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打鬥36毒手》

《江湖打鬥36毒手》

《江湖打鬥36毒手》是介紹如何在江湖打鬥的一本書,不是武功秘籍,是在江湖打鬥中的手段。

基本信息

第一手:扭打八絕

舊社會江湖派係為爭地盤或勢力範圍所進行的打鬥,絕不是比武賽場上的你來我往。他們在街上格鬥,受種種條件的限制,比如地形、障礙物、人群等等。學過武術散打的人,往往喜歡用拳與腳來進攻對手,在防禦上,保持距離,不讓敵人接近,雙方抱住後由裁判分開。這是比賽場上的打法。而江湖團伙的火拚則是雙方抱住後還得繼續死糾硬纏,非得一直打到分個你輸我贏、你死我活為止。所以,研究江湖打鬥中扭打撕殺的招法,制止此類犯罪的重演,是很有必要的。江湖爭鬥雙方扭打時所用的狠毒招法很多,如拉頭髮、揪耳朵、挖眼睛、勾鼻孔、卡脖子、扭手指、抓襠、插肋等等。

一、指功練習
(1)用兩手拇指、食指、中指支地,全身凌空倒立,堅持10分鐘。
(2)用大拇指做伏地挺身10次。
(3)一旦有空,就用三指捍石子,力爭捏碎。
二、運用
(1)拉頭髮:此式對付留長頭髮的歹徒最為有效。歹徒先用雙手抓住你的雙肩,用右膝向上狠狠頂擊你的腹襠部;之後,用右手三指揪住你的頭髮,猛力一扯,你的頭髮必被扯下,頭皮鮮血淋淋。
(2)揪耳朵:雙方扭打過程中,歹徒先用腳對你下盤進攻,等你注意力集中於下盤時,歹徒伸右手三指捏住你的耳郭上部,猛力一扯,耳朵即可扯下,在一聲尖叫中,鮮血淋漓,慘不忍睹。
(3)挖眼睛:你將雙手搭在歹徒雙肩上,歹徒雙手如蛇一般,沿著你手臂順勢而進,用兩大拇指插入你眼角中,食指扣住歹徒太陽穴,用力一勾,可將其眼珠子挖出。
(4)勾鼻孔:歹徒迎面搶我下盤,我急用右手食、中二指勾起由下向上勾住歹徒的鼻孔向上勾提,同時左手勾拳猛擊歹徒的下巴。
(5)卡脖子:我將歹徒推到牆邊,將其後腦撞擊牆壁,即用手卡住歹徒的脖子,同時屈右膝從下向上頂擊歹徒的襠部。
(6)扭手指:當你從背後抱住歹徒的腰時,歹徒可將其大拇指向其手腕猛扭,致其疼痛難忍甚至扭斷。
(7)抓襠:你搶歹徒上盤時,歹徒矮身下縮,同時用一手前伸,抓你襠部,並猛力緊捏,將你睪丸捏碎。
(8)插肋:你用雙手抓住歹徒雙肩並拉動時,用雙手食、中二指併攏猛力插擊你的肋部,插入後用力勾拉,將你肋骨拉斷!以上八絕,兇狠毒辣,無論何招,都可致殘致死,請慎用。

第二手鐵拳頭(一)

練過真正功夫的人,他的拳面非常堅硬,爆發力非常之強,能夠碎磚石、斷木板、穿酒罈。但是,出拳速度不夠快者,拳頭並非打出去而是推出去的,殺傷力自然不大。腕力不夠大,一拳打在別人身上,自己的手腕反倒先受傷了。拳面硬度不夠硬的,出拳就好象用棉花團去打歹徒,又能取得什麼效果呢?
要想取得巨大的殺傷效果,自應在平時多加強練習。如果在平時練習不夠勤,臨急應敵時只得暫時性地採取補救方法,藉助輔助器材,增強殺傷力。其中,利用手錶來擊打敵人的要害部位,是較常用的方式,稱為“鐵拳頭”。
手錶是現代社會中人們常用的生活品,我曾多次見到參加打鬥的雙方,在正式打鬥前,將手錶捋下,放入口袋或交給同伴。他們這樣做,是怕在決鬥中損壞手錶。可是他們卻未想到,他們錯過了一個極好的傷敵機會。
臨時增強拳頭殺傷力的方法是:
將手錶捋下,套在掌上,錶帶在掌心,表體在掌背,然後彎曲四指,握成拳頭,這樣,在拳面上就多了一個表體。
戴好手錶後,你可以用拳面(帶有表體的拳面)輕輕擊打自己的胸部試試,你會發現戴著表體的拳面不痛,而被擊打的胸部顯然痛一些。
手錶可以戴在左手上也可以戴在右手上。戴在左手上,用於前鋒手的突襲(相當於左直拳),用表體直接擊打敵人的額頭眉心,或嘴上人中,如若擊中,可產生打穴的效果。
如若將手錶戴在右手上,可用於右拳的猛擊。用右直拳猛擊敵人的額頭眉心、嘴上人中,或胸部要穴,或用右擺拳猛擊敵人的太陽穴。一旦擊中,敵人將馬上應手而倒。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鐵拳頭”一般擊打敵人的頭部,以達到一擊必殺的目的。

第三手鐵拳頭(二)

鐵拳頭(一)是在緊急狀況下採取的應急措施。如果事先有準備,那么就可以帶副江湖人叫“鐵拳頭”的暗器臨戰時套在手上,會得心應手,可以在瞬間擊傷敵人,讓其慘叫不已。特別是在晚上,敵人看得不很清楚,他用拳打我,我用武裝過的鐵拳對付他的肉拳,吃虧的當然是敵人。
我曾於70年代在電影院裡看到對攻的雙方,甲以拳猛擊乙,乙舉手迎著甲拳衝擊。兩拳相撞,乙無動於衷,甲慘叫不己。我甚感奇怪,仔細一看,乙竟將江湖用的“鐵拳頭”套在手上,難怪會有這樣的結果。
“鐵拳頭”暗器要根據各人拳頭大小製作,用兩根鋼筋即可做成簡易的“鐵拳頭”。一段鋼筋的長度,相當於虎口到小指掌側距離的6倍。具體做法是:
①先在鋼筋的一端,用手掌量出一段從虎口到小指掌側的距離。
②再將鋼筋繞拳面一周,又折回到手心。
③再將鋼筋繞拳背一周,又折回到手掌心。
④用細布條將併攏的手心的鋼筋纏緊,以便抓握。
⑤套用時將“鐵拳頭”套在手上,四指併攏握成拳,這樣,拳背與拳面都有一段鋼筋護衛,虎口與小指掌側也有鋼筋護著。
⑥擊打敵人時用拳背、拳面、虎口側擊打,效果極為理想。
⑦做完一個“鐵拳頭”後,再做第二個,這樣,左右手都有一個,套用起來左右開弓,得心應手,殺傷力很強,令敵防不勝防。
用“鐵拳頭”最好是晚上,敵人倉猝間看不清的時候。
武裝在手上的其它暗器還有很多種,如鐵戒指,拳刺等,原理都一樣,威力不相上下,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第四手一點紅

這是上下交攻的打法,殘忍無比,如被此招任何一式擊中,即可導致殘廢。
過去身在江湖的人,經常要被攪入鬥毆中。鬥毆有時是單人獨打的生死拚鬥,有時是一人對多人的死裡逃生,有時則是多人對多人的混戰。
在多人對多人的打鬥中,武諺有云:“擒賊先擒王”。對敵方的首領擊廢,再多的敵人也是烏合之眾。
假如甲乙雙方各有十數人對峙,按過去江湖“規矩”,雙方“老大”或代表,隔著一定距離對話。如果言語不合,一揮手,群斗即告開始。
如果雙方有誠意,其代表人即向對方“老大”敬煙(在茶館則敬茶,在酒館則敬酒),並為其點火。這樣,雙方或者井水不犯河水,或者狼狽為*。
如果有一方已經無意合作,並有“吃掉”對方之意,則會發生如下的情況(設甲為甲方“老大”,乙為乙方代表人):
①乙走到甲面前,很瀟灑地從口袋裡掏出香菸,並用手指一彈,彈出一支。
②甲踐高氣揚地抽過香菸,叼在嘴上,等待對方點火。
③乙從口袋中摸出火柴,擦然,為甲點火,表示乙方的誠意。
④甲在乙點火時,由於江湖經驗的習慣,密切注意乙的舉動。此時,乙卻無任何特別舉動。
⑤乙為甲點完火後,手腕左右搖擺,使火柴熄滅。
⑥甲滿意地抽了一口,吐出了一串煙圈,心理戒備開始鬆懈。
⑦乙突然發動進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還帶著火星的火柴尖,猛然插入甲的眼睛,將其眼睛刺瞎。
⑧乙方不停,又起撩陰退,從下而上,狠踢甲襠部,致其昏倒或死亡。
⑨甲上下連連被擊,哀嚎倒地。於是,雙方群斗開始。
招名“一點紅”,即是“上一點紅”(眼睛見血見紅)及“下一點紅”(襠部見紅)一招只有二式,往往二式皆中。反應再敏捷的人逃得了“火刺眼睛”也逃不了“腳踢下陰”,至少有一式擊中,故名“一點紅”,即一定見紅。
施用此招前,應該泰然自若,眼神堅定,舉止瀟灑。如果稍有漏洞,即使是眼神帶有一點點驚疑,也會引起敵人的百倍警惕。施用此招時,應如火燒身,以最快的速度,最猛的攻勢,將敵徹底摧殘,絕不留情。
記住:稍一手軟,就等於是自取滅亡。

第五手撞頭(一)

假如甲乙雙方並排背壁而坐,甲方率先發動進攻,這時,什麼樣的招式最有效,能在一招之內令乙失去反抗能力呢?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甲有甲的絕招,乙有乙的妙法,大家湊合起來恐怕有數十招。但是,哪一招有把握?萬一失效,若乙在昏倒之前施以全力的反抗,猛然的一記反擊,結果甲方可能也要身受重傷,弄得兩敗俱傷。
較有把握的方法,是寄希望於只做一個動作就令昏迷。本招“撞頭”,就是這種效果。
①設甲與乙兩人並排或對面而坐,也許是在房間裡,也許是在車廂里,雙方的距離較近,近到可以突然發動襲擊對方不及反抗的程度。
②甲方為了達到突襲成功的目的,應該先觀察乙所處的環境,同時自身保持“友好”的面部表情。
甲觀察到乙的後背是一堵堅硬的牆壁或鐵制的車壁,甲就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實施突襲。
④甲突然發動襲擊,伸出左手或右手或雙手對準乙的臉部猛力推去,用力一定要猛,作用距離要長。
⑤值得注意的是,甲的猛烈推擊,其目的不是為了用手去打擊敵人的面部,而是推動敵人的頭部,使敵的後腦快速地向後碰撞堅硬的牆壁或鐵壁。
⑥人體的後腦無疑是人體最最要害的部位,後枕部位遭受輕輕擊打也可出現全身無力、雙目暫時性失明的現象,稍重一些擊打可使全身暫時性癱瘓、昏倒,重擊可致死。
用猛烈的力量推出頭部使後腦與牆壁相撞,其反作用力是極大的,其傷害性也是極大的。施用此招的甲只要懂得方法,不用什麼武功,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乙擊昏,甚至擊斃。乙一旦昏倒,就會任由甲擺布。

