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

《八極拳》

《八極拳》,是當代國內外廣為流傳的優秀傳統流派。

基本信息

簡介

《八極拳》《八極拳》

八極拳是當代國內外廣為流傳的優秀傳統流派。其歷史悠久,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它是中華民族的魂寶,東方武術文化的代表。它以精湛的技藝、高尚的武德,在武林中獨樹一幟,而享譽武壇。

形成

據清同治十二年(1874)直隸滄縣羅疃《八極拳譜》記載:“八極拳乃河南(嵩山)少林寺所傳也。清雍正至嘉慶年間,滄縣后庄科村(清雍嘉年間,滄縣轄后庄科村,1961年后庄科劃歸山東省,即現今山東省慶雲縣,嚴務鄉后庄科村)有吳鍾者,喜拳術好交遊,凡聞技擊過人者,必師事之技擊術,因此技藝大進。為訪名師,乃貼示四方,懸賞求師。有某叟者,攜妻來訪,鍾與言其技,知為高人,隨師事之。經叟數年指授,加以晝夜苦功,鍾之技藝蓋加精到。一日,叟外出訪友,鍾赴叟處,謁其師母。叟妻曰:“爾數年日夜習技,究技至何等曷,演示之”。鍾乃演技於庭,演畢,叟妻曰:“惜爾數年苦功,技尚未臻精到”。乃輒為指點其中奧妙。蓋叟妻亦精於技擊者也。鍾技已有根基,經叟妻指點豁然貫通。叟歸,觀鍾演技,訝其大精,叟詢其妻,妻俱以實告,叟曰:“鍾之技歷有根基,經汝傾囊相授,其技已超越我等,此處不可久留。”遂別去”。
乾隆十五年(1751)吳鍾為求深造,乃攜資赴(嵩山)少林寺拜寺內老禪師為師,習練八極拳及氣功。老禪師練氣,養氣造詣頗深。蓋練氣與養氣皆同出一源,實則有虛實、動靜之分。蓋養氣以道為歸,以聚氣靜養為宗法。養心、健魄、斂氣以歸神。練氣者以運使為效,以呼吸為功,運動四肢百骸,以意養氣、以氣促力、氣隨力走、力由氣發,使之去剛換柔,由柔及剛、由剛而柔。待用時,則時剛時柔、遇虛則柔,遇實則剛,或許遇虛則剛、遇實則柔,剛左而右柔、剛右而左柔,氣力相隨,剛柔相濟,虛實同進,意行一致,內外合一,一極動百極回響,八極冶為一氣,此八極拳主旨也。
吳鍾在少林寺隨老禪師習八極拳及氣功三年,深得師法奧妙,拳法精進,技藝大成。隨別少林寺到處訪友,曾遍及大江南北、各名山都邑。乾隆二十年(1756)吳鍾游至陝西延安府梭羅寨,又拜六合大槍卓著者賴魁元為師,專習六合大槍三年,寒暑無間,技藝勇猛精進,深得大槍法奧妙。鍾經數十載苦功,精八極拳,六合大槍法及其它器械。為驗證所學技藝,專訪武林各派極尊者和隱居江湖多年的武林異人,較技切磋。據史料記載,吳鍾曾三訪少林寺,三勝少林寺輩份極尊、武功卓著者。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滄縣誌》記載“吳鍾游至杭州某寺,寺內方丈為少林派之健者,鍾與較藝,方丈屢敗之。方丈畏服,贈錦標一囊。”乾隆二十六年(1762)吳鍾由浙北鏇赴燕京(北京),恂勤郡王允禵,號稱天下第一槍。名聞吳槍大槍精妙絕倫,特邀至王府中較技。《滄縣誌》記載“鍾與允禵較藝,殳端塗粉,粉沾王眉,王未覺也。王疑有幻術更試以麵糊,仍著眉未覺,王始信之,因延上座,師事之。”當時,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吳鍾”之譽。
乾隆三十年(1766)吳鍾受摯友之聘,客居天津南鹹水沽設場授徒,從學者若鯽,唯學者不堪其苦,多半途而廢,鍾憾無俊才。時有康德立與李章亦雍亁年間武林泰斗也。鍾與其二人較技切磋,相互敬佩,甚為投契結為莫逆之交,相互換藝。康精棍術,吳精大槍術,李精短打。江湖中有康德立的棍、吳鐘的槍、貼身短打數李章之諺。
乾隆三十二年(1768)吳鍾歸里,得女名榮,後在河北、山東一帶以保鹽鏢為業。同時在滄縣后庄科設場專授族人弟子,習練者眾多,鍾之女吳榮學父技,悟得其理,技藝獨到。在此期間,吳鍾把一生所學各種拳法、器械及氣功進行系統、歸納、整理、最佳化組合,采眾家之長,將諸多師尊授於他的精技純功,反覆提煉,融為一體,集其大成。創立了“內外兼修,意形俱練”的八極拳體系。他將八極拳技藝與氣功有機結合,以意行氣,以氣促力,氣隨力走,力由氣發,柔主變化,剛主松放,手、眼、身、法、步,隨意一體化。創立了八種攻防主導意識修練功法,即“記憶體八意”將人的意識做為攻防技藝的主宰,即宗法。為達到技擊中接招、拆招、還招,三個步驟只需一出手就能將敵之攻勢化解,並置敵於死地,創立了“外俱八形”精妙招法,提煉出“六大開”“八大招”精妙絕倫的技擊精華。行拳必“記憶體八意”“外俱八形”“勁發八面”出手起腳無所不用其“極”也。均以“極”字為宗旨的武學精髓。此為“八極拳”之由來也。從此八極拳形成以“六大開”“八大招”和“六合大槍”為主體架構的拳械演練與技擊體系。將健身與技擊溶為一爐,形成了雄健暴猛的獨特風格和“挨、崩、擠、靠”為技擊特點的拳學流派。這是滄州八極拳源於(嵩山)少林寺,而又不同於少林寺原貌的八極拳法,它是八極拳歷史上“質”的飛越和升華。
吳鍾為創立獨具特色的八極拳體系,幾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無私奉獻,為中華武術發展建立了不杇的功勳,譜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為後人留下了無可估量的歷史武術文化遺產。
八極拳流派體系的形成,凝聚著吳鍾師祖高境界的技術、技能和智慧,代表著千百年來古代武術的最高成就。八極拳門人將永遠銘記吳鍾師祖的英名,歷代傳頌。
故滄縣后庄科村(現今山東省慶雲縣后庄科村)是八極拳的“第一故鄉”即發源地。

