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走親戚,你叫對稱呼了嗎?

對於極為看重血緣關係的中國人來說,新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走親戚,人們藉助這個歡慶時刻來加深親戚之間的情誼,以確保親戚之間能夠有更加和諧的關係。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讓如今的年輕人極為頭疼,那就是這么多親戚,都該如何稱呼呢?

走親戚走親戚

親戚,基本意思就是指和自己有血親和姻親關係的人,中國古代唐朝學者孔穎達對親戚的註解為:親指族內,戚言族外。所以說,親戚就是一個家庭中男女雙方家族的總和。對於擁有龐大家族的中國人來說,親戚可以說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

在中國的傳統中,生兒育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關係到整個家族的傳承,所以中國人大都記得這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當男女雙方組成家庭,就意味這兩個家族之間有了親屬關係,即使曾經互不相識,此刻也就變成了親人。所以每個人出生後,就都會有來自父母雙方的親屬關係。

通常情況,孩子都會隨父姓,父親這邊的親戚也就叫做“宗親”,而母親這邊的親屬則被稱為“姻親”,在封建禮教更為嚴苛的古代,會認為父親這邊的親屬血緣關係更加深厚,這與當時男女地位不同有關。當然,如今這樣的想法已經不再適用。

祠堂祠堂

兩個家族結合之後,會有同輩的人,為了區別“宗親”和“姻親”,我們的祖先又想出了另一套稱呼。父親這邊,由於姓氏相同,所以同輩的兄弟姐妹被稱為“堂兄弟”或“堂姐妹”,過去父系親戚都會生活在一起,在同一個祠堂拜祖先,因此稱之為“堂”;到了母親這邊,則被稱之為“表親”,“表”有“外”的含義。另外,由於姑姑的子女也是外姓,所以在傳統宗族體系里也屬於“表親”。

所以說我們對於父母雙方親人的稱呼是不同的,父親這邊的直系血親就是:祖父—曾祖父—曾曾祖父,旁系血親:伯父(父親的哥哥)、叔父(父親的弟弟)、姑母(父親的姐妹)……母親的長輩:外祖父、外祖母,母親的同輩:舅父、姨母……

家族家族

知道了“宗親”和“表親”,這還不夠,如果你也組建了家庭,那就意味著有了另一個家族加入到“親戚”這個隊伍里,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嫂子、姐夫、妯娌、連襟……這些稱呼也就不得不記住了。

當然,中國人的親屬關係很複雜,遠遠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如果你遇到了血緣關係更遠的親戚,那你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