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功夫》

《梁山功夫》

國子午門功夫又名梁山功夫,與河南的少林武術、湖北的武當武術、四川的峨嵋武術一樣。是山東水泊梁山北,六工山建福寺方丈圓通禪師與宋江等眾梁山英雄所創,融佛、道、儒、兵四大家等諸家各派武功之精華為一體。

截止目前,子午門歷代掌門人共二十一位,第一代掌門人是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武松,子午門現任第二十一代掌門人是當代人稱“神腿大俠”的全國十佳武術教練宋義祥大師。

基本信息

書籍信息

梁山功夫梁山功夫

【書名】梁山功夫
【作者】宋義祥
【出版日期】1994年12月第1版
【頁數】97
【內容提要】本書收錄自辛亥革命以來至1949年在印壇有影響的182位篆刻家及部分作品。
產品介紹
由武林人稱“神腿大俠”梁山派掌門人、全國十佳武術教練宋義祥先生著的《梁山功夫》一書,通俗易懂,圖文並茂,集輕功、內功、散打於一體,每日練習半個小時就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宋義祥先生是與杜心武、霍元甲、李小龍、蔡龍雲等十二位從康熙十五年至今運用傳統武術擊敗外國大力士史料較全的十二位武術家之一。

目錄前言

黑砂掌
連環腿
斷魂掌
飛檐走壁
子午內功入門
子午門鐵內衫
子午門鐵內衫輔助功
子午門樁功
子午門大力陰陽功
子午門內養功
內功連環腿

梁山功夫

國子午門功夫又名梁山功夫,與河南的少林武術、湖北的武當武術、四川的峨嵋武術一樣,在人們的心目中、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我國民間武術四大流派之一。子午門功夫至今已近900年之久,是山東水泊梁山北,六工山建福寺方丈圓通禪師與宋江等眾梁山英雄所創,融四大家等諸家各派武功之精華為一體。
截止目前,子午門歷代掌門人共二十一位,第一代掌門人是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武松,子午門現任第二十一代掌門人是當代人稱“神腿大俠”的全國十佳武術教練宋義祥大師。

宋義祥大師宋義祥大師

子午門介紹

子午門功夫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將,由四面八方聚義於梁山,他們戰前練兵,戰後休整時常到六工山建福寺,與該寺方丈元通共同習練,互相切磋,逐步形成此功法。所謂子午門功夫,一是好漢們在每天的子、午兩個時辰練功,二是此功法練先天之身軀,補後天之精華,練後天之精華,補先天之不足,二者相輔相成。先天為陰,後天為陽;陰為子,陽為午,功夫練到一定程度後,練功時身上就會出現一股熱流和股冷流,熱流稱之為火候,冷流稱之為“精華之泉”;冷為陰,陰為子,火屬陽,陽為午,功夫練到此種程度,也就達到了人們通常所說的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境界。武術界形容此功法厲害,也把子說為生,午說為死,寓言出拳抬腿即可決定對方生死故名“子午門功夫”。
為繼承和弘揚梁山武術,子午門功夫第二十一代掌門人宋義祥先生於1991年組織成立了中國梁山子午門功夫研究會,並在對此功法進行挖掘整理的基礎上,撰寫了《梁山功夫》一書,國家武協主席張耀庭親筆題詞“梁山英雄名揚天下”其功法特點為:順臂、擰腰、合胯、大開大合,氣勢兇猛;蹦跳、捶搗,勾掛點躥,身法互長互短,摔打推拿,快穩準狠,與內功渾然一體;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練氣生力,練力生神,氣貫周身;變化多端,難破難防。真可謂高深莫測,獨樹一幟。