傳播與發展

《八極拳》表演《八極拳》表演

任何一種傳統文化都是講傳授源流的,不然就會視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武術自古以來都是以言傳身教,口傳心授為主要傳授形式,所以它就更加重視傳授源流。特別看中師承關係。傳授淵源的祖述和尊榮,是武術界長期以來普遍遵奉的傳統規距。
據《八極拳譜》記載:“乾隆四十四年(1780)滄縣東南鄉孟村鎮吳永者與吳鐘相遇,經敘談都是天方教人,與鍾言技至為投契。”吳永,字輝庭(1762-1843)練武多年,久聞后庄科村有吳鍾者乃當代武林泰斗,技藝超群,久有投其門下之意,因吳鍾在武林中名份極尊,始終未敢冒昧拜見。事後吳永請本教名望高者到后庄科以重禮多次誠聘,吳鍾方應允,但有兩個條件:一是習藝者必須姓吳,二是習藝者必須是回族。談罷,吳鍾於乾隆四十五年(1781)攜其女吳榮客居孟村鎮設場授藝。孟村人丁孝武聞吳鍾來設場授徒,欲拜師學藝,吳鍾拒收。後經吳永向師再三懇求,加之丁吳兩院多人說情吳鍾才答應收下。吳鍾遂將“八極拳,六合大槍法及各種器械以及練氣、養氣”等術奧妙,蓋傳於其女吳榮、弟子吳永、丁孝武。乾隆六十年(1796)吳鍾年邁加之其女吳榮待婚,便回歸故里。嘉慶十七年(1813)吳鍾壽終正寢,享年九十歲。如今吳鍾之墓在后庄科猶存。
孟村鎮人吳永、丁孝武經鍾師多年指授,復經近二十年的苦功,隨大精其術,而遠近馳名。嘉慶二十年(1816)春,吳永、丁孝武徵得師姐吳榮同意,便在孟村設場傳藝,廣收弟子,拜師受業者甚多,而擇其良納之,不等者去之。其弟子成名者有:孟村鎮吳彤雲(吳永子)、吳凌雲(吳永侄)、王長錫、王世同楊德元、丁占田、丁懷德;羅疃村張克明、李大仲。功標方誌、著名者有羅瞳張克明、李大仲,孟村王長錫、王世同被稱為八極拳門初期“四傑”從此八極拳在孟村歷代傳承,經久不衰。武功卓著者有:吳永、丁孝武、丁占田、丁懷德、吳彤雲、吳凌雲、王長錫、王世同、楊德元、吳靈春、高名山、焦文明、吳坤、吳愷、吳梅、吳連城、高汝喜、曹景田劉虎臣、尹良田、強瑞清、高貴林、季雲龍、季倫芳、季倫輝、季倫俊、季殿輔、齊雲龍、曹寶合、丁玉林等。故孟村是八極拳的發祥地。
據《直隸滄縣八極拳門聖賢俊才傳記》記載:“道光二年(1822)二月,羅疃村李大仲經好友王世同引見,備重禮投孟村拜丁孝武為師習八極拳,遞貼拜師之日吳永、丁孝武請師姐吳榮到孟村。吳榮見李大仲身形矯健,基功頗深,天資聰穎,是難得的可造之才,高興地曰:如能收此徒唱三天大戲而心慰”。吳永、丁孝武知師姐之意,說如師姐喜愛,讓他做我們姐三個的弟子如何,吳榮應允。從此,李大仲隨吳榮、吳永、丁孝武三師門下受業,得其真傳。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滄縣誌》記載:“李大仲羅疃人,在八極門為吳鍾之女吳榮之弟子。練指如殳,以觸壯士皆顛撲數步之外”《滄州武術志》記載:清鹹豐六年(1856)李大仲應張之洞之聘,任翰林院武術教師兼鏢師。一日,李正授武,一位金鐘罩習練者仰首走來,將石磨懸於樑以撞擊,之後,要求與李過手。李以理待之,來者必試,話間進招,李施朝陽手一招將來者顛撲丈外倒地。酒席間,來者又伸臂試手,其腕被李折傷。鹹豐七年(1857)張之洞調駐清江,李隨往,經地勢險惡之長江大渡口,聞此地有惡賊,李設擂半月,一桿槍未遇敵手。張之洞念李隨他多次歷險而無失,欲在原籍南皮割地兩頃賜李,李謝絕。