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走親戚的傳統是怎么來的?走親戚有什麼講究?

春節走親戚是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也是親戚之間交流感情的活動。那么春節為什麼要走親戚呢?走親戚又有什麼門道和講究呢?

春節走親戚春節走親戚

春節走親戚的由來

春節走親戚的傳統由來已久。

相傳,古時候“”獸肆虐,每到年關就會出來傷害牲畜和百姓。直到一位老人的到來教會了人們如何趕走“年”獸,每次順利度過年關之後,村民們都會相互走親訪友,道喜問好,慶祝“過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過年走親戚的傳統。

走親戚這種習俗從正月初二,一直持繼到正月十六,這期間幾乎家家戶戶都準備了最豐盛的飯菜來款待親戚,合家歡樂,其樂融融,享受親人團聚的幸福。

過去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後”的說法,如今是正月初二趁著年味正濃時,就拉開了走親戚的大幕。

春節走親戚時帶禮物也是必須的,從古至今,各個時期的禮物也有所不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般是帶饅頭、包子、糕點、肉類、雞蛋、燒酒等;八十年代末,是桃酥、罐頭、白糖、柿餅、燒餅、蜂蜜等;九十年代,除了酒以外,魚肉、奶粉等也開始盛行;二十一世紀,多是水果、奶、茶,還有年輕人喜歡送鮮花、書籍、音樂唱片等。

春節走親戚春節走親戚

春節走親戚的順序

1、大年初一:晚輩向長輩拜年。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2、大年初二:出嫁女子攜丈夫回娘家

外甥走姥姥家,閨女攜婿走娘家,這個風俗在民間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節”之說。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不過現在已經不再盛行跪拜之禮,一家人團聚,相互拜年問好即可。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春節走親戚春節走親戚

3、大年初三之後才開始走其他的一些親戚

初三以後,大家普遍開始走親戚,所以這時候去走親戚一定要注意好時間的安排。首先確認主人是否在家;其次,登門的時間不宜選擇大早上或者晚上;最後,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關注互動百科微信公眾號 每天8點了解世界多一點!”

歡迎關注互動百科歡迎關注互動百科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