功夫院簡介

梁山功夫院是經國家教委頒發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由全國十佳武術教練、濟寧市政協委員、子午門第二十一代掌門人宋義祥先生創辦的一所集文化教育和武術訓練於一體的綜合性武術院校。本院擁有二十餘名資深武術教練和文科教師,實行科學化管理;以精湛的武功,卓越的成就,享譽武林,名揚華夏。
梁山功夫院設立在當年梁山好漢嘯聚的、享有武術之鄉聲譽的英雄土地上,繼承子午門歷代掌門升華和豐富的武術事業,經過多年艱辛的努力開創了又一片嶄新的武術天地。辦院二十餘年來,先後為國家培養出上萬名文武兩用人才和二百餘名一級武士及二十餘名全國武術冠軍。其中有一千二百名學員獲得了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在參加過的省、市和全國武術比賽中先後獲得了獎盃三十餘個,金牌八十餘枚,銀牌九十餘枚;並為俄羅斯保加利亞、法國、東南亞等一些國家培訓了八十餘名武術教練。在參賽的全國歷屆“子午門、少林民間武術爭霸賽”和全國“育才杯”武林精英邀請賽中,因我院參賽者武功精湛、技超群英,均獲得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本院培養出的學員,現在大都活躍在國內文體界和美、英、法、德、俄、加拿大、保加利亞及東南亞等國的武術界。多年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武魂》、《武當》、《少林與太極》等報刊,以及中央電視台“走遍全國”、“希望英語”、“科技之光”等欄目,黑龍江電視台“龍武堂”欄目,台灣東森電視台和日本電視台等國內外媒體都曾對本院子午門功夫做過專題報導。在2010年初,泰拳王來我國挑戰武林,曾專程來本院切磋技藝。所有這些都使我院獲得了良好的聲譽。在2002年11月本院通過濟寧市“遵紀守法光榮校”驗收後,《山東教育》、《當代小學生》等雜誌社對本院進行了專題採訪,報導了我院的先進事跡。在2003年10月份我院被評為“中華愛國英才培訓基地”;2009年春,山東省影視文化協會等十部門把本院確立為“山東影視文化教育基地”。

子午門拳種

水泊英雄地,梁山義士天。梁山自古就是群雄嘯聚之地,當梁山一百單八將及弟兄,個個武藝高強,獨具特色。因此,梁山拳功不僅有古水泊傳統拳,而且也有少林拳、武當拳、峨嵋拳等等,集眾家所長,規範發展,千錘百鍊而成。

梁山拳法梁山拳法

梁山拳功現在較普遍流行的有:燕青拳、子午門功夫、少林拳、梅花拳、佛漢拳、洪拳(又分大洪拳又名曰太祖拳、小洪拳、中洪拳、掌洪拳)、二郎拳、猴拳、醉拳、番子拳、水滸拳天罡拳、太極拳等等。

燕青拳

此拳是梁山好漢留傳下來的來寶貴文化遺產,在水泊梁山廣泛流傳,第十五代掌門人劉洪元,是清末民初梁山有名的武林高手,有一次在丁堂村與人角斗,長槍扎在肚子上竟然安然無恙,至今傳為佳話。
燕青拳又稱秘蹤拳,一說此拳起源於唐末,傳至宋代時由梁山好漢玉麒麟盧俊義發展而成。盧收燕青為徒,並同上梁山泊。盧隱退後,燕青廣泛傳授此功,故名燕青拳,另一說,燕青的門徒雖然敬佩老師的武藝,但因其投奔梁山泊,故隱燕青之名,稱名為秘蹤拳。又說,燕青被官兵追逼到梁山時,雪上未留足跡,致使使官兵迷路,故又稱迷蹤藝。燕青拳傳到清代的孫通,先從兗州張某學拳,後遊歷四方,晚年隱居河北滄州教拳,在滄州以陳善為首的一派稱其為秘蹤拳。由滄州遺流到靜海縣霍家,稱之為迷蹤藝,子孫代代相傳,後出名家霍元甲,迷蹤世遂聲名大振。 燕青拳動作輕靈敏捷,靈活多變,講究腰腿功,腳下厚實,功架端正,發力充足。此外,眼神和腿法的配合獨具風格,眼神集中一點,兼顧八方,眼助身法、氣力;腿法要求勁足力滿,乾淨利落。各種套路大多由名種手型、步型、腿法、平衡、跳躍等50多個動作組成。其技法:上肢有甩、拍、滾、擄等;下肢有跳、截、掛、纏等。配合先靠、閃、定、縮等身法,組成擊技較強的攻防技術。其步法強調插襠套步,閃展騰挪,竄蹦跳躍。
燕青拳內容極其豐富:1徒手(秘蹤拳、三步架等)2器械(青龍劍、明堂刀、五虎斷門槍、春秋大刀等);3對練;4硬功(鐵襠、鐵沙拳、鐵頂);5醫療保健功(主要以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為目的)建國後燕青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梅花拳