第六手撞頭(二)

江湖打鬥的雙方一般都懂得:應敵制敵的方式不在於固定死板的招式,而在於活練活用。象“撞頭”這樣簡單而又實用的妙法,究其原理不過一點,那就是用爆發的力量打擊對手的要害部位,產生意想不到的制敵的效果。
如果甲見乙背朝牆壁而坐,甲自然可以用上述招式制乙。但是,如果乙是坐在四面空曠的地上呢?這一招“撞頭”甲又該如何施展?
原理還是一樣,甲即可用暴力襲擊乙的要害。假如甲見乙坐在地上,甲則可用種種“撞頭”方式對付乙。
①假設甲方正面對著乙相坐,可選擇最佳的進攻距離,最佳的進攻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撲過去,用雙手猛烈推擊乙的面部,使其後仰,將全身壓在乙的身上,一直將乙撲倒在地,將其後腦撞擊在堅硬的泥地上,使其昏迷為止。
②假設甲從後面偷襲乙,為保證將乙百分之百地擊倒,甲可以隨手撿起一塊石塊,握在手中。
偷偷地*近乙,用手中的石塊猛然砸擊乙後腦。一旦擊中,乙不會發出任何聲音,應手而倒,便昏迷或死亡。
或許有人認為這種打法非武人本色,有失體面。但是請記住,江湖打鬥就是你死我活,不講究公平競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是江湖打鬥的特性。
③如果堅硬的石頭不便搬動,這時,甲方可以猛然抓住敵人的頭髮、下巴或鎖喉,將乙後腦撞擊地面的石塊,旁邊的樹木,或桌子,或牆角。
總之,身邊凡可利用的東西,都要儘量利用。

第七手偷襲(一)

偷襲是江湖打鬥中慣用的伎倆,它因不依常規而獲顯效。偷襲的方式有許多種,比如利用夜晚的黑暗偷襲;從人的背後偷襲;利用地形掩護自己進行偷襲,等等。
這裡先介紹從背後偷襲的技法,這是一種非常簡單和非常普通的招術。
在民間,這一招人人皆知,在武術界初學入門便有這一招。這一招的名稱就叫“雙風貫耳”,是從正面用雙拳貫擊敵人雙耳(或雙太陽穴)的方法。
“雙風貫耳”這一招式之缺陷是,雙手齊出,沒有防護,中盤露出空襠較大;還有,這一招出手速度偏慢,隱蔽性不夠。因此就有些人不愛用它。
其實,這一招還是有很多優點的,它攻擊敵人的兩側要害部位,力量強大,拳勢較為猛烈,殺傷力很強。在解放前曾有人用此招擊中對方太陽穴而眼珠暴出的例子。所以,此招式威力極大,如果善於變化運用,效果是不錯的。
學習武功不在生搬硬套,而在於活學活用。如果我們將“雙風貫耳”這一招,摒除其隱蔽性差的缺點,選取它威力強大的優點,那么這一招就會成為很有威力的殺招。
①設敵人背朝我方,未曾注意到我方的接近。在群斗雙方中,出現這樣的機會是很多的。
②我方悄悄接近敵人,注意腳步要輕,手的擺動自然,不要拉起練功的架式。一旦拉起練功架式,你就會緊張,如被敵人轉頭看到,敵人馬上百倍警惕。如果我方自然地接近敵人,即使被敵發現,我也可以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把偷襲的企圖化作溫和的笑臉。
③我從背後接近敵人之後,用最佳距離,選最佳時機,突起雙拳用“雙風貫耳”招式向敵兩太陽穴猛襲,一旦擊中要害,敵太陽穴薄骨破裂,立時昏迷。
④補充招式:我方無論是否擊中敵的兩太陽穴,都應採取補救措施,將敵徹底打垮。方法是,雙手向後猛扳敵的雙肩,並向後下方壓,同時提起右膝或左膝狠撞敵人後腰腎部,將腎撞裂。
⑤以上招式施出擊中,即使敵人後來被人救起,也成殘疾,成為一個廢人。諸君此式千萬慎用!

第八手偷襲(二)

偷襲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具體到某一種地形,某一種時機,就會有相應的最有效的方法。這裡介紹一種當乙在前面行走時甲方採取的偷襲方法。
乙在行走時或靜立不動時,是完全不相同的兩種形態。靜止時乙容易發現甲方,主要從聲音、光線或其它感覺上判斷。而在行走時由於其本身發出聲響又有移動距離,不容易發覺甲方。
當乙靜立時甲方容易進攻得手,因為乙形態固定不變。當乙行走時甲方不易在距離上、目標上達到精確程度,特別是攻擊乙雙腳時,更不易掌握準確。
甲如何準確地擊中乙行走中的雙腳?
我們知道,人的行走是兩腳交替向前邁進的;一腳落地,另一腳提起向前邁步……這裡,介紹一點常識,即要進攻乙站穩的前腳,或剛剛落地的前腳(即重心腳)。人在向前走路的時候,其身體重心是偏前的,所以進攻乙的前腳,往往很奏效。
①敵人在前行走,我(甲)方悄然跟上,尋找最佳進攻時機。
②甲方突然發動進攻,墊左腳,出右腳狠踹敵人的右膝彎,力量要重而且突然性強,作用力延長到地面。
這樣,甲方的踹腿可使敵人膝蓋跪地,輕者全腿無力,重者膝蓋破裂。
③踹腿同時,甲方右手大小臂折成90°角,打出右平勾拳動作,但發力點是不是拳面而是右小臂,用右小臂向我左後方猛然回勾敵人頭面部。
上下交攻,使敵後仰倒地。
④敵雖已倒地,甲仍需毫不留情,用右膝狠跪乙之腹部,再次重擊敵人。
⑤動作不停,甲再起右腳猛烈下蹬敵心窩。
以上一個動作節奏要連貫,速度要快,一秒鐘內完成。力量要重,達到擊斃敵人的目的。

第九手偷襲(三)

偷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裡再介紹一招,用抱雙腿斃敵的方法。
“抱雙腿”這個技擊動作,本身並不具備特別的殺傷力,而具有摔倒敵人使其失去平衡,失去格鬥優勢的特點,因此很受公平競賽賽場上的青睞。
在武術界,被動倒地總是一件不很光彩的事,所以倒地與否成了雙方誰勝誰負的依據。
但是在實戰中,被動倒地不過是處於劣勢的一種狀態,並不意味著倒地者已經告輸,或者已經毫無反抗之力,站立者也不會因對方倒地而拍手慶賀,停止進攻。雙方優劣之勢可能瞬息互變,倒地者也許立即反敗為勝,而站立者也許因一時疏忽而敗北。
因此,在江湖打鬥中,雙方充滿殺氣,如果甲方致乙方倒地後,會毫不停留、毫不猶豫地實施連攻,必須處於劣勢的乙方一直重擊到無反抗之力為止!
在江湖上看來,摔倒對方是一種手段,制服對方才是目的。故江湖打鬥中絕不會在格鬥時因摔倒對方而沾沾自喜地收手。
①乙方無論靜立或向前行,甲方都可用此招。
②甲方悄悄接近敵人,毫無聲息。到位後,甲雙手向前環抱,抱的高度與敵兩大腿同平,用這個高度去環抱,甲方絕不至於失手抱空。
③上動不述,甲方雙手沿敵兩腿下滑滑到膝蓋以下脛骨處,即向上向後提拉,同時,用右肩或左肩向前猛力頂擊乙方臀部或腰部。乙上下反向受擊,必定向前仆倒。
④將乙摔倒是手段不是目的,現在乙前仆倒地,處於劣勢,甲絕不可放鬆,為達目的應緊緊追擊。甲隨即提起左腳向前邁一大步,將身體重心移到邁出去的左腳上,把全身的重量績注在這隻腳上,向下猛踩乙方的後腦或後頸。這一腳踩下去,乙一定再也不能動彈了。
動作就這么簡單,實際運用時,這一招絕不需要一秒鐘時間,就可將敵制服。

第十手腦後一棍(一)

少林武僧特別喜歡用長棍擊敵。長棍在群斗時易於發揮其威力,有“棍掃一大片”之說。在南方,長棍(指齊眉棍)並不崇尚“掃一大片”,而主張以槍法作棍法,以戳、刺、蓋、挑等玲瓏小巧的動作來擊敵。這種打法大約是因為南方多弄堂小巷的緣故,所以稱“弄堂棍”。
長棍都有“過老”之嫌。怕的是近身搏鬥,雙方一旦近身,長棍不但無法施展,更有礙於拳腳威力的發揮。在江湖打鬥中,長棍的攜帶多少有些不便,而帶短棍則簡便易行,無論追擊,還是逃跑都極為方便。所以,短棍的打法便漸漸被納入江湖打鬥技法之中。
不要輕看這小小的一根短棍,實踐證明,它的威力非同小可。在大規模的江湖鬥毆中,尺刀(西瓜刀)比匕首威力大,而短棍的殺傷力比尺刀還大。因為匕首短小,不易近身,且刺殺時我對著敵人胸腹。尺刀雖長,但分量偏輕,力點停留在淺表,曾有身中上百刀而未倒地,依然奮力拚搏之例。短棍多擊打頭部,分量又重,一旦擊中,多數倒地不能再戰,確有不少一棍而斃的例子。
短棍的握法是“留一手”,即,右手不是握在棍尾,而是握在離棍尾一握的地方(即空一手掌的距離),留一手至棍尾就可以了。這種握法,即能使打出去的棍沉重有力,也能使棍法迅速變化,優點較多。
“腦後一棍”就是根據短棍“一擊而斃”的殺傷威力,對人體後腦進行猛烈擊打的招式。招式簡而又簡,只有一擊,但這一擊卻有巨大威力!所以在江湖打鬥中,常施短棍偷襲的,就用這一招。這一招的成功率很高,有不少人在這一招的偷襲中倒下。
招式雖只一擊,但具體運用也得視具體情況而靈活變化,這裡介紹的是在小巷轉角中偷襲的例子:
①甲方躲在小巷的轉角處。躲藏的時候,將身微下蹲,縮緊身體,背*牆壁。身體微微下蹲不易被敵人發覺,因為人的視線總有水平而視的習慣,另外也是為了便於行動。在躲藏時不要因為緊張發出聲音,也不要因大意而將衣物暴露在外,而遭對方猛擊。
②偷襲時雙腳不要踩在滑動的石塊上,以免突然失控滑倒跌地,不能擊中對方。雙腳保持起動前狀態,有猛然跳起的架勢。這樣,便於突然發動攻擊。
③右手握棍,不能過於緊張,棍可放於右肩上方,不要將棍遠遠伸出,以免被對方及時發覺而先發制人,奪走短棍。注意力要集中,要有突然出擊的意念。右手握短棍左手護在胸前。
④以上是一個外靜內動“狸貓捕鼠”前的準備姿勢,此動作做得好者,能在極短時間內發出極強的爆發力,身棍合一,一觸而發。
⑤以待敵姿勢待機。聽到腳步聲,待敵漸近時,絕不動彈,唯深長細吸氣一口,準備突襲。
⑥就在乙剛過轉角的一瞬間,甲飛身而起,撲出,在空中,將棍猛然揮出,狠擊對方後腦或後頸。
⑦乙方受擊,一定立刻倒地。運用此招,非死即殘,人命關天,非敵莫使!

