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讀本》

中英文版《世博讀本》5日在此間與讀者見面。這是2002年12月中國申辦上海世博會成功以來,較為全面、系統介紹世博會歷史、文化和上海世博會相關情況的普及型大眾讀本。

基本信息

簡介

2008年9月5日上午,《世博讀本》中、英文版新書發布會在上海圖書館舉行,該書首次系統性全方位披露了一個半世紀以來,中國與世博會千絲萬縷的關係。作為上海市府新聞辦“迎世博倒計時600天計畫”中的重要項目,《世博讀本》一書通過20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詳實的數字、生動的文字說明,權威普及世博知識、生動宣傳世博文化,成為了較為全面、系統介紹世博歷史、世博文化和上海世博相關知識的普及型大眾讀本。該書由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王仲偉任顧問,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府新聞辦主任宋超任主編。

內容

該書將主體內容與知識窗相結合,立體地介紹了世博會的歷史、文化與發展過程,以及它所折射出來的精神內涵。
《世博讀本》《世博讀本》
全書分四大板塊,第一板塊為“一切始於世博會”,包括世博會的起源、發展、演變以及性質等內容,圍繞著“世博會是人類進步的舞台”,通過世博會的文化、主題、展示等相關知識的介紹,揭示了世博會經久不衰的魅力和文化內涵;第二板塊為“各國與世博會”,回顧了英、法、美、德、比利時、加拿大、日本等國家所舉辦過的世博會;第三板塊為“中國與世博會”,該板塊前半部分介紹了晚清第一批“睜眼看世界”的中國商人巴黎世博會上的中國人身影、清政府是如何登上世博會舞台的、在美國芝加哥世博會上中國民營資本的通力合作,以及民族企業所取得的獎項,後半部分則介紹了新中國先後參加的11次世博會;第四板塊為“世博會:向上海走來”,介紹了為此所做的各種準備、“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會主題,以及展館、論壇、文藝活動等內容。據透露,《世博讀本》中、英文版在全國新華書店、上海書城、噹噹網等網上書店及全國各大圖書館、民營書店都有售。
《世博讀本》的主編、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宋超說,在上海世博會開幕倒計時600天即將到來之際,《世博讀本》中英文版的面世,為國內外人士、特別是廣大青年學生更好了解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供了很好的載體。
《世博讀本》一書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編纂,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

編輯推薦

一切始於世博會。
世博會被稱為經濟、文化、科技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150多年來,世博會以其自身魅力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從水晶宮到自由女神像,這些源於世博會的經典建築已經成為人類建築的標誌性符號;從魔方到冰淇淋,這些首次露面於世博會的發明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世博會改變並影響著這個世界。《世博讀本》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林林總總的世博會歷史與文化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序言

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的蒙特卡羅,中國上海獲得了2010年綜合類世界博覽會的舉辦權。這一夜,無人人眠。有歡騰,有淚水,有申博成功後的如釋重負;是夢圓,是責任,是未來辦博中的重任在肩。多種情感匯流而來,激盪在黃浦江畔,迴響於神州家園,而最終,從成功申辦那一刻起,它就凝聚成我們對未來必勝的信念:辦好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讓更美的城市展現.把更好的生活闡釋,將更深的情誼傳遞。
一“世博原來是這樣!”近6年來,國人對世博的認知已越來越清晰。
此前,國人對世博會已經有了不少的了解。

文摘

一、一切始於世博公
1.世博會:經濟、文化、科技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
如果說四年一屆的奧運會是全人類最為重要的一次綜合性體育盛事,那么,起源於1851年的世界博覽會就是人類在經濟、文化、科技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兩者有著諸多相似之處:都有相應的國際組織來協調,奧運會是國際奧委會,世博會是國際展覽局;都需要以一個國家政府的名義進行申辦,經過多輪投票後才能確定最終的舉辦國;兩者的成功舉辦都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對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全面考驗,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科技、管理、人員素質等也要達到相應的水平;舉辦期間,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人員聚集一地,或參會、或參觀……然而,世博會和奧運會還有很多不同之處,而這些獨特之處,恰恰體現了世博會自身的魅力。

後記

7月的上海是炎熱的,置身於炎炎熱浪之中,當我們緊鑼密鼓編輯完《世博讀本》的最後一頁,內心滿載著的是無比的喜悅。
早在農耕時代,人們便在慶賀豐收、歡度佳節的喜慶日子裡展開交易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有固定場所、以物品交換為目的的定期大型貿易集會。這就是世博會的雛形。然而,現代意義上的世博會還只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相對於漫長的人類歷史而言,一百五卜多年可說是白駒過隙,但就在這短暫的時間裡,人類通過世博會這個舞台釋放的聰明與才智有力地促進了現代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許多世博會建築也已經成為地球上的標誌性符號。

