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護理

精神病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家屬需要逐步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精神病作為一種精神心理上的疾病,護理的要點自然更要從心理護理著手。關於精神病相關護理問題,精神病護理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心理上的安撫,身邊親人、朋友乃至整個社會的冷漠甚至歧視都會讓精神病患者雪上加霜。

精神病護理-簡介

精神病護理精神病護理

精神病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家屬需要逐步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此外,家屬要多了解精神病人的家庭生活該怎么安排,做好精神病的預防護理,以防精神病病情再次復發。那么如何做好精神病預防護理呢?

精神病護理-方法

1.根據病情,結合患者的體力,興趣與專長,安排適宜的工娛活動,在活動中隨時給予精神鼓勵,熱情輔導,以提高其興趣。對精神病的護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醫療護理外,應該進行一些工娛護理,以引導改變病人的思維心境。以下給出一些工娛護理的方法。

2.對一般患者宜安排輕鬆愉快的娛樂活動和簡易的手工勞作。如觀看電視、電影、文藝演出,散步、看畫報、糊信封(藥袋)、拆紗頭、戶外除草、清潔環境等,使患者轉移病態思維和放鬆思想情緒,感到自己有勝任工作的能力。

3.對憂鬱、情緒低沉的患者,宜安置在人多、氣氛活躍的環境中,選擇色彩鮮艷的品種進行工療,並讓他們參加熱情奔放、歡樂愉快的娛療活動。

4.興奮激動的患者,宜安排在人少、單調安靜的環境中,選擇患者願意做的項目進行工療,避免參加易引起興奮的文娛活動。

5.對慢性衰退的患者,宜安排簡單刻板的工療項目,督促訓練患者活動,使患者的智慧型,行為等精神狀態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6.對有特長或康復期患者,可安排較為複雜的工娛活動,如排練文藝節目、繪畫、球類比賽、縫紉、編結、製作精細的工藝品等。這些有利於患者智慧型的鍛鍊,工作能力的恢復,生活興趣的提高,從而為其出院,重返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7.在組織患者戶外活動時,應根據病情選擇對象。做到“三防”(防消極、防衝動、防逃跑)患者重點看護或另行組織,嚴重者暫不予戶外活動。

8.對服藥量較多,體質較弱的患者不宜直接參加劇烈的活動,如接力賽跑、球賽、拔河。舞蹈等,可組織他們在旁觀看。在活動過程中還須防止意外,做好應急處理。

9.在工療過程中,應經常查點工療用具,若有缺少,必須及時追查尋找,嚴防突然意外事件發生。

要時刻密切觀察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狀況了解其存在的心理問題與需求,精神病患者提出的需求,能夠辦到的一定要力求辦到,不能辦到的應向精神病患者講明情況以求得理解,最好用婉轉的講話技巧說服之。儘量減輕和消除精神病患者的不安心理,融洽護患關係,使他們體會到人們的關心、溫暖而安心住院。

10.海馬神經幹細胞激活療法
海馬神經幹細胞激活療法深層剖析過心理障礙、精神障礙類疾病發作的根源,同時從病理病因入手,實現由點到面、由腦部到整體的突破性總結,利用其自身在1認知學、2精神學、3神經學、4康復醫學、5內分泌學、6免疫學等多學科領域所取得的成功性的科學研究和臨床經驗,為精神疾病的進一步探索奠定了非常有價值的治療新思路,開創了東方腦部檢測的新時代,並隨之帶來精神科疾病治療的全新的面貌。

精神病護理-護理類型

精神分裂症單純型也叫簡單型。這種類型病人基本特點是:發病年齡小,青少年起病。絕大多數起病緩慢,持續進行。早期症狀持續時間長,表現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動、生活懶散,活動減少,情感淡漠,對親友冷淡,行為退縮,日益脫離現實生活。單純型是精神分裂症預後最差的類型。病人一般無突出的幻覺、妄想症狀,很少有興奮、打鬧行為。此型病人早期常不被人注意,往往病情發展較為嚴重時才被發現。

對單純型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護理的關鍵是早發現,儘早地帶病人到醫院接受系統的治療。由於此型起病緩慢,開始又表現為不引人注意的陰性症狀,因此早發現常取決於家屬對病人的關心程度。若能及時覺察到病人與以往不同的行為,識別出病人的異常表現,及時帶病人到醫藥檢查確診,使病人得到早期的治療,還是能夠爭取獲得較好療效的。

