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男孩》

《拯救男孩》不是一般性的文學作品或教育作品的寫作,而是科學研究性質的探索。作者孫雲曉列舉了大量事實和數據,以證明“男孩已到了懸崖邊”。民進中央副主席和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為本書作序。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拯救男孩拯救男孩

《拯救男孩》不是一般性的文學作品或教育作品的寫作,而是科學研究性質的探索。孫雲曉列舉了大量事實和數據,以證明“男孩已到了懸崖邊”。首先,學校教育漠視性別差異,男孩的一些好動、競爭與叛逆的天性往往被看作缺點;其次,應試教育強調動腦而不注重動手能力,天性“想跑想跳”的男孩缺乏應有的運動鍛鍊;第三,學校和社會採取單一的評價方式,把“成績搞上去”當做惟一要求,使男孩深感挫敗;最後,現在學校里大部分教師是女性,教育環境中缺乏男性教師,這種教育方式也對男孩的成長不利。 民進中央副主席和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為本書作序。

創作緣由

作者孫雲曉作者孫雲曉

其實,早在20多年前,作為一個兒童文學作家,我已經和同行們感受到許多男孩很脆弱,偏向女性化,也很容易受到傷害。1986年,我在《兒童文學》發表了報告文學《“邪門大隊長”的冤屈》,講述了一個男孩在學校受到傷害的故事。這是河南潢川一個五年級國小男生的故事,完全是真實的。但是,我那時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對事情背後的原因還想不清楚。直到做了20多年的少年兒童研究之後,我才下決心用大力氣揭示男孩成長危機。
我深知,《拯救男孩》不是一般性的文學作品或教育作品的寫作,而是科學研究性質的探索。因此,我與兩位兒童心理學博士組成課題組,對國內外大量文獻精心研讀,並且對許多數據進行了重新統計和比較,最後結合鮮活的案例和個人深切的體驗,用儘可能通俗易懂的筆法寫出了《拯救男孩》這本書。

最大看點

在《拯救男孩》書中,作者以翔實的調查研究結果為根據,深入揭示了男孩的學業危機、體質危機、心理危機和社會危機等四大危機,而其原因在於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誤區。其中,危害最烈的是教育危機,簡言之,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傾向,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並因此而加劇了所有危機對於男孩的傷害。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較為充足的課外活動,但事實上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錯了,因為有些學校出於安全和安靜的考慮,常常禁止學生課間奔跑,甚至拆掉了單槓、雙槓等運動器械,春遊、秋遊或遠足之類的野外活動更不敢組織,社會實踐也是少而又少。這使得男孩們認為學校是一個和他們作對的場所,他們擅長的方面―――運動技能、視覺和空間技能,以及他們的勃勃生機,在學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認。學習不占優勢,特長得不到發揮,性格發展得不到引導。男孩子長期在學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饋,這將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2010年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全民閱讀活動組織協調辦公室組織19家中央媒體和入口網站開展的2010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推薦活動,2011年1月27日在北京揭曉最終書目。經媒體推薦評議、專家審查、網路投票等多環節,最終《毛澤東箴言》《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拯救男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次發現叢書·手電筒系列》等50種圖書榮膺2010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