簡稱梅拳或花拳,始創於春秋戰國時期梁山泊西南軍事家孫子。其拳套路、器械多在地面練習,注重實戰擊技,講究膽、力、技的訓練。現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梁山武協副主席老拳師馮天民,委員宋升祥、候先存、姜德法,會員王清文、王保德王保柱等。主要分布在梁山前集鄉的馬振揚、張垓;梁山鎮的後集、馬莊、郝山頭等;後孫莊鄉的姜莊;壽張集的孫莊、徐樓;館裡鄉的大候、榮那裡。小安山鄉的西唐、宋莊以及代廟鄉的董那裡、新華、楊岱等。

洪拳

洪拳分為大洪拳、中洪拳、小洪拳、掌洪拳。據傳為宋太祖趙匡胤所創,該拳講究剛、猛、緊、穩、小五個字。主要流傳於館裡鄉的東李莊、劉先莊、胡台廟;楊營鄉的王連坡、馬營鄉的辛興屯後孫莊鄉的丁堂、孫莊、盛莊;前集鄉的前集、馬廟、鄭垓;梁山鎮的任莊、張坊、鳳山;開河鄉的開河,還有徐集、小安山、王府集、李官屯、韓垓等鄉鎮的一村莊。現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梁山武協副主席、老拳師王俊山、李象山鄧福存及鄭如科、任有領、孫克勝、肖文福、黃懷銀、韓鋒、曹務才等。

少林拳

主要流傳在梁山大寨、開河、代廟等鄉鎮。現代代表人物為老拳師段道坤、勒玉珍(縣武協副主席)宋廣生、徐英第等。
二郎拳,系梁山好漢武松所創,分三節、六段、一百零八式,是比較稀少的拳種套路。風格獨特,別具一格,動靜結合,剛健有力,手腳並用,利於實戰。此拳著得講六個字:接、纏、進、攔、切、拿,適合於被圍之中,展天打四面八方,小則拳打臥牛之地。演練起來,要手如流星、眼如電、腰如蛇、腿如鑽,也就是行如風,站如釘,重如泰山,輕如鴻毛,外猛內靜,機動靈活。主要流行於鄆陳、李官屯、梁山鎮等鄉鎮的一些村莊。
佛漢拳,該拳全是兩人對練套路。其二十四路對打錘,分上、中、下三盤,演練起來不頂不丟,剛柔相濟,隨勢而化,遇機而進,攻防合理,結構嚴謹,美觀大方,此拳主要流行在楊營、小路口、黑虎廟、梁山鎮等鄉鎮的一些村莊。

