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

木雕

木雕工藝品純手工立體雕刻,產品形象逼真,生動可愛,做工精緻。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

基本信息

簡介

木雕木雕

木雕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

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

木雕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

木雕有圓雕浮雕根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戰國漢代即有大量木雕俑動物雕刻,唐宋時有人物、仙佛、鳥獸等木雕。明清時代小型木雕擺件、建築木雕裝飾和木雕日用器物大為發展。並形成地方特色木雕、廣東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等。建築裝飾木雕,出現不少以民間傳說戲曲歷史故事為題材的作品;玩賞性木雕則注重發揮木質本身的美感,相形度勢,因材得意,成為人們喜愛的藝術品

釋義

木雕木雕

詞目:木雕

拼音:mù diāo基本解釋

[wood carving]以鋒利的手工工具刻鑿裝飾木質物件的藝術;亦指以此法製成或裝飾過的木器

詳細解釋

1. 見“ 木雕 ”。

2. 亦作“ 木雕 ”。木製形狀像雕的飛行物。

《後漢書·張衡傳》:“參輪可使自轉,木雕猶能獨飛。”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十:“魏安釐王觀翔雕而樂之……吳客有隱游者聞之,作木雕而獻之王。”

3. 用木頭雕刻而成的人或物。

林耀《中國工藝美術的青春》:“這裡……還有泥塑、麵塑、石刻、木雕、鐵花、竹編、剪紙、刻紙等各種絕妙的手工藝品。”楊朔赤道雪》:“他走到旅舍的櫃檯前,那兒擺著各色各樣的木雕,有人物,也有坦噶尼喀的珍禽異獸。”

概念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戰國和漢代即有大量木雕俑和動物雕刻,唐宋時有人物、仙佛、鳥獸等木雕。明清時代小型木雕擺件、建築木雕裝飾和木雕日用器物大為發展。並形成地方特色,如東陽木雕、廣東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等。建築裝飾木雕,出現不少以民間傳說、戲曲、歷史故事為題材的作品;玩賞性木雕則注重發揮木質本身的美感,相形度勢,因材得意,成為人們喜愛的藝術品。

分類

地域分類

中國木雕,分布極廣,此衰彼興,潮起潮落。由於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資源條件,取材不一,工藝不同,形成了諸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的流派。

在我國,目前的木雕流派大多是以地域來區分的。例如: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廣東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北京宮燈,台灣木雕,寧波朱金木雕,雲南劍川木雕,湖北木雕船,曲阜楷木雕刻,蘇州紅木雕刻,上海紅木雕,南京仿古木雕,江蘇泰州彩繪木雕,山西木雕,山東濰坊紅木嵌根雕,上海黃楊、白木小件雕,遼寧永陵樺木雕,貴州苗族龍舟雕、面具雕,江西儺面具雕,湖北通山木雕、鹹浦邦木雕,天津木雕,東山海柳雕等等。

這些木雕流派在全國或者當地都極具影響力,而最為著名的是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廣東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這四大流派被稱為“中國四大木雕”。

東陽木雕

浙江省東陽市的木雕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為東陽傳統民間工藝,素以“雕花之鄉”而著稱。東陽木雕藝術的產生與發展,首先是因為該地盛產適於雕刻的木材,如樟木。東洋木雕作品的外貌特徵,在於它保留木質的原有色澤和紋理,由於精細打磨,更顯得圓滑細膩、精美光潤。其木雕技藝之精湛,產品之典雅、精美,馳名中外,據北宋建隆二年(961)所建東陽南寺塔室內發掘出來的木雕佛像考證,距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根據文獻記載,東陽木雕工藝大約始於唐代,發展於宋代,盛於明、清兩代。東陽木雕在表現的題材方面也已十分廣泛,有人物、山水、飛禽、走獸、花卉、魚蟲等,並且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裝飾內容也已開始為東陽木雕所表現。

東陽木雕作為一種藝術流派,是根據建築、家具以及多種陳設品製作的各自造型特點,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而形成的,它有一套獨特完備的雕刻技法,其中包括浮雕、圓雕、透空雙面雕、陰雕和彩木雕嵌。浮雕是東陽木雕藝術的精華,也是獨具東陽木雕特色的工藝形式之一。它是借鑑傳統的散點透視或鳥瞰透視法構圖,然後鏤空雙面雕,或者再通過彩木鑲嵌來完成的。東陽的淺浮雕,畫面深度一般都在2-5毫米之間,以刻線的表現力來體現物體的主體感。這種淺浮雕,最為人稱道的是“滿地雕刻”,也就是在器物表面,滿雕紋飾,既有立體感,又密不露地,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浮雕樟木箱就是這一工藝特色的代表產品,是人們喜愛的傳統產品之一。

東陽木雕作品,在圓雕、建築裝飾、器具裝飾等領域,也有獨到的建樹。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木雕屏風、掛屏是近年來東陽木雕行業在傳統浮雕工藝形式基礎上的一個創新。採用中國畫工筆寫實的手法進行構圖設計,製作的掛屏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尤其雕刻的花卉、飛禽、仕女等圖案最為突出,層次分明、細膩精微,逼真傳神,使人耳目一新。東陽雕刻行業的工人和設計人員還創作雕制了各式純觀賞性的立體藝術台屏(即陳設工藝品)。這些作品在造型設計上已經突破了傳統的長方形、圓形、扇面型等框式結構,出現了多種根據題材內容所設計的散邊式造型,使人讚嘆不已。這些作品的出現,為木雕工藝品的不斷創新、表達更豐富的內容,起到了開拓作用。

黃楊木雕

中國民間木雕工藝品之一。因用黃楊木作雕刻用材而得名。黃楊木生長緩慢,俗有“千年矮”之稱。質地堅韌光潔,紋理細密,色黃溫潤,具有象牙效果,年久色愈深,古樸美觀。適宜刻雕小型陳設品。浙江是黃楊木雕傳統重點產區,主要分布於樂清和溫州。浙江黃楊木雕發源於樂清縣,距今約150年。起源於龍燈骨架上裝飾的木雕小佛像,清末發展成為藝術欣賞品。

廣東金漆木雕(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起源於廣東省潮州,但作為一種藝術流派,它還包括明清時期屬於“潮州府”轄內的潮安區、潮陽區、普寧、饒平、汕頭、惠來、海豐、陸豐、興寧、梅縣區以及閩南所出的作品。作品表面貼金,是潮州木雕的一個特徵,這與東陽木雕的作品風格截然不同,所以,它又稱“金木雕”、“金漆木雕”。說“金漆木雕”,是因為有齊的成分,這種漆是為金箔能黏附於木上而特意配置的,同時又起到了防潮、防腐的作用。潮州木雕的髹漆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為常見的“黑漆漆金”,即以黑色漆料作底子,然後鋪上金箔;二是“五彩裝金”,此類款式以建築裝飾件為多,以青綠或紫紅、粉黃裝彩,再以金色烘托,產生金碧輝煌的效果。

潮州木雕的傳統技巧,主要可分為陰刻,浮雕、圓雕、鏤雕等幾種。陰刻的性質近於繪畫,多施於圍屏,題材為梅、蘭、竹、菊。浮雕,圓雕所選題材除佛祖、菩薩、神仙、傳統人物之外,神奇異獸和魚、蝦造型也是常被採用的。鏤雕,又稱通雕,是潮州木雕經常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且多用於建築裝飾上,建築雕刻一般採用杉木,大件的居多。雕刻時,藝匠們不僅以多層次取勝,而且力求結構巧妙和造型生動。所以,潮州木雕所表現的人物形神兼備,景物錯落有致,線條流暢,節奏感強,體現出“多層鏤通,剔透玲瓏”的南方雕刻風格。

潮州木雕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唐朝以前。清代是潮州木雕藝術發展的鼎盛期。技法上,它由單層鏤空發展為多層鏤空;構圖上,由“實實相映”發展為“虛實相生”,畫面由此體現遠近、大小對比強烈的藝術效果。這一時期,潮州木雕人物的臉部,一般都採用深浮雕,遠視時更加傳神,人物身段比例則以5:1為標準,因此,仰視,形象更豐盈、飽滿。

金漆木雕最初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建築裝飾藝術,流傳到南方後,又受到某些地方藝術特色的影響形成為一種木雕流派。它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用金漆木雕來裝飾房屋和廟宇的棟樑、物椽、門楣以及家具等,顯得金碧輝煌,給人以富麗莊嚴之感。

作為建築物的裝飾,必須具備年代久而不朽廢,這就決定了木雕在選材料的雕刻製作技法上的特點。這種木雕選用樟木製作,樟木質硬,且含樟腦,螻蟻不能蛀蝕,雕成後需先塗油漆多層,最後貼上金箔。這樣就使木雕成品雖經多年風雨亦不易腐朽,且能保持金色,燦燦發光。建國後,由於政府對金漆木雕行業的重視,廣大的金漆木雕行業的工人,不斷從牙、玉、石雕等姊妹藝術品中吸取適於木雕的某些技法,來豐富自己的創作,使木雕在題材、表現手法和技巧方面都不斷有所創新。

福州木雕(龍眼木雕)