第十一手腦後一棍(二)

“腦後一棍”是指打鬥雙方,一方持棍對另一方後腦要害部位猛然一擊的棍法。此棍法並非一定要從其背後猛擊後腦,在特殊情況下,從正面用棍也可擊打對方的後腦。
從防護系統來說,人的身體動作姿勢可分為正常狀態和非正常狀態兩類。正常狀態指的是人體在正常情況下所保有的姿勢,如散打中的預備式。非正常狀態指人體在被動狀況下露出不應有的破綻並無法彌補,無法保護自己的姿勢。這種姿勢常見於打鬥中被擊中的瞬間。如:被擺拳擊中時頭部被迫扭轉的瞬間;被踹腿擊中胸部時後倒的瞬間;被勾拳擊中腹部時收腹的瞬間等等。
非正常狀態常常出現在失利、被動的時候,如果進攻者能抓住這個時機進行追打,效果是極為理想的。但中國人在“仁”的傳統思想束縛下,極少對失敗者再行追擊,並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宏量”。孰不知這是最佳的擊打機會,是江湖打鬥者絕不會失去的良機。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從正面擊打對手後腦的例子。
①乙手持匕首,對甲蠢蠢欲動,因依仗兇器,變得氣焰囂張。
②甲右手持棍(注意短棍的正確握法,以使短棍靈活變化),右腳在前,左手略前伸,右手將棍放在右肩前。
③甲不要忽略左手的作用,不要過於重視右手棍的作用,在徒手格鬥中,左手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器械格鬥中,有時左手能在適當的機會出乎意料地殺擊乙。相反地,乙與甲相峙,一定非常注意甲的右手棍,乙一定設法進身,用左手纏住甲的右手棍。所以,甲方要儘可能發揮右手棍的威力,同時發揮左手的作用,不要將左手置閒不顧。
④乙在運用引誘、挑逗、虛晃等手段之後,在有把握的情況下,上步用匕首向甲左胸心臟部位刺擊,以達到一擊而斃的效果。此時,乙來勢必然兇猛,下手一定狠毒。
⑤面對乙的囂張氣焰,甲方絕不可退縮,一退縮,甲就有被刺死、刺傷的危險。這時,甲以荊軻之勇,向乙迎去,用左手臂對準乙手臂,猛然上架。
與此同時,甲的右手棍猛然從下向前用棍頭頂擊乙小腹,或從下向上撩擊乙襠部。注意甲右手並未過於前伸,而是以步帶身,用爆發力擊乙。
⑥乙受棍擊,一定疼痛難忍,身向前彎,頭向前低,出現了難得的機會——非正常狀態,暴露出後腦的機會。
⑦甲把握住此機會,略退後腳以拉開與乙的距離,同時右手棍從後向上向前、向下猛然擊打乙的後腦。只要擊打落點準確,乙即應聲倒地!
特別告誡:棍擊後腦是江湖打鬥中**團伙互相撕殺的招法,或死或殘,如今此招在公民正當防衛中能夠不用還是不用為妙,以免防衛過當鬧出人命要負法律責任。

第十二手邊風棍

金華南山半溪村的村民,以善棍法而聞名四鄉。筆者聞名其曾先後在3年內多次前往拜訪求技,觀其棍式,古拙樸素。其中有一想法,名叫邊風棍,是從右下方向左上方撥擊的棍法,實戰時硬打硬撥,以力取勝。歷史上,曾有單獨一人用此棍法撥倒7、8條大漢之例。
無獨有偶,在江湖打鬥中也有這一棍法,也稱邊風棍,也是橫擊敵人側面的技法,只有勁力不同而已(長短棍的發勁本身就不相同)。其招式從實踐效果來看,威力巨大,而且招式可散可合,可拆可組,運用非常靈活。
此棍法在實戰格鬥中,有一類比較特別的打法,即攻擊敵人的四肢。這種特別的打法優點有二:一是以攻對攻,搶占先機;二是擊傷四肢,使敵人進攻能力喪失。本招“邊風棍”的第一式即是以攻對搶奪先機的打肢法。
①乙右手持匕首,用的是持劍式握法,知道這種握法的人,一定也懂得一些匕首擊刺法,乙持此法,多向我腹肋刺擊,防守頗難。一旦刺中,刀尖由下向上穿入心臟,易造成死亡。1991年,金華有兩人鬥毆,一人用匕首刺中對方腹部,穿入肺部,結果對方搶救無效而亡!所以,對這種持匕首法者,應小心應付,不得馬虎。
②甲右手持棍,放於右肩前,密切注意乙的全身。無論乙用何種引誘、虛晃動作,甲都用步法、身法周鏇,而不輕易出棍。
③在乙認為甲已經上當之時,突用匕首猛然向甲的腹部;甲看準乙是用實力猛刺時,便用右手棍對著敵人的右肘彎部,從上向下猛擊!此擊不但可破壞乙的進攻,而且可使乙右臂失去再次進攻的能力。
④甲用右手棍擊中對方右肘彎後,再次將棍從左下向右上橫掃乙的太陽穴或頭頸。這一動作就是“邊風棍”法名稱的由來。
⑤為了達到一招斃敵的效果,甲可再次提棍,從右上向下斜劈乙的左腰肋,將乙的肋骨打斷,或將乙的後腰擊傷。

第十三手抹脖子

抹脖子是江湖打鬥中用匕首攻擊對手的招法。
匕首是江湖鬥毆時**團伙常用的短器械。匕首攜帶方便,殺傷力強,在近戰中有出其不意之效。
持匕首時,較常用的是握劍式正握法,這種握法威脅性強。如果雙方都用右手正握法持匕首,這時,雙方都會密切注意對方的匕首動向,並力求發揮各自左手的作用。
①雙方都右手正握持匕首對峙,並用各種步法、身法周鏇,用各種手段詐欺對方上當。
②乙突然上右步,用匕首向甲腹部直刺,欲致甲於死地。
③甲向左偏身,同時用左手由內向外攔壓乙的右手腕,使其匕首向外偏離。同時,甲右手揚起匕首,由右向左前方抹刺乙的右頸動脈。
④甲的抹頸動作應該快速,且與左攔手同時進行,在乙還沒有明白過來的時候將乙擊殺。

第十四手回身一殺

江湖打鬥中有許多招式,都是攻防技術相結合的巧妙戰術的配合。打鬥中每一招的每一式,都是有意設計的完善陷井,步步都是誘餌,將對手誘入死角,然後關門打狗,越是絕妙的陷井,越是完美,越不易識破。有時甲方顯示在乙方面前的是“軟弱”、是“無力的反抗”,但就在敵人志在必得的時候,甲方動若閃電,突如驚雷,以不可抵擋之勢,在瞬間將對手擊傷,擊斃!這就是“回身一殺”的精妙之處。
①雙方在打鬥對峙中,甲方雖身帶匕首,但不亮出,以隱藏自己的實力。甲方可將島匕首藏在左、右前臂的內側,方法是將匕首藏在護腕夾層內,只將握柄留出,用手掌遮掩。這樣,乙絕想不到甲手臂上有匕首,一旦動手甲方可迅速將匕首抽出。
②雙方對峙,經過周鏇後,甲方發現的敵人精明能幹,打鬥水平較高,甲方在沒有把握取勝的情況下,設法用匕首擊殺。
③甲加快呼吸,並使呼吸聲音變粗變急,能讓乙明顯聽到,讓乙誤斷為甲膽怯體力已經不支。
④甲兩手下垂,現出無力症狀,兩腳故意的踉蹌幾次,又極力想穩住樁步的樣子,再次誘騙乙方,誤以為真。
⑤甲方猛力將腿踢出後,裝作因踢空而倒地的樣子,讓乙確認甲已經無能為力。
⑥甲運用內氣鐵布衫抗擊功夫,故意讓乙擊中胸、腹、背、肋等部位,並讓乙以為其進攻已經得逞。
⑦甲受擊後趁勢團身後滾,背朝乙方,同時用在手握住左手前臂內側的匕首柄,準備反擊。
⑧乙追逼至甲身後,正欲施重手致甲於死地時,甲用右手突然抽了匕首,象一道閃電似的回身捅刺乙的腹部。

第十五手太字刀法

無論何種匕首招式,無非是則刺、擊、挑、剪、帶等基本形成組成。有時,一個絕妙的招法,只有一個動作,而這個動作往往致人於死地。有時,一個絕妙的招法,由許多動作組成,各動作之間巧妙組合,有引誘,有欺騙,有追殺等等。本例所介紹的,即是具連擊、追殺作用的“太子刀法”。“太子刀法”曾被吸收入中國警用匕首術中。
所謂“太字刀法”,就是匕首連續攻擊的動作路線形成一個“太”字。也就是說,匕首是以“太”字的寫法進行攻擊的。
分析一下“太”字,用於格鬥,確實大有講究。鋒利的匕首,所到之處,開膛破肚,皮開肉裂。而且匕首輕巧靈活,可以變化多端,用它來描刻“太”官職,簡直遊刃有餘。
如果把“太”字“印”到敵人身上,可以看到:起初一“橫”劃刻在敵人的上盤(如眼、頸);一“撇”一“捺”,交*而攻,籠罩敵人中上盤,並封住敵人的正面區域;最後一“點”,突出奇兵,變劃分為刺,是凌厲的擊殺手段。具體運用,需配合步法,具體動作如下:
①對方對峙,甲方主動進進,將右手匕首藏在左肘底。向前上左腳,帶近對方,同時左手向前伸出抓向敵人眼睛,其作用是虛晃。
②左手虛晃過後,藏在左肘底下的右手握匕首從肘底伸出,逢左而右橫劃敵人的脖子,此即“橫”。
③上動不停,我方上右腳,同時右手正握匕首從右上向左下劃擊敵左頸動脈,此即“撇”。“撇”的著力點在下“筆”之初,即敵左頸協脈。
④動作不停,繼將左下方之匕首向上提起,再次從左上向右下,劃擊敵人的腹部,此即“捺”。“捺”的重點在最後一頓,故力點作用在敵腹部。
⑤動作不停,左腳向右腳墊步,右腳向前上步,同時右手正握匕首向前刺擊(圖54),刺入敵人心窩。刺入後,將匕首搖晃,攪動其內臟。君不見書法寫“太”字時,最後一“點”點下,手腕微搖,使這一點沉實、飽滿、有力,然後才提筆。
“太字刀法”由書法轉化而來。其用刀與用筆,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太字刀法”納入軍警匕首術中時,只存其形(即“太”字的動作路線),去除了其中與書法同工之處,如提、頓、迴轉等,特別是最後一“點”,晃動手腕攪碎對方內臟之意,江湖打鬥過於狠素,自然不能在警用匕首中出現。

