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

《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

《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對晚年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的研究,目的是科學地總結經驗教訓,以指導當前的實踐。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為內容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實踐,同毛澤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有著歷史的聯繫。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是l978年以後才陸續提出來的,但擺脫蘇聯模式,尋求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毛澤東及其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50年代中期以後就開始了。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王立勝
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027686
上架時間:2009-5-6
出版日期:2008年6月
開本:32開
版次:1-1
所屬分類:文學>紀實文學>人物紀實

內容簡介

對晚年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的研究,目的是科學地總結經驗教訓,以指導當前的實踐。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為內容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實踐,同毛澤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有著歷史的聯繫。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是l978年以後才陸續提出來的,但擺脫蘇聯模式,尋求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毛澤東及其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50年代中期以後就開始了。眾所周知,毛澤東在5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的探索,雖然有嚴重失誤,但也有重大的成功。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經驗,固然對今天的改革開放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豐富的思想內容,並且確已成為新時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先導。然而,在探索中的失誤,也已經成為今天深化改革的有益借鑑。事實上是,中國人民之所以能夠迅速地接受改革開放的思想和新時期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路線、方針和政策,並且積極地投入到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去,也正是因為已經有了過去那么多的經驗教訓的緣故。因此,無論毛澤東晚的成功還是失誤,都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科學地總結這些經驗教訓,對於今天改革開放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就這種意義上說,研究毛澤東晚年的思想和實踐,就應當成為補充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重要方面和內容。如果說《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的作者需要進一步努力的話,還應該將對毛澤東晚年的思想和實踐的研究,同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更自覺、更緊密地聯繫起來。我認為,這應當成為我們所有關心毛澤東晚年的思想和實踐研究的同仁們共同努力的正確方向。

作者簡介

王立勝,1963年生,漢族,山東省莒南縣人。現任中共山東省青州市委書記。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著有《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中國發展大戰略——從毛澤東到鄧小平》、《論作為思想體系和價值體系的鄧小平理論》等10多種著作,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1985年畢業於臨沂師專政史系,1988年進入山東大學哲學系,1991年山東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到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工作,1998年12月任中共濰坊市委副秘書長,2001年1月任山東省昌樂縣委副書記、昌樂縣人民政府縣長,2005年12月到青州工作。兼任曲阜師範大學政治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師範大學MPA導師,中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理事。東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提出青州“一城四區六大基地”發展戰略,財政收入在兩年內實現翻番,經濟社會實現又快又好發展。

編輯推薦

《中國當代哲學》的編寫過程中,筆者接觸了關於晚年毛澤東的一些材料,遂被晚年毛澤東憂國憂民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而嘔心瀝血的精神所吸引,於是打算找個角度,將晚年毛澤東的研究繼續下去。晚年毛澤東,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極為複雜的矛盾複合體。他以良好的動機開始了他的艱苦探索,可在許多重大行動上卻以災難性的結果留給了社會,出現了令人痛心的結局。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上篇探索進程的歷史描繪
第一章探索的前奏:改造中的建設
一、由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構想到過渡時期總路線
二、社會主義改造模式對建設之路的啟示
三、改造過程中社會主義建設的特點
第二章探索的開始:1956年前後對建設道路的獨立思考
一、歷史的轉折與新的任務
二、國際形勢的變化與對蘇聯模式的反思
三、對中國建設道路的狡立思考
第三章探索的全面展開(上):我們要摸出一條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之路——“大躍進”剖析
一、從批評反冒進到“大躍進”
二、“大躍進”與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三、“大躍進”與辯證法
第四章探索的全面展開(下):我們要摸出一條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之路——人民公社化運動剖析
一、由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
二、人民公社化與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三、人民公社化運動與歷史唯物論
第五章探索失誤的糾正:從初步糾“左”到“傷筋動骨”
一、從初步糾“左”到糾“左”受挫
二、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理論反思——倡導結合實際讀政治經濟學著作
三、“八字”方針與經濟調整
四、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與全面調整
第六章探素的轉向“抓董命,促生產”木堇式的形成
一、毛澤東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及探索的轉向
二、“抓革命,促生產”模式的形成
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與《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
第七章探索陷入迷途:打碎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
一、“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與“文化大革命”
二、《五·七指示》與社會主義建設模式
中篇探索內容的邏輯再現
第八章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整體運行道路
一、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總體戰略目標的設計
二、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基本方針的運思
三、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總體特點的把握
第九章探索經濟建設的道路
一、把工作重點轉向經濟建設
二、對經濟建設總體目標的設計
三、中國工業化道路
四、對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
五、對商品經濟的認識
六、技術革命與經濟建設
第十章探索政治建設的道路
一、政治建設的總體目標:建設高度的民主政治
二、人民內部矛盾
三、共產黨萬歲,民主黨派也萬歲
四、反對官僚主義
五、階級鬥爭
第十一章探索文化建設的道路
一、對文化建設總體目標的設計:實現高度現代文化
二、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
三、人類文化成果的批判與繼承
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五、知識分子與文化建設
下篇探索結果的理性反思
第十二章探索的基本原則
一、三個基本原則
二、基本原則與認識國情
三、基本原則與思想來源
第十三章從幾對關係中反思探索
一、“本本”與經驗
二、理論與實踐
三、個人與集體
第十四章對探索中遇到的幾個重大關係的辯證思考
一、政治與經濟的統
二、鞏固與建設的統
三、改造世界與改造人的統
第十五章晚年毛澤東的探索和毛澤東晚年的思想
一、晚年毛澤東的探索和毛澤東晚年的思想
二、晚年毛澤東與所謂“鬥爭哲學”
三、晚年毛澤東與所謂道德主義
四、晚年毛澤東與所謂民粹主義
後記