福建省的福州木雕,也是在建築裝飾、家具裝飾和寺廟神像的雕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木雕藝術,它成熟於明末清初。福州木雕以龍眼木為材料,所以,又稱“龍眼木雕”。龍眼木主要產於閩南一帶。質地略脆,紋理細密,色赭紅。老龍眼木的樹幹,特別是根部,奇形怪狀,為雕塑之良材。木雕藝人利用它的根部及其摺痕疤節,因勢度形,雕成各類人物、鳥獸形象,造型生動穩重,結構優美,既符合解剖原理,又動人、誇張。刀法或斧劈刀鑿,或細膩刻畫,圓渾嫻熟。

福州木雕的題材以人物、動物形象為主。樹根雕刻是福州木雕的獨特品種,所以,過去有人稱福州木雕為“福建天然疤根雕”,也不無道理。福州木雕的外貌特徵在於作品磨光、蓋上漆後,可以永不褪色,始終呈現出一種古樸的銅黃或桔柚黃色澤;若用蜂蠟或川蠟再分別擦一次,就愈顯光潤。有些動物題材的作品,藝人們往往還用骨製成牙齒,用玻璃製成眼睛,這樣作品就更加生動。

清代,福州木雕曾出現三個主要的流派:以大坂村藝人陳天賜為代表的大坂村派,約有30多人,他們早先主要雕刻彌勒佛、十八羅漢、八仙、觀音等神仙佛像,後來有增加了仙女、仕女、動物形象;以象園村柯慶元為代表的象園村派,他們擅長表現蟲草花卉、果盤等,還喜歡雕刻活動的作品,如踏水車、划龍舟等;以雁塔鄉王清清為代表的雁塔派,也稱漆器派,他們主要擅長雕刻圖案花紋,還有和漆器相結合的浮雕花鳥作品。

今天,人們去徽州參觀、旅遊、以木雕為飾的明清居民,仍到處可見,僅宏村就有158幢。2000年11月,徽州西遞、宏村還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引起全世界人民的關注。徽州木雕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與徽州木雕藝人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分不開。有多名木雕藝人是載入史冊的,如劉鐵軍、汪思齊、何可達等。劉鐵軍精於鏤刻,他在長寬各7寸的方木內,鏤刻山水、樹木、橋樑和亭台樓閣,不僅構圖流暢,有極強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而且窗戶、門扇都能開關,因此聞名遐邇,成為徽州的重要代表人物。

徽州木雕

徽州的木雕藝術題材廣泛,技藝成熟,線刻、浮雕、圓雕、透雕綜合套用,選材卻大多為松、杉、樟、楠、白果等亞硬或軟木材料。所以,徽州木雕的作品往往就不看重材質,它所追求和刻意表現的是畫面的題材內容、雕刻工藝和構圖線條的完美,體現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對周邊地區影響很大。

徽州木雕以建築、家具裝飾為主,以美倫美奐的大面積雕畫著稱於世。雕畫的內容,除了真實地反映男耕女織、漁樵耕讀的田園生活之外,更多地涉及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古典小說等內容。這些藝術圖飾都寄託著物主的美好理想與追求,體現主人的文化品位和身份地位,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可以說件件皆為佳作。

寧波“朱金木雕”

浙江寧波的朱金木雕,在海內外頗有影響。它的造型古樸生動,刀法渾厚,金彩相間,熱烈紅火,是一種在木雕上貼金漆朱的木雕藝術。這種藝術效果主要來自漆工的修磨、刮填、彩繪和貼金,所以才有“三分雕,七分漆”的稱譽。

寧波朱金木雕主要套用於民間日用陳設以及佛像、人物雕像和家具裝飾。它的人物題材多取之於京劇人物,稱之為“京班體”。這種寧波“京班體”的構圖、格局,都採用立體透視法,並善於作藝術的誇張,人物頭部的比例都比較大,以至於形成“武士無頸,美女無肩,老爺凸肚,英雄挺胸”的獨特的表現程式,引人入勝而妙趣無窮。

朱金木雕尤以神佛像雕刻最負盛名。它著重刻畫神佛的面相,既突出佛神儀表的莊嚴,又善於表現其和藹可親的神態。朱金木雕中,家具裝飾特別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轎,更具地方特色,表現出一種富麗堂皇的氣派,故有“萬工轎”“千工床”之譽。寧波人常說:“一生做人,半世在床”,所以,對木床的雕刻裝飾,特別講究。寧波金漆木雕床,猶如一座亭台樓閣,床身、床架、梳妝檯、馬桶箱、點心盒、文具箱等等,一應俱全。床外有層層的樓閣掛麵,床身、床架四周雕鏤圖案與紋飾,再貼金朱漆,非常富麗;說“千工床”,名不虛傳。

劍川木雕

劍川木雕是雲南劍川縣白族人民創立的一種木雕藝術。劍川縣自唐宋以來,木工人材濟濟,木雕技藝字自古有名。昆明的三牌坊、建水的石照壁、保山的飛來寺、中甸的歸化寺等等,許多中外聞名的建築裝飾,都有劍川木雕藝人的功勞。

劍川木雕早在唐宋時期,就已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作品之精美,令人驚嘆。從大理國時代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是劍川木雕繁榮時期。清末政治腐敗,有千年盛譽的木雕藝術一度衰落。

20世紀50年代以後,劍川木雕重新得到生機。老藝人把祖師爺傳給他們精鏤細刻的妙手絕技,如極為複雜的“一起一落,三起三落,五起五落”、“十八學士鬧梅花”、“鳳穿牡丹”、“松鶴遐傘”、“喜上眉(梅)梢”等藝術手段獻出來古為今用,創作出許多精美的木雕作品,造型高雅華貴,雕工雄厚飽滿,一直行銷港澳、日本、薩伊、馬德里、德國、英國等地。

武漢木雕船

武漢木雕船是我國木雕工藝中的非常獨特的一個藝術品種。作品雕刻藝術,它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武漢木雕船的工藝之所以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與武漢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湖北造船業的發達,是密切相關的。湖北木雕船的種類繁多,木帆船、古代漕船、戰船、畫舫、龍舟、鳳舟、彩船等等,應有盡有。武漢木雕船以柏木、黃楊木、紅木等為原材料。在雕刻藝術上,除了圓雕、浮雕、鏤雕,還有一些獨特的工藝,如淺浮雕去表皮又不傷面;深浮雕深而不傷底,並且注重花紋裝飾、鏤空鎪花和精工制模。它的花紋清晰、勻稱、纖細。船上的樓閣門窗、欄桿等等也精細入微。它的制模則根據每件產品的不同造型、設計出各種不同結構的零部件。技術上要求方圓規矩,銜接無縫,拆卸自如。

武漢木雕船的技藝世代相傳。宜昌老藝人龍雲華為當今著名藝人,後人龍從發、程楚春、潘正斌等,也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各種精美的武漢木雕船,已遠涉重洋,出口到日本、加拿大、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鄂南木雕

鄂南木雕主要出自鄂南的鄂湘蜀三省交界處,那裡山多林密,長期以來造就了一大批木雕藝術家,才形成獨特的木雕藝術流派——舊時稱之為“鹹浦幫”。木雕內容多體現喜慶、吉祥、長壽,如“全家福”的雕花床,借鑑秦漢時期“鳥蟲書”的表現手法,刻鏤由28個雀子組成的“全家福”三個字,象徵喜鵲臨門,福滿全家。歷史上,鄂南木雕作品所表現的題材,基本上都出自於戲曲任務、神話傳說,當然,動物形象、花鳥亭廊也不少。這些作品大多以鏤雕和浮雕結合,深浮雕與淺浮雕相穿連,表現有情有景、妙趣橫生而又品位無窮的畫面,因此頗具地方特色,藝術個性也非常突出。

清代,楷木雕刻流派的代表人物是顏錫忠。顏的技藝純熟,十分精湛。後人孔憲斌、顏景新技藝較高。顏景新利用楷木自然形狀和紋理,雕刻的一尊近1米的孔子像,受到各方的好評。

通山看櫥

通山看櫥作為一種木雕藝術,產生於明末清初的湖北通山。“看櫥”實際上是一種裝飾櫥,最初為富裕人家裝飾客廳而設定,並不講究實用,所有就有了“看櫥”之稱。

看櫥以楊木、樟木為材料,先用多塊木版分別進行雕刻,然後總裝而成。通高近2米,寬約1米,厚度為46厘米。它有上下兩大部分。下面部分為櫃狀,五屜並列橫排於上,屜下為長櫃。內容為園林花鳥和人物故事。通山看櫥主要是鏤雕和浮雕的結合,而表現手法又變幻莫測,所以塊塊畫面中的人物花鳥、飛禽走獸都栩栩如生,讓人百看不厭。

夏特日木雕

夏特日木雕是蒙古族流行的一種木雕藝術。“夏特日”,蒙古語是象棋的意思。夏特日始於何時,無從考證。據說清初已遍布草原的各個角落。目前所能看到的夏特日是木雕藝術品,也有極少數骨雕蒙古象棋。夏特日棋子的造型分別為駱駝、馬、獅子和諾顏(“諾顏”,蒙語,指象棋中的將帥,是蒙古族象棋中唯一的人物雕)。這些形象生動的木質圓雕藝術品,都富有濃厚的草原生活氣息。夏特日木雕多採用圓雕與線刻相結合的手法,動物形象豐滿而雄健有力,鬃毛、尾部由於線條的流暢,也增強了整個藝術形象的飛動態勢。在整體造型上,夏特日木雕還往往運用誇張手法,突出作品的個性特徵,取得了理想的表現效果。