第十六手迎風一搶

“風”,是從對面吹來的“風,其勢凌厲,帶著嘯殺之氣。”“風”之行疾也,無人能逃脫,也無人能追趕。“風”是無形之物,無蹤、無影,但我們還能從周圍環境的動態變化,如草動、樹搖、土揚、塵飛等現象來判知它的存在和它運動的方向。
與敵人格鬥,敵人的猛撲猛進之勢,也如此“風”。
迎風一槍是介紹以棍當槍的打法。棍是齊眉棍,也可以是扁擔,也可以是其它類似的棒子。面對敵人的猛烈攻勢,是逃避不掉的。唯一的辦法,是用晃動作略阻之勢,然後在敵人稍一猶豫之際,施以猛擊!
①敵(乙)我(甲)雙方在打鬥中,乙兇猛無比,敢打敢拼,氣勢洶洶。甲方在與之不能力敵的情況下,轉身逃走……
②甲方看見不遠處有一根長棍,立即順勢抄起。
③抄起長棍後,不用擺起迎敵的姿勢,而只是自然的用棍頭迎著乙的腹部心窩刺去。注意刺擊時左手(後手)適當高提,為下面的動作變化準備。
④乙在猛衝之中,如果不及時停止進攻之勢,就會被甲方棍頭擊中。
⑤乙若掃應靈敏,且不想停止猛衝,一定會用手臂或武器橫截我棍,同時身體依然沖入。
⑥這時,甲可將左手下壓,將棍頭提高,向前上方狠刺乙頭面。如能刺入乙的嘴巴或眼睛,效果更好。
⑦在甲方棍頭刺面的時候,如果乙已經沖近,這時甲方:腳步向後滑動,拉開與乙的距離,身體在後退中,但棍頭依然向前刺出,絕不後縮,此擊照樣擊中不誤。
關鍵在於風馳電掣的攻擊中迅速把握戰機,及時出擊;如果延誤半秒鐘,甲方長棍就可能發揮不了它的威力。
長棍的刺法移植於槍法,只是棍無槍頭卻用槍法,是槍法中最凌厲的殺招(特別是穿喉槍及穿心槍),故稱“迎風一槍”,而非“迎風一棍”,這個“槍”字有其深刻含義。

第十七手龍甩尾

“龍甩尾”用在棍法中,自然是以棍尾擊敵的招式。
“一理通,百理通”。棍法的格鬥與徒手的格鬥相類似,如刺棍,就好象是散打中的直拳,既可以主動進攻,也可以阻擊敵人的進攻,還可以防守反擊。
又如南方“兩頭棍”中的橫擊棍法,也極似拳擊中的擺拳、平勾拳動作。
“龍甩尾”棍法的運用,就是刺棍與橫擊棍的組合。打個淺顯的比方,就是拳擊中前手直拳與後手擺拳的組合。雖是一個簡單的組合,但在具體的場面該有具體的運用。
下面舉的是具體進攻的例子:
①江湖打鬥雙方對峙,甲方鬥志旺盛,手持長棍,左手左腳在前,面對乙方。不論乙是徒手或手持何種器械,用方主動進攻。
②甲方主動進攻,用陰陽把握棍法,上步,逼近乙方,同時用棍頭向乙的心窩部輕快地點擊,一點就收,好似刺拳直擊。
③乙無論用閃避、格檔等何種防守手段,甲方均可視雙方間距,或上步或不上步,用棍尾由右上向左略偏下方狠劈乙方的脖頸。
如果乙正面朝甲,甲棍必擊中其胸鎖乳突肌,乙受擊後立即暈倒;如果乙方左側面對著甲,甲的棍尾可擊中乙方後頸,致乙死亡;如果乙右側面對甲,甲棍尾就擊中乙方嘴鼻,使局損傷慘重。
④以上兩式組合,第一式為虛晃手段,宜輕快、宜短促;第二式為實擊,宜力道沉重,要有“沉香劈山”的氣勢,有“金猴奮起千鈞棒”的霸道,無堅不摧。
以上是主動攻擊的例子,下面再舉一個“龍甩尾”用於阻擊反攻的例子。
①江湖打鬥雙方對峙,乙氣勢洶洶向甲衝來。
②在乙近甲身但未實施有效攻擊前,甲方進行阻擊,伸棍向前,迎著衝上,用棍頭刺擊甲的心窩。
③甲方阻擊成功,乙進攻之勢在半途受阻,舊力已過,新力未生之際,甲方實施反攻,以龍甩尾巴的力量,將棍尾有力地從右上向左橫向,擊打乙的脖頸。
④乙方受擊,必定倒地。
這是阻擊反攻的例子。
看“龍甩尾”的打法,不僅“龍甩尾”是這一棍法的象形名稱(指棍尾橫擊),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那就是:要用龍甩尾巴的力量、神韻、氣勢打出這一棍法來。

第十八手回身棍

江湖打鬥中有“徒手對付長棍不宜後退”之說。武術界也有“退拳進棍”的說法。如果乙用棍向甲打來。甲方後退的話,甲方便始終處於敵人“棍頭一尺”的威脅之中。棍術的威力,就發揮在“棍頭”一尺的位置上,這“一尺”才最具有傷力。“讓過這一尺”,就是用手臂去格擋對方棍的後大半截棍,秘訣就在這裡。
所以有人對付長棍的進攻,大多伺機進步用近身戰法,使棍法變“老”,失去作用,甚至會牽制持棍的兩手,處於被動地位。
棍有“死活”、有“老嫩”。躲棍近身槍入持棍者的死角,是對付持長棍者死角,是以付持長棍最有效的方法,如,就是甲方搶入持棍者乙方的死角。
在江湖打鬥中,有許多人就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硬起頭皮搶入對方死角的。所以打鬥中常常出現這種搶死角的場面。相反,假如甲方手持長棍,乙方冒死來搶甲的死角,甲又該如何呢?
①雙方打鬥對峙,乙徒手,甲手持長棍,擬向乙進攻。
②甲方用刺棍法向乙點刺;乙見甲方採用刺棍之術,便搶入甲左方的死角。
③甲用棍頭猛向敵人刺擊之同時,乙向右前方撲進,避開甲方的進攻,搶入甲方的死角。剎那時,甲方三盤被封,棍子已無作用,馬上處於危險狀態。
④甲方險中生奇,左腳向後方邁一步(即轉身向後走一步),同時向右轉身360°。這雖是一步之差,但卻拉開了甲與乙的距離,甲方由“死”變“生”,對方由有利位置變成了不安全的位置。
⑤乙的身體處在甲最佳的攻擊位置上,甲方機不可失,順勢用棍尾(即右勢)由下向上捅擊乙的腹部注意,這是捅擊,與刺擊的勁力不同。捅擊要要求手、棍貼身,以身發勁,力量很大。
⑥上動不停,甲方右腳再次後退一步,同時借退步之勢轉身用棍法從左上向右下斜擊乙的頭頸部位,乙將會應棍而倒。

第十九手自殺

在江湖打鬥中,有許多古怪的招法。比如說,甲方徒手,乙方用匕首。格鬥時,甲方用擒拿法控制乙持匕首的手,然後加以牽制、施勁,借用乙的匕首刺入乙的身體,乙因自己的匕首殺死自己,就好象是自殺,故此類招法名稱叫“自殺”。
當然甲要想在徒手的情況下擒住敵人的手並控制他,是很不容易的。雙方攻防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的格鬥水平。
例如乙武功高過於甲,又用了匕首,甲方便如瓮中之鱉無處可逃了。假如甲、乙雙方武功不相上下,乙藉助手中握有匕首就贏得了主動,占了上風,但這並不說明甲方不可勝乙方,因為雙方格鬥除了以武功實力為基礎外,機智也是占很大比例的。假如乙武功低於甲方,而使用匕首,但甲方善擒拿,在“空手、白刃”方面有特長,這時,就可運用本招“自殺”,借刀殺人。
這裡介紹其中一招甲對付乙側刺的“自殺”動作。
①甲徒手,乙手握匕首。雙方對峙,乙向前上右步,右手反握匕首,由甲左側向右斜刺甲的左腰,肋部,一旦刺中,甲命休矣。
②甲方及時撤左腳下,讓開乙匕首的刺擊,使其刺空。
③在此同時,甲方立即伸左手由外側抓握乙的右手腕。
④甲方右手由上扒抱乙頭中部後腦,同時左手推其右腕。這樣,甲右手下壓乙頭部,左手前推乙方握著匕首的手,就能對乙方形成極大威脅。
⑤甲方右手下壓乙的頭部,並迅速抬右腳,屈右膝,用右膝頂擊乙右手腕。在甲右膝的猛力頂擊下,乙的匕首即刺入乙自己的腹部。

第二十手酒瓶打

江湖打鬥,雙方先談後打,一旦動手多在飯店酒館,此處常見的是酒瓶或瓷鹽碗,特別是酒瓶。
在電影電視中,常見如下的鏡頭:雙方以嫻熟的動作,精妙的技巧,周鏇打鬥。雙方你來我往,不分上下,正打個你死我活。突然在一方的背後悄然出現了一個手持酒瓶的人(很多場面還是女的),只見她揚起酒瓶,猛力下砸,“嘭”的一聲,瓶碎人倒,被擊者鮮血四濺……而她則揚長而去。
於是看電視、電影的人會感嘆起來:“好功夫比不上一個酒瓶!”
按理說,酒瓶的硬度與人體頭骨比起來,酒瓶顯得遜色多了。但由於人體的頭骨缺少應有的抗擊鍛鍊,致使在受到外力衝擊時不能隨,大腦受到震動,甚至損傷,大多數人當場昏迷。至於出血,也是由於頭皮瞬間不能取受而裂開。可見,用酒瓶擊打,也可增加格鬥的威力。
但酒瓶畢竟不如匕首靈活,也不如短棍沉猛,如果甲舉著酒瓶去追打乙,那么甲方極有可能不但擊不中乙方,反而因酒瓶之牽累而受制。如乙有準備,用酒瓶砸擊乙的頭部,也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偷襲才能發揮其威力。
酒瓶多是用玻璃製作的,而打掉瓶底,酒瓶也是一種利器,它的鋒口很容易劃破人的肌膚,甚至也能刺入內臟。因此,江湖打鬥者利用其鋒利之作用,用刺擊的手段,把它當匕首使用。如:
①甲乙雙方在酒館相遇,相互周鏇即打鬥,功夫不相上下。甲方在退守中忽然發現桌上有一酒瓶,隨手拿起,在桌沿上一敲,使酒瓶下部不規劃地破裂,露出幾道尖利的鋒口。
②甲方隨即利用手中的破酒瓶,以鋒口迎擊乙方。
③當乙用右直拳向甲方進攻時,甲可立即上步用左手架擋,同時用右手酒瓶鋒口刺入對方的咽喉(圖69)。

