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趨勢》

《中國大趨勢》是由超級暢銷書作家約翰·奈斯比特和夫人多麗絲·奈斯比特合作出版的暢銷書。《中國大趨勢》站在全球的高度,精闢地提出了“中國新社會的八大支柱”理論——解放思想、“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結合、規劃“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摸著石頭過河、藝術與學術的萌動、融入世界、自由與公平、從奧運金牌到諾貝爾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大趨勢》《中國大趨勢》

《中國大趨勢》 站在全球的高度,精闢地提出了“中國新社會的八大支柱”理論——解放思想、 “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結合、規劃“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摸著石頭過河、藝術與學術的萌動、融入世界、自由與公平、從奧運金牌到諾貝爾獎。並由此總結出中國發展的大趨勢——中國在創造一個嶄新的社會經濟政治體制,它的新型經濟模式已經把中國提升到了世界經濟的領導地位;而它的政治模式也許可以證明資本主義這一所謂的“歷史之終結”只不過是人類歷史道路的一個階段而已。

如今中國經濟的崛起深深吸引著這個未來學家,無論是中國的GDP、中國在全球化中的地位,還是在金融危機中的作用,約翰·奈斯比特正關注著中國的發展描繪著中國的未來,他堅定地相信“中國模式”將以難以令人置信的力量影響整個世界。

創作背景

25年前,約翰·奈斯比特《大趨勢》曾經風靡全球,給了改革開放初期的國人從另一個全新角度看世界的機會。25年後,作為擁有人文科學、科技等領域15個榮譽博士學位的約翰·奈斯比特,歷時3年,精選28個大學生作為助手,通過對中國100個城市的綜合研究,攜《中國大趨勢:新社會的八大支柱》再次來到中國,為國人提供從世界角度看中國的機會。

促成《中國大趨勢》的兩個關鍵人物

促使約翰·奈斯比特下決心創作《中國大趨勢》的兩位人物,一位是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一位是中國商人王巍。1996年,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北京中南海與約翰·奈斯比特進行了私人會談,在談到台灣問題時,約翰·奈斯比特說:“江主席,台灣是個小故事,但它講的很好。大陸有個大故事可講,可惜講得很糟。”
這一次約翰·奈斯比特做好了準備,為創作《中國大趨勢》他在天津成立了奈斯比特中國研究院,並精選出28名大學生為其蒐集整理大量關於中國基層的訊息。他拋開西方人的視角和態度,不帶任何成見,對中國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感興趣,很多中國人都熟視無睹的事情,對這個老外卻很新鮮。

內容跟蹤分析法

約翰·奈斯比特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堪稱神奇的“內容跟蹤分析法”著就此書。他說:“我不是經濟學家,不是哲學家,不是金融專家,沒有任何成見,只對中國一刻接一刻新發生的事情感興趣。人們以為我預言的都是未來,其實我只是把現狀寫下來,20年來我所寫的都是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我所要分析的就是哪些事情會長久地影響社會。”《中國大趨勢:新社會的八大支柱》站在全球高度,精闢地提出了“中國新社會的八大支柱”理論,並由此總結出中國發展的大趨勢——中國在創造一個嶄新的社會、經濟和政治體制,它的新型經濟模式已把中國提升到了世界經濟的領導地位;而它的政治模式也許可證明資本主義這一所謂的“歷史之終結”只不過是人類歷史道路的一個階段而已。據《金融時報》證實,25年前,作者最負盛名的《大趨勢》一書中沒有一條預言是錯誤的。

精彩看點

《中國大趨勢》 《中國大趨勢》

超級暢銷書作家約翰·奈斯比特和夫人多麗絲·奈斯比特合作出版《中國大趨勢》,讓我們從世界的角度看中國。在本書中,作者站在全球的高度,精闢地提出了“中國新社會的八大支柱”理論——解放思想、“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結合、規劃“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摸著石頭過河、藝術與學術的萌動、融入世界、自由與公平、從奧運金牌到諾貝爾獎。並由此總結出中國發展的大趨勢——中國在創造一個嶄新的社會、經濟和政治體制,它的新型經濟模式已經把中國提升到了世界經濟的領導地位;而它的政治模式也許可以證明資本主義這一所謂的“歷史之終結”只不過是人類歷史道路的一個階段而已。

