAmerica):摩根大通銀行推薦給百萬富翁十本必讀書之一。

基本信息

書籍概要

作者:沃倫·巴菲特(WarrenE.Buffett):股神
首次出版:1997年
全書名:《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美國股份公司教程》(TheEssaysofWarrenBuffett:LessonsforCorporateAmerica)
被譽為:
百萬富翁十本必讀書之一
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人的投資策略精華

書籍簡介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
巴菲特的這本書出版兩年以來,受到了美國讀者及其他國家英語讀者的廣泛好評。毫不奇怪,大多數讀者都是股票市場的投資者。畢竟,巴菲特的伯克夏·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在1964年的賬面面值僅為每股19.46美元。而到1999年底,每股交易價格達到了51000美元。1998年6月,其每股價格更達到歷史記錄的80900美元。儘管目前有所下跌,能讓一隻股票在35年內上漲2500倍決非一般技藝。沃倫·巴菲特仍然當之無愧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家之一。

巴菲特是第一位靠證券投資成為擁有幾百億美元資產的世界富豪。在過去的35年中,他執掌的伯克希爾的每股賬面價值從19美元上升至37,987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4%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伯克希爾已經是一家資產總額高達1,300多億美元的巨型企業。沒有哪個人的成功是偶然的。讀者看完這本書之後,想必會對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就不難想像他為什麼會取得如此驚人的業績

現在的這本書中萃取了巴菲特在運用這種投資方法時所積累的經驗之精華。這種投資方法事實上是由他的導師,曾經寫出《證券分析》這本經典之作的本·格雷厄姆戴維·多德開創的。這些書中所體現的思想是沒有時限的,它們可產幫助任何一位投資者在今天波濤洶湧的市場中確定航向。特別是巴菲特關於他自己投資歷程的反思可產為我國提供重要的經驗和教訓。

寫作背景

巴菲特每年都要在伯克夏·哈撒韋公司的年報中給股東寫一封信,總結在過去一年中的成敗得失。從挑選經理、選擇投資目標、評估公司,到有效地使用金融信息、怎樣看會計報表等,這些信見識卓越,涵蓋甚廣。《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一書就是由美國著名法學教授坎寧安協助巴菲特整理這些信件而寫成的,其中不僅僅包括巴菲特從平民成長為巨富的傳奇經歷,更重要的還有其從100元到160億成功的投資理念。《紐約時報》將其譽為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人的投資策略精華。

投資理念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伯克夏·哈撒韋公司董事會副主席
伯克夏·哈撒韋由於一些較大投資的表現平平,而在1999年一年內損失了三分之一多的價值,這些投資包括可口可樂公司通用再保險公司。巴菲特還錯過了1999年技術股的狂漲。有些人認為巴菲特在大趨勢中已經找不到感覺了。1999年對巴菲特來說肯定是不如意的一年。但是在這本書中讀者會發現,巴菲特認為錯過了一個剛剛開始的趨勢並不重要。他的時間尺度遠遠超過一年。他對投資活動中的追趕潮流不產為然。他追求的是經得起考驗的投資價值,在真正了解一項事物之前他是不會去投資的。重要的是他是作為所有者去投資的。所產他進行長線投資,密切跟蹤所投資公司的經理人員的表現。簡言之,他相信龜兔賽跑中獲勝的將是烏龜而不是兔子。這個理念正是所謂巴菲特投資方法的真諦。

巴菲特的許多觀點與傳統的管理與投資教條相牴觸。例如,巴菲特認為用股票期權作為對經理的報酬對股東不利,他更傾向於直接用現金獎勵經理。因為這些經理若是真的看好自己公司的股票,只要到二級市場上去買就可以了。許多公司的業績增長,是因為留存了本應派發給股東的紅利。如果這些用於再投資的留存收益可以產生高於市場平均收益的回報,那么留存收益顯然是明智的;但若是回報率比市場的平均收益率低,那么股東就會蒙受損失。許多公司經理明知回報率低,但還喜歡留存收益,因為公司的業績畢竟還是增長了,這樣他們手中的股票期權的價值就會提高,這等於是拿股東的錢為自己謀利

1999年對伯克夏·哈撒韋來說是不如意的一年,其每股的賬面價值增長率創下35年來的新低――僅為0.5%。巴菲特在1999年度的年報中開篇便說,即使是烏龍偵探克魯索(InSpeCtorClpuseau),已故英國影星彼得・塞勒扮演的法國低能偵探)也能看出你們的董事長有罪。他還說自己在1999年的資產配置成績只能得個“D”。

伯克夏·哈撒韋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它投資的幾家大公司在1999年的二級市場表現極糟:可口可樂下跌30.7%;吉列下跌34.1%;聯邦家庭抵押貸款公司下跌41%;以及通用再保險公司下跌50%幸好,伯克夏·哈撒韋參股的運通公司花旗銀行分別上漲19.9%和51.7%,才多少為公司挽回一些損失。前幾家公司的股價下滑並非由於它們是所謂“舊經濟”股,而是因為公司的業績大幅下滑。

說到“舊經濟”公司,就必然要提到所謂以信息技術(尤其是網路技術)為代表的“新經濟”公司。有人認為巴菲特的投資傳奇在“新經濟”下早已褪色,而他的那些投資理念早該扔到故紙堆里去了。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巴菲特富冠全球
首先,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猶如蒸汽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這場革命觸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並非直接從事信息技術的公司才能享受革命的碩果。“舊經濟”公司也能利用信息技術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及贏利能力,如柯達公司利用信息技術簡化原材料採購環節,結果在產品售價不變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其次,巴菲特在書中表述的投資理念是一種基礎理念(好比法律中的憲法),新技術革命只會使這種理念不斷升華。憑藉信息技術的進步,我們也許可以建立一套基於低軌道衛星的高速無線網際網路接入系統,這樣就可以通過手持式上網設備與身處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聯絡,但這終究代替不了人與人面對面的接觸。這個道理在投資界中也適用,最基本的東西無法取代。

堅持自己的原則(不是因循守舊)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投資大師W・D・江恩曾經說過,許多人在成功之後就全然忘卻了自己在走向成功時所遵循的原則,結果遭到了慘敗。讓我們構想一下,如果巴菲特把手中原先持有的“舊經濟”股全部拋掉,轉而投人到泡沫遮天蔽日的網路股中,那結局會是什麼樣子?我不敢肯定巴菲特能從中大賺一票;但我可以肯定那時的巴菲特已經不再是巴菲特了。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當有人問及巴菲特對網路股的看法時,他總是回答,“沒智慧的人有解釋,不解釋的人有智慧(Foolsgiveyoureasons,wisemennevertry)”。

意義

不少投資人和管理者都表示,閱讀巴菲特向伯克夏·哈撒韋股東大會提出的報告時得到的教益,勝過任何一本金融教科書。想到有人僅僅為了一睹巴菲特撰寫的年報,不惜花上幾萬美元買上一股伯克夏·哈撒韋公司的股票,要是不讀《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這本書就太可惜了。讀這本書,不僅可以學習到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還可以領略到巴菲特出眾的文采和幽默。

經濟管理類書籍

影響巨大的經濟管理書籍,傳播經典著作。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儘管該框架在總量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