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竟對馬步芳讚不絕口 馬家軍為何不敢公然賣國

日本國內幾乎沒有穆斯林,然而在抗戰爆發後,日軍卻突然對伊斯蘭教充滿了興趣,並天真的認為“回民對日本天生具有好感”。

早在1918年,日軍就派遣特務潛入我國西北,並出版了《支那的回教問題》、《回回教的神秘威力》、《回教圈史要》等書籍。

侵華日軍竟對馬步芳讚不絕口 馬家軍為何不敢公然賣國

九一八事變後,偽滿洲國的成立讓日軍迫切地想把成功經驗在西北複製。於是“滿洲伊斯蘭協會”率先成立,張家口的“西北回教民族文化協會”也緊跟其後,策反西北的馬家軍也被提上了日程。

馬家軍內部派系林立,光“西北五馬”就有多個版本,但寧夏的馬鴻逵和青海的馬步芳是公認的實力最強者。時任日本駐呼和浩特的領事盛野敏夫曾對他倆做過深入的研究。

在盛野敏夫的眼中,馬鴻逵就是典型的軍閥,一心只想割據自立,長期對百姓進行殘酷剝削。在回漢百姓之間沒有任何聲望,並且反覆無常,不值得信任。

侵華日軍竟對馬步芳讚不絕口 馬家軍為何不敢公然賣國

盛野敏夫給外務大臣的報告中卻對馬步芳讚不絕口,說他“推行仁政,以回民為首,在蒙古人中也有很高聲望。我認為他是將來能成為西北回教徒領導人的唯一將領”。

馬家軍也與日軍也長期保持接觸,馬鴻逵和馬步芳都先後從日軍手中購買過軍火。和其他軍閥一樣,馬家軍也只想在日本和中央之間搞平衡,所以對日軍在內蒙額濟納旗的特務機關採取了放任的態度。

在國民政府的強烈要求下,馬家軍雖然搗毀了日軍的額濟納機關,但馬步芳一年後卻派人在印度對日本解釋:“那是誤中政府的奸計,而我本人對日本並沒有任何敵意”,並進一步表示“如果日軍進軍甘肅的話,將立即將槍口對準漢口,希望獲得日本的理解。”

侵華日軍竟對馬步芳讚不絕口 馬家軍為何不敢公然賣國

馬家軍的這種曖昧關係,又加之清朝高壓民族政策遺留下來的眾多民族矛盾,日軍因此產生了“回民對日本天生具有好感”的錯覺。

隨著侵略的深入,一個足以滅亡中國的狠毒計畫誕生,那就是在西北成立獨立的回教王國。由於東南沿海已經全部淪陷,西北成了中國接受外援的唯一陸路通道。控制了這裡就等於控制了中國政府的命門,而且還可以從印度背後牽制英軍,直接威脅新加坡軍港。

侵華日軍竟對馬步芳讚不絕口 馬家軍為何不敢公然賣國

日軍的盤算雖然妙,卻忽略了一點。回民先祖自元朝時進入中國,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他們早已和漢民形成了血濃於水的關係。陝西的俗語“回民是回爹、漢媽,漢民是回民的舅舅”就是這種關係的最真實寫照。

日本政界和軍方高層對回教、回民高度關注,但一線軍官卻無法分辨回漢百姓。他們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僅激起了中國各族百姓抗擊侵略的熱情,同時也破滅了日本的回教策略。

由於絕大多數回民都仇視日軍,以馬步芳為首的馬家軍即便再兇殘,也不敢公然賣國。由於馬家軍軍閥們的默不作聲,惱羞成怒的日軍因此對寧夏發動了四次大規模轟炸,但這也標誌著日軍妄圖肢解中國的計謀徹底失敗。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