《中國大趨勢》認為中國能否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體制的轉變,必須把學生從家長制、以考試為中心的體制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能獨立思考。如果教育和其他機構依然堅持等級森嚴的家長制制度,那么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同時認為,中國的教育體制過於強調死記硬背,非常重視考試成績。“這可不是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沃土。”
《中國大趨勢》強調,尊敬與服從也許在生產線上是非常可貴的品質,尊敬祖先、長輩、上級和同事也許也是符合社會要求的品質,但是現代科技創新需要有人去質疑前人的觀點和老闆的命令。論資排輩與家長制思維是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一流創新國家的最大障礙。

目錄

序言 一個新體制的崛起
導言
改造中國
鄧小平的“黑貓白貓”
中國向何處去?
兩種截然對立的體制
中國在崛起,這有什麼可怕的呢?
西方是一個說教型社會,而中國是一個學習型社
中國新社會的八大支柱
 支柱之一 解放思想
當時的一個好主意
精神自由
鄧小平鼓勵全中國“出水才看兩腿泥”
自力更生
逐漸彰顯個性
忘記自己歷史的西方國家
中國創業思維的復甦
巨觀引導的領導方法顯現威力
老樹截枝
私有化的進一步深入
修剪中國的紅杉林
巧妙的療傷法
併購
“國企爛到根了”
誰來承擔這一重任?
誰說了算?
走自己的路
胡錦濤的足跡
新風貌
政治中更多的人情味
自主的人民與自主的產品
神奇的蛻變
放飛蝴蝶
“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結合
 支柱之二 “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結合
中國人眼中的自由
中國的縱向民主
用中國人自己的價值觀與思維分析中國
“民有、民治、民享”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自下而上的第一次行動
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體系的成熟
自下而上力量的日益壯大
打擊腐敗的艱苦鬥爭
中國式開放
自下而上的社會創新
營造縱向民主
放而不亂,活而不散
風口浪尖
重新審視中國的時候到了
西方民主並非經濟繁榮的必要條件
一步步擴大民主
 支柱之三 規劃“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
規則的舒適性
重塑價值觀與文化
以中國的思維方式前進
上下互動,實現目標
競選承諾與戰略目標
改革的再深入
草船借箭
為“森林”施肥
推廣試點成果
舊貌與新顏
框框太緊的困局
從廢鐵攤兒到上市公司
朱鎔基
21世紀中國的發展框架
掌握好放權與控制的平衡
中國的科學發展觀
摸著石頭過河
 支柱之四 摸著石頭過河
到達河對岸
河中漩渦
經濟“大石”
富有想像力的中國人民
從經濟威脅到商業範例
中國奇蹟
新興市場
政治“大石”:西方的家長作風和中國的實用主義
民主黨派的聲音
  交流“大石”
  審查制度並非中國發明
 不同視角
 人為因素
 網路輿論
 生命之源
 中國的新代溝
 依法治國
 法律體系的完善
 進一步退一步
支柱之五 藝術與學術的萌動
  中國藝術的連續性
  無主題藝術
 藝術家走在鄧小平精神解放隊伍的前列
 “85新浪潮”運動
 首都機場的裸體壁畫風波
 中國藝術的全球化
 中國設計:小荷才露尖尖角
 中國的建築師與建築
 “海歸”
  表演藝術
  蓬勃發展的電影業
 鄉村文化
 爭當“文化名城”
 搖滾樂
 文學世界
 一生與書相伴
 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
 教育思想解放了的人們
 支柱之六 融入世界
文化象徵與向世界開放之門
吸納世界智慧
登上世界舞台
融入世界經濟
中美關係
戰略經濟對話
中日關係
中白韓峰會
中非關係
歐美正在喪失對非洲的影響力
不容小覷的拉丁美洲
把中國教育推向全球
中國政府的放權速度快於其他國家
交流還是隔絕?
中美網際網路合作
 支柱之七 自由與公平
基本需求之社會保障
基本需求之醫療衛生保障
中醫
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遷移
權利意識的增強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鄉村教育
不公平、不公正的戶口制度
遠程教育
全球最自由的經濟
自由選擇權
 支柱之八 從奧運金牌到諾貝爾獎
丟面子,得實惠
中國人需要新面子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創新典範
中芯村——城市中的企業村
青島不只有啤酒
600年的夢想成真
中國的飛機製造業
中國計畫成為世界電動汽車行業領頭羊
機械製造業的新型起重機
邁入國際領先行列的機器人公司
只有開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才會保護智慧財產權
中國的商學院
創新框架
爭議之事
從天堂到地獄?
藏學家們眼中的喇嘛教和西藏
“現代化”暴君
大陸與台灣
人權
結語
致謝