後令其徒黃四海代其職,他返里。同治十三年(1874)山東泰安一僧聞李之名,前來較技,二人相遇滄縣仵龍堂。僧使禪仗李使槍,相較多次無勝負。後李用“泥鰍翻花”槍法,將僧一眼戳傷,李甚悔。而李之槍法聲震遐邇。李大仲藝成後回羅疃設場授藝,傳子李貴章,徒杜峰元、王吉成王桂華王桂森、李芳春、張振功、韓風林張墨林、馬存義、王桂林、張化龍。李貴章傳子李萬成、李萬青;李萬成傳子李樹森、李樹雲、李樹林。技藝卓著者系嫡長孫李樹森,及張慶恆王錫慶、劉壽山等。
羅疃村張克明(1806-1882)自幼習通臂拳,如痴如醉,獲悉本村李大仲在孟村拜師習練八極拳,便經常去孟村丁孝武家窺看他人習武,回家後自練,張克明喜愛八極拳已著迷,便重禮到孟村拜師,吳永不收。張克明之父煩人說情,仍不收。道光四年(1824)張克明之父煩請武林名望高者數人攜子到后庄科吳府拜師,吳榮見張克明身高體健,通臂拳練得頗有功底,尤其看得張克明在孟村偷學的八極小架子,驚訝之中又驚喜,當即收張克明為入室弟子。張克明則如魚得水,如饑似渴,隨師學藝,勤奮紮實,且天資聰慧,一點就透,深得師尊厚愛。經二十餘年苦練,功純藝精,藝業大成。張克明練八極拳能悟得其理,練得其法,且深鑽細研,對練法、打法、截法、進退法、趨避法、以柔克剛、以動打動,剛來用泄,柔去加擠,剛來用柔,柔來剛進,隨式打式,隨機應變,眼見身隨,各種招法以及六合大槍術均得其精微奧妙。尤以六合大槍最為精到。功夫已達爐火純青之境界。道光二十一年(1842)張克明在羅疃村設場授徒,傳子張景星,徒黃四海。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滄縣誌》記載:“張克明,羅疃人與李大仲同師事吳榮,槍法馳名遐邇。清鹹豐年間南皮張文達公之萬(張之萬字文達直隸南皮人,狀元及第,後任兵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要職)督漕運駐節清江(湖北省清江縣)聘請克明為護衛。克明率弟子數人以往,有功得獎輒讓其弟子”。
張克明功成名就後,歸里授徒。同時,將八極拳法在技擊實戰中的經驗進行總結,從實戰要求嚴格訓練弟子,造就了一大批,技藝精湛的武林高手。張克明傳子張景星(1836-1924),徒黃四海(1829-1914)張景星傳子張毓衡(1867-1947),徒韓惠卿(1885-1942)馬英圖(1898-1956)。黃四海傳南皮王鍾泉(1846-1919)南良李書文(1862-1934),李書文傳子李萼堂(1904-1972)徒霍殿閣、孟憲忠,張大仲、張子林,高熙臣、王淑德、王淑江、李景林、張驤武、葉玉樹、劉雲樵。張毓衡傳徒董以清、魏鴻恩、魏鴻濱;韓惠卿傳子韓潔泉,徒趙樹德、董以文。其中,功標方誌,名滿江湖者有:黃四海、張景星、李書文、韓惠卿、張毓衡、霍殿閣、劉雲樵。民國二十二年(1933)《滄縣誌》《滄州武術志》有詳細記載。未入方誌但名滿江湖,武功卓著者有王鍾泉、馬英圖、李萼堂、魏鴻恩、魏鴻濱、王化成、趙樹德等。羅疃傳系,自張克明李大仲,在羅疃授徒繼承和發揚了吳鍾先祖的武學文化。用他們的智慧,豐富了八極拳理論,形成科學的訓練體系,培養了一大批叱吒武壇風雲的八極拳精英,為八極拳的崛起和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故羅疃是八極拳重要發祥地