單純型精神分裂症的病程較長,家屬在護理上應作好長期的打算。病人經治療症狀好轉後,一定要帶病人定期門診複查,並堅持長期的藥物維持治療,切不可隨意停藥或減藥。同時要給予病人康復訓練指導,爭取保留病人的某些生活、勞動技能,例如為病人安排好作息時間,指導病人料理自己的生活,督促病人進行一些簡單的勞動,從而延緩精神衰退的進展。

精神病護理-技巧

講話的態度要專注而親切,即使他看來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視他。講話要緩慢、平和,內容要簡明。如果要向他提問題,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說一件事。一下子說好幾件事,就會使他無所適從。

經常用語言和行動來表現你對他的關懷和摯愛,有時談談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或許可以創造一個比較愉快的氣氛。

不論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進步,都應加以鼓勵,藉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儘量避免抱怨和責備。

對於患者明顯脫離現實的想法,不要試圖去說服他,更不要同他爭辯或嘲笑他,這樣做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招致麻煩。

培養患者更多的興趣愛好,適當地為患者提供社交的機會,並鼓勵他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在與患者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為患者制定一個生活日程表。精神病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家屬需要逐步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精神病護理-注意事項

心理支持

安全管理心理支持能增強病人的防禦功能,增加其安全感,減輕焦慮恐懼的情緒。具體做法是:保持和睦的家庭氣氛,尊重和理解病人,給病人以關心、鼓勵、安慰,為他的某些病徵作出解釋,對他擔心的事情提供保證。

精神病人在幻覺妄想支配下,可能會出現攻擊他人、自殺、毀物等行為。還有的病人不承認有病,不安心留在家裡,常伺機外走。因此,對病人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在病人症狀明顯或病情不穩定的階段,要有專人看護,有嚴重自殺企圖和外走觀念的要不離視線,一切對病人生命有威脅的物品不能帶入病人的房間或活動場所。

服藥

藥物治療是精神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所以要保證藥物按量服入。但病人因否認自己有病,或認為藥物有毒,或不能耐受藥物副作用,常表現出拒藥和藏藥行為。因此,病人的藥物應由親屬保管,服藥要有專人督促檢查,每次服藥後要檢查口腔及指縫,以防藏藥或吐藥,特別要注意防止病人蓄積藥物後一次吞服自殺。服藥後出現的如頭暈、口乾、流誕、便秘 等一般性反應,無須特殊處理,如出現雙手震顫、坐立不安、動作遲緩、吞咽困難等,要去醫院,醫生會給予相應的處理。服藥時間最好是中午飯後或晚上睡覺前,服藥後要適當作息,最好不要外出。

飲食

精神病人有的認為食物有毒,拒絕進食,有的自稱有罪而不肯進食,還有的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出現吞咽困難而影響進食,因此要根據病人的病情採取不同的方法,以保證病人營養的需要。認為食物有毒的可叫人先吃幾口示範給病人看;自稱有罪的可將飯菜攪拌在一起使其看上去像剩飯菜,勸慰病人服用;吞咽困難的要改用軟食或流體食物,讓病人緩慢進食。以上種種均不奏效,可給以鼻飼或去醫院靜脈輸液。另外,有的病人出現亂食或暴飲暴食,要及時予以制止和限制。病人在進食時可能會出現噎食現象,一旦出現,要立即解救。

活動與睡眠

精神病人因意志活動減退,多表現為懶散、孤僻、迴避社交,還有的病人專注於幻覺妄想的病態體驗中,也喜臥床。因此,要督促病人參加活動,還應做一些簡單輕微的勞動,這對於改善症狀、增進食慾、解除便秘和促進睡眠都有益處。睡眠屬於保護性抑制過程,睡眠的好壞預示著病人的病情好轉、波動或加劇。因此,要鞏固治療效果,就要保證病人的睡眠,為病人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並按作息時間就寢,保持環境的安靜,保持室內適當的溫度與通風,睡前不進行有刺激性的談話等。如病人實在入睡困難,可給予適當的藥物催眠。