第二十一手踢凳

在南方,有一種以板凳作武器的“凳花”。湊巧得很,在南方還有一種小凳子,長寬高都不滿1尺。這種小凳子玲瓏小巧,移動方便,幾乎家家都有。在江湖打鬥中,就有這種小凳子的套用之術。其中有一招極為實用的式子,即“踢凳”,就是將凳子踢起飛向敵人面部將其打傷的招法。
要練好踢凳並非易事,這裡,介紹幾個練習的要點。
1、要點:
①踢凳之前,腿腳必須放鬆,絕對不能緊張。
②彎曲膝蓋,勾起腳尖,將腳伸入凳下,讓腳背貼住凳子的橫檔。
③用大腿帶動小腿,勾起凳子,將凳子向預定目標踢去。
④總的要點:先“勾”後“踢”,即先勾住凳子,再將它踢出去。但有時為了使“踢”有突然性,“勾”也會演變為“踢”。
2、戰例:
①某年6月夜晚,某君與其妻坐在家門口納涼。此君坐椅子;其妻坐在他的面前,坐的就是這種小凳子。
②此君耳朵極為靈敏,在閒談中,他突然之間聽到左右都有輕微的聲響,細聽之下,是腳步聲。此君心中一動:該不是有敵人夜襲吧?
③此君不動聲色,為保護妻子,他吩咐妻子進屋幫他泡一杯茶水。
④妻子進屋,此君依然神態自若,但在“無意”中將右腳伸入其妻坐過的小凳子下。
⑤就在此時,此君的左邊有一人,右邊有二人同時現身,並且手持短棒,向他衝來。
⑥此君及時地用右腳發勁,面前的小凳子突然飛起,撞向左邊敵人的面部……。
⑦右邊的兩人已經衝到,用短棍向此君的頭上猛擊。
⑧此君忽地矮身向前,鑽入一人懷中,同時右手重拳猛然擊中對方心窩……(圖73)。
⑨恰好此時,此君的妻子端著茶杯出來,馬上看到一幅不同尋常的場面:左邊一人雙手捧面,手指間流出鮮血(是被凳子飛中的);右邊一人癱倒於地;另一人手拿短棍怔在一邊;凳子的橫檔被擊斷。只有她的丈夫,安然如前!

第二十二手 勒喉

江湖打鬥者,雙方撕殺,一方手頭多了一根特製的繩子,這在其與敵格鬥中,是會有很大用處的。
繩子不太長,約從肩關節到腕關節的長度。一般這個長度的武器使用方便,最具威力。繩子要結實,不易斷。此外,繩子必須份量較沉,這樣,擊打才有力量。
別小看這短短的繩子,它比鋼鏈鞭更具實戰性(鋼鏈鞭易發聲響,易驚動敵人)!它不但可用於擊打,更可用於捆綁。
下面,就介紹格鬥使用繩子的一個招式——勒喉。
喉部是頭部與軀體的交通要道,有食管、氣管通過,更重要的是兩側頸動脈負責向頭部輸送血液,供應頭部用血。如果此處被勒,“交通”便告阻塞,不但不能呼吸,不能喊救,更因腦中液供應不足至昏而引起猝死。
用繩子勒喉的格鬥法,如下:
①雙方對峙,甲方抽出繩子,手握繩子的兩端,對乙。
②乙向前滑步*近甲方,用左拳向甲臉部衝擊,甲方立即提右手豎起繩子,用繩子中段由右向左格擋。
③動作不停,乙緊接又用右彈腿向甲襠部踢來。
④甲方用左手下壓乙右腳,右手快速繞動,用繩子捆住敵人右腳脖。
⑤甲方若用繩子捆住敵人右腳脖,即可向上提繩抬腿右腳彈擊對方襠部。
⑥乙為了解除被捆後的襠部挨踢的局面,搶先用右拳向甲頭部猛擊。
⑦甲方立即提起左手,用繩子中段由左向右格擋乙的右手。
⑧甲方右腳向乙身後上步,同時左手繞過乙的臉部左側,使繩子中段勒住乙的脖子,隨即向左轉身,繩子擱在右肩上,左右手交*拉緊。
⑨甲為了防止乙的垂死反擊,甲方雙手緊拉短繩的兩端,同時兩腳向前跑動,拖動乙身體。使其難以掙扎。

第二十三手穿喉

這是適用於酒館中飲食的招式。
吃飯挾菜用筷子是中國人的習慣。筷子玲瓏小巧,攜帶方便,故深得武林人士的器重。少林暗器中就有以筷子為原形製成的護身武器——鐵筷子,它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短器。此外,專事暗殺工作的殺手也有使用一次性的光桿筷子做兇器的。筷子雖是竹製,卻也銳利,而且不引人注意。在仙霞嶺武功派系中,有用筷子點穴的功夫——金枝打穴法;有把筷子當箭射出的筷箭術等。可見,筷子而且也是一種武器。
如果捏緊筷子,將全身的爆發力集中於筷子尖端,猛然擊出,它的破壞力將非常之大。
這裡,介紹江湖打鬥之徒運用手中普通筷子進行攻擊對手的招法。
①在菜館裡,甲方右手拿著筷子吃菜喝酒,怡然自得。
②乙由菜館門口走進,雙目四顧,然後悄悄接近甲身後,伸出雙手抓住甲的頭部,想用:“撞頭”招式令甲一招之下昏迷。
③甲方反應靈敏,覺察到受制的同時,右腳向後滑出,臂部離開凳子,身子向乙*攏。因甲方順乙雙手之力向乙*近,甲方遂可以解脫敵人的雙手制約。與此同時,甲方反擊,右時向後猛力頂擊乙的心窩部位,或者撞擊其肝臟部位,將其肋骨擊斷,肝臟震烈。
④敵人受我肘後,必須全身無力。這時,我方絕不放過好機會,實施連擊,右手向上翻動,並用右手筷尾(虎口上的一截)點擊敵人的眼睛。
⑤動作不停,我方右手忽又翻下,以筷尖(筷頭)為力點,從下向上,猛烈刺入敵人咽喉上方的軟齶處。從此處刺入,筷子將從下齶穿破舌根達於上齶。

第二十四手對角

“對角”,又稱“水牛對角”,角形水牛的兩隻角。
該式也是筷子招法中其中一招的運用,與上一招不同的是,上一招將兩支筷子合在一起使用,此招將兩支筷子分開,左右手各握一支,分開合擊。
此招,是從民意徒手“雙鳳貫耳”招式中脫胎而來的。
大家知道,太陽穴處在表皮之下,只有薄薄的一層軟骨襯著,骨內等於是中空的,如此軟弱的部位,自然禁不住暴力的擊打。武術家們對這個穴位特別注意,搏擊時常常擊打此處。如果用筷子對太陽穴點刺,只要勁力貫足,筷子便會發揮威力。如:
①甲方坐在酒館中用餐,右手持筷子。
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江湖之徒應有的素質。甲方在用餐時,忽然感覺到身後有殺氣透來,隨即作好格鬥的準備。
③乙從甲身後向甲襲擊,猛然前沖。
④甲方將兩支筷子分開,左右手各執一支,象握劍那樣握著,等待乙沖近。
⑤乙向甲沖近,直取甲頭部。甲方從容不迫,忽地轉身,面對乙,同時低下身子,閃開乙對甲上盤的攻擊。
與此同時,甲方左右手持筷子,從下向前向上,迎擊敵人的喉結兩側,將筷子刺進去。
此式因甲轉身突然,出其不意,以攻對攻,並借乙的兇猛衝擊之力,將筷子插入乙喉結兩側,攻乙效果極佳。
⑥甲方擊中乙頸後,乙必須疼痛難忍,此時甲方乘勝追擊,毫不留情,抽出兩筷,由左右上翻,然後又猛力合擊,由兩側刺入乙的兩太陽穴中。

第二十五手亂劈刀

“劈亂刀”並非亂劈亂砍,而是各種刀法的有機組合,它一般是上下左右立體進攻,成為兇猛的連續追殺組合。施用這種刀法,以攻殺為主,極少防守,以攻代守,攻勢猛烈,一刀接著一刀,令敵防不勝防,避不能避。
“亂刀”刀法共有12招。這裡介紹其中的一招。
①雙方對峙,甲方雙手持刀,向乙進攻。
②甲方奮起全身之勇,向乙躍去,起腿向乙猛踢。甲踢腿的目的,是阻止乙的下盤進攻。
③甲方左踢腿落地同時,用左手刀的刀尖向乙眼部點擊。
④如果乙用手阻擋,企圖奪甲左刀甲方右手刀從右上向左下猛欠乙的手臂。如果乙向後閃避,甲用同樣刀法追擊。
⑤動作不停,甲方右腳向前方上步,同時左手刀由左向右橫割乙方腹部,剖其腹。
⑥動作不停,甲方上左腳,右手刀由右向左橫割乙方大腿肌肉(腿部割中,敵即不能逃走)。
⑦動作不停,甲上右腳舉起左手刀,從左上方向乙右頸短促有力地砍擊二次。二次連擊,使乙防不勝防。
⑧動作不停,甲方上左腳,右手刀從右向左橫拖刀橫割對方咽喉。
⑨甲方再將右腳向前踢出,使乙倒地身亡。