崛起與輝煌

清末民初,南良李書文是八極拳最為傑出的代表。他秉承黃四海之藝業,大槍術得師爺張克明之親傳。精習八極拳、六合槍、把劈掛拳和金剛八式與八極拳融為一體,將八極拳沉墜勁,十字勁,纏絲勁三種勁道和練氣養氣法緊密結合,豐富了八極拳內外兼修、意形俱練、剛柔相濟的文化內涵和挨、膀、擠、靠、崩、撼、突、擊的技擊特點,並在實戰中加以提煉升華,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八極拳訓練體系和技擊體系。他挾技游天下,以其貼身靠打的精技純功名震江湖,以出神入化、精妙絕倫的大槍技藝,揚威海內外,被武林界譽為“神槍李”。他的拳技,槍技融天下武學之精髓,超越眾前輩,一生縱橫天下四十年,與人交手戰無不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神功蓋世,鑄就了八極拳一個歷史時期的輝煌,使八極拳更加科學完整的進入顛峰時期。
據史料記載光緒二十年(1895)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新兵,建立了北洋新軍六鎮(清末兵制,一鎮相當一個師)。以重金籠絡當代武藝高強之士,同時聘有日本武道高手和德國的軍事教官,訓練精銳部隊。李書文應聘前往。在袁軍演武大廳,袁世凱同國內外教官,見李書文瘦小枯乾,頗有微詞與藐視。尤其是日本武道高手伊藤太郎與秋野,狂妄地用手指點,並用半生不熟的漢語說李書文是“東亞病夫”李書文聽後,氣憤至極,以閃電般的速度用大槍尖剌破伊藤太郎的小手指,以示懲罰。然而狂妄的幾個日本武道士同時揮刀向李書文劈來,李書文大槍一抖,似蛟龍出水,左剌右挑,剎那間,三名日本武道高手的屍體都被甩出演武大廳以外。眾人驚愕,又見李書文大槍獻技,一招“青龍獻爪”槍尖剌中廳柱上的蒼蠅,蠅死而廳柱無痕。在場眾人齊呼“神槍!神槍!真乃神槍也”。袁世凱甚喜,尊若上賓,遂李書文在袁軍訓練軍將,李書文將大槍術運用到新軍步槍拼剌技術上,創立了步槍拼剌新技術,在歷代軍隊中傳授。時任黑龍江省第一陸軍師師長;奉天東路剿匪總司令,許蘭州對李書文的武藝高度評價為“巧!巧!巧!妙!妙!妙!”
民國二十二年(1933)《滄縣誌》記載:“李書文南良人,在八極門為黃四海之弟子,短小瘠瘦而精悍逼人,功深藝精。奉系軍將許蘭州延之為師,一時三省(指東北三省)師旅之長從學者若。李景林督直時,邀其來津教授將弁。燕京技擊家聞其名,選藝精者二人赴津與較,書文遜謝設酒款之,酒間,來者終請一試,書文不得已,撤席主定呼曰:“請”乃進一步。一掌擊其前立者,頭入項內而睛出眶尺許,次者後欲較,書文又呼曰:“請”仍以掌擊其頭其人微偏,掌落其間,肩骨折節脫。書文掌法於窒內排擊空氣,離窗五尺,紙震動有聲。故拍擊燕客若摧枯然。其最精之技為大槍,蓋得吳鍾之嫡傳。蠅集於壁,以槍剌之應手落地而壁不留痕。其與人較槍,恆以槍桿與之相攪,急掣槍柄,敵即前仆於地。又有單手托槍法,以一手插腰間,以一手托槍桿,槍柄亦插於腰際而運槍如神,人莫能當。又一拱把鐵錐,長三尺許,錘之入壁,有力者拔之不能出,撼之不能動,書文以殳攪之,隨攪而出,若拔芥然,故軍旅之間又群呼為“神槍李”雲。”
