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一體化與全球政治》

《歐洲一體化與全球政治》

《歐洲一體化與全球政治》主要包括了歐洲國家和國家體系的建立,流行於歐洲的理論,歐洲一體化及其發展:歐洲模式,歐洲一體化與全球政治,治理域共同利益的共同體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劉雪蓮
歐洲一體化與全球政治歐洲一體化與全球政治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0137995
上架時間:2008-6-11
出版日期:2008年3月
版次:1-1
所屬分類:政治/軍事>政治>

內容簡介

歐洲一體化是出現在當代世界並對於我們整個人類社會而言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一個歷史性進程。它一方面昭示了處於同一區域的國家為實現彼此之間經濟、社會乃至政治、軍事的合作與融合所要經歷的漫漫征途;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人類社會通過區域國家問的一體化實現共同繁榮的必然性以及全球政治乃至全球治理早期階段的基本雛形。這本名為《歐洲一體化與全球政治》的教材共七章,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歐洲國家和國家體系的建立:紹介了歐洲的地理概貌及經濟與地區化發展概況、歐洲主要國家的歷史地理概貌及社會政治發展概況。這裡著重指出了歐洲地區化程度最高,有歐安組織、歐洲聯盟等地區性國際組織。之後闡述了歐洲國家的地緣關係特徵:地理與氣候特徵、帶宗教色彩的歐洲文化特徵、民族語言特徵,這些都有利於歐洲一體化進程。通過兩次世界大戰,被壓抑了幾個世紀的歐洲聯合的觀念在戰後煥發出精神與活力,並逐漸成為支配歐洲大陸的主流思想意識。從古代歐洲的整體觀念到基督教時期的歐洲統一思想再到近代的歐洲聯邦主義思想直至今天歐洲聯盟的構想,體現了一體化的理想和追求在歐洲地區一直有著悠久的歷史。
流行於歐洲的理論:主要介紹了霸權和均勢理論、自由主義、多元主義、功能主義和新功能主義。縱觀歐洲歷史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霸權與均勢交替,而歐洲的均勢都是以列強爭霸為根基的,其實質是以均勢來圖謀優勢。自由主義理論從其流行於歐洲之始,就在不斷的影響著歐洲的現代化進程。它對個人自由與政府作用的理論探討,最根本的是要實現和諧的秩序,同時也暗含著國家間的合作與融合。多元主義觀念對社會差異的承認,對文化信仰、政治權力多樣性的尊重,使歐洲的現代自由主義民主制度得以建立。新功能主義理論對制度結構的分析和對政治進程的研究,為歐洲各政治行為體以制度方式來保障歐洲長久和平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歐洲一體化及其發展:通過參考美國學者巴拉薩提供的一體化程度指標,著重概括了歐洲一體化的起步(從早期的一體化理論和政策主張到1951年西歐六國的煤鋼聯營)、歐洲一體化的發展(從歐洲共同體成立到1986年的單一歐洲法案)以及歐洲一體化的深化(從歐洲聯盟到憲法條約)這三個階段的情況。歐洲一體化發展到歐洲聯盟階段後,為未來的發展建構了三根支柱:歐洲共同體、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在司法及內政事務的合作。
歐洲模式:歐洲聯盟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其經濟、政治、社會、安全等體系的結構和運作已初見規模。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歐洲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逐漸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歐洲模式。在本書中將通過與美國模式的比較來說明歐洲的經濟模式、政治模式、社會模式以及安全模式的特點。
歐洲一體化與全球政治(治理):經濟全球化浪潮下,國際政治體系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國際行為主體多元化、政治議程廣泛化、行為主體之間合作趨勢的強化以及全球化進程中政治權力的分散化。全球化促進了區域化的形成,區域化則孕育了區域政治的發展。歐洲聯盟作為歐洲區域的超國家性質的共同體,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性安排,實現了成員國之間的多邊合作,並將聯盟所轄區域整合為一個具有區
域共同利益的共同體。不僅如此,通過歐洲公民身份的培養以及歐洲集體身份和歐洲文化的建構,更促使了歐洲治理髮生質的飛躍——歐洲治理不再僅僅停留在歐洲區域共同經濟利益,而是上升到切實關係成員國共同命運及世界競爭力的層面。正如本書後面幾章所提到的,歐洲治理模式堪稱當代區域治理的典範,歐洲區域的治理成效將為全球政治和全球治理提供寶貴的參考和借鑑。