成就

全球銷量超過1400萬冊超級暢銷書,《大趨勢》《MEGATRENDS》作者,約翰·奈斯比特最新力作,首次提出新社會的八大支柱理論,洞悉中國未來大趨勢!約翰·奈斯比特新作《中國大趨勢》不僅給了中國信心,也給了世界信心。

影響

中國模式正挑戰西方治理方式

源於美國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使人們不得不反思西方特別是美國宣稱的西方民主是否是最好的執政方式。著名作家《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在其論述美國在面對綠色革命時透露出的無奈:“美國的民主制度反而成為了一種障礙。”他甚至感慨“做一天中國真好”。美國投資大師羅傑斯在接受日本《呼聲》採訪時也表示,現在的中國越來越像資本主義,而美國反而變得越來越社會主義
約翰·奈斯比特認為,中國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與中國人民自下而上的參與正在形成一種新的政治模式,稱之為“縱向民主”。支撐中國新社會長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關鍵的支柱就是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力量的平衡。這是中國穩定的關鍵,也是理解中國獨特的政治理念的關鍵。
作者進一步分析,如果中國建立的是西方式的橫向民主體系,那么大量精力會被浪費在競選的爭鬥之中,大批候選人會提出無數個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在中國,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混亂,這是珍視和諧與秩序的中國人所不願意看到的。因此,中國沒有以民主改革的名義使自己陷入政黨爭鬥的分裂局面,而是在一黨執政體制內進行了調整。通過傾聽自下而上的聲音並且保持高層的決策權,中國以這樣的政治體制才能走出貧窮,實現現代化是最好的選擇。

中美兩國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中美兩國比任何時候的關係都緊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約翰·奈斯比特預言:“兩大強國將不再是敵人,而是在經濟相互依存的世界中的合作夥伴,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
他認為,20世紀下半葉的世界舞台主角是美國和蘇聯,它們所扮演的是對手的角色。蘇聯分崩離析後,中國則是美國唯一的潛在挑戰者。
他在《中國大趨勢》書中分析到:美國是一個GDP高達14萬億美元的經濟大國。而日本、中國和德國的GDP都在4萬億至5萬億之間。中國剛剛超越德國,GDP上升到第三位,它很可能很快超越日本,躍居第二位。德國和日本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有明顯的增長,甚至還可能出現萎縮。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但是中國的增長速度會快得多。中國和美國將成為世界兩大經濟巨頭,把其他所有國家拋在身後。