清光緒十一年(1886)李書文挾技行走江湖,以精湛的技藝,深厚的功力,贏得了武林界及社會高層人物的高度讚譽和敬佩,成為當代武林之“泰斗”,使八極拳達到鼎盛時期。
南京中央國術館史料記載“神槍”李書文的技藝精華,曾被中央國術館編成教材,做為必修科。八極拳得以向全國推廣。李書文一生以卓越的武功,精妙絕倫的大槍技藝和快、狠、毒的技擊特點,而稱雄武林。
清同治元年(1862)南皮王鍾泉在羅疃拜黃四海為師,習八極拳械十二載,經師指授,功純藝精。同治十三年(1875)回鄉(南皮縣張旗屯)設場授藝。光緒末年在北京九門掛棍,被八大鋪商家聘為鏢師和京師提督府武術教習。後被許蘭州將軍請至軍中,稱其為師。許蘭州將軍稱:三個人是“奇人”並說:“功夫大的是王鍾泉,氣力大的是陳福貴,要說藝精的還是李老師(李書文)。”八極拳立足北京,“神棍”王鍾泉之功也。後來李書文到北京與師兄王鍾泉會合,皆被聘為清軍武術教習,師兄弟二人在京與多人較藝,未逢敵手,其豪俠仗義、扶危濟困、見義勇為、除暴安良之事跡傳為武林佳話,而名噪京城。
清宣統二年(1910)張景星率弟子王鍾泉,李書文與馬風圖及霍殿閣,高熙臣、張德忠、崔長友、張之林在天津與李存義、李瑞東一起創建“中華武士會”,團結武林人士反對清朝統治,得到各派武術名家的大力支持,紛紛蒞津匯集“武士會”羅疃八極拳傳系祖孫三代,藝驚武士會而享譽津門。
民國初年李書文在許蘭州部任武術教官;民國六年(1917)年,攜徒霍殿閣到奉天軍中任武術教官,相繼被海軍司令沈鴻烈,聘為武術教官,少將旅長張驤武拜李書文為師,並聘為武術教官。羅疃八極拳傳系在李書文的率領下形成了一個教練群體,分布在許蘭州部,李景林部、張驤武部任教,傳授八極拳。
民國四年(1915)馬風圖邀韓惠卿、二弟馬英圖赴瀋陽,韓惠卿任高等巡警學校武術教官,馬風圖、馬英圖在瀋陽傳授八極拳、劈掛拳。與關東武術名家郝鳴九、胡奉山、程東閣結為金蘭,交流技藝成為武術佳話。兄弟三人憑藉精湛武功而名噪奉天。
民國十三(1924)年韓惠卿攜徒趙樹德游江南至廣州被聘為黃埔軍官學校武術教官。因技藝精湛、成績卓著受到校長蔣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教育主任鄧演達等人讚賞並榮獲孫中山先生的親自嘉獎。韓惠卿被特批為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
民國十五年(1926)年馬風圖隨馮軍、劉郁芬部經寧夏入甘肅。從此,馬風圖定居蘭州,馬英圖先後被劉汝明、宋哲部聘為武術教官。馬氏兄弟遂將八極拳傳播於西北五省。
民國十六年(1927)馬英圖隨張之江將軍去南京,協助張將軍籌建中央國術館。
民國十七年(1928)三月二十四日(在南京內橋金陵大舞台舉行中央國術館成立大會,館址設在南京西華門頭條巷)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馬英圖任少林門門長,韓惠卿任教務長,魏鴻恩、趙樹德、孟憲忠、田長泰、趙榮林、王化成、李學義等被聘為武術教員。
民國十七年(1928)第一次全國國術考試,韓惠卿、馬英圖、李學義獲優等獎,王化成、田長泰、趙榮林、孟憲忠等名列前矛。
