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頭窩

冬天的羊城至今仍少見嚴寒,這兩天難得寒風細雨,驅趕了長駐的燥熱。全城上下吃火鍋頓時紅火異常,什麼“羊肉窩”、“雞窩”、“肥牛窩”、“魚頭窩”大行其道,紛紛出現在大大小小餐館的餐桌上,其中“魚頭”更是冬令美食中的新寵,成為繼吃魚生、吃驢肉以後近年來難得一見的一股吃風。

簡介

據國營塘魚批發市場海珠魚欄反映,僅該市場日批發塘魚就達70噸,其中主要銷往各酒樓食肆。

全城吃魚頭風勁吹
寒風嗖嗖的街頭,或人聲鼎沸的食肆,一窩窩熱氣騰騰的火鍋往往吃得人腸胃舒坦,大呼過癮。
在石牌,一位專做火鍋生意的老闆笑著告訴記者,這幾天天氣稍冷,吃火鍋的客人多了起來。到晚上一般都要提前訂位,晚上6時過后座位就爆滿了,吃魚頭風把火鍋生意吹火了。
目前,城內來自成都的“譚魚頭火鍋”、來自川黔的“川江魚頭火鍋”以及本地“雍雅山房魚頭火鍋”等門庭若市,長盛不衰。有的食肆要等上半個小時才能找到座位。
有著川黔之辣的川江魚頭以辣椒為獨到之處,用每年處在採摘期七天內的辣椒炮製魚頭,能辣到穿透肺腑,令人有說不出的快感和舒暢。
至於本地的“魚頭大王”雍雅山房則更多以環境、氛圍為賣點,滾騰的火鍋在湖光山色中增添了朦朧的美意。老字號廣州酒家的順德魚頭鍋則風味“續舊鼎新”,香味撲鼻,令食客忍不住而齊舉箸。
吃風盛行抬高魚頭身價
魚頭火鍋、魚頭菜的興起,使魚頭身價驟升。海珠魚欄的人士告訴記者,新鮮生猛的大水庫魚頭一般七八元半公斤,但魚身很多時卻是一塊多錢也沒人買。記者在食肆了解到,做火鍋用的大魚頭通常都要25元至30多元一碟,而魚身則便宜很多。
據行家介紹,如今在廣州,魚頭菜豐富至極,遍及各類菜系。無論是川味、湘味、淮揚風味、順德魚頭鍋、還是別具風味的粵式鮑汁魚頭,都讓廣州人百吃不厭。

廣東小吃一覽

廣東小吃屬嶺南風味,多來源於民間,大都被流傳下來而成為傳統名食。現時的廣東小吃和點心有區別,小吃品是專指那些街邊小店經營的米、面小型食品,製作較簡樸;點心是茶樓、早茶的繁多品種,以及星期美點等,特點是:花式品種較多,造型精細。
葷素雪糕
娥姐粉果
豬雜粥
冰菜
豉汁蒸鳳爪
小鳳餅
韭菜餜
煎芋餅
魚翅餃
落湯糍
薯粉糕
雞頸板
燉狗
潮州腐乳餅
金箔乾蒸
佛公餅
佛山柱候醬
得心齋醞扎豬蹄
冒節子肥腸粉
蝦餃皇
甜湯
香甜馬拉糕
朴枳粿
尖米丸
魚餃
沙茶粿
甘筍蒸餅
豬骨煲
廣州石鍋魚
米果食
湯丸王
潮州錢仔米果
廣式腊味煲仔飯
面薄湯
潮州粿條
姜奶
燴番薯
延壽堂藥糕
粒粒脆
綠茵白兔餃
潮陽蛋卷
姜蔥雞
魚頭窩
炒糕粿
甜丸卵
棉城鱟粿
發財就手
杏花樓山楂奶皮卷
九記路邊雞
清水鯇圓
西樵大餅
蘸仔鴨
普寧面線
合水西瓜
蓼花
貴嶼油餅
魚生
牛腩蓮藕煲
白粥
酵粿
溪口香蕉
和味炒田螺
砸粽
汾寧白糖棉花糕
脆皮咕嚕肉
味窖板
仙城束沙
蘿蔔板
鼎湖山茶餅
簸箕炊
薯粉粿
缽仔禾蟲
冬瓜蠱
石馬番豆
鱟餜
蘿蔔燉牛腩
水晶肉
沙灣姜撞奶
糯米甜糟
糕餅
丹灶慈菇
風味龍虱
榮華麻香酥
里水霸王鴨
捶肉丸
蒸蓮藕粉
田艾板
刀切糍
羅村竹筍
象形拼盤
溜鍋板
潮州春餅
桃粿
里水金絲蝦
達埠魚丸
潮州薄餅
合水粉葛
宵米
珍珠腸粉
白雲鳳爪
樹葉餅
百侯薄餅
豆糕粿
燒鵝
金瓜芋泥
本地雞
肇慶裹蒸
薄皮鮮蝦餃
老火靚湯
裹蒸粽
番薯糖水
蜂巢芋角
菊花魚生
雷州狗肉煲
蓮藕餅
白切狗
甜薯羹
沙灣白餅
醋溜魚
潮汕朥糕
廣東粽子
白糖倫教糕
蝦米筍粿
肉粥
鼠曲粿
荷包飯
強力寶肉脯
鹹煎餅
燜狗肉
炒粿條
五果湯
佛山九層糕
草粿
無米粿
菊花糕
安鋪雞飯
荷葉飯
牛丸粉
蜜汁叉燒
粿汁
瀨粉
蟹黃灌湯餃
籠仔飯
兩英番薯粥
荷葉糯米雞
水晶蝦餃
清平雞
糯米雞
南乳肉
廣式月餅
客家釀豆腐
老媽宮粽球
普寧豆乾
魚露
桌球餜
東莞臘腸
老火湯
廣州涼粉
皮蛋瘦肉粥
蚝皇蒸鳳爪
潮汕滷水鵝掌
釀豆腐
白切雞
卷煎
芋味三絕
鴨母捻
雪蛤膏
龜苓膏
艇仔粥
和味牛雜蘿蔔
雙皮奶
乾炒牛河
倫教糕
潮汕蚝烙
春餅
鹽焗雞
白雲豬手
蠶蛹
煎堆
馬蹄糕
酥皮蓮蓉包
蘿蔔糕
芋泥
腸粉
狀元及第粥
水晶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