目錄

前言
一、一切始於世博公
1. 世博會:經濟、文化、科技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
2. 從實力競爭到智力展示,世博會見證人類發展
3. 世博會,人類進步的展示舞台
4. 世博會魅力:交流與參與
5. 世博會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
6. 主題,世博會的靈魂
7. 世博會展示:五大洲在眼前
8. 腦力激盪,探討全球共同話題
9. 歡聚於此,非常世博會
10. 世博會後續效應
二、各國與世博公
1. 英國與世博會:水晶宮裡的現代世界
2. 法國與世博會:與巴黎的美麗邂逅
3. 法國與世博會:艾菲爾鐵塔的前世今生
4. 19世紀美國與世博會:人類進入摩天大樓時代
5. 20世紀上半葉美國與世博會:百年難忘的滋味
6. 20世紀下半葉美國與世博會:邁向太空時代
7. 比利時與世博會:科學、文明和人性
8. 加拿大與世博會:謀求人類共同進步
9. 德國與世博會:塑造現代世博會形象
10. 日本與世博會:展示發展與崛起
三、中國與世博會
1. 英國倫敦:第一批“睜眼看世界”的中國商人
2. 法國巴黎:四次巴黎世博會上的中國人身影
3. 奧地利維也納:洋人掌控中國參博事務的是是非非
4. 美國費城:中美友誼的見證
5. 美國聖路易斯:清政府正式登上世博會舞台
6. 中國南京:瞄準世博會的第一次實踐
7. 美國舊金山: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一屆世博會
8. 美國費城:世博會讓中國知道什麼是落後
9. 美國芝加哥:中國民營資本的一次通力合作
10. 從諾克斯維爾到愛知:新中國參加世博會的輝煌歷程
四、2010,我們來了
1. 世博會:向上海走來
2. 為了這一天,我們在準備
3. 上海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4. 展館:營造世博會的“現場感”
5. 論壇:承載世博會的精神遺產
6. 文藝活動:塑造世博會的多元和諧
7. 2010年世博會,兩大創新亮點
後記
中文索引

盤點中外政治書籍

我們的生活與政治息息相關,關注中外政治書籍,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論自由》
《君王論》
《政府論》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
《對話中國模式》
《公共行政學》
《對話美國:談天說地看細節》
《五輪書》
《世博讀本》
《行政領導學》
《中美關係-透視大國隱形戰爭》
《中國大趨勢》
《比較政府與政治》
《無所畏懼:羅斯福重塑美國的百日新政》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歐洲一體化與全球政治》
《帝鑒圖說》
《建言中國改革》
《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
《政壇魔咒》

《蔣介石大敗跡》
《東北亞地區合作的制度分析》
《腐敗與反腐敗》
《新疆生態移民研究》
《科學發展觀的多維視角》
《逝去的範式:反思國家理論》
《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
《我向總理說實話》
《重新認識毛澤東》
《涉外行政管理教程》
《我國政府社會治理制度改革研究》
《地緣政治學導論》
《夏老漫談》
《宋朝階級結構》
《世界著名華人街區—唐人街》
《族群政治》
《和而不同》
《在法國的外交生涯》
《交流學講章》
《中國公共政策》

《形勢與政策》
《晚清政治革命新論》
《地方政府學概論》
《西方六國權力制衡機制通論》
《紅岩檔案解密》
《清代八旗子弟》
《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
《日俄四次密約》
《人民·民族·國家》
《中國幫會史》
《帝范》
《政治人類學導論》
《真實的謊言:戰爭的藉口》
《圖說政治學》
《宋代的家族與社會》
《毛澤東的美國觀》
《巴西現代化道路研究》
《中國社會救助報告》
《唐宋變革期樞密院研究》
《開創—鄧小平決策改革開放史話》

《民國十大秘案》
《康有為變法奏章輯考》
《公共管理方法:原理與案例》
《制度變遷、公共選擇與和諧發展》
《中國發展大戰略—從毛澤東到鄧小平》
《托洛茨基親述十月革命》
《草根,不主義》
《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中國不折騰:中國的態度、全球角色及別折騰》
《國學中的旁門左道》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
《日本變“天”:民主黨政權誕生近距離觀察》
《公共行政研究方法》
《輝煌的三十年》
《圖說中國共產黨章程》
《電子政府管理》
《西方行政制度概論》
《政府組織行為學》
《圖說科舉制度》
《大國鏇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