子午門史料

梁山,是水滸英雄故事的故鄉,是歷代群雄嘯聚、反壓迫反剝削的地方;同時,又是被譽之為“國寶”——中華武術的四大發祥地之一。因此,不僅在國內一向與河南少林、湖北武當、四川峨嵋齊名,而且;因一部古典歷史巨著《水滸傳》馳名天下。長期生活在梁山這片沃土上的人們崇尚武術,自古以來,民間習武之風盛行。素有“喝梁山的水,都會伸伸胳膊踢踢腿”之說。縱觀古今,在中華大地上,水泊梁山可稱為當之無愧的武術之鄉。更可以自豪的是,這裡為中華武術的發揚光大做出了寶貴貢獻,為祖國培養造就了許多傑出的武術人才,為國增了光,並令世界武林有志之士所傾幕。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許多有志之士利用武術開展了反壓迫、反剝削的鬥爭。隋朝,槍已成為步兵、騎兵的主要武器,馬稍也開始套用到戰場上,梁山北40公里的斑鳩店,是隋末農民英雄、唐代開國功臣程咬金的故里。程咬金善用板斧、馬稍,曾聚眾數百,保全一方,在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投奔李密,參加了瓦崗軍。
宋朝時期,民眾尚武的風氣甚盛,大大促進了梁山武術的快速發展。至北宋末年,梁山好漢一百零八將持武仗義的故事就已傳為佳話。當年,武松、林沖、李逵、魯智深、燕青、楊志等英雄好漢“聚兄弟於梁山,結英雄於水泊”,采眾家所長,逐步形成了武松拳、林沖“槍”、李逵“斧”楊志刀、燕青拳、子午門功夫等拳功的規範套路,從而,豐富和升華了梁山武術。
宋徽宗宣和(公元1120年前後)年間,天下各路豪傑嘯聚水泊梁山,憑藉水泊天險,仗著精絕的武藝,殺富濟貧,除暴安良,演出了一幕幕生動感人的活劇。從此高手雲集的水泊梁山,便名冠武林,威震天下。梁山北部六工山建福寺老方仗元通,走遍天下無敵手。梁山好漢每次大仗之後,便到那裡休整、演練武藝,汲取好漢們的功夫之長,創編成梁山功夫。又因該功多在子夜、午時演練故稱“子午門”功夫。宋江等好漢招安被害後,元通把他們的後人接進六工山加以保護,免遭災難的水泊英雄也紛紛到建福寺出家為生。高俅、蔡京等黨,深知元通收徒百餘,由於個個武藝高強而未敢進犯。為使子午功夫不致傳入歹人,元通選出兩個出類拔萃的大弟子,言傳身教,然後再從中確定一個功夫強熟者,並雲遊他鄉,與各大門派武林名家探討切磋,取長補短,印證武功,返回後正式立為掌門人。此後,這已成為所謂門規。至今,梁山子午功夫已傳至第二十一代掌門人。
明朝時期,曾在梁山杏花村法興寺任主持的主僧西竺禪師,武藝超群,武德高尚,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嫻熟的武僧,並帶領弟子3000開赴浙東沿海,配合民族英雄戚繼光與倭寇進行了英勇的鬥爭,明崇禎年間(約1636年)梁山西北壽張集武林高手李青山,聚眾數百,殺富濟貧,連克壽張、鄆城、東平、張秋等縣城,一度成為農民起義首領而聲威大震。
清末,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起義爆發之後,梁山南嘉祥人胡四在梁山一帶結交了著名武林高手梁山東青堌堆的王君坷及梁山大寨里的馬聲彥、天齊廟道士劉何真、梁山西黑虎廟的高建成等,並聯合駐紮在曹縣的捻軍首領張洛型,於鹹豐元成(公元1851年)十月,在壽張集西徐樓玉皇閣起義。這支義軍曾在濟寧與僧王軍展開血戰,最終雖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卻大大激發了梁山人民反壓迫的鬥志和習武的熱情,武術拳種,器械等也都有了空前的發展。在梁山廣為流傳的梅花拳等,就是在這一時期演練而成的精采拳種.
民國以來,隨著中華武術各級“國術館”的相繼建立,梁山武術也隨之進入了一個興盛時期。梁山的不少武術強將受聘到各級國術館任教,為武術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梁山北20餘里代廟村的常丙章、常丙義被青島國術館聘為教習,至今青島、台灣還有常教習的後傳弟子。梁山南4公里的姜莊續貞為被聘為“汶上縣國術館教習”,並任該國術館副館長,至今姜莊現存的石碑上,尚有其記載。此間,梁山一帶民間習武之風空前活躍,並出現了一些武術之鄉、武術之村。如代廟鄉,由著名拳師宋文林(公元1832——1915年)主持,其武藝高強,弟子不下300人。宋文林曾在北京、天津教場、鏢局任教多年,後在東平教場。其弟子常丙義、陸家燦、魏鳳銀、胡明海、陸傳昌、王丙信、郭行蘭、勒文貞、諶珠梁等武林高手都曾在青島、山東省國術館任教。另一個武術之鄉是梁山大寨里的前集馬振楊村,由拳師王清月主持,波及梁山周圍幾十個村莊,習武者2000餘人。該村設有“藝學”,本著農閒多練、農忙少練的原則,習武活動常年不斷。杏花村附近的張垓村自明代以來喜歡玩槍弄棒,尤以獅子舞技藝非凡,遠近馳名,深受當地廣大民眾歡迎。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梁山許多武林志士紛紛走向保空衛國的疆場,浴血奮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當代武術拳師王傳儉、王俊山、李象山等,在打鬼子除漢戰鬥中充分發揮了武術的獨特作用。特別是杏花村附近馬廟村的馬達,自幼習武,有膽有謀,一提馬達,敵人就膽顫心驚,由此而成為人民民眾讚不絕口的一們傳奇式人物。
梁山武術協會的正式成立,是推動現代梁山武術事業前進知提高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推動和指導梁山武術的健康發展,協調各拳派之間的關係,提高梁山武術的競技和武德水平,1982年9月,梁山健在的老拳師、各拳派代表、政府體育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梁山武界盛會,選舉產生了事31名委員,組成了梁山武術協會,並選出了武協主席、副主席和秘書長。1986年,梁山武術協會第三次會議,又增設了常務委員會,修訂了會員章程,發展會員1400餘人,並代山東省武術協會發展會員1100餘人,並頒發證書和證章。特別是1986年,山東省省長李昌安、國家武協主席徐才,全國政協委員、國空著名武林高手海登法師先後來梁視察“水泊武館”和民眾性武術活動,使梁山武術協會進一步明確協會的宗旨和任務,建立健全了例會和定期組織大型武術比賽活動等制度;積極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武術工作方針、政策,執行上級協會章程及工作條例,廣泛團結各位老拳師、教練員和所有武術愛好者。積極挖掘整理梁山武術拳種、拳派的優秀傳統項目。本著社會興辦武術事業的精神,深入宣傳,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為提高梁山武術技術水平,服務於兩個文明建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子午門器械