康復訓練

當病人症狀得以控制、自知力開始恢復時,要訓練病人自己管理自己的衣、食、住、行,傳授一定的疾病治療知識,指導他如何調整心態,平衡壓力,教會他控制情緒和進行人際交往的方法,以促進社會功能的恢復。

專家建議

精神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情感方面的因素,所以精神病的治療必不可少的需要用到心理的一些療法。針對感應性精神病的治療,廣州海軍醫院精神科的王文亮教授指出,精神病患者需要的不僅是一些醫藥的治療,更多還是需要身邊的親人家屬在心理上的安撫與幫助。

精神病護理-飲食

精神疾病患者飲食障礙的護理在住院期間,不少精神疾病患者因飲食障礙而出現病情的反覆,甚至會出現一些意外,故要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1 受妄想支配懷疑食物有毒而不肯進食時,護士可讓患者參加分飯,也可讓其與其他病友共同進餐,並允許他任選飯菜,還可以當著患者的面先嘗幾口患者的飯菜,以增加其安全感。

2 對有罪惡妄想的患者,護士可將飯菜攪亂,讓他以為是殘食飯菜而吃下去。應加強管理,油污桶應放在病區之外,防止患者食剩飯、髒食而發生軀體疾病。

3 對情緒抑鬱、飲食不良的患者,護士應予以勸解,要了解患者的心境,給以關心同情,要多談人生的美好,提高對生活的興趣,努力說服患者自動進食。應選擇容易消化的食品,注意食品的色、香、味,以刺激食慾,並加強誘導,用促進食慾的語言、與他人一同用餐以及餵食等方法增加患者對飲食的興趣。

4 興奮患者應與其他人分餐,保持進食環境安靜,儘量避免外界環境的刺激,使其安心進食,並有專人護理,必要時可給予餵飯。

5 對食量過大不能自理的患者,應專人管理,避免用帶刺、帶骨的食品。食品應軟,易消化,溫度適宜,勸導患者細嚼慢咽,防食物梗噎。禁止給患者過硬的食物及水果。對暴食患者要適當節制其飲食,為其配餐時控制食物量,防止患者向其他人討要食物。

6 當藥物反應引起吞咽困難時,應及時報告醫生,予以適當處理,同時暫不進食或緩慢進食,防梗噎,避免催促;老年患者要看護其緩慢進食,食品應軟,注意選擇易消化食品。

7 疑病症或疑病妄想患者,認為自己的胃腸道有病或患了不治之症,甚至胃腸道已經潰爛而不能進食,可予暗示其病已逐漸好轉,並調整飲食的花色、品種,如牛奶、軟飯等,使患者易於接受。

飲食對於人類的意義,不僅在於滿足需要和維持生命,更重要的是通過攝取食物後,供給機體營養,維持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促進生長發育,修復組織,提高機體免疫力,達到預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精神疾病的飲食與治療的實施有著密切的聯繫,了解患者的飲食狀況,分析患者飲食障礙的原因,可以為患者的治療提供有效的信息。加強飲食護理在這些方面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干預,對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具有重大的意義。

精神病護理的要點

精神病作為一種精神心理上的疾病,護理的要點自然更要從心理護理著手。關於精神病相關護理問題,精神病護理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心理上的安撫,身邊親人、朋友乃至整個社會的冷漠甚至歧視都會讓精神病患者雪上加霜。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個,我們需要也應該去主動關懷那些精神病患者,用我們的溫暖給他們送去康復的福音!

步驟

一、首先,病人及家屬要了解一些精神衛生知識和概念,提高自我防禦能力。

二、之後,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和處理好周圍的人際關係,更好的適應社會、家庭生活和工作。

三、再者,樹立信心,消除思想顧慮和自卑心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適應及自我調節能力。

四、繼而,嚴格按時按量遵醫囑服藥,不要認為病情輕了,好了,就擅自減、停服藥,要始終與醫生保持聯繫,由醫生根據病情指導調整和減停服藥。

五、然後,適當體育鍛鍊及文娛活動,儘可能多幹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杜絕飲酒、控制吸菸、注意休息、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態平衡。

六、最後,許多病人秋冬或開春季節病情易反覆,這與氣候變化,病人一時不能適應有關。因此,當季節轉換時,及時增添衣物,平時加強體質鍛鍊,亦可防止或減少發病。

職場中的新名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