泉州木偶雕刻

福建泉州的木偶雕刻,也是一門很獨特的木雕藝術。泉州木偶用樟木刻制頭坯,經裱褙後,蓋上膠土,磨光後,彩繪而成。

早期的木偶是佛像雕刻鋪製作的,難脫神佛的面貌。到了近代,著名的民間藝人江加走,繼承父業,潛心鑽研木偶技藝,極大地推動了木偶雕刻藝術。所以,泉州木偶也稱江加走木偶。江加走木偶多次出國展覽,受到外國藝術家的盛讚。一些外國博物館珍藏著他的作品。

除了以上提及的14種地方木雕藝術流派,貴州苗族的龍舟雕、面具雕,南京仿古木雕,湖北大冶木雕,濰坊的紅木嵌銀雕,泰州彩繪木雕等,也同樣享譽海內外。

曲阜楷木雕刻

楷木雕刻是以曲阜獨有的楷木為材料,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木雕藝術,肇始於漢代,據說又空子九世孫孔騰所開創。最早的作品為楷木手杖,紋樣比較簡單。從宋代開始,品種日漸增多,最負盛名的則是楷木如意。清代光緒朝之後,楷木雕刻才真正成為一們藝術,所刻紋樣如龍鳳、花卉、人物,內容生動活潑。

蘇州紅木雕刻

蘇州紅木雕刻技藝在明清兩代已名聞遠近,並出現了不少木雕名家。明代藝人鮑天成,擅長於雕刻各種器物,其造型製作,別具匠心,與眾不同。清代藝人杜士元雕刻技術超群,他雕刻出了許多堪稱精細絕倫的珍品。由此可見古代蘇州木雕技藝之高超。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國內外市場的需求,蘇州紅木雕的產品除保持傳統的產品外,在繼承和提高傳統的雕刻技藝和製作方法的同時,擴大發展了適應現代社會條件,具有蘇州紅木雕特色的新產品。如紅木啤酒櫃、電視櫃、套幾、大菜台、盆架等。一些既可供觀賞又具實用價值的實用木雕工藝品一直受到國內外市場的歡迎。

製作分類

工藝木雕

工藝木雕通常是指流傳在民間,有悠久的歷史和強烈的民族傳統色彩,講究精雕細鏤、巧奪

工藝木雕又分純觀賞性和實用性二類。觀賞性木雕是陳列、擺設於櫥、窗、台、幾、案、架之上,供人觀賞的小型的、單獨的藝術品。實用性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

藝術木雕

藝術木雕通常是指構思精巧內涵深刻,有獨創性,能反映作者審美觀、藝術方法和藝術技巧的作品。藝術木雕一般都是由作者一手設計製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終貫穿並把握創作的意念與追求。藝術木雕的創作方法除了與其它雕塑材料一樣是用形體來表現客觀世界的人和物,或寫實、或誇張、或抽象,還要結合利用木材的特性,從原始材料的形態屬性中挖掘美的要素,

藝術木雕以充分體現木雕藝術的趣味和材質美。

藝術木雕的題材內容及表現形式一方面取決於作者的藝術素養及興趣愛好,另一方面也是取決於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紋理,也就是“因材施藝”。藝術木雕的表現手法豐富且不拘一格,有大刀闊斧、粗獷有力;有精雕細刻、線條流暢;有簡潔概括,巧用自然美。好的藝術木雕不僅是雕刻家心靈手巧的產物,而且也是裝飾、美化環境、陶冶性情、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故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源流

木雕木雕

我國木雕藝術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不少初具雛形的工藝品,至戰國時期木雕工藝已由商代用於制陶工藝中拍板的簡單刻紋和雕花槨板的陰刻,發展到產生立體圓雕工藝。如漆木鹿的造型既生動逼真,又簡括凝練,各個部位與整體和諧;刀法爽潔、明快,確有難得的戰國時期木雕工藝中立體圓雕的佳品

秦漢時期的木雕工藝,在承襲春秋戰國時期木雕工藝發展的基礎上,又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漢墓出土的動物木雕作品中,更可以了解到漢代木雕工藝發展的水平。動物作品有馬、牛、狗等。這些四足動物造型生動,身長分別在14-55厘米之間,都是以分部製作粘合而成的辦法雕制的。因為木材是由纖維細胞組成,而四足動物是由三部分組成,三個部分的尺寸不可能一樣大小,總體形狀是頭高、身長、足高,根據這種特定形式用整木雕制的是漢代木雕工藝的一個創新,為木雕工藝創作品類眾多的藝術品,創造了有意的經驗。這是木雕工藝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創舉。經唐宋至明清我國木雕作品日趨完美。明清雕刻作品中,木雕工藝的主題常為生活風俗、神話故事。現存於世的木雕作品“沉重木雕鴛鴦暖手”即是其中代表作。

木雕鴛鴦木雕

這件作品為圓雕,色呈青紫,以一丸沉重木雕刻而成,高5厘米,長8厘米,寬6.5厘米。作者構思奇妙,刀法老練,傳神地刻畫了鴛鴦的安詳神態。湘南的木雕則代表了民間風格,題材內容廣泛,大致包含以下內容:一是“吉祥圖案”,如“吉慶有餘”、“五穀豐登”、“平安如意”、“松鶴延年”、“龍鳳呈詳”;二是戲曲人物、古代英雄、小說演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供人們欣賞品味;三是直接表現當地人民現實生活的題材,包括耕種、收穫、桑蠶、紡線、織布、放牧、狩獵、裁縫、商賈、情愛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四是人們熟悉的飛禽走獸,如雞、鴨、鵝、兔、豬、牛、馬、鹿、蝙蝠、蝦等以及植物花卉、蔬菜瓜果之類。

湘南民間裝飾木雕在題材內容上,集中體現了民間工藝美術的共性。但在每件具體作品的形式、風格、審美趣味、工藝技法上,又有它獨特鮮明的風格。

木雕木雕

縱觀整個湘南民間木雕,大都採用具象的表現手法,但造型上則大膽誇張,特別是那些頭大身小的人物,人大房小的襯景,夸而有節,變化適度。刻畫人物不著意雕刻五官表情,也不拘泥於人體各部位的長短比例,而著意表現人物動態的傳神寫照,著意突出造型的稚拙、質樸、洗鍊、明快感,具象的形體中注入了抽象因素,活躍的、誇張乃至幽默的動勢,使形象充滿生氣,觀眾在欣賞時不再注意人體結構、比例的精確度,而為真摯感人的形象所吸引,這大概就是“大巧若拙”的奧妙之所在。在構圖上,往往把不同的場景和人物,或者一曲戲一個故事的幾個情節組合在一個畫面,配以圖案紋樣,注意虛實主次、線條分割、層次節奏的處理,追求畫面結構的嚴謹與變化,構圖的飽滿與均衡。即使安置在窗欞上的一個單獨紋樣,也要把寫實的形象加以變化和組合,使之飽滿厚實,裝飾性與實用性達到了完美的結合。

湘南民間裝飾木雕形式多樣,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雕都有,其中大多是浮雕。有不少鏤空的深浮雕與圓雕拼接一起,因材施藝,加強深度空間感,構成豐滿的多層次的近似圓雕的深浮雕,很是耐看。

工藝的傳承與發揚

木雕是以各種木材及樹根為材料進行雕刻,是以傳統雕刻工藝中的重要門類。木雕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就有木雕魚出土,這是我國木雕史上最早的實物。河南信陽戰國大墓出土的木雕鎮木獸,湖北雲夢漢墓出土的彩雕木傭均為我國早期木雕作品。由於保存的困難,現今很難看到超過千年的木雕作品。

木雕木雕

兩宋時期木雕作品較為多見,這時的木雕已採用組織細密的木材為載體進行製作,這就有利於木雕作品的傳世。我國的一些廟宇里還保存有宋代的木雕作品。

元明時由於海外貿易的急速發展,木材種類有所增加,許多由海外進口的硬質木材,是木雕工藝得到長足發展。

明清期間是木雕藝術的一個輝煌時期,湧現出大量有史可考的名家藝人及其作品,史古代木雕藝術的一個高峰。

清末至明國年間由於政府的腐敗,國力的衰退,外強的侵略,民不潦生,木雕藝術從此衰落,藝人名家也只能淪為匠人餬口度日。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民間工藝得到了保護及挖掘,木雕也重新渙發出生命,湧現出一批國家級大師。他們的作品,工藝精湛,秉承傳統,立意深遠,謳歌時代,體現了大師們立足傳統,銳意創新,直抒重獲新生的胸懷和報效國家,知遇之恩的深情。

木雕木雕

國家改革開放,經濟騰飛,國富民強,黨和國家對民間工藝的大力扶持,喚起了民眾對傳統工藝美術的熱愛與追求。逢此盛世,民間工藝美術有了新的飛躍,木雕藝術也不例外。面對目前的實際情況,在全國工藝品展出中,優秀作品的作者年齡偏大,年輕作者寥寥無幾。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面前。怎樣能夠激發年輕人對製作民間工藝的興趣,怎樣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不使民間美術事業後繼無人,這是目前在進行正常藝術創作以外所嘗試研究的工作。目前如何有效地保護民間藝術,延繼民間傳統文化已成為政府、學者及藝術家們共同面對的時代課題。作為一名成功的藝術家,其個人應當在公成名就的同時以其影響力做好傳幫帶。

