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器

料器

指料制工藝品。其質光潔,類似玻璃,有各種色彩。主要產地是北京和山東博山。

基本信息

簡介

料器又稱"玻璃器",中國的料器生產約始於元末明初(14世紀中葉)。料器製作工藝是中國明清時代(公元1368~1911年)普遍使用的工藝品製作工藝之一。

..

什麼是“料器”?

..

料器又稱"玻璃器",中國的料器生產約始於元末明初(14世紀中葉)。料器製作工藝是中國明清時代(公元1368~1911年)

..

普遍使用的工藝品製作工藝之一。料器以一種溶點較低的玻璃為原料製作,最早由西域地區(今中國新疆中亞地區)傳入中國。到明代萬曆年間(公元1572~1620年),中國北部山東省博山地區的料器製作已經十分興盛,並流傳到北京。清代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北京出現了首家大規模的"琉璃廠",專門生產皇宮御用的料器,受到皇室成員的欣賞。明清時期的料器生產,以北京和山東博山兩地最為著名。山東博山料器享有"博山美術琉璃"之稱。博山料器以仿製玉石、瑪瑙、珊瑚等名震四方。特別是實用性與裝飾性相結合的料器雕刻,製作極為精美。其品種包括日用品、裝飾品和首飾等近千種。北京料器精工細制,五光十色,令人嘆為觀止。其中的仿玉製品,幾可亂真,其工藝水平達到精美絕倫的程度。品種包括各種傳統首飾、日用裝飾品和鳥獸、花果、人物雕刻等1500餘種,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歷史

料器料器

料器以一種溶點較低的玻璃為原料製作,最早由西域地區(今中國新疆及中亞地區)傳入中國。到明代萬曆年間(公元1572~1620年),中國北部山東省博山地區的料器製作已經十分興盛,並流傳到北京。清代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北京出現了首家大規模的"琉璃廠",專門生產皇宮御用的料器,受到皇室成員的欣賞。
明清時期的料器生產,以北京和山東博山兩地最為著名。山東博山料器享有"博山美術琉璃"之稱。

沿革

料器以一種熔點較低的玻璃為原料製作,最早由西域地區(今中國新疆及中亞地區)傳入中國。到明代萬曆年間(公元1572~1620年),中國北部山東省博山地區的料器製作已經十分興盛,並流傳到北京。清代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北京出現了首家大規模的"琉璃廠",專門生產皇宮御用的料器,受到皇室成員的欣賞。
明清時期的料器生產,以北京和山東博山兩地最為著名。

影響

博山料器以仿製玉石瑪瑙珊瑚等名震四方。特別是實用性與裝飾性相結合的料器雕刻,製作極為精美。其品種包括日用品裝飾品和首飾等近千種。

幾粒老紅料珠幾粒老紅料珠

北京料器精工細制,五光十色,令人嘆為觀止。其中的仿玉製品,幾可亂真,其工藝水平達到精美絕倫的程度。品種包括各種傳統首飾、日用裝飾品和鳥獸花果人物雕刻等1500餘種,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傳人

邢蘭香,生於1945年,北京人。畢業於工藝美術學校,北京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現為"北京料器"第六代傳人,

邢蘭香邢蘭香

享受市政府專家津貼,是中國目前惟一獲得大師稱號的料器藝術家,使北京料器這一傳統手工技藝重新煥發出藝術光彩,現已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鑑別

鑑別料器,首先要懂得各個朝代這種工藝品的製作特點。 

簡單地說,西周時期的玻璃器樸素無華,色彩晦暗,器形簡單,質地疏鬆,製作粗糙;春秋戰國時期的玻璃器以仿玉為主,光潔度好,工藝水平較高,兩漢時期延續這一傳統;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玻璃器異域風格加重,器物輕薄,透明度較好;唐代時波斯風格濃厚,作品亮麗多姿;宋元時期則小巧精緻;明代所出較少;清代玻璃器與前代迥異,不僅數量多、色彩絢爛,而且工藝複雜、高超,成為中國古代玻璃工藝的鼎盛期。 

..

另外,具體到這件二龍戲珠雙色賞瓶料器,潘繼生告訴記者一個技巧,“看上面的芭蕉葉紋路,只有清早期到中期,才會如此技法。”最後,清代玻璃器鑑定還有個簡單又實用的方法,即用放大鏡觀察玻璃內部的氣泡。受當時製作工藝條件所限,即使是非常通透的玻璃器,也會留有小氣泡。

第二批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