第二十六手斷腸一刀

要問最方便而又最兇猛的短武器是什麼,大多數人會認為是匕首。實際上,農村中常見的收割農作物的工具——勾鐮刀(並非北方的草鐮),比匕首還要兇殘三分。它除了具有匕首的擊刺功能外,還有勾割功能。勾鐮刀(簡稱勾刀)的一側有格薄極利的倒刺,伸出的刀頭在回收時,最具殺傷力。此外,由於勾刀略呈彎月狀,勾刀的刀頭便可用於點擊(鳳點頭)。此外勾刀還可纏割敵人的要害,隨手一抽,敵人的軀體,便剎那間鮮血淋淋。
勾刀是破匕首的最佳武器,彎月狀的刀身使勾刀在防守上具有特殊作用。當敵人用匕首擊刺甲方時,甲方用勾刀刀身勾帶敵人手腕,既可使敵的匕首運動方向發生變化,同時勾刀的勾帶可使敵的手腕受傷。
勾刀本身極具殺傷力,江湖格鬥雙方用上勾刀,大多傷痕累累。如果懂得秘傳的勾刀招術,往往會給對方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下面筆者介紹一招屬於江湖之徒秘傳的招法,這一招的傷害性很大,殘忍無比,所以僅作介紹,供同行們了解江湖格鬥中的招法,以其首治其身。
甲方右手持勾刀,其持刀的方法比較古怪:手反握刀柄,刀身在小指一方,手臂垂直,手腕略彎,刀背剛好貼在小臂內側,刀鋒側向外。如果垂臂時手背朝前,那么,敵人應該看不到我方右手中的勾刀。
這種持刀法的特點是隱蔽性強,能出其不意地攻擊敵人。
甲方左腳在前持刀待敵。乙右手正握匕首(持劍式握法)上右步向甲左肋刺來,甲方迅速閃躲,左腳向後退一步,以讓開乙的攻勢,拉開距離,左手由上向下壓住乙的右手腕。
此時,甲讓中有進,防中有攻,以閃電般的速度揮動右手,由右下方向左前上方勾割,將乙咽喉開始一直到右頸動脈之處瞬間割開。甲此動作是在零點幾秒鐘內完成。
動作不停,用收回右手,緊接從右向左再次橫劃對方腹部,使其從右上腹到左上腹肌肉皮膚開裂。
緊接,甲方又收回刀子,由下向上沿乙小腹上割到心窩為止(扣皮帶的敵人則割到皮帶為止)(圖98)。以上二刀,完成十字交*割擊動作,稱為“十大字開花”。

第二十七手斷骨

筆者研究江湖打鬥之招法多年,發現其招法中有一種至奇至毒的招術,即斷骨術。
將敵人的骨骼或關節用暴力摧折,稱為斷骨。斷骨之術傷害性較大,所以江湖爭霸中視為珍寶。江湖人在比武之時,為了給對方留一個終生難忘的紀念,就用斷骨法折斷對手的骨頭。也有的意存狠毒,打鬥一開始就用斷骨法,使對方難以再戰,達到制敵目的。
無疑,斷骨法不易掌握。諸如各骨的形狀、位置、大小,骨質的疏密等等都必須了解解剖學。外來暴力的方向和暴力的運動方式等,以及暴力作用產生的效果部分,需學骨傷學。掌握以上兩部分內容,再鍛鍊相應的武功,才能套用自如。
下面介紹折斷肘關節的格鬥招式。
肘關節是較為脆弱的關節,稍施暴力(作用力的形式、方向等都正確),即可折斷,肘關節折斷後,全臂等於廢去。對肘關節的侵襲,一般用反關節原理。
比如說,當乙上左腳用左直拳向甲頭部打來時,甲方左腳向右前方擺一步(腳尖向外),同時用左手由右下向上向左橫捋乙的左手腕。動作不停,甲方右手向前抓住敵人的右肩關節,將其整隻左臂控制住。
這時,甲方只要提起右膝,用膝蓋頂擊乙的左肘關節,乙的肘關節就會被拗斷
假如給你一根堅硬的棍將它拗斷,你一定會用兩手抓住棍的兩端,然後用膝努力向前頂棍的中段。上述的拗斷肘關節動作與拗棍方法完全一樣,你只要試試多拗幾根木棍,就可以掌握此招的要點。
另一種拗棍的方法也是常見的,那就是將棍平放在地上,用一隻腳踩住棍的中段,然後用手抓住棍的一端向上折,這樣,棍也容易斷。用到格鬥中來,你可以融會貫通,把敵人摔倒在地的時候,你抓住敵人的一隻手向上提,用腳踩住敵人的肘關節,兩力合擊,敵人的肘關節就能輕而易舉地折斷。
我這裡介紹的是很普通的招式,但一旦用上,威力自然非比尋常。其餘招式,有志者觸類旁通,定會大有收穫。

第二十八手夾攻(一)

江湖打鬥中,有時更注重二人對一人的聯手攻擊,以多圍少,特別是在有預謀的安排中,多採用二對一或三對一的形式,這是為了保證打鬥的順利取勝。
在這裡,我們擬以二對一為例,介紹以多打一的一些打鬥技巧。
第一種情況,是乙方一人在中間,甲方兩人甲1甲2分別在乙的前面與後面,乙未發現站在他身後的甲2(如發現,會立刻變成第二種情況)。
此種情況的關鍵是乙未發現他的後方還有一個厲害的對手,或者將位於他身後的甲方的另一成員用當成與打鬥無關的人物。這時,乙就會全心全意地去對付他面前的甲1(即而忽略身後的另一對手)。這是對甲方最有利的情況,因為甲方另一成員甲2可以直接從後面偷襲乙,打他個措手不及。
甲1也可以在乙面前用虛假的進攻,或與其言論辯白,以吸引乙的注意力,防止乙發現甲2。
在乙全神貫注地集中於前面的甲1時,甲2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實施直接的偷襲攻勢,全身向前(並非向上)跳躍,在腳未落地之時,用右腳向前鏟擊乙的前腳的後膝窩,乙被擊必定跪倒,膝蓋著地。
與此同時,甲1也發動進攻,將後腳墊上一步,猛起右腳向前猛然踹擊乙的胸部或面部,最好能以一記踹腿將乙踢昏。
甲方的進攻略有先後,幾乎同時進行。這樣,乙若反應不靈敏的話即使發現了位於他身後的甲2的進攻,在倉猝中也顧前不能顧後,在剎那間的驚愕中被甲方兩人先後擊中,身負重傷。

第二十九手夾攻(二)

實戰格鬥與散打比賽中有很大的區別,比如說,在散打比賽中為了求得公平的競爭,總是一對一的對抗。而在實踐格鬥中,碰到一對二的情況,往往顧此失彼,格了這一拳,中了另一腿,閃了這一腿,中了那一掌。一個散打比賽獎牌的獲得者,有時也會被一群**所毆,這是因為只適應比賽,而不適應實戰的緣故。
但我這裡說的並不是一人對多人的應付方法,而是研究多人對一人之法,是如何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圍圈中孤立的敵人的問題。
在夾攻(一)中,我談到前後二人夾攻一人的招術。在這裡我再延伸討論下去:如果乙已經發現了位於他身後的即將進攻的甲2,形勢又將如何呢?
很明顯,當乙發現他身後的甲2時,必定會轉過半個身子,同時面向甲1及甲2,予以警戒,甲方二人均在乙的視線之內,甲乙雙方三人形成三角形的對立形式。
這時,要給乙以迎頭痛擊,可以採取這樣的措施:
①用虛實相連的打法誘其露出空襠。
②攻擊下盤與攻擊上盤交錯而行,使其上下難以兼顧。
③甲1與甲2同時進攻或輪番進行。
④甲1纏住乙手腳,甲2猛攻。(這種情況放在下一手裡討論。)
下面的一招攻擊就依據了上述原則。
設甲1甲2乙三者對嶼,乙與甲1、甲2相視而立,甲1在乙右前方,甲2在乙左前方。然後,甲1與甲2發動進攻。
甲1與甲2移動腳步(幾乎在同時),甲1猛然躍起,大揮拳,佯詐進攻乙的上盤頭部。在揮拳佯擊的同時,甲1應密切注意,以防乙後發制人的反攻。
甲1接近乙,乙準備抵抗甲1對他的上盤攻擊時,甲1忽然閃身,橫向讓開,為甲2攻乙創造條件。
幾乎與此同時,甲1已躍進乙身,提起右腳猛然踹擊乙的中盤。乙在防不勝防的情況下,差一點被甲2擊倒。
接著,甲1立即衝上,揮拳猛攻乙上盤。甲2立即用左腿猛攻乙腹,將乙擊垮。
在乙彎腰的同時,甲1躍起,用腳由下而上狠踢乙的面部,或者自上而下狠踢乙頸部,將乙徹底擊垮。
在上述這一招中,甲1揮拳佯擊與甲2下盤踹腿成虛實相同的戰術,腿擊腹與躍起擊頭完成上下的合擊技巧。而甲1與甲2的輪番連擊一定會令乙氣也喘不過一口,就垮去。

第三十手“別打了!”(纏打)

這也是二對一的打法,這種打法的原則很簡單:——我纏住敵人手腳,友人猛攻。
於是,就會出現這樣的鏡頭:在街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不知是不小心,還是故意的,乙狠狠地踩了甲一腳。甲瞪眼,乙也瞪眼。雙方言語不和,即打鬥開始,你來我往,拳腳交加。
這時,忽然從人群中搶出一個人來,他迅速地跑到乙側面,用手拉住乙的手,或用反手抱住乙的腰(包括抱住乙的手),並且盡力地往後拖乙。這樣,乙的手便被不速之客緊緊纏住。更難得的是,這位不速之客口裡大聲喊著:“別打了,別打了,打不得”之類的話,儼然是一個息事寧人的勸架者。
在他的一聲聲“別打了”中,我甲方用幾記猛拳狠擊乙的腰、肋、腹等部位。等那位不速之客放開乙的雙手時,乙已被甲打得癱軟在地。
乙就在這種莫名其妙的困惑中挨了一頓悶揍。
明眼的圍觀者一定猜到,這位不速之客,肯定是我的同夥!
這種纏打方法,稍有打鬥經驗的人都曉得運用,所以你外出碰到陌生人熱情地箍著你的腰時,千萬要注意,不要上當。另外,你的朋友與人打鬥時,你可千萬不要拉著朋友的手勸架,否則,幫友不成反幫了倒忙,害得你的朋友因你拉住的手而吃虧。正確的勸架方法是用背*著你的朋友的胸膛向後推開他,同時對著面前的對手搖手相勸。這樣,對方一般不會對你進攻。因為如果他對你進攻,你與你的朋友會立即聯手反攻,聰明的對手是不會這樣做的。
纏手打法推而廣之,也可用纏腳打法,如果我與對手打鬥,友人突然從敵後向前抱住敵人雙腳的話,形勢明顯地利於我方。這時我發動猛攻,可望在幾拳中擊垮敵人。假如友人抱住敵腿後將其掀翻。(雙手依然抱腿不放),我可在瞬間上前將敵制服,如腳踢心窩,踢肝肋,踢太陽穴,踩頸,踩咽喉等等。

第三十一手“偏偏我打你”