可以改變一下以往的傳承形式,過去乃至現在民間工藝多以家庭個體製作經營,在經濟來源、作品銷售等方面都尚無很可靠的保障。特別是在繼續、延續、繼承和發展上困難和問題更多。如果沒有很合適、理想的家族繼承人,社會又沒有關注和給予支持,很多民間藝術珍品可能會在我們這一代出現斷代現象。這就迫切的需要我們進行文化搶救,使這些珍貴的藝術品和藝術形式得以保護。但目前所遇到的困難則是,由於機器製造業的高度發展,越來越擠壓費工時的手工操作。如一件簡單的木雕,花上幾天時間是很普通的事,而用機器只需數十分鐘。同樣一件作品,由於成本、價格差異太大,致使手工製作的在市場上占有的份額越來越少。其次,正因為利潤空間擠占了民間手工藝品的生存空間,在低成本的逼迫下,粗製濫造的手工木雕品比比皆是。

木雕木雕

手工木雕漸漸失去了它固有的文化價值,越來越處於社會文化的邊緣。要想使木雕作品在市場中站住腳,就必須拿出無法大量機械製造的優秀藝術作品,這就要求作者本人有高超的技藝。但掌握全面紮實的技能決非一日之功,眾多藝術大師很希望能找到好的弟子,讓自己的手藝能傳下去,發揚廣大,但是對民間工藝感興趣的年青人不多。無論哪一種工藝門類,都要求作者對工藝事業本身很熱愛,要專心,肯動腦筋,耐得住寂寞,抵抗得住外界的誘惑。在社會上定期的舉辦作品展,讓廣大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對傳統藝術有深刻的感性認識,由喜愛到嚮往,並投身其中,逐漸深入。政府主管部門要多多關心藝術家,特別是中青年藝人,使他們能夠安心搞藝術創作,不為生活而奔波。在媒體中多報導宣傳成功藝術家的事跡,使年輕人懂得從事藝術最終會帶來莫大的榮譽,是一件有利於社會與個人的很好的事業。在個人帶徒的同時,把木雕藝術納入高等美術院校的教學科研,在講壇上言傳身教,這已是新時期美術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和長遠。

目前,已有專業人士為木雕藝術的傳承作出努力。位於鄭州市的“中原木雕”,從2000年5月開始專業的木雕培訓,如今已經為社會培養一百多名專業的木雕人才,現在木雕培訓仍在進行中。“中原木雕”採用比較靈活的培訓方式,適合現代生活節奏和需求;每期三個月,隨到隨學,三個月後可在企業邊乾邊學,有利於技術的進一步提高,也為需要就業的青年人減輕了經濟壓力,受到好評。

與根藝的“似”與“不似”

1、中國傳統的雕刻藝術史源遠流長。遠在戰國時期就曾有優秀作品傳世,代表作圓木雕刻漆木梅花鹿(戰國晚期,曾乙侯墓出土),根藝作品“辟邪”(戰國晚期,馬山楚墓出土)等等。其後經歷代工匠不懈之努力,傳承與發展,雕刻技法日臻精湛,作品造型日趨完美。時至今日,商品經濟日趨發達,傳統文化兼具新的時代特徵。本文擷取民間流傳最廣的木雕和根藝為例,在各方面比較兩者的異同點。

木雕木雕

2、流派之分:我國木雕分布之廣,種類之繁,堪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名聲之大莫過於“四大名雕”,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福建龍眼木雕廣東金漆木雕。四大流派歷經數百年的發展,逐漸形成各自工藝,風格迥異,各領風騷。東陽木雕,源自宋代,長於雕刻,圖紋精美,構思精巧,昔以民間建築家具雕飾成名,後以行銷中外純商品性藝術品為主,有“雕花之鄉”之譽;樂清黃楊木雕成名於清代中期,以雕小型黃楊木陳設品為主,蜚聲中外;福建龍眼木雕起於明初,巧借龍眼木樹根和樹身特有之天然疤節,人物為主,花果鳥獸次之,天然逼真;廣東金漆木雕可溯唐代,樟木為料,上漆貼金,廟宇、祠堂、豪宅、華廳裝飾為主,華麗典雅。後起之秀又有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蘇州紅木雕、劍川雲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樺木雕、泉州彩木雕等等,地方特色鮮明。

根藝是一門巧借自然的藝術形式,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無法像其他藝術形成流派,只能依據表現形式和內容分類。大致可分根藝美術品、根藝裝飾品和根藝實用品三類,其中根藝美術品又有樹根雕、竹根雕、根造型、根貼畫、樹皮貼畫、根書法、木紋畫和樹癭作品之分等。

木雕木雕

3、取材之異:宅第木雕取材以樟、柏、梓、椿、榧、銀杏、杉樹為主,家具木雕則以紅木、紫檀、烏木和楠木貴,藝術作品又有黃楊、龍眼等之分。因流派異,東陽木雕用材要求木質堅韌、質地細膩、木色純潔;樂清黃楊木堅韌光潔,紋理細膩;龍眼木雕則虬根疤節,姿態萬端;金漆木雕優選樟木或銀杏、冬青等不易腐朽木材。

根藝追求“與天同創”,根的要求變化多端,形態各異,以給創作者留下更多的遐想空間:越朽越好,前提是“朽木可雕”;越盤根錯節越好;越受壓迫長得曲曲彎彎越好。儘管追求古和朽,為求保存長久,根藝材料宜選質量高、密度大為佳。像榕樹這種木質疏鬆水分充足的樹木就不宜作根藝原料。為防根材變色、變形、腐朽和開裂,創作之前需乾燥、去皮、防菌防蟲等。

4、創作技法:木雕的創作一般經鑿坯、細刻、磨光、揉漆等流程。從創作方法上可分三種:

一定規格的板材上自由選擇創作主題。用大量的切削雕鑿去實現最終的藝術效果。要求在創作構圖上強調整體性、牢固性。捨棄支離破碎的細節,突出木材肌理,展現木紋條理,宜靜不宜動,宜大不宜小,追求渾然一體的效果。東陽木雕創作上多採用此法,紙上繪白描圖案,覆板上或劈或刻,經粗坯,細坯,修飾後,拋光上漆。能雕善畫、功底深厚、技藝超群的老藝人卻可以不用起稿,直接斧劈鑿刻;亦可一邊聽人吟誦,一邊憑記憶迅即成畫稿,再雕鑿。可惜現在勝任者甚少。

木雕木雕

依據材質的形狀或紋理雕刻。創作者順其自然,憑直覺和想像賦予材質內容,深思熟慮後即刻下刀。龍眼木雕就常用龍眼木根部或節疤,雕刻成天然根狀,或以香火烙成腐蝕疤節,再刻成人物、飛禽、走獸等。作品的成敗往往取決於創作者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技巧。

人工或機械地堆迭粘合木塊木片進行雕鑿。此法可隨意增加木頭的體積,大大減少切削木料的功夫,節省大塊原木。不同顏色的木料堆迭粘合起來,外表經雕鑿後,會呈現出清晰美妙的裝飾性木紋,使作品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

由雕刻技法表現形式又有圓雕、透雕、浮雕等之分。圓雕:也稱六面雕,如屋椽,呈實體狀。透雕:也稱鏤雕,如格扇,呈鏤空狀。浮雕:凸顯主題,如屏風,呈不漏明單面雕狀。

根藝創作經選材、構思、加工、上色、打磨拋光、上漆等過程。根藝有別於木雕之最大不同在於整個創作過程中都要巧借自然。創作者在尊重樹根或竹根自然形態美的前提下,匠心獨運,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除對局部作少量的修飾和必要的雕琢外,重點應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態上,如節、枝、疤、痕、瘤、須、紋理、色澤等,使根的天然特點和神韻在已確定的藝術形象中得到合理和充分的體現。三分創作,七分天成。在這種創作思想指導下,因材施藝,因勢利導,進行取捨、雕琢、磨製等一系列加工,做到妙手天成,“天人合一”。竹根雕刻時還要充分考慮到竹有節中空,可以因勢利導,竹須可成鬍鬚、眉毛、帽飾,竹肉之紋理也成天然美妙之裝飾並加強肌理,竹莖之色澤可作點綴用;樹根的枝杈多變,表面的裂痕節疤,若能以妙手修飾,展現的效果非人工可比。

木雕根雕

5、市場情景:木雕套用及裝飾範圍極廣。鑒於木雕原材料的珍貴性和稀少性,使一些木雕藝術品在具有欣賞價值的同時也具有了收藏投資的價值。如黃楊木用料優異,堅韌光潔、紋理細膩,具有象牙效果,年代愈久色愈深,古樸美觀;紫檀木,非數百年不能成材,其質堅硬,密度極高,製成後的家具和雕刻品黝黑如漆,幾不見紋理,更顯皇家氣派,華麗而內斂。然而部分木雕廠家、木雕藝人過分追求市場出路,過分迎合市場需求,加上快速機器雕刻的引入,無限制重複製作,結果使雕刻題材越來越狹窄。

較之於木雕,根雕藝術有木雕不可替代之處,就在於其師法自然萬物,卻又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一件成功的作品除了獨特的根材,更凝聚了創作者獨到的創意。創作者先找根後立意,就注定了一件成功作品的獨一無二和不可複製性。對於一些機械化、功利化的,簡單在廉價根材上進行雕刻的根藝創作,無疑是木雕的翻版,與“天人同構”宗旨相去甚遠,自然沒什麼大的價值可言,而一件能充分顯示樹根千姿百態、鬼斧神工具自然美的,能充分利用根材自然形態的;能充分展示創作者靈感和意境的根藝作品,即使根材再廉價,也具有很高經濟價值。