作者簡介

翰·奈斯比特翰·奈斯比特

翰·奈斯比特是一位享譽世界的未來學家, 他最負盛名的《大趨勢》一書中沒有一條預言是錯誤的。從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之後,翰·奈斯比特先後進入猶他大學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學習,此後曾供職於舊M與柯達公司。1963年他進軍華盛頓,擔任甘迺迪總統的教育部助理部長,還曾任詹森總統的特別助理。約翰?奈斯比特還擁有人文科學、科技等領域的15個榮譽博士學位。自從《大趨勢》與之後的10本著作在全球範圍內取得巨大成功之後,他每年都會週遊世界數次,幾乎在世界所有大公司發表過演講。2006年奈斯比特中國研究院在天津財經大學成立,現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和中國天津已經成為他與妻子的常住地。
27年前,約翰·奈斯比特因《大趨勢》聞名於世,目前已成為社會中堅的很多人都還記得,《大趨勢》這本書當年是如何風靡世界,並席捲了中國。現任國務院新聞辦三局副局長的吳偉女士回憶道:上世紀80年代初,當時就讀於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的她,同中國的學子們一樣,對《大趨勢》趨之若鶩。
80歲的約翰·奈斯比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得多,背微駝,但思維敏捷,身上透著股神秘的力量,他似乎擁有一個可以洞悉未來的水晶球。他在《大趨勢》中預言了十個大趨勢,大部分已成為現實,其中“網路社會”和“全球化”兩大趨勢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

2010年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全民閱讀活動組織協調辦公室組織19家中央媒體和入口網站開展的2010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推薦活動,2011年1月27日在北京揭曉最終書目。經媒體推薦評議、專家審查、網路投票等多環節,最終《毛澤東箴言》《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拯救男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次發現叢書·手電筒系列》等50種圖書榮膺2010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盤點中外政治書籍

我們的生活與政治息息相關,關注中外政治書籍,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論自由》
《君王論》
《政府論》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
《對話中國模式》
《公共行政學》
《對話美國:談天說地看細節》
《五輪書》
《世博讀本》
《行政領導學》
《中美關係-透視大國隱形戰爭》
《中國大趨勢》
《比較政府與政治》
《無所畏懼:羅斯福重塑美國的百日新政》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歐洲一體化與全球政治》
《帝鑒圖說》
《建言中國改革》
《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
《政壇魔咒》

《蔣介石大敗跡》
《東北亞地區合作的制度分析》
《腐敗與反腐敗》
《新疆生態移民研究》
《科學發展觀的多維視角》
《逝去的範式:反思國家理論》
《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
《我向總理說實話》
《重新認識毛澤東》
《涉外行政管理教程》
《我國政府社會治理制度改革研究》
《地緣政治學導論》
《夏老漫談》
《宋朝階級結構》
《世界著名華人街區—唐人街》
《族群政治》
《和而不同》
《在法國的外交生涯》
《交流學講章》
《中國公共政策》

《形勢與政策》
《晚清政治革命新論》
《地方政府學概論》
《西方六國權力制衡機制通論》
《紅岩檔案解密》
《清代八旗子弟》
《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
《日俄四次密約》
《人民·民族·國家》
《中國幫會史》
《帝范》
《政治人類學導論》
《真實的謊言:戰爭的藉口》
《圖說政治學》
《宋代的家族與社會》
《毛澤東的美國觀》
《巴西現代化道路研究》
《中國社會救助報告》
《唐宋變革期樞密院研究》
《開創—鄧小平決策改革開放史話》

《民國十大秘案》
《康有為變法奏章輯考》
《公共管理方法:原理與案例》
《制度變遷、公共選擇與和諧發展》
《中國發展大戰略—從毛澤東到鄧小平》
《托洛茨基親述十月革命》
《草根,不主義》
《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中國不折騰:中國的態度、全球角色及別折騰》
《國學中的旁門左道》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
《日本變“天”:民主黨政權誕生近距離觀察》
《公共行政研究方法》
《輝煌的三十年》
《圖說中國共產黨章程》
《電子政府管理》
《西方行政制度概論》
《政府組織行為學》
《圖說科舉制度》
《大國旋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