民國十八年(1929)杭州國術大賽,“神槍”李書文被聘為檢查委員。韓惠卿被聘為評判委員。羅疃傳系十餘名八極拳精英執教於中央國術館。
光緒二十四年(1899)霍殿閣拜李書文為師。苦練八極拳六合大槍術十二載,藝成後隨師李書文在河北、山東、天津、北京一帶闖蕩江湖,初在天津小站建國道,中心公園授徒,後被師李書文推薦到許蘭州部任軍官學校武術教官,隨軍在瀋陽、長春、哈爾濱等地傳授八極拳術。一九二四年奉軍入關後霍殿閣隨許蘭州至天津,乃攜侄霍慶雲盤桓於許蘭州、李景林部傳授技藝。民國十七年(1928)潛居在天津日本租界的清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對日本武士心存芥蒂,又想效仿祖上做“功夫皇帝“,提出請中國武師,日本武士不服,霍攜侄前往,擊敗日本武士,霍殿閣被聘為清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武師。魏鴻濱、霍慶雲、高享亭、劉吉瑞、邊廷傑、喬萬鵬、劉寶森、張公田、劉子鳴、劉琪瑞、劉金山、孫桂林、邊廷彬、李子昆等為御前侍衛。
民國二十一年(1932)愛新覺羅溥儀到新京(長春)做偽滿州國皇帝,霍殿閣攜弟子護駕前往,霍殿閣除在皇宮教授溥儀、溥傑習武外,組建以霍家弟子為骨幹的宮內府護軍,並在宮外設場授徒,八極拳在東北三省發揚廣大亦李書文、霍殿閣、霍慶雲之功德也。
民國十八年(1927)劉雲樵拜“神槍”李書文為師專攻八極拳,三載純功,精進勇猛,技藝純熟。李書文攜徒劉雲樵游魯,劉挫辱直隸總督李景林,在黃縣訪友較技獲“小霸王”之譽,至天津擊敗日本劍道高手太田德三郎。後入西安軍校習“萬人敵”,畢業後入伍,至上校軍階。1949年隨軍至台灣。任軍階要職,後引退閒居,在台北新公園與同鄉螳螂拳名家張祥三相遇,二人甚為投契。從此劉不能隱,開始授徒。立法院乃武術界聚集之所,其“共合廳”乃名手雲集之處,有“聚義廳”之稱。劉常游之,收徒嚴格錘鍊,眾人敬佩。此時,台灣“技擊委員會”將軍軍階之劉偉克遇劉大驚,每數日必吾,並將其引見蔣緯國、蔣孝五。從此劉雲樵名噪台島,拜師求藝者眾多。後創刊《武壇》傳播八極拳術,在台島二十餘所大專院校之武術社團任職,不少生徒遍及亞、毆、美,位高望重者不乏其人,劉曾多次到馬來西亞、日本、美國等諸多國家傳授八極拳技藝。劉雲樵撰寫的《八極拳》、《養氣還原》、《昆吾劍》及論武之文。多見於《武壇》雜誌,台灣、香港出中文版,東京出日文發行。
自清末到民初,羅疃系八極拳精英,為弘揚八極拳術,奔赴:京、津、冀、魯、蘇、浙、穗、台、川及東北三省,西北五省傳授八極拳技藝,他們身懷絕技,在腥風血雨中頑強拼搏,在艱難險境中鍥面不捨,用他們純熟的技術、技能和智慧譜寫了八極拳輝煌的歷史篇章。將八極拳這一優秀拳學傳入皇宮大內、王公府邸、軍將行營、中華武士會、中央國術館、黃埔軍官學校、全國各省、地國術館和亞、毆、美諸多國家。尤其是“武林泰斗”“技擊之神”“常勝將軍”“神槍”李書文,稱雄武林縱橫天下數十年無敗績,他是八極拳,六合大槍術的顛峰人物是八極拳門輝煌時代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發揚光大