6、結論:比較了那么多根雕與木雕的“似”與“不似”之處。一言以蔽之,根雕和木雕的區別,一塊木頭,需經過雕琢,才能使本身的價值成為木雕價值的一部分,而一塊奇特的樹根,它的被發現本身就是價值。

工具

工具是雕刻家從事創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侶。在木雕的工藝製作過程中,雕刻刀及其輔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話說:“人巧莫如家什妙”、“三分手藝七分家什”。看一個人的手藝如何,只須觀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曉,而工具的保養修飾,也能證明勞動者素質的高低。在木雕創作中,工具齊備,會磨會用,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技巧,使行刀運鑿洗鍊灑脫,清晰流暢,增加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雕刻刀的種類有很多,基本分為二大類。一類是“翁管形”的坯刀、俗稱“砍大荒”、“毛坯刀”,一類是“鑽條形”的修光刀,主要用於掘細坯和修光。最寬的鑿有4-6厘米,最窄的鑿只有針尖那么點兒。初學木雕者在選擇刀具時,首先要了解它們各自的用途,然後再到產地、廠家或鐵匠鋪里定製購買。坯刀以浙江東陽、溫州樂清和蘇州光福出產的為好,有些地方的美術材料用品商店裡也能買到比較合適的木雕工具。如果在不方便或買不到的情況下,可以學會自己做,自己做的好處還在於無論刀的種類、大小形狀,都可由自己選擇決定,可根據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隨時添置得心應手的工具。不過自製刀具只限於修光用的“鑽條形”。也有人試過用鋼板銼改制成坯刀。像福建用的坯刀和修光刀都是直接用鐵條或鋼條打制而成,因其鐵柄的上方呈四方形,不用裝木柄也好打坯。下面就將木雕刀的種類與用途及其製作方法逐一介紹。

圓刀:刃口呈圓弧形,多用於圓形和圓凹痕處,在雕刻傳統花卉上也有很大用處,如花葉、花瓣及花枝幹的圓面都需用圓刀適形處理。圓刀橫向運刀比較省力,對大的起伏、小的變化都能適應。而且圓刀的線條不肯定,使用起來靈活且便於探索。根據不同的用途,圓刀的型號應有所區別,大小範圍基本在5厘米-0.5厘米之間。做圓雕人物的刀口兩角要磨去,呈圓弧形,否則雕衣紋或其它凹痕時,不但推不動,還會破損凹痕道的兩旁。倘若做浮雕時,則應保留刀口兩角,並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地子角落處,因此要配備二種。圓刀還有正反之別,斜面在槽內、刀背呈挺直的為正口圓刀,它吃木比較深,最適合做圓雕,尤其是在出坯和掘坯階段。斜面在刀背上,槽內呈挺直的為反口圓刀,吃木比較深活,能平緩的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途更大。圓刀的形狀還可根據需要做成鐵桿彎曲形,以便伸進較深的部位挖雕鏤洞。

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於劈削剷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無痕。型號大的也能用來鑿大型,有塊面感,運用得法,如繪畫的筆觸效果,顯得剛勁有力,生動自然。平刀的銳角能刻線,二刀相交時能剔除刀腳或印刻圖案。瑞典和蘇聯的木雕人物就多用平刀,有強烈的木趣刀味。

斜刀:刀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於作品的關節角落和鏤空狹縫處作剔角修光。如果刻人物眼角處,斜刀更好用。料刀又分正手斜與反手斜,以適合各個方向。在上海的黃楊木雕中刻毛髮絲縷通常使用斜刀,用扼、擰的方法運刀,刻出的毛髮效果比用三角刀刻得更為生動自然。

玉婉刀:俗稱“和尚頭”、“蝴蝶鑿”,刃口呈圓弧形,是一種介乎圓刀與平刀之間的修光用刀,分圓弧和斜弧二種。在平刀與圓刀無法施展時它們可以代替完成。特點是比較緩和,既不像平刀那么板直,又不像圓刀那么深凹,適合在凹面起伏上使用。

中鋼刀:刃口平直兩面都有斜度。也稱“印刀”。傳統雕刻認為:中鋼刀鋒口正中,用它打坯可保持鋒正直往,使周圍保留部分不受震動。中鋼刀還用於印刻人物服飾及道具上的圖案花紋。

三角刀: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鋒面在左右二側,鋒利集點就在中角上。製作三角刀要選用適用的工具鋼(一般用4-6毫米的圓鋼),銑出55度-60度的三角槽,將兩腰磨平,其口端磨成刃口。角度大,刻出的線條就粗,反之就細。三角刀主要用於刻毛髮刻裝飾線紋,也是版畫與水印木刻藝術製版時常用的一種工具,操作時三角刀尖在木板上推進,木屑從三角槽內吐出,三角刀尖推過的部位便刻畫出線條來。

在選擇使用以上刀具時,要注意掌握刀頭厚薄在用途上的區別。所謂刀頭,就是實際使用的那段刀面。刀頭越薄越鋒利,但牢度也越差。根據這種情況,開毛坯的刀頭可適當厚些,以經受錘子的敲擊和用力掘撓;修光用的刀則薄些,所謂薄刀密片,方可將木料刻得光潔不隙。總之,工具選擇配置,一定要嚴格依照工藝性質,不能隨意替代,而且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應有所保證,在傳統的工藝雕刻中,木雕工具往往多達百餘件,工藝一般的至少也要30件,當然,經常使用的只是一小部分,有的只是偶爾使用一下。(愚人根藝)市場上買來的刀具不一定好用、有些刀具、工具最好自己做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刀具多不一定都能用上、夠用就行、多了實屬浪廢、.

木雕的輔助工具:主要是指敲錘、木銼、斧子、鋸子。斧子的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注意砍削時不宜用力過大,不可直上直下砍,斧刃應與垂直的木紋保持在45度左右,否則,木料會開裂。木銼的用途主要是在圓雕的細坯階段,可代替平刀將刀痕鑿跡銼磨平整以便修光;又可代替圓刀或斜刀作鏤空處理。木銼的作用還在於能大面積迅速地調整造型結構,並能與雕刻刀結合使用,將人物衣紋的輾轉翻折處理得生動流暢,虛實有致。木雕敲錘的形狀以扁、平、寬、方為好。錘面尺度可掌握在7×5.5×2.5厘米左右。太窄或太厚,都會影響錘子著落點的準確與力的均勻。敲錘分木製與鐵制二種,木製敲錘一般採用木質比重大的硬木,如紅木、黃楊、檀木、櫸木及果樹木料等,其規格可掌握在長27厘米,寬55厘米,厚45厘米左右;握柄部位呈圓形略扁一些,大小以握在手中適宜為準。

木雕的輔助工具還包括小型電動木工拋光機和電動手槍鑽。拋光機的用途僅在於作品完成後的表面處理,可以代替手工作大面積的磨光,比較省時省力,但只限於大中型的體積較為平展的作品使用,手槍鑽主要用手鏤空打洞,做大型雕刻時,可用它打點切輪廓。

木雕的操作設備:主要是指帶交叉拉條的特別穩定堅固的工作檯和木鉗台,上面可安置台鉗和G字夾。台鉗用於鑿圓雕,鉗口必須配備軟木以防止雕刻木料及工具被夾損。G字夾用於鑿浮雕粗坯用。初學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設定一些經濟簡便的工作檯,如坯坯凳等。大件作品可放在地上或站著或蹲著靈活操作。

技法

所謂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於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地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在一次次的減法造型中,我們不僅體會到作品在“脫殼而出”的快感。

(一)木頭的特性及選材

純手工木雕大象純手工木雕大象

木頭有的鬆軟、有的粗硬,一般木頭鬆軟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難雕。木質堅韌、紋理細密、色澤光亮的稱之為硬木,如紅木、黃楊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優點,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適合雕刻結構複雜的、造型細密的作品,而且在製作過程中和保存時不易斷裂受損,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只是雕起來比較費工夫、容易損傷刀具。

比較疏鬆的木質適合初學者用,如椴木、銀杏木、樟木、松木等。這類木材適合雕刻造型結構簡單、形象比較概括的作品,雕鑿起來也比較容易,但因其木質軟、色澤弱,有的需要著色處理,以加強量感。有些木紋比較明顯而且變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紋的流暢、木紋的肌理,作一些較抒情的作品。一般說來,造型起伏越大,木紋的變化越豐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狀動態越婉轉、流暢,木紋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極富裝飾性。當然,這種木材的造型設計應是以高度概括為主,過於複雜和過於小的體積,不僅會破壞木紋,還會造成視覺上的反差。所以在創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對木材有所認識,選擇適合於所表現的材料十分重要。

(二)木材的乾燥處理

1、人工乾燥:將木材密封在蒸氣乾燥室內,借蒸氣促進水分蒸發,使木材幹燥。(根據木材的大小、厚薄,如4cm板材烘乾時間一般需要一個星期),乾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僅達3%。但經過高溫蒸發後的木質發脆失去韌性容易受到損壞而不利於雕刻。通常講原木乾燥的程度應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2、自然乾燥:將木材分類放置通風處(板材、方才或圓木),擱置成垛,垛底離地60cm左右,中間留有空隙,使空氣流通,帶走水分,木材逐漸乾燥。自然乾燥一般要經過數年或數月,才能達到一定的乾燥要求。

