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隊扛不住日軍坦克,志願軍因何可以扛住美軍坦克部隊?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雖然在武器裝備上不如日軍,可以好歹能夠得到國際上的支持,可是面對日本的坦克機械化部隊,更多的時候還是一敗再敗,無力抵擋,相比之下,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在面對聯合國軍的時候,武器裝備差距要遠遠大於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和日軍的差距,那么志願軍是如何正面扛住敵方機械化部隊進攻的呢?

抗日戰爭抗日戰爭

首先要說的是,當時的志願軍也是裝備了有些性能不錯的坦克的,比如T34和is-2坦克火力都相當的強,絲毫不亞於美軍的M4A3E8,不過,最早一批10個坦克團抵達戰場已近1951年了,5次戰役幾乎都全部結束了。第5次戰役的尾巴 ,34是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起參加作戰,首批入朝部隊為坦克第一師(轄第一、二團)、第二師第三團、第二十六師第五十三團,共4個團,每個團約24輛坦克,但IS-2直到1951年11月才參加實戰,那時5次都結束了。

志願軍志願軍

戰爭初期其實也很難正面硬抗,就如在第二次戰役龍源里、第四次戰役砥平里戰役中的結果那樣,只是相對好一些,1950年10月底,最早入朝作戰的志願軍第40軍在坪洞戰鬥中,率先繳獲了一具美軍裝備的M20式88.9毫米“超級巴祖卡”和一發火箭彈,根據朝鮮戰場的作戰需要,它們隨即被送回國內進行研究和仿製,並於1951年初投產,這種仿製品稱為51式90mm火箭筒。

國內仿製日式火箭筒國內仿製日式火箭筒

之前瀋陽兵工廠已經開始消化鬼子的噴進炮了,國內仿製版其實是把日式火箭筒跟美式的技術合流的產品,說白了就是美制火箭筒上面一些太高級的部件,如高低壓引信、雙基發射藥柱、鹼性藥罩等自己造不出的,用日式類似產品代替。

所有火箭筒設計指標都是按照當時主力戰車的防禦來制定的,62巴組卡設計靜態破甲80毫米,到朝鮮戰場上的超級90靜態破甲160MM。這不是無座力炮,作為步兵最後100米的防禦手段,所以,志願軍正面硬抗還是有些底氣的。

志願軍用火箭筒作戰志願軍用火箭筒作戰

除此之外,最主要還是反坦克武器的使用,尤其是在韓戰的中後期,志願軍還大量裝備了蘇制的反坦克手雷手榴彈,還有大量的反坦克小組,一般三個人組成,一個槍手在後面警戒,兩個錯開位置就用反坦克手雷,炸掉履帶,坦克也就失去意義了,當然,因為後勤彈藥武器比起抗日戰場時要充足的多。

坦克坦克

再者朝鮮山地坦克沒用,武漢會戰的時候鬼子第二軍坦克部隊還是個累贅,地形起伏類似朝鮮的地區只有山西抗戰淪陷了 福建陝西四川(陝西四川內部是平原但外面一圈山)都在,山地對現代化的部隊有阻礙發揮的作用。導致抗戰日本占領區除了山西以外基本都是平原,導致志願軍可以考輕步兵為主來對抗重裝機械化部隊。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