追憶歷史是為了發揚光大,更新觀念是為了開拓進取。推進八極拳理論研究是為了提高科學性教學。八極拳發展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漫長的風雨歷程,由於有正確的理論作為八極拳術實踐的科學指南,造就了李大鐘、張克明、曹井田、季雲龍、強瑞清、李書文、馬英圖等名家。幾代精英人物鑄就了八極拳的輝煌,是他們把八極拳從滄州一隅之地傳播到全國各地及海內外,成為當代影響較大的、傳播範圍較廣的傳統拳種。

幾百年過去了,榮譽和輝煌上面籠罩著的始終是昔日的光環。面對新世紀國內外競技市場上的激烈競爭與挑戰,八極拳人應該首先面對現實,用實踐來檢驗本門拳術的理論是否正確,摒除封建糟粕,肅清謬論餘毒勢在必行。在此基礎上,對本門武術理論運用現代科學知識給予充實提高,使之理論科學化,指導武術實踐效果化,縮短傳統訓練周期。這樣才能使本門武術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素質人才,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盤點武功秘籍

《江湖打鬥36毒手》
《中國內家拳》
《64門絕技》
《迷蹤拳》
《中國循經太極拳二十四教程》
《16式太極拳劍》
《孫式太極拳競賽套路》
《健身太極功》
《東嶽太極拳劍》
《太極拳普及套路全書》
《太極拳研究》
《武當氣功太極拳》
《少林特功技擊術》
《少林秘傳散打功法》
《少林秘傳點穴與解穴法》
《少林秘傳硬功絕技》
《少林軟硬功精華--絕技72藝》
《少林三大名拳》
《少林武術精華》
《少林打擂秘訣》
《少林72藝與武當36功》
《八極拳》
《截拳道格鬥指南》
《截拳道超級教程》
《李小龍傳世絕技》
《截拳道》
《截拳道腿法功夫》
《權威截拳道》
《李小龍全書》
《圖解截拳道格鬥指南》
《李小龍抗暴防身術》
《截拳道攻防技法》
《李小龍技擊法》
《二節棍攻擊法》
《全圖解李小龍二節棍》
《李小龍威猛雙節棍》
《截拳道自由搏擊術》
《振藩截拳道入門》
《截拳道搏擊精萃》
《中外十大搏擊》
《中國武術實用大全》
《三十六穴點拿絕招》
《實用擒拿法》
《擒拿反擒拿88法》
《實用護身技擊術》
《制敵實戰絕技》
《內家拿穴擒敵秘術》
《克敵決鬥36鷹爪功》
《保全防衛特技》
《中國快跤》
《中國腿法絕技300招》
《世界腿法絕技200招》
《各國特種部隊格鬥術》
《世界搏擊精粹》
《擒拿自衛》
《散打腿擊技法》
《散打連擊技法》
《散打自學日程》
《腿法精髓》
《徒手制服搏弒法》
《武林絕殺神招從書---神手絕殺》
《武林絕殺神招從書---名家神殺》《鋼肘鐵膝攻防技法》
《秘門真傳絕學》
《中國清靜門布氣氣功》
《中國流行氣功精選》
《圖解手穴健康療法》
《天山氣功》
《中國氣功修持工程一步》
《萬維一體穿透力》
《中國禪密功》
《養生氣功學》

《武道闡秘》
《易筋心法》
《徒手格鬥大搏擊》
《中華武術百科全書》
《道光功》
《再世純陽----劉仁波》
《大藏雲行紀實》
《金剛力功》
《修真心語》
《中華渾元功》
《渾元功學習與輔導》
《大氣功師說命》
《氣功治病大法》
《中國當代氣功全書》
《中國功法百家》
《自然康壽功》
《東方睡功》
《智明功法》
《達哈銅佛氣功傳人--周曉民》
《中華氣功名人百家功法大全》
《中國上乘內功》
《日常養生功法》
《仙家修道養生功法》
《現代流行養生健腦功法》
《地煞小周天》
《中國自然特異功》
《中功秘法》
《氣功療法集錦》
《實用氣功療法問答》
《氣功療疾奇功秘訣---術數時間點穴百病療法》
《中國自然功》
《太極無為》
《氣功祛病養生術》
《開悟--氣功修煉答疑辯偽百題》
《中國空勁氣功術》
《長生功術真傳》
《練氣功者戒--走火入魔》
《佛教與氣功》
《十二手點穴氣功》
《中國氣功圖譜》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偽氣功與特異功能內幕》
《不老回春法》
《瑜珈》
《密宗功修持法要》
《密宗秘法》
《密宗千手千眼觀音功》
《藏密氣功》
《密教特異功能開發法》
《密宗觀音功修持法》
《中國氣功精選》
《硬氣功速成法》
《東方傳統高級氣功薈萃》
《生命再造之光》
《中國自控氣功療法》
《嚴新九步功秘法》
《慧通丹田功及其遙感治病法》
《氣功精選》
《內丹探秘》
《中國慧蓮功圖解》
《龐明老師答疑》
《香光普照》
《香功與開悟》
《香功釋疑》
《天心正宗》
《氣功精選三輯》
《台灣氣功精選》
《靈妙三十六無上至尊導引術》