3、簡易人工乾燥:一是用火烤乾木料內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料中的樹脂成分,然後放在空氣中乾燥或烘乾。這兩種方法乾燥時間可能縮短,但侵水後的木材容易變色,有損木質。

(三)雕刻技法

所謂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於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地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在一次次的減法造型中,我們不僅體會到作品在“脫殼而出”的快感。甚至因木質的特性或用力過猛會減去不該減去的地方,而感到驚心動魄,但如處理得當,也可能因險象環生而喜悅。同時還能感受到各種刀法運用過程中產生的特殊韻味,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產生新的意韻。因此,在木雕藝術創作中,是心理多變而複雜有意義的過程。優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術達到純熟的表現。時常有人在臨摹一張好畫時,感到最難的莫過與筆觸,因為筆觸是作者心靈與技巧的產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仿都難以體現的東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並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達到理想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刀法。那種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圓刀排列、平刀切削……它們所表現的藝術語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質的雕塑無法達到的。

(四)雕刻步驟

1、通常要畫創意稿,再用墨線勾畫放大到木材上;

2、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的造型,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鑿粗坯:可從下到下,從前到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一層層地推進。鑿粗坯時還需注意留有餘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適當的放寬。民間行話說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鑿細坯:先從整體著眼,調整比列和各種布局,然後將具體形態逐步落實並成形,要為修光留有餘地。這個階段,作品的體積和線條已趨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圓熟流暢,要有充分的表現力;

3、修光:運用精雕細刻及薄刀法修去細坯中的刀痕鑿垢,使作品表面細緻完美。要求刀跡清楚細密,或圓滑、或板直、或粗獷,力求把作品意圖準確地表現出來;

4、打磨:根據作品需要,將木雕用粗細不同的木工砂紙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木的纖維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

5、著色上光:用一枝硬毛刷、一枝小硬毛筆、一隻調色缸。著色的顏料一般是指水溶性的,如水粉、水彩或皮鞋油。它們的特點是覆蓋性小,有較強的滲透性。油畫的丙烯顏料不宜使用。

木雕著色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木質和花紋在顏料的覆蓋下還依然可見,有些木紋通過著色更加清晰。所以在調配顏色時不宜過厚,顏料與水的比列是30:1,要適當的稀薄,呈透明狀。這樣即使多上幾遍,木質也不會被覆蓋住,如果顏色調配得當,上色的刷筆含水量不宜過多,不要急於求成,否則有些深凹處積澱顏色易產生不均勻的效果。

著色不僅是為了彌補某些木質的不足或缺陷,而且還能起到豐富材料質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上色時要酌情而定,要求儘量體現出作品內容形式的需求,並符合天然木質的種種美感。

木雕上色不要馬上擦光。一定要等幹了(約12小時後),用一塊乾淨的布使勁擦拭直至產生均勻的光澤,達到手感光滑。有的作品可以視情況擦漏一些,使木的底色稍有顯露,形成豐富的色彩感覺,同時也加強了作品的層次感。 當我們雕完了一件作品,從緊張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看到自己親手製作的作品,有如孕育生命的誕生,會有一種成功和收穫的快感,細細品味似經歷一次死與生的過程,這便是創造的魅力,但是真正感受到它的這種無窮魅力,但要真正感受到它的這種無窮魅力,需多雕多練,多琢磨,熟能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風格。

保養

如何讓自己喜歡的東西能永葆青春,永遠散發著生命的活力,那就和如何有效的收藏保養工藝品有很大的關係了。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一些淺薄的體會來談談木雕工藝品的保養。

一、木雕工藝品不宜長時間放在烈日下暴曬而開裂。木雕工藝品就像人一樣,暴曬,容易“中暑”的。所以在擺放的時候,就應該有意識的去注意,特別是不要把他們擺放在視窗。

二、木雕工藝品不宜放置在極潮濕或者極乾燥的室內。在很潮濕的環境裡,部分木雕工藝品就會長“毛”。例如綠檀工藝品就會吐出銀白色的絲出來。雖然那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但是據我了解還是很多人不太喜歡的。太乾燥的環境,木雕工藝品有的可能會部分出現開裂的現象。況且大家現在的生活水平比過去要高的多了。最簡單的就是體現在北方的生活冬天有暖氣,夏天可以吹空調。因此就要注意木雕工藝品不要對著空凋風口直吹。也不要把他放在暖氣管的附近。

三、木雕工藝品不宜放置於明火、火牆、火炕、火爐的附近。

四、不宜用帶水的毛巾擦拭,宜用含蠟質的或含油脂的純棉毛巾擦拭為佳。

平常根據室內乾淨與否,經常用乾棉布或雞毛撣子將木雕工藝品上的灰塵撣去,以顯示其自然之美,如果發現木雕工藝品的光澤不好時,可以用刷子將上光蠟塗於木雕工藝品的表面,用抹布擦一下拋光即可。當然也可以用純棉毛巾蘸一些核桃仁油輕輕的擦在木雕工藝品的表面也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不過切忌的是,不要用帶水的毛巾擦拭,這樣會使木雕工藝品過於潮濕,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還傷害了他們。

中國木雕的起源

木雕木雕

通常的說法是:中國的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但實際上,木雕藝術同其他雕塑藝術一樣,是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生;只是一開始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直到人們有了審美,木雕才真正成為一門藝術。木雕工藝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好的工藝品能體現出雕刻師的聰明才智和精湛的雕刻技術。對於收藏工藝品的人來說,收藏自己喜歡的工藝品,能陶冶情操,能給自己繁忙的空間注入無限的活力,同時給自己創造出豐富的想像空間。

黃楊木雕:民間收藏的新寵

歷史悠久、風格淳樸的黃楊木雕是以黃楊木做雕刻材料的民間工藝品,它與東陽木雕、青田石雕並稱“浙江三雕”,主要產區在浙江省溫州樂清等地。

民間一絕,中外馳名

黃楊木是一種珍貴的常綠灌木,生長在高山峻岭和懸崖陡壁,主要分布在我國湖北四川湖南貴州浙江等地。黃楊木生長周期緩慢,要長到直徑10厘米左右就需要四五十年的時間,素有“千年黃楊難做拍樂器中的一種拍子”的說法。黃楊木質地堅韌,紋理細膩,硬度適中,色澤濕潤。特別是隨著年代的久遠,顏色由淺而深,給人以古樸典雅的美感。

黃楊木雕最早作為立體雕刻的工藝品單獨出現,供人們案頭欣賞,目前有實物可查考的是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的“李鐵拐”像,現留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明清時期,黃楊木雕已經形成了獨立的手工藝術風格,並且以其貼近社會的生動造型和刻畫人物形神兼備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內容題材大多表現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如八仙壽星關公彌勒佛觀音等。晚清民國以後的黃楊木雕圓雕小件以其古樸而文雅的色澤、精緻而圓潤的製作工藝,且適宜把玩和陳設等特點,一直深受收藏者的喜愛,而朱子常的黃楊木雕作品更是收藏界夢寐以求的精品。

據有關專家考證,近代黃楊木雕創始自浙江溫州樂清,當地民間元宵燈會中常以黃楊木雕人物裝飾於龍燈骨架。藝人葉承榮,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後所作太上老君像,是近代溫州黃楊木雕的第一件傳世作品。以後,葉家此藝代代相傳。晚清,朱子常改進黃楊木雕技藝,使之成為獨立的案頭藝術品。朱子常九歲開始學習塑造佛像,所塑佛像生動傳神,成年以後又潛心從事黃楊木雕刻。他身懷絕技,獨具靈氣,善於深入細緻地觀察和體驗生活,並結合黃楊木雕的特點,運用獨到的技法,準確地把握人物的表情與動態,別創了一種清新雅朴的雕刻風格。他的黃楊木雕題材內容廣泛,包括佛像、歷史人物、仕女、小孩、勞動者及肖像等。1909年他創作的作品《濟顛和尚》參加南洋功業會獲得優等獎,1915年他的作品《捉迷藏》奪得巴拿馬賽會二等獎。朱子常這些傑出的成績,使黃楊木雕的聲譽迅速傳揚開來,成為中外馳名的工藝品。從此,黃楊木雕藝術成為民間一絕,深受人們注目。

木雕木雕

投資收藏前景看好

黃楊木雕目前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其投資價值主要在三個方面其一,用料優異。黃楊木堅韌光潔、紋理細膩,具有象牙效果,年代愈久色愈深,古樸美觀。其二,雕刻技法豐富。除了圓雕、鏤雕、浮雕外,還創造了鑲嵌、劈雕等多種技法,有很高的藝術性。黃楊木雕主要用於藝術欣賞品,因此雕工非常講究。其三,國際影響大。早在本世紀初,朱子常創作的作品曾獲得國際大獎,使黃楊木雕享譽海內外。

20世紀80年代以來,民間黃楊木雕收藏市場逐步升溫。當時,台灣地區收藏者經常到溫州、樂清收購黃楊木雕,有的一年來三四次,每次購買的黃楊木雕價值均達十幾萬元。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回憶,他接觸過一位九十高齡的台灣老人,特別偏愛黃楊木雕,他收藏有明清以來的佳品1萬多件。