有時候,許多人與你周鏇,有的要與你打鬥,有的要與你講理,有的要來勸架,……,面對許多人的糾纏,如果問你:今天若發生打鬥,誰會與你先打?按一般常理,那個擼袖伸拳的將會首先與你動手。
但是有些事情絕不按常理去發展,首先與你打鬥的都是另有其人,一個你絕想不到的人。“偏偏我打你”這一招式名稱,就是借用打鬥之後的口頭用語,你可以從這一句話中體會到施用此招後的得意心理——“偏偏我打你,你想不到吧!”
下面,請看一場打鬥的場面:
甲、乙雙方面對面地相峙而立,甲2瞪著乙的眼睛,乙盯著甲2的眼睛,咬牙切齒,他們之間早有舊仇,今日一見,分外眼紅。
“今天老子要教訓教訓你!”雙方都這樣叫陣。於是,打鬥在即。
這時,第三者——甲1,急速地跑到乙的面前,口裡嚷著“別打別打”。然後甲1拉著乙的一隻手,將乙向後推著。
甲1的友人甲2喊著“今天讓你吃一頓柴(即揍一頓的意思)。”但並不真的上前動手。只在遠處指手劃腳。
乙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甲2的身上,特別是乙的眼睛,死盯著甲2。因為,目前對乙威脅最大的,不是近在乙身旁的甲1,而是遠在兩三米之外的甲2。
這樣,遠處的甲2依然指手劃腳,但絲毫未碰到乙的一根毫手。誰也未料到的是,在近身勸架的甲1,卻突然發動猛攻。這應了招法名稱的一句話——“偏偏我打你!”
①甲1忽然鬆開原來拉著乙的右手,從敵右肩上伸過,抓住敵後頸往前壓,使其頭部向前低下。
②甲1又屈右膝由下向上狠狠地頂擊乙的臉部。
③甲1放下右腳,右手向上揚起,從上向下猛擊乙後腦,將其頓時擊暈。
施用此招的人,大多非常成功,施招後,未免得意洋洋,忍不住脫口說:“偏偏我打你,想不到吧!”於是,在江湖打鬥中這一招就用了這么一個怪名稱。

第三十二手穿腦

鐵釘這種小暗器的使用,需以平時的艱苦鍛鍊為基礎。
鐵釘握在手上,需有特殊的握法,只有正確地掌握了這種握法,才能有效地避免鐵釘反作用力對自己手掌的損傷,同時也能將全力集中在鐵釘頭部,刺入對方身體。如果沒有正確地握法,有時想讓鐵釘伸出手外部分長一些,以便增強殺傷力,卻不料手掌不能緊握鐵釘。如果將鐵釘大部分握住,牢固是夠牢固的,殺傷力卻又顯示不出來。
下面介紹其中一種握法:
伸出手掌,四指併攏伸直,大拇指張開與四指成90°角,然後尋找交*點。沿無名指向手腕延伸直線,再沿大拇指內側向手掌內延伸直線,兩直線交*之處,是關鍵點。
將鐵釘中段夾在無名指與中指之間,將釘尾放在上述關鍵點上,然後將手掌屈握成拳,鐵釘就堅固地握在拳中,就好象澆鑄在水泥中一樣,而且露出拳外的鐵釘有很長一段,如果刺入敵人身體,將會刺進很深。
但並非掌握了以上握法就可以隨意地運用,因為在用鐵釘擊刺敵人時,上述手掌上的關鍵點可以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有時,在沒有鐵釘的情況下,折樹枝竹枝代替,用以點打敵人的穴道(這就是仙霞嶺武功派系極厲害的“金枝打穴法”),這時,關鍵點的承受力更為重要。所以平時對這一點更要多作鍛鍊。方法是以竹枝一段握在手中,向硬木板猛擊。天長日久,不但手掌關鍵點堅硬無比,竹枝發勁也特有力。現代硬氣功表演項目就有“穿釘入木”之術,但一般人只會表演這一項目,卻不能領會其點打精髓。
下面就介紹使用兩枚鐵釘做“穿腦”一招的技擊法(並非點穴)。
①雙方對峙,甲方為了在極短時間內擊傷乙,掏出鐵釘握手中,在夜色掩護下,實施突襲。
②別忘了,甲方目的是將鐵釘刺入對方軀體,需要快攻猛取。於是甲方搶身進步,用左手鐵釘向乙眼睛刺去。
③趁乙防守之際,甲方右手鐵釘如閃電般地前刺,刺入乙的腹肋部。
④乙中、下盤被刺,甲方緊追不捨,將左手鐵釘由下向上,刺入乙頸部或喉部,注意從下向上刺入。
⑤動作不停,甲方再用右擺拳的拳法,由右向左,將鐵釘刺入乙左太陽穴,然後迅速換勁拍拳,用掌根將鐵釘拍入太陽穴。如果將全枚鐵釘(3寸或5寸)拍入太陽穴,乙的生死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十三手搬頭

擊敵之前溫文雅爾,擊敵之時如雷似火,這也是江湖打鬥的特色之一。
甲、乙對峙兇殘打鬥,甲先用輕聲軟語穩住乙。要知道,一連串的“對不起!對不起!”會使乙凶心頓斂,一連串的“老師傅、老師傅”,會讓乙心滿意足。在乙的心滿意足中,甲卻不知不覺地*近乙,並用手以友好、和善、親切的方式拍拍乙的肩膀、手臂,或拉住乙的手。這樣,甲或多或少地占據了有利地進攻位置,控制了全局,牽制了乙的攻勢,就好象占領了攻守的制高點。
下面的一招“搬頭”足見江湖殺手的兇殘:
①江湖撕殺,甲乙定點相約,甲方騎腳踏車,故意在轉彎處與飛奔而來騎腳踏車的乙相撞,雙方倒地,站立相峙。
②甲方馬上堆下笑臉,口稱“老師傅,老師傅,幸會!幸會!”,一面走向對方,接近,用雙手輕輕為乙扶塵實則壓住對方的雙手臂肘處。
這裡為緩和緊張氣氛,臉上的微笑,與口中的蜜語,是不可缺少的。與此同時,甲方接近乙方,自然地用手壓住乙的雙肘。這樣,表面上看來甲方表示友好,實際上甲方的雙手已經控制住乙方雙手的攻勢。
③在乙方心滿意足的陶醉中,甲方突然地發動猛攻,似閃電般地揚起雙掌從下向上從外向內合擊對方雙耳,將掌心的風灌入對方的雙耳,使其造成轟鳴性耳鳴甚至暫時耳聾,從而削弱乙的反應靈敏性。
④動作不停,甲方緊接著雙手順勢向後、向前下方摟住乙的後頸,向下方按,將乙的頭按到甲的胸前;同時,甲方屈右膝向下向上猛力頂擊乙的臉部,上下齊攻,乙必定臉上開花,立時昏倒。如果甲方個子矮小,可以緊抱乙頸部下壓的同時雙腳向上跳起,屈膝在空中猛力頂擊乙臉部。
⑤我方鬆手,雙腳落地,再用擺拳猛擊敵人的太陽穴,將敵制服。

第三十四手“栽贓”

在江湖打鬥中,為了報復敵人,他們是不擇手段的,其中有招叫“栽贓”。通常報復敵人一般喜歡在人少地僻的地方,以避免在中途有人“打抱不平”,殺出個程咬金。但是,如果製造機會,利用人們的“制邪”心理,來個借刀殺人,亂中取勝,倒也不失為絕招。所以有人就喜歡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製造機會,陷敵以“不義”,激起眾怒,達到報復的目的。其中,利用栽贓的手段,激起眾怒,讓他的對手遍體鱗傷的做法最為普遍。在江南,親朋中上一輩對下一輩贈以紅包包,以示惠親,表示友好。贈紅包包是極為客氣的,用“一個紅包包”來為借用皮夾子栽贓打擊對手的方法,頗為有趣、詼諧。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實際打鬥場面:
甲1與友人甲2,在熙熙攘攘的大街緩緩行走,因為他們盯上了一個目標——他們的對手乙。然後,甲1示意友人甲2拿皮夾子,在皮夾子中留八十四元錢和甲2的照片。
甲1在後面盯著乙,甲2緊緊跟在乙的身後,在適當的機會,友人將皮夾子迅速地塞入乙的口袋中。
乙發覺口袋被人掏動,一定將手伸入其口袋中,這時,甲2立刻將乙手抓住,同時大聲喊“抓賊呀——抓賊呀——我的皮夾子讓他偷了!”
這時,正在行走的人都會停下來,並圍過來。甲2繼續喊“他偷我的皮夾子”,同時將乙口袋中的皮夾子拿出來,打開。“你們看,這是我的八十四塊錢,這是我的照片”,向周圍的民眾求助。
甲1立即衝上,口中喊道:“好哇,小偷!打死他,打死他!”並對著乙猛擊。這時,周圍的好事者都會湧上來,你一拳我一腳,從四面八方如雨點般地擊打乙,就連老頭子也會伸出煙鍋子打來。因為過去在民間,有“打死小偷不抵命”的說法。
這時的乙在莫明其妙中當了小偷,就是有一百張嘴也辯白不清,此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雙手護住要害,低頭縮身以儘量減少傷害。
而甲1與甲2,則已在眾人的一片叫罵和拳雨中,抽身退出,悠哉悠哉地走了。

第三十五手開門敬酒

有時一記厲害的招術,不在於完美的組合,而在於它根本性的某一動作。我們前面談到人體咽喉是個致命的要害,重點攻擊它可以獲得窒息的效果,喉部痙攣,幾乎不能呼吸,更不能發出聲音。所以凡研究武功的格鬥,對這處效果不能忽視,而應珍視並善加利用。攻擊咽喉雖達不到一擊而斃的目的(有時可致窒息而亡),但此部位受擊後不能言語呼喊是其特點,再加以攻擊者在進攻時沒有必要施以猛擊,只需短而快地舉手輕輕一擊,即達效果,這給人們的攻擊帶來便利。在江湖打鬥中,就是巧妙地利用這一特點,來地敵人進行“封鎖性擊打”。比如在鬧市區,人來人往之中,首先打擊敵咽喉,因敵不能喊叫“救命”而不會驚動更多的人。這種擊打,帶有“封鎖”性質,所以稱為“封鎖性擊打”。
下面,我們介紹一招打法,稱為“開門敬酒”。
假設甲與某敵乙有不共戴天之仇,欲報復出氣,但乙深居簡出,很少在外面活動,沒有擊打乙的機會。甲又與乙之仇非報不可,不得已進入乙家中對乙進行報復擊打。但進入別人家庭擊打頗為不易,一是一般家庭由多人組成,如果動作不迅速,在乙喊叫前不能徹底制服乙,乙一定會大呼小叫喊“救命”,況且四鄰聽到喊叫後,會迅速從四面包抄上來制止犯罪,甲雙拳難敵四手,不死也得重傷,從地上爬著逃去撿一條性命就算是萬幸。再者如此做法不僅以身試法,也等於自投法網。因此,很多歹徒不敢如此冒險。
當然現在江湖打鬥也流行另外一種做法,那就是甲方用卡車裝上二三十個人,徑直將車開到乙家門前,下車,不管三七二十七,闖入乙家打人、砸桌椅,只用兩分鐘,出門,上車,一溜煙逃走。因為來的人多,鄰居不敢出面阻攔;因為擊打時間少,又用了卡車,來去速度快,等人們報告給警察,警察趕來,這裡早已車走人空了,不易追捕。但這種打砸搶的做法必須僱傭很多人,否則,四鄰截住了卡車,就等於找到了和尚廟,和尚跑得了廟跑不了。
江湖歹徒多利用擊打咽喉窒息性的招法,故甲方只出動兩個人(甚至一個人),就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乙制服,絕不驚動四鄰。這就是“開門敬酒”。
江湖之徒施用“開門敬酒”時絕非一人,如甲1與友人甲2前往,由其友人甲2提一隻手提包,裝作友好訪客的樣子,以避免引起乙方四鄰的懷疑。找準時機,走到乙家門口,敲門。當乙打開房門的剎那(沒有自衛經驗人往往把頭伸出門外來想看看敲門的是何人),甲方快速地伸手,用手指、拳,短快地在對方咽喉上點擊一次。只此一點,乙必一彎腰,捧喉,而不能喊。在此同時,甲2進身將門關上,口中說些客氣話。甲方對敵咽喉進行點擊後,可再在乙的要害上猛擊一次,令乙昏迷。然後,在一聲聲的友好的告辭聲中,甲1與甲2輕鬆地離去。

