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公子:才華橫溢、名傳天下,這才是真正的貴族公子!

民國時期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正處在內憂外患、政壇紛爭之際,社會制度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們的思想也不斷變化。這個時代,不僅梟雄輩出,風流公子、文人墨客也是層出不窮,有流芳百世的民國四才女,那也少不了名傳天下的民國四公子。

這四位民國公子各個出身名門世家,才華橫溢、風流倜儻,比起今天的娛樂圈當紅小生,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啊。關於民國四公子的說法有幾種,最廣為流傳的是張伯駒、張學良、溥侗、袁克文四位。

溥侗

溥侗溥侗

溥侗是清末皇帝溥儀的族兄,皇族愛新覺羅氏,字後齋,號西園。因排行老五,內外行尊稱其為“侗五爺”而不呼其名。溥侗雖為皇族,卻不關心皇權政治,從小酷愛崑曲與京劇,常接觸一些當時的京昆著名藝人,再加上本人悉心鑽研,刻苦練功,遍訪名師,終於達到了文武昆亂不擋,六場通透的化境。

他精於崑曲、京劇,對於京劇則生、旦、淨、醜全能。《群英會》一劇能演周瑜、魯肅、蔣乾、曹操、黃蓋五個角色,且都技藝精妙,出神入化。他能書善畫,通曉詞章音律,精通古典文學,對所演劇目的故事情節、人物身份及規定情境有深刻領悟,又見多識廣,博採眾長,因此對不同人物都有惟妙惟肖的表現,是中國戲曲史上一大奇才。

晚年他還組織了崑曲、京劇業餘團體“言樂會”,經常組織演出,極一時之盛。

張學良

張學良張學良

民國四公子中,大家最為熟悉的應該就是張學良了。

張學良,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民國四大美男之一。他的父親張作霖是民國初年有名的大軍閥,以武勇於亂世之秋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大軍閥,張學良也便成了少帥。

張作霖死後,少帥統領東北,同蘇軍打了一大仗,又頂住日本人的壓力,“改旗易幟”。“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張學良同楊虎城將軍發動“兵諫”,扣押了蔣介石,促成了國共合作,共同抗戰,在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這段歷史被寫進了當今的歷史教材中,估計每個人都學過這一段,也都因此知道了張學良。

但是張學良既然能位列民國四公子之列,當然也不只是帶兵打仗好。張學良在當時是花花公子之魁首,鴉片、古柯鹼、女明星無所不好。他的原配夫人于鳳至溫文爾雅,生三子一女,但他後來還是痴情於“趙四小姐”。依照一夫一妻規則,蔣中正令他與于鳳至離婚,和趙四小姐結婚,攜手走完此生,他與趙四小姐的愛情也成為一段佳話,被稱為“世紀之戀”。

袁克文

袁克文袁克文

袁克文,字豹岑,號寒雲,河南項城人。他是袁世凱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朝鮮人)所生,1890年7月出生於朝鮮漢城。

他從少年時代即有過目成誦的天賦,記憶力非一般人能比。因此,袁世凱在所有子女中最寵愛的就是袁克文,一直把他當“太子”培養。但是袁克文無心於政治權位,其作派瀟灑風流,十分熱衷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書法繪畫,喜好詩詞歌賦,還極喜收藏書畫、古玩等。年輕時的袁克文便粉墨登場,飾演京劇文丑,成為著名的票友,與梨園名家打得火熱。

1915年袁世凱稱帝時, 袁克文作詩反對帝制“隙駒留身爭一瞬,蛩聲催夢欲三更,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觸怒了袁世凱,於是他便游居上海。1931年患急症病故,享年41歲,身後留有《寒雲日記》一冊。

張伯駒

張伯駒張伯駒

張伯駒,字家騏,號叢碧,別號遊春主人、好好先生,中國第一大收藏家。他是集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於一身的文化奇人。

自幼天性聰慧,7歲入私塾,9歲能寫詩,享有“神童”之譽。他一生醉心於古代文物,致力於收藏字畫名跡,曾買下中國傳世最古墨跡——西晉陸機《平復帖》、傳世最古畫跡隋展子虔《遊春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上陽台貼》等等,經他手蓄藏的中國歷代頂級書畫名跡見諸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稱為“天下第一藏”。

另外,張伯駒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研究,也造詣頗深,著有《中國書法》一書;他本人亦擅長書法,其書法源學王羲之《十七帖》,融真、草、隸、篆、於一爐,晚年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用筆飄逸,如春蠶吐絲,被人稱為“鳥羽體”。

張伯駒一生捐獻的國寶,在當時便有人估計已高達億元之巨,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又何止這個數目,他的大儒景行、菩薩慈行、高道善行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一座無法逾越的豐碑。

“關注互動百科微信公眾號 每天8點了解世界多一點!”

歡迎關注互動百科歡迎關注互動百科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