現在較流行的子午門武術器械主要有:長兵器(長槍、大刀、朴刀、鏜、禪杖);短兵器(斧、劍、單刀、雙刀、鉤鐧、叉拐、匕首、雙圈);軟兵器(七節鞭、九節鞭、流星錘、繩鏢、錦索等)。不論什麼拳派,老拳師都十分注重武術基本功,俗話講三年的架子(拳術)兩年的錘,五年才能摸家什(器械)。即練習武術器械必須以熟練拳技為基礎。

朴刀朴刀

朴刀,又稱雙手頭,是大刀的一種,其刀身比大刀長,刀柄比大刀短。練時雙手持刀,勇猛剛勁,潑辣驃悍。用法為:扇、吹、劈、剁、托、錯等。太平天國時軍隊中多用此刀,故又稱太平刀。梁山少林冊教練、骨幹運動員都是朴也高手,如李家和等多次在市地縣獲得冠軍。

長槍長槍

長槍,長兵器俗話說大槍一丈二,可見比一般的槍長,被譽為“槍中之王”。因長度在3米之外,演練吃力,故習者不多。其技術以攔、拿、扎、蹦、跳、絞、鎖、扣等為主。擊技性強,講究實用,要主宰,八方出擊。其套路共分四路:一路大撥大扎,二路引槍反扣,三路外纏里鎖,四路圈絞崩帶,抖動起來大圈套小圈,氣勢似波濤奔涌。

禪杖禪杖

禪杖,亦稱鍚杖,系僧人所持之手杖。最初是僧人云游化緣時,為避免打門時受人家責怪,只搖動杖頭上的鐵環,使人警覺而創造出來的,它是一種重器械,有很濃厚的禪宗味,一看便知是佛門兵器,花和尚魯智深使用的便是此器械。其套路技法獨特,外地不多見,可以說是梁山獨有。

鏜,此兵器形似叉,上有刃,稱正鋒,長一尺半,橫有刀牙,月牙朝上,上下均有一定間隔的利刃,鋒與橫刃互鑲並嵌於柄,柄長約六七尺,尾端有三棱鐵鑽叫“鐏”,用於擊刺、架格、轉、支、攔等,以“扎捻勢”、“中平勢”、“騎龍勢”、“架上勢”、“閘下勢”為常見。套路有“溜金鏜”、 “燕尾翅”等。梅花拳中身材魁梧者多以此兵器練力量。

斧,罕見的兵器,長柄巨斧名為鉞,也叫大斧,古時多為馬將用的重兵器。《水滸傳》中急先鋒李超使用的就是大斧,殺傷力頗大。短柄斧,有單、雙斧之分,古時為步兵所用。短斧因形狀扁寬,又稱板斧,李逵使用的即是此種器械。舞動起來姿勢優美,風格粗獷、豪放。使用方法有劈、剁、摟、抹、雲、片等。現在梁山武術運動學校挖掘整理,將“李逵對斧”定為傳統項目,在多次表演、比賽中深受民眾歡迎。

流星錘,屬軟兵器之一,由一根1丈5尺長的繩索和一個小銅錘構成。錘如木瓜,大如雞蛋;錘繩連結處有一小環,綴有紅綢,也稱走線錘或飛錘。它有“單流星”、“雙流星”之分,舞動起來其快如飛,猶如劃破夜空的流星一般,故而得名。運動方法纏、拋、搶、掃為主。練時繩在脖子、兩臂、腿及身上反、正纏繞,然後拋擲出去,而又不能用手觸錘,,武彥講“巧打流星順打鞭”,是說練流星錘要有巧勁。因此演練難度較大,如果功法不熟,容易碰傷自己。一般初學者開始用小沙包代替錘,待功成後再使用真器械。前集鄉馬振楊村老拳師的流星錘,繩子幾乎全部纏在身上,但抓住銅錘一抖即出,堪稱絕技。