第三十六手絕殺

絕殺,就是趕盡殺絕。甲乙打鬥互相不給對方留迴旋餘地。乙雖想招架但卻無法招架,最後被甲方擊中而亡的招式。
絕殺又“絕”又“殺”,但並非如人們相象的那種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對付何人都百分之百管用。一旦施展即致敵於死地的招式,它的效用,它的威力,有待於施用者的發揮。
這裡介紹的“絕殺”這一,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以實應實,避實擊虛,接近敵身用摔法將敵人摔倒;第二部分緊接第一部分,實施毒招,痛下殺手,趕盡殺絕。其實,所謂“絕殺”,是指招式中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以第一部分為基礎,也只有在第一部分招式確實得到保證的情況下才可施用第二部分招式,如果缺少第二部分招式,那么一招“絕殺”也就名存實亡,不成其為“絕殺”了。
下面介紹這招“絕殺”:
①甲乙雙方對峙,保持一定的距離。當乙方想要對甲實施猛攻時,必定要縮短與甲的間距向甲方*攏。這時,甲方等待時機,尋找空襠進身。
②乙方左腳向前滑步,同時用左直拳向甲頭部虛晃。甲向後滑步的同時,右掌阻擋,但身體不能向後仰。
③乙在虛擊後,進行實擊,用左直拳向甲喉部猛擊。如若甲方被擊,後果不堪構想。
④甲方見乙露出中、下盤空襠,不退後,滑步進身,矮身鑽入乙方拳下,用雙手從外向內、從前向後摟擊乙方兩大腿,同時左肩膀猛向前頂擊乙腹。上下交攻,乙必向後仰倒。注意施用此式時不能如摔跤般地用“柔力”,而應該用爆發力,以“擊”的形式出現(*打勁)。
⑤乙向後仰倒地的同時,甲右腳急向前跨出,踩住乙的左手大臂。
⑥左膝下跪頂擊乙的腹襠部位,造成“絕殺”。
⑦左手向下成八字掌*擊(猛力擊打)敵咽喉,造成絕殺。
⑧右手握拳用平勾拳的方式,猛擊乙左太陽穴,造成絕殺。
以上⑤、⑥、⑦、⑧的動作要同時進行,造成多方位“絕殺”,在一瞬間,擊敵多處要害。

盤點武功秘籍

《江湖打鬥36毒手》
《中國內家拳》
《64門絕技》
《迷蹤拳》
《中國循經太極拳二十四教程》
《16式太極拳劍》
《孫式太極拳競賽套路》
《健身太極功》
《東嶽太極拳劍》
《太極拳普及套路全書》
《太極拳研究》
《武當氣功太極拳》
《少林特功技擊術》
《少林秘傳散打功法》
《少林秘傳點穴與解穴法》
《少林秘傳硬功絕技》
《少林軟硬功精華--絕技72藝》
《少林三大名拳》
《少林武術精華》
《少林打擂秘訣》
《少林72藝與武當36功》
《八極拳》
《截拳道格鬥指南》
《截拳道超級教程》
《李小龍傳世絕技》
《截拳道》
《截拳道腿法功夫》
《權威截拳道》
《李小龍全書》
《圖解截拳道格鬥指南》
《李小龍抗暴防身術》
《截拳道攻防技法》
《李小龍技擊法》
《二節棍攻擊法》
《全圖解李小龍二節棍》
《李小龍威猛雙節棍》
《截拳道自由搏擊術》
《振藩截拳道入門》
《截拳道搏擊精萃》
《中外十大搏擊》
《中國武術實用大全》
《三十六穴點拿絕招》
《實用擒拿法》
《擒拿反擒拿88法》
《實用護身技擊術》
《制敵實戰絕技》
《內家拿穴擒敵秘術》
《克敵決鬥36鷹爪功》
《保全防衛特技》
《中國快跤》
《中國腿法絕技300招》
《世界腿法絕技200招》
《各國特種部隊格鬥術》
《世界搏擊精粹》
《擒拿自衛》
《散打腿擊技法》
《散打連擊技法》
《散打自學日程》
《腿法精髓》
《徒手制服搏弒法》
《武林絕殺神招從書---神手絕殺》
《武林絕殺神招從書---名家神殺》《鋼肘鐵膝攻防技法》
《秘門真傳絕學》
《中國清靜門布氣氣功》
《中國流行氣功精選》
《圖解手穴健康療法》
《天山氣功》
《中國氣功修持工程一步》
《萬維一體穿透力》
《中國禪密功》
《養生氣功學》

《武道闡秘》
《易筋心法》
《徒手格鬥大搏擊》
《中華武術百科全書》
《道光功》
《再世純陽----劉仁波》
《大藏雲行紀實》
《金剛力功》
《修真心語》
《中華渾元功》
《渾元功學習與輔導》
《大氣功師說命》
《氣功治病大法》
《中國當代氣功全書》
《中國功法百家》
《自然康壽功》
《東方睡功》
《智明功法》
《達哈銅佛氣功傳人--周曉民》
《中華氣功名人百家功法大全》
《中國上乘內功》
《日常養生功法》
《仙家修道養生功法》
《現代流行養生健腦功法》
《地煞小周天》
《中國自然特異功》
《中功秘法》
《氣功療法集錦》
《實用氣功療法問答》
《氣功療疾奇功秘訣---術數時間點穴百病療法》
《中國自然功》
《太極無為》
《氣功祛病養生術》
《開悟--氣功修煉答疑辯偽百題》
《中國空勁氣功術》
《長生功術真傳》
《練氣功者戒--走火入魔》
《佛教與氣功》
《十二手點穴氣功》
《中國氣功圖譜》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偽氣功與特異功能內幕》
《不老回春法》
《瑜珈》
《密宗功修持法要》
《密宗秘法》
《密宗千手千眼觀音功》
《藏密氣功》
《密教特異功能開發法》
《密宗觀音功修持法》
《中國氣功精選》
《硬氣功速成法》
《東方傳統高級氣功薈萃》
《生命再造之光》
《中國自控氣功療法》
《嚴新九步功秘法》
《慧通丹田功及其遙感治病法》
《氣功精選》
《內丹探秘》
《中國慧蓮功圖解》
《龐明老師答疑》
《香光普照》
《香功與開悟》
《香功釋疑》
《天心正宗》
《氣功精選三輯》
《台灣氣功精選》
《靈妙三十六無上至尊導引術》

《硃砂掌健身養生功》
《氣功修煉的奧秘與誤區》
《生命特異現象考察》
《西藏密宗神功內幕》
《超級搏殺神功》
《天柱氣功秘要》
《宇宙沉思錄》
《中國香功探秘》
《氣功秘旨》
《氣功》
《人體生命數字信息手印功》
《武當武術精粹》
《杜心武自然門武功集粹》
《蔣劍武功秘錄》
《初級劍術》
《形意母拳》
《萬籟聲技擊教範》
《松溪內功教程》
《中國全息超能功》
《武當太乙鐵松門武功秘笈》
《中國武術百科全書》
《雲軸神功寶典》
《凌雲搏擊術》
《南拳》
《48小時超級自衛術》
《吉祥增智功十步功法》
《東方格鬥文化大觀》
《中華氣功大全》
《人體信息氣功診治法》
《人體生命再生工程》
《制暴格鬥防身大全》
《點穴與解穴》
《梁山功夫》
《世界最強搏擊術》
《秘傳武林輕功》
《中華氣功匯宗》
《硬氣功破解術》
《武林輕功絕技》
《密宗大手印百病療法》
《迷蹤拳法》
《神虎術》
《肘法腿法大集成》
《氣功一二卷合訂本》
《氣功四、五卷合訂本》
《藏密氣功寶典》
《達摩面壁內外功》
《六面整體混元力教程》
《中華快速開智記憶力功》
《骨髓運氣功》
《強力踢擊技術》
《強質搏擊》
《中國硬氣功》
《中國天目氣功》
《氣功人》
密宗 奇人-尚慶明秘傳功法》
《大圓滿之路》
《實用氣功治療法》
《正道氣功》
《論氣功長功與防偏》
《武林秘傳強身功法》
《虎鶴門全功秘笈》
《實用氣功》
《氣功強身法》
《養生氣功》
《太祖技擊法》
《大力金剛手》
《羅漢神打》
《沾衣禽跌法》
《崩拳絕技》
《佛家念力氣功》
《藏密大乘功》
《中國武林殘敵學》
《中國八卦象數療法》
《氣悟》
《中國軍警功夫》
《馬禮堂養氣功薈萃》
《一招制敵》
《強身氣功》
《軍警功夫要訣》
《練功要訣及圓能功》
《三元開慧功》
《分筋錯骨術》
《道家氣功精華》
《鶴翔樁氣功》
《東方太陽功秘笈》
《夢密功》
《八盤腿》
《武當神功》
《精簡陳氏太極拳》
《天罡法門》
《珍藏符咒施法秘要》
《石室藏本-圓光真傳秘訣》
《圓光術靈符真傳》
《中國神秘文化精粹-中國道教閭山龍玄門咒語指訣秘鑒》
《術數時間百病療法》
《詠春拳速成搏擊術訓練》
《中國克石功》
《東方神功》
《中國慧心功修持大法》
《華夏自然功》
《UFD終極格鬥教程》
《江湖秘術》
《中國硬氣功功法薈萃》
《速成硬氣功與金剛指點穴術》
《安堂山道家內功內丹術》
《武林絕殺神招從書---取勝名殺》
《武術初學指南》
《南拳入門及提高》
《拳擊快速入門》
《世界拳王成名技法》
《世界拳王爭霸絕技》
《國際武術競賽套路》
《徒手奪兇器》
《中國流行氣功精選續篇》
《武術散打精萃》
《二十世紀指玄功》
《氣功精華集》
《中國元明氣功-天罡神功》
《佛教氣功手印總集》
《武當秘傳短打絕技》
《截拳道二節棍技法匯宗》
《八式太極拳、十六式太極拳》
《少林神功秘笈》
《連環腿攻防技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