《硃砂掌健身養生功》
《氣功修煉的奧秘與誤區》
《生命特異現象考察》
《西藏密宗神功內幕》
《超級搏殺神功》
《天柱氣功秘要》
《宇宙沉思錄》
《中國香功探秘》
《氣功秘旨》
《氣功》
《人體生命數字信息手印功》
《武當武術精粹》
《杜心武自然門武功集粹》
《蔣劍武功秘錄》
《初級劍術》
《形意母拳》
《萬籟聲技擊教範》
《松溪內功教程》
《中國全息超能功》
《武當太乙鐵松門武功秘笈》
《中國武術百科全書》
《雲軸神功寶典》
《凌雲搏擊術》
《南拳》
《48小時超級自衛術》
《吉祥增智功十步功法》
《東方格鬥文化大觀》
《中華氣功大全》
《人體信息氣功診治法》
《人體生命再生工程》
《制暴格鬥防身大全》
《點穴與解穴》
《梁山功夫》
《世界最強搏擊術》
《秘傳武林輕功》
《中華氣功匯宗》
《硬氣功破解術》
《武林輕功絕技》
《密宗大手印百病療法》
《迷蹤拳法》
《神虎術》
《肘法腿法大集成》
《氣功一二卷合訂本》
《氣功四、五卷合訂本》
《藏密氣功寶典》
《達摩面壁內外功》
《六面整體混元力教程》
《中華快速開智記憶力功》
《骨髓運氣功》
《強力踢擊技術》
《強質搏擊》
《中國硬氣功》
《中國天目氣功》
《氣功人》
密宗 奇人-尚慶明秘傳功法》
《大圓滿之路》
《實用氣功治療法》
《正道氣功》
《論氣功長功與防偏》
《武林秘傳強身功法》
《虎鶴門全功秘笈》
《實用氣功》
《氣功強身法》
《養生氣功》
《太祖技擊法》
《大力金剛手》
《羅漢神打》
《沾衣禽跌法》
《崩拳絕技》
《佛家念力氣功》
《藏密大乘功》
《中國武林殘敵學》
《中國八卦象數療法》
《氣悟》
《中國軍警功夫》
《馬禮堂養氣功薈萃》
《一招制敵》
《強身氣功》
《軍警功夫要訣》
《練功要訣及圓能功》
《三元開慧功》
《分筋錯骨術》
《道家氣功精華》
《鶴翔樁氣功》
《東方太陽功秘笈》
《夢密功》
《八盤腿》
《武當神功》
《精簡陳氏太極拳》
《天罡法門》
《珍藏符咒施法秘要》
《石室藏本-圓光真傳秘訣》
《圓光術靈符真傳》
《中國神秘文化精粹-中國道教閭山龍玄門咒語指訣秘鑒》
《術數時間百病療法》
《詠春拳速成搏擊術訓練》
《中國克石功》
《東方神功》
《中國慧心功修持大法》
《華夏自然功》
《UFD終極格鬥教程》
《江湖秘術》
《中國硬氣功功法薈萃》
《速成硬氣功與金剛指點穴術》
《安堂山道家內功內丹術》
《武林絕殺神招從書---取勝名殺》
《武術初學指南》
《南拳入門及提高》
《拳擊快速入門》
《世界拳王成名技法》
《世界拳王爭霸絕技》
《國際武術競賽套路》
《徒手奪兇器》
《中國流行氣功精選續篇》
《武術散打精萃》
《二十世紀指玄功》
《氣功精華集》
《中國元明氣功-天罡神功》
《佛教氣功手印總集》
《武當秘傳短打絕技》
《截拳道二節棍技法匯宗》
《八式太極拳、十六式太極拳》
《少林神功秘笈》
《連環腿攻防技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