流星錘流星錘

梅花樁,其設定用堅木棒5根,各長7尺,埋入地下3尺。樁頭直徑2寸,平頭,外用鐵箍加固。每樁相距2尺,中樁位於4樁中央,呈梅花形。先於樁上站馬步,初用足心,繼用腳根,最後用足尖,共練百日。之後在樁上隨意跳躍,並練習拳功套路,活步練習,純用足尖。此功既增長下盤實力,又鍛練自身的靈活度,是梅花拳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基本功。

盤點武功秘籍

《江湖打鬥36毒手》
《中國內家拳》
《64門絕技》
《迷蹤拳》
《中國循經太極拳二十四教程》
《16式太極拳劍》
《孫式太極拳競賽套路》
《健身太極功》
《東嶽太極拳劍》
《太極拳普及套路全書》
《太極拳研究》
《武當氣功太極拳》
《少林特功技擊術》
《少林秘傳散打功法》
《少林秘傳點穴與解穴法》
《少林秘傳硬功絕技》
《少林軟硬功精華--絕技72藝》
《少林三大名拳》
《少林武術精華》
《少林打擂秘訣》
《少林72藝與武當36功》
《八極拳》
《截拳道格鬥指南》
《截拳道超級教程》
《李小龍傳世絕技》
《截拳道》
《截拳道腿法功夫》
《權威截拳道》
《李小龍全書》
《圖解截拳道格鬥指南》
《李小龍抗暴防身術》
《截拳道攻防技法》
《李小龍技擊法》
《二節棍攻擊法》
《全圖解李小龍二節棍》
《李小龍威猛雙節棍》
《截拳道自由搏擊術》
《振藩截拳道入門》
《截拳道搏擊精萃》
《中外十大搏擊》
《中國武術實用大全》
《三十六穴點拿絕招》
《實用擒拿法》
《擒拿反擒拿88法》
《實用護身技擊術》
《制敵實戰絕技》
《內家拿穴擒敵秘術》
《克敵決鬥36鷹爪功》
《保全防衛特技》
《中國快跤》
《中國腿法絕技300招》
《世界腿法絕技200招》
《各國特種部隊格鬥術》
《世界搏擊精粹》
《擒拿自衛》
《散打腿擊技法》
《散打連擊技法》
《散打自學日程》
《腿法精髓》
《徒手制服搏弒法》
《武林絕殺神招從書---神手絕殺》
《武林絕殺神招從書---名家神殺》《鋼肘鐵膝攻防技法》
《秘門真傳絕學》
《中國清靜門布氣氣功》
《中國流行氣功精選》
《圖解手穴健康療法》
《天山氣功》
《中國氣功修持工程一步》
《萬維一體穿透力》
《中國禪密功》
《養生氣功學》

《武道闡秘》
《易筋心法》
《徒手格鬥大搏擊》
《中華武術百科全書》
《道光功》
《再世純陽----劉仁波》
《大藏雲行紀實》
《金剛力功》
《修真心語》
《中華渾元功》
《渾元功學習與輔導》
《大氣功師說命》
《氣功治病大法》
《中國當代氣功全書》
《中國功法百家》
《自然康壽功》
《東方睡功》
《智明功法》
《達哈銅佛氣功傳人--周曉民》
《中華氣功名人百家功法大全》
《中國上乘內功》
《日常養生功法》
《仙家修道養生功法》
《現代流行養生健腦功法》
《地煞小周天》
《中國自然特異功》
《中功秘法》
《氣功療法集錦》
《實用氣功療法問答》
《氣功療疾奇功秘訣---術數時間點穴百病療法》
《中國自然功》
《太極無為》
《氣功祛病養生術》
《開悟--氣功修煉答疑辯偽百題》
《中國空勁氣功術》
《長生功術真傳》
《練氣功者戒--走火入魔》
《佛教與氣功》
《十二手點穴氣功》
《中國氣功圖譜》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偽氣功與特異功能內幕》
《不老回春法》
《瑜珈》
《密宗功修持法要》
《密宗秘法》
《密宗千手千眼觀音功》
《藏密氣功》
《密教特異功能開發法》
《密宗觀音功修持法》
《中國氣功精選》
《硬氣功速成法》
《東方傳統高級氣功薈萃》
《生命再造之光》
《中國自控氣功療法》
《嚴新九步功秘法》
《慧通丹田功及其遙感治病法》
《氣功精選》
《內丹探秘》
《中國慧蓮功圖解》
《龐明老師答疑》
《香光普照》
《香功與開悟》
《香功釋疑》
《天心正宗》
《氣功精選三輯》
《台灣氣功精選》
《靈妙三十六無上至尊導引術》