書摘

第一章歐洲國家和國家體系的建立
[內容提要]:本章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歐洲國家的概況,主要是從地理上將歐洲國家分為五個部分,並介紹對歐洲歷史進程和歐洲一體化實踐當中起過重要作用的國家;第二部分分析歐洲國家的地緣關係特徵,從地理、氣候、文化、民族和語言等方面分析歐洲國家中存在著一些有利於統一的天然條件;第三部分分析兩次世界大戰對歐洲國家體系建立所產生的影響,尋求在兩次大戰中促進歐洲統一的理論和現實原因,指出二戰後東西歐的集團化趨勢是二戰後歐洲國家體系的主要特徵;第四部分總結了歐洲國家發展的獨特性,主要是從歷史沿革的角度分析歐洲從古至今存在著統一的思想傾向,統一的趨勢一直貫徹於歐洲的發展歷史。
一、歐洲國家的概況
歐洲,全稱歐羅巴洲,其名稱來源於古希臘神話中,傳說女神歐羅巴熱愛這塊土地,於是便將自己的名字賜予了自己生活的土地。歐洲位於東半球西北部,其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東隔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等與亞洲相鄰,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總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俄羅斯的亞洲部分),約占地球陸地總面積的6.8%,為世界第六大洲。
歐洲大陸海岸線長3.79萬千米,岸線曲折,輪廓破碎,除東部與亞洲接壤的內陸地區外,北、西、南面都被半島和島嶼所環繞,沿海半島面積為240萬平方千米,島嶼面積為75萬平方千米,其面積占陸地總面積之大居世界各大洲之首。
……

盤點中外政治書籍

我們的生活與政治息息相關,關注中外政治書籍,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論自由》
《君王論》
《政府論》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
《對話中國模式》
《公共行政學》
《對話美國:談天說地看細節》
《五輪書》
《世博讀本》
《行政領導學》
《中美關係-透視大國隱形戰爭》
《中國大趨勢》
《比較政府與政治》
《無所畏懼:羅斯福重塑美國的百日新政》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歐洲一體化與全球政治》
《帝鑒圖說》
《建言中國改革》
《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
《政壇魔咒》

《蔣介石大敗跡》
《東北亞地區合作的制度分析》
《腐敗與反腐敗》
《新疆生態移民研究》
《科學發展觀的多維視角》
《逝去的範式:反思國家理論》
《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
《我向總理說實話》
《重新認識毛澤東》
《涉外行政管理教程》
《我國政府社會治理制度改革研究》
《地緣政治學導論》
《夏老漫談》
《宋朝階級結構》
《世界著名華人街區—唐人街》
《族群政治》
《和而不同》
《在法國的外交生涯》
《交流學講章》
《中國公共政策》

《形勢與政策》
《晚清政治革命新論》
《地方政府學概論》
《西方六國權力制衡機制通論》
《紅岩檔案解密》
《清代八旗子弟》
《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
《日俄四次密約》
《人民·民族·國家》
《中國幫會史》
《帝范》
《政治人類學導論》
《真實的謊言:戰爭的藉口》
《圖說政治學》
《宋代的家族與社會》
《毛澤東的美國觀》
《巴西現代化道路研究》
《中國社會救助報告》
《唐宋變革期樞密院研究》
《開創—鄧小平決策改革開放史話》

《民國十大秘案》
《康有為變法奏章輯考》
《公共管理方法:原理與案例》
《制度變遷、公共選擇與和諧發展》
《中國發展大戰略—從毛澤東到鄧小平》
《托洛茨基親述十月革命》
《草根,不主義》
《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中國不折騰:中國的態度、全球角色及別折騰》
《國學中的旁門左道》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
《日本變“天”:民主黨政權誕生近距離觀察》
《公共行政研究方法》
《輝煌的三十年》
《圖說中國共產黨章程》
《電子政府管理》
《西方行政制度概論》
《政府組織行為學》
《圖說科舉制度》
《大國鏇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