由於明清時期的黃楊木雕作品現今存世極少,因而在近幾年的拍賣市場中,黃楊木雕風頭勁猛,市場價格令人吃驚。一款清乾隆年間的黃楊木雕牧牛擺件,長24厘米,下承紅木雕松竹梅紋座,座上立一象牙雕牧童,並飾以珊瑚、松石翡翠藍寶石碧璽組成的八寶花卉,在2002年12月中貿聖佳的一次拍賣會上以4.4萬元售出;一款高11.7厘米的清代黃楊木雕人物筆筒,刻有“乾隆壬子三月,陳濲水藏”字樣,估價僅12萬到18萬元,在2002年7月北京翰海的一次拍賣會上成交價竟然達到68.2萬元。

目前市場上的黃楊木雕絕大多數是現當代工藝美術大師們創作的藝術品,比較大眾化,價位不算太高,因而市場前景看好。據市場人士分析,近年來隨著收藏者的日趨成熟,國內很多藏家已不再一味盯著那些古玩、字畫了,具有較高文化品位和收藏價值的黃楊木雕成了他們“獵取”的對象,價位從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15歲進樂清黃楊木刻廠學徒,他悟性極高又勤奮好學,打下了深厚的木雕功底。在廣泛吸收傳統工藝精華的基礎上,他獨闢蹊徑,開創了劈雕藝術,從根本上突破了黃楊木雕的傳統,被稱為“走出了黃楊木雕數百年的侷促”。他創作的《蓑翁》、《酒不醉人人自醉》、《濟公》等3件作品被國家作為珍品收藏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他的《濟公———我行我路》等作品獲得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和“希望獎”。他的劈雕作品現被國內外收藏愛好者競相收藏,市場行情幾乎每年上漲20%,單件作品的價格已從十年前的1000元左右上升到了如今的上萬元,作品《樂天》市場價格達2.8萬元。

對黃楊木雕頗有研究的溫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一剛提醒收藏愛好者,投資收藏黃楊木雕有二句話必須要記住一是看雕工是否考究。工藝美術品講究獨具匠心,黃楊木雕要依據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狀或紋理方向,巧加雕鑿,七分天成,三分雕刻。二是看年份是否到位。作為藝術欣賞品,行家們更多的是玩黃楊木雕因年份而生髮的那種厚重滋潤的玻璃包漿。

黃楊木雕的發明

相傳黃楊木雕是清末一個名叫葉承榮的放牛娃發明的。葉承榮是浙江樂清縣人。

一天,他在村頭的一座廟裡玩耍,看到廟內有一個老人正在塑佛像,他一下子被老人的技藝所吸引。他索性跑出廟外,將牛拴在樹上,挖來了一塊很有粘性的泥巴,坐在廟口,偷偷地學著堆塑。老人是當地一位很有名氣的民間藝人,看到葉承榮聰明好學,就將他收為徒弟,教他圓塑、泥塑、上彩、貼金及浮雕等五種技藝。他進步很快,一年後,就掌握了這一種技藝。一天,葉承榮在樂清縣寶台山紫霞觀塑佛像,觀中道人折來一根黃楊木,請他用黃楊木雕一支如意髮簪。在雕刻的過程中,葉承榮發現黃楊木木質堅韌,紋理細膩,色彩光澤均為其他木質所不及,是用於雕刻的好材料。從此,他開始用黃楊木雕刻作品。就這樣,我國民間藝術園地中的黃楊木雕誕生了。葉承榮的黃楊木雕使用的是尖角雕刀,所刻的人物衣飾褶紡似釘頭鼠尾,看上去帶有幾分生硬。到了清朝末年,溫州有一位名叫朱子奇的民間藝人改用一種名叫“反口”的開似半圓的刀鑿雕刻衣褶,看上去流暢、優美。1972年,周恩來總理把溫州黃楊木雕藝人葉潤周創作的《紅綢舞》作為禮品,贈送給加拿大訪華代表團。而今,黃楊木雕已馳名中外。

明清木雕

木雕老虎木雕老虎

明清木雕指的是明代和清代兩代的著名木雕,主要已福建和浙江的雕刻為主!明清花板、窗花等木雕掛件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精華,也是建築中傳統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現。在簡單中求豐富,統一中求變化,與現代的裝飾設計理念不謀而合。

雖然現代家居空間比以前小了許多,並不適合完全的傳統中式家居布置,但如點綴以木雕掛件、屏風隔斷和幾件雕花案幾,就使家居顯得現代中蘊含著傳統,明快活潑中透著沉靜含蓄,簡練中顯露出淵博,尤如一曲高山流水意境盎然。裝飾木雕在題材內容上體現了民間美術的共性,一般有三類內容:一類是吉祥圖案,如喜上眉梢,松鶴延年等象徵、寓意的圖案,二類是戲曲人物、傳說故事等寓教於樂的故事畫,三類是民俗民風題材作品,如紡織、放牧、娛樂等現實生活描寫。木雕在表現手法上一般採用具象的方法,造型上大膽的誇張。如人物頭大身小,人大景小,顯得活躍、質樸,猶如揚州八怪中金農的畫,誇張而幽默,充滿生氣。和西方的建築雕刻藝術一樣,傳統的裝飾木雕十分注意虛實主次、線條分割、層次節奏的處理,追求畫面的嚴謹與變化,構圖的飽滿與均衡,另外柔和了國畫的抽象精髓,使得木雕作品在寫實中又有變化,實用性與裝飾性達到高度的結合,非常耐看。

木雕花板形式多樣,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雕都有,其中大都為浮雕。有不少鏤空的深浮雕與圓雕結合在一起,加強了深度空間感,構成了近似圓雕的深浮雕。因為是木製品,其不溶性和不可焊接性使現代工藝尚無法大量複製,目前尚靠手工製作。雕刻用木材一般以不過硬為好,像黃楊、梨木、香樟、蘇木、核桃木、荔枝木、柚木、花梨以及進口的酸枝等。它們結構均勻、材色紋理美麗,在傳統建築上用於垂花門、外檐、門窗、額枋、隔扇、屏風。

花板雕刻用木材質地需要細密、結實有一定硬度,纖維順暢,特別對於浮雕掛件,選材尤為重要。當前用的較多的是新酸枝、雞翅木、新花梨木、香樟、椴木、楠木、色木和銀杏木等。在電視劇場和餐廳中常見的木雕工藝擺件,如今已走進越來越多的京城百姓家。記者從潘家園舊貨市場了解到,目前消費者購買木雕擺件裝飾居室的情況已占到整體銷量的50%以上,而以前這個比例僅為25%。

工藝品

木雕工藝品木雕工藝品

木雕工藝品是人們喜愛、收藏的藝術品類之一,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席位。它的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也不統一,在形形色色的木雕中,充分展現出其中蘊藏的由環保材質和工藝創造出的立體之美與手藝之巧。據專家介紹,木雕可以分為工藝木雕和藝術木雕兩大類。

而工藝木雕又可分為觀賞性和實用性兩種。觀賞性是指陳列、擺設在桌台、幾、案、架之上的供人觀賞的藝術品。它是利用立體圓雕的工藝技術雕刻而成,比如飛禽走獸、花鳥魚蟲、海洋生物、十二生肖等;實用性是指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如宮燈、鏡框、筆架、筆筒、首飾盒、儲蓄罐以及家具雕刻等。

藝術木雕通常是指構思巧妙、內涵深刻、能反映作者審美觀和藝術技巧的作品,充分體現出木雕藝術的趣味和環保的材質美。藝術木雕是雕刻家心靈手巧的產物,而且也是裝飾、裝潢、美化環境、陶冶情操的藝術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比如我們常見的根雕。

欣賞

純手工木雕公雞純手工木雕公雞

圓雕就是仿真實動物雕刻,又稱立體雕刻,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刻,圓雕是藝術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從前後左右上中下進行雕刻的。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塑,是介於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形式。

根雕,是以樹根(包括樹瘤、竹根等)的自然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做的。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所謂“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龍眼木雕

龍眼木雕是以龍眼樹(即桂圓樹)的樹幹,特別是根部為材料,其虬根疤節,姿態萬端,是木雕良材。龍眼木雕的投資價值在於它以天然逼真取勝,以人物為主,也有鳥獸花果,木材經磨光打蠟,近似紅木,顯得古樸、穩重、大方、精美。

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用樟木雕刻,上漆貼金,特點是金碧輝煌,工藝秀美,以浮雕、通花透雕和立體通雕為表現形式,透雕經絡通暢,層次豐富,刻工細膩,立體感強。金漆木雕工藝流傳至今,其當代作品多次獲國際大獎。

湘南木雕

湘南木雕有一種大巧若拙的風格,具有投資價值。

莆田透雕工藝

手工木雕雄獅手工木雕雄獅

透雕工藝是莆田原創的雕刻技藝,北京故宮博物院尚存多件“貼金透雕花燈”和“浮雕花窗”等等,無不佐證了莆田木雕的傳統工藝魅力。明末清初至民國期間,莆田木雕多採用本地盛產的龍眼木。雕成各種武將、仕女或神像、古玩,輔以老漆塗飾,使作品更顯色澤深沉。名匠朱榜首、黃丹桂、陳仙閣等人配合著名畫師劉榮麟等,揉入國畫大師李耕的人物畫意韻,形成以莆式武將造型為特色的圓雕人物風格,迄今在江口鎮園下村關帝廟等寺廟,梧塘鎮九峰村方氏九間廂等老民居都留下了許多供後人觀賞的人物及建築裝飾木雕,這些以圓、透、浮雕相結合的傳世傑作,都是莆田木雕藝術的瑰寶。