《硃砂掌健身養生功》
《氣功修煉的奧秘與誤區》
《生命特異現象考察》
《西藏密宗神功內幕》
《超級搏殺神功》
《天柱氣功秘要》
《宇宙沉思錄》
《中國香功探秘》
《氣功秘旨》
《氣功》
《人體生命數字信息手印功》
《武當武術精粹》
《杜心武自然門武功集粹》
《蔣劍武功秘錄》
《初級劍術》
《形意母拳》
《萬籟聲技擊教範》
《松溪內功教程》
《中國全息超能功》
《武當太乙鐵松門武功秘笈》
《中國武術百科全書》
《雲軸神功寶典》
《凌雲搏擊術》
《南拳》
《48小時超級自衛術》
《吉祥增智功十步功法》
《東方格鬥文化大觀》
《中華氣功大全》
《人體信息氣功診治法》
《人體生命再生工程》
《制暴格鬥防身大全》
《點穴與解穴》
《梁山功夫》
《世界最強搏擊術》
《秘傳武林輕功》
《中華氣功匯宗》
《硬氣功破解術》
《武林輕功絕技》
《密宗大手印百病療法》
《迷蹤拳法》
《神虎術》
《肘法腿法大集成》
《氣功一二卷合訂本》
《氣功四、五卷合訂本》
《藏密氣功寶典》
《達摩面壁內外功》
《六面整體混元力教程》
《中華快速開智記憶力功》
《骨髓運氣功》
《強力踢擊技術》
《強質搏擊》
《中國硬氣功》
《中國天目氣功》
《氣功人》
密宗 奇人-尚慶明秘傳功法》
《大圓滿之路》
《實用氣功治療法》
《正道氣功》
《論氣功長功與防偏》
《武林秘傳強身功法》
《虎鶴門全功秘笈》
《實用氣功》
《氣功強身法》
《養生氣功》
《太祖技擊法》
《大力金剛手》
《羅漢神打》
《沾衣禽跌法》
《崩拳絕技》
《佛家念力氣功》
《藏密大乘功》
《中國武林殘敵學》
《中國八卦象數療法》
《氣悟》
《中國軍警功夫》
《馬禮堂養氣功薈萃》
《一招制敵》
《強身氣功》
《軍警功夫要訣》
《練功要訣及圓能功》
《三元開慧功》
《分筋錯骨術》
《道家氣功精華》
《鶴翔樁氣功》
《東方太陽功秘笈》
《夢密功》
《八盤腿》
《武當神功》
《精簡陳氏太極拳》
《天罡法門》
《珍藏符咒施法秘要》
《石室藏本-圓光真傳秘訣》
《圓光術靈符真傳》
《中國神秘文化精粹-中國道教閭山龍玄門咒語指訣秘鑒》
《術數時間百病療法》
《詠春拳速成搏擊術訓練》
《中國克石功》
《東方神功》
《中國慧心功修持大法》
《華夏自然功》
《UFD終極格鬥教程》
《江湖秘術》
《中國硬氣功功法薈萃》
《速成硬氣功與金剛指點穴術》
《安堂山道家內功內丹術》
《武林絕殺神招從書---取勝名殺》
《武術初學指南》
《南拳入門及提高》
《拳擊快速入門》
《世界拳王成名技法》
《世界拳王爭霸絕技》
《國際武術競賽套路》
《徒手奪兇器》
《中國流行氣功精選續篇》
《武術散打精萃》
《二十世紀指玄功》
《氣功精華集》
《中國元明氣功-天罡神功》
《佛教氣功手印總集》
《武當秘傳短打絕技》
《截拳道二節棍技法匯宗》
《八式太極拳、十六式太極拳》
《少林神功秘笈》
《連環腿攻防技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