圖書書摘

上篇探索進程的歷史描繪
第一章探索的前奏:改造中的建設
毛澤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從1956年開始的,但我們對他的探索歷程的描述和研究不能從此開始。因此在此之前毛澤東已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構想到過渡時期總路線的轉變,構想以改造和建設並舉的方法,在實現社會性質根本變化的同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個轉變對他後來的探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這段時間社會主義建設本身的經驗教訓給他1956年開始的探索提供了可貴的借鑑;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改造中的成功經驗也從原則和方法上給他後來的探索以深刻的啟示。因此,在具體描述和研究毛澤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之前,對他關於社會主義改造的思想和實踐,特別是對改造中的建設的特點進行一番考察就成為非常必要的事情。
一、由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構想到過渡時期總路線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同時也宣告了新民主主義社會制度的誕生。按照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內在邏輯,這時他關於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理論構想將變成現實。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根據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和《論人民民主專政》這兩個反映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理論基本精神的綱領性檔案制定的,最初曾擬名為《新民主主義的共同綱領》,後來幾經修改才去掉了“新民主主義”的定性稱謂,但新民主主義的社會構想沒有變。這個綱領描繪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藍圖,規定了新民主主義的各項政策,因此,它實質上是一個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綱領。歷史事實表明,黨和毛澤東在建國的頭三年里,是不折不扣地按照《共同綱領》的規劃來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這三年里,關於中國社會的發展,黨的領導人的思想也是基本一致的。他們帶領全國人民經過三年的艱苦奮鬥,迅速恢復了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到1952年底全國工農業生產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
按照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理論,新民主主義社會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的中介,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中介,因此,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建立,就必然使這樣一個現實的問題突出出來;即中國何時和怎樣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

盤點中外政治書籍

我們的生活與政治息息相關,關注中外政治書籍,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論自由》
《君王論》
《政府論》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
《對話中國模式》
《公共行政學》
《對話美國:談天說地看細節》
《五輪書》
《世博讀本》
《行政領導學》
《中美關係-透視大國隱形戰爭》
《中國大趨勢》
《比較政府與政治》
《無所畏懼:羅斯福重塑美國的百日新政》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歐洲一體化與全球政治》
《帝鑒圖說》
《建言中國改革》
《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
《政壇魔咒》

《蔣介石大敗跡》
《東北亞地區合作的制度分析》
《腐敗與反腐敗》
《新疆生態移民研究》
《科學發展觀的多維視角》
《逝去的範式:反思國家理論》
《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
《我向總理說實話》
《重新認識毛澤東》
《涉外行政管理教程》
《我國政府社會治理制度改革研究》
《地緣政治學導論》
《夏老漫談》
《宋朝階級結構》
《世界著名華人街區—唐人街》
《族群政治》
《和而不同》
《在法國的外交生涯》
《交流學講章》
《中國公共政策》

《形勢與政策》
《晚清政治革命新論》
《地方政府學概論》
《西方六國權力制衡機制通論》
《紅岩檔案解密》
《清代八旗子弟》
《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
《日俄四次密約》
《人民·民族·國家》
《中國幫會史》
《帝范》
《政治人類學導論》
《真實的謊言:戰爭的藉口》
《圖說政治學》
《宋代的家族與社會》
《毛澤東的美國觀》
《巴西現代化道路研究》
《中國社會救助報告》
《唐宋變革期樞密院研究》
《開創—鄧小平決策改革開放史話》

《民國十大秘案》
《康有為變法奏章輯考》
《公共管理方法:原理與案例》
《制度變遷、公共選擇與和諧發展》
《中國發展大戰略—從毛澤東到鄧小平》
《托洛茨基親述十月革命》
《草根,不主義》
《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中國不折騰:中國的態度、全球角色及別折騰》
《國學中的旁門左道》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
《日本變“天”:民主黨政權誕生近距離觀察》
《公共行政研究方法》
《輝煌的三十年》
《圖說中國共產黨章程》
《電子政府管理》
《西方行政制度概論》
《政府組織行為學》
《圖說科舉制度》
《大國鏇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