閩中民間工藝

木雕老虎木雕老虎

閩中民間木雕分為龍眼木雕、黃楊木雕、金木雕三大類。龍眼木雕作品古樸大方、粗獷別致、人物造型準確生動。黃楊木雕風格細膩逼真,傳神洗鍊。金木雕多為製作金碧輝煌的佛像作品雕。主要流行區有莆田、福州等十幾個縣市。莆田民間木雕早在唐宋時期就已用於建築裝飾、佛像製作和刻書等方面。末代刻書藝人陳振孫刻有蔡襄的《荔枝譜》,《開元天寶遺事》以及《通考經籍》等,流傳至今。宋代馬遠所繪的“關羽像”經當時名手所雕,至今由保存在莆田城廂南門外萬壽庵內。宋末元初,藝人林恢,林奕的“梅妃江采苹”、“陳大龍大師抗金死難”等木雕作品精細絕倫。元代以後,木雕作品發展到欣賞品、家具和玩具等方面。及至明清時期木雕藝術又有了更大發展。莆田名匠廖明山善於在寸許材料上刻出多層鏤雕人物,花卉草蟲等精細作品,其孫廖熙等五兄弟均是雕刻高手,廖熙木雕作品曾在巴拿馬博覽會上榮獲一等獎。福州民間木雕始於建築裝飾和佛像。相傳清代乾隆年間,長樂一位孔姓藝人擅長樹根雕刻,所雕作品別具一格,引得眾藝人爭相效仿。由此,木雕藝術逐步發展到獨立的圓雕工藝品。以藝人陳天賜為代表約大坂村派,主要雕刻彌勒佛、十八羅漢、八仙、觀音、仙女、仕女、動物等;以藝人柯慶元為代表的象園村派,則擅長創作花鳥魚蟲、果盤、或是踏水車、划龍舟等活動場面的作品;以王清清為代表的雁塔派,主要擅長雕刻圖案花紋,以及和漆器相結合的浮雕花鳥作品。而藝人阮寶光為代表創作的樹根雕刻作品則是福州木雕的獨特品種。

文物

1999年11月,蒲隆地總統布約亞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木雕高62厘米,徑21厘米。

木雕精品挑選方法

首先,要選擇木雕的木料。如沉香木,自古就是名貴的木料,也是木雕藏品中最上乘的原材料。明、清兩代,宮廷皇室就喜歡用此木製成各類文房器物,而且要求工匠的工藝精細。加之這種木料十分稀有,因此沉香工藝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沉香木珍貴且多朽木細乾,用之雕刻,少有大材。沉香木塊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件都要隨料而雕,而且用刀要十分小心,否則將使雕件失去價值。因此在拍賣市場上一旦有沉香木製作的大件物品出現,往往就會有令人驚訝的表現。

第二步,關注雕工。木雕藝術的創作過程,是心理多變複雜而有意義的過程。優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術達到純熟的表現。

第三步,看人文價值。可重視作品在時空點上與歷史事件是否有過碰撞,如果一件木雕作品有故事、有淵源,打上了歷史的烙印,自然收藏價值就高。如名家收藏過,或專為名家做的,收藏價值更高。

第四步,看品相。木雕作品容易造成磨損、脫落,甚至還會發生爆裂,保存起來比較困難,它對保存環境的溫度、濕度和通風情況也都有很高的要求。由此不難判斷品相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木雕作品的價值。

第五步,看年代。自然是年代越久遠的木雕,收藏價值就越高。

最後一步,看名頭。在這裡,著名木雕大師的作品就顯得更加珍貴了,有些雕刻大師的作品傳世罕少,而流落到民間的就更少了。

另外,木雕通常也被業內分為工藝木雕和藝術木雕。工藝木雕通常是指流傳在民間、有悠久的歷史和強烈的民族傳統色彩,講究精雕細鏤、巧奪天工的木雕工藝品。供人觀賞的、小型的、單獨的藝術品,或是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而藝術木雕通常是指構思精巧,內涵深刻,有獨創性,能反映作者審美觀、藝術方法和藝術技巧的作品。藝術木雕一般都是由作者一手設計製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終貫穿,並把握創作的意念與追求。藝術木雕的創作方法除了與其他雕塑材料一樣是用形體來表現客觀世界的人和物,或寫實、或誇張、或抽象,還要結合利用木材的特性,從原始材料的形態屬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體現木雕藝術的趣味和材質美。

分類及裝飾

木雕,由於其套用及裝飾的範圍廣泛,表現形式的多樣以及雕刻的木材質地的不同,所以它分出許多類型。

從套用及裝飾的範圍來講,可分為建築雕刻、家具雕刻,陳設工藝品雕刻三大類。

從表現形式來分,有鏤空雕刻、浮雕、淺雕、立體圓雕、鏤空貼花等。

因木材質地的不同,又分硬質木雕與軟質木雕兩大類。下面逐一介紹其表現形式,並討論它們的套用及裝飾意義。

1、建築雕刻

這裡講的建築雕刻是指建築的木雕裝飾。木雕藝術用於建築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的古建築(包括園林、寺廟、宮殿等)的木雕裝飾,在世界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自1980年“香山邦”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設計安裝的“明軒”竣工後,中國園林古建築更為世界各國人士所嚮往,中國園林熱已逐漸在海外形成。

特別是用木雕裝飾古建築,如雕樑畫棟,雕飾門楣、屋椽、窗格、欄桿、飛罩掛絡等,所具有的古樸典雅、富麗華貴之格調,更顯示出木雕藝術在古建築(或仿古建築)中所獨具的裝飾作用。今天,隨著人類旅遊事業的迅猛發展,以及人們對於精神和物質文明的需求的不斷提高,利用木雕藝術裝飾的古建築(或現代仿古建築),更具有遊覽、觀賞、學習、借鑑和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豐富藝術修養等現實意義。

適用於古建築的木雕表現形式,大致可分為浮雕、鏤空雕刻、立體圓雕和淺雕四種。

2、家具雕刻

這裡的家具,指的是木製家具。雕刻家具可以說是套用木雕藝術最廣泛的一種大型的實用藝術品。

用木雕藝術裝飾的家具,具有古樸、典雅的風味。我國出口的藝術雕刻家具和紅木雕刻家具古拙秀雅,雕刻精細,具有獨特的東方民族風格。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廣東、上海、北京等地都流行家具雕刻,台灣省的紅木雕刻家具也很有特色。

我國絕大多數的古典園林里都陳列著雕刻家具,尤其是蘇州園林里陳設的那些名貴家具如台、凳、桌、椅、榻、幾、案、屏風等,無木雕刻著精美、秀雅的圖案花紋,深受國外遊客的讚賞。

3、工藝品雕刻

這裡的工藝品是指木雕工藝品,即以高度嫻熟、精緻的工藝技術與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藝術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品。分純觀賞性的木雕陳設工藝品和木雕實用工藝品兩類。木雕陳設工藝品就是陳列、擺設於櫃、窗、台、幾、案架之上,供人欣賞的小型的、單獨的藝術品,起到點綴與美化環境、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屬於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範疇。現代的木雕陳設工藝品注重時代性、人民性,表現題材內容廣泛,有花卉、飛禽、走獸、仕女等。還有人體藝術作品、木雕實用工藝品,它指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又可分木製品木雕裝飾和其他工藝品的木雕裝飾兩類。木製品木雕裝飾工藝品比較多,如落地燈、壁燈、漆器屏風、木刻屏風、鏡架、筆筒、木刻鐘座等。用木雕裝飾其他工藝品的範圍就更廣泛了,如幾、座、案、架。配製裝飾的對象很多,如玉器、牙雕、景泰藍、花瓶、花盆、瑪瑙、翡翠、珠寶首飾、瓷器等等。這些藝術品配以木雕烘託了主體,豐富了整體,增加了藝術魅力。

熱點事件

2014年10月18,在第九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博覽會上,一套22件的黃花梨木家具在浙江東陽國際會展中心受到關注,家具標價五億元人民幣。號稱“天下第一黃”的黃花梨家居。
來自上海的商家介紹,這套家具為22件套,是由一棵重約四噸、樹齡足有千年以上的黃花梨原木製作而成。它花費了整個公司團隊數年的雕刻時間。其天價原因,不僅在於尺寸大,亮點在於這樣的東西,賣了就沒了,屬罕見珍品。商家自稱,該家具在東陽有著“鎮城之寶”的美譽,而且只展不賣。

中國傳統技藝盤點

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包括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中國功夫 |剪紙| 針灸 | 按摩 | 中藥 | 茶道 | 刺繡 | 陶藝 | 年畫 | 皮影戲 | 泥塑 | 木刻 | 木雕 | 舞龍 | 戲曲[中國傳統戲劇] | 貼金 | 印染 | 織錦 | 緙絲 | 麵塑 | 木偶戲 | 刻紙 | 剪貼畫 | 刻葫蘆 | 鐵畫 | 石刻線畫 | 玉雕 | 木雕 | 石雕 | 磚雕 | 農民畫 | 竹編 | 漆器 | 紙紮 | 彩燈 | 中國瓷器

第二批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