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刺繡

彝族刺繡

彝族刺繡種類繁多、豐富多姿、製作精美、異彩紛呈,是彝族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是彝族服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簡介

彝族刺繡彝族刺繡

彝族女子善長刺繡,五彩斑斕的眼飾顯示著精深的刺繡技藝。那銀光閃閃,繡花簇簇的滿襟大圍腰,繡滿鮮艷花朵、別致精巧的花鞋,做工精美的頭帕、飄帶等,都顯示著彝族女子的心靈手巧。每個彝家姑娘都有一個繡制精巧的針線包。用以放花線、花邊及各種繡製圖案。田間小憩或其他閒余時間,她們便習慣飛針走線,繡出幅幅精美圖案。能否善於刺繡,往往是衡量彝族姑娘們心靈手巧的重要標誌。在彝族中有“不長樹的山不算山。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之說,來讚美她們心靈手巧。彝族女子不僅為男子製作服飾,自己的服飾更是親手精心加工製作。一般都是著做工考究精細,分里外兩件的上衣,裡面穿一件後長前短的長袖大襟衣,外衣則多以黑色或紅、紫、綠等顏色布料做的圓領褂子。但不論內衣,還是外衣,領邊、袖口都用彩色絲繡上各種花紋、圖案,且還相互對稱、工整。腰系圍腰,圍腰大都愛用黑布,上繡紅花,花朵層層套疊,朵朵流芳,格外醒目耀眼,充分展示了彝族女子挑花繡朵的技能、聰明才智和對生活的愛。彝族婦女的鞋子更是別具一格,腳穿船形般的尖尖繡花鞋,上面精心刺繡的花葉分明,別出心裁,而又美麗迷人,使人無不讚嘆彝家婦女心靈手巧,縫製工藝精湛。女子髮髻用黑布或綢子纏繞,上面插滿各種加工精美的銀首飾花朵,漂亮之中更顯得富麗。老年婦女雖著佩戴有銀首飾的服飾,但在衣著色彩上卻愛穿深色衣褲,較少穿著繡花邊圖案的衣褲和鞋子。由於彝族支系多,居住地區不同,加之年齡、性別不同穿戴也就各異。如稱“土族”的彝族支系,年輕姑娘戴繡花頭勒,愛著前短後長的右開襟衣,系繡花圍腰,下著藍、綠布料加工的褲子,不繡花邊,腳穿繡花布鞋;而青年男子頭纏黑布包頭,身上愛穿藍、黑色對襟衣;老年男子卻又愛穿長袍。有的已婚婦女背掛一圓形白氈裹背,上面繪織有太極或太陽形圖案。據史書記載和傳說,此裹背一是用於墊護腰背、禦寒,二是象徵彝族女子勤勞勇敢。彝族女子善於刺繡,能否繡出美麗的服飾,以前是衡量彝家女子是否心靈手巧的重要標誌。一針一線

..
,蘊含著彝家女子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在我的家鄉楚雄市東華鎮路上村芥菜塘寨,有“不長樹的山不算山,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的古訓。家鄉的女子,用一雙雙靈巧的手,白天黑夜,千針萬線,漂亮的花朵在她們的手中漸漸開放時,對未來的憧憬也隨之盛開。聽母親說,在她們那輩,五六歲的女孩子便開始學習挑
..
花刺繡,到了十幾歲就要自己縫製衣服和鞋子。從前,做一件女式的彝族服裝大約需要3個多月,由於她們白天都要下地做活,大多數的刺繡都是在晚上或是午休時間完成。家鄉的女子在繡花時,一般先請花樣高手用紙剪出漂亮的花樣,然後縫在布料上,再依圖案配線配色進行刺繡。也有不剪花樣的,請花樣畫得好的人直接在布料上畫出花樣,然後再對照著花樣進行刺繡。由於彝族尚黑,服裝的主色是黑色的,花樣的筆畫線條在黑布料上不易看清楚,所以還是以貼花刺繡為主。當然,各個村里都有善於畫花、剪花和繡花的能手,她們大都名聲遠揚,會獲得格外的尊重。

種類

彝族刺繡包括服飾、鞋子、包頭、圍腰、馬甲、錢包、枕頭、挎包和各種飾品,工藝獨特,做工精美,色彩艷麗,寓意深遠,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
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五彩斑斕的服飾顯示著彝家精深的刺繡技藝。各種色彩的搭配是要精心安排的,一般都採用茶花紅、梅紅、紫黑、粉紅和大紅、綠、黃等顏色,這樣,和衣服的底色有鮮明的對比。彝族刺繡的針法變化多端,圖案搭配也挺有講究,在我的家鄉,大多採用挑花斜繡。如繡制小圍腰,那是最有講究的,圍腰大體上像個“幾”字形,頭上一般要繡上一朵比較緊密鮮艷的盆花,中部一般要繡一大朵艷麗的富貴花,圍腰後面的飄帶頭尖、面寬,很有特色。彝族繡品豐富多樣,除了服裝外,最常見的還有包、鞋子、鞋墊和其它許多飾品。值得一提的是鞋墊,情竇初開的彝族姑娘,鞋墊是送給心上人的最好禮物。當女孩子遇上自己喜歡的人,就會為他縫製、刺繡鞋墊,作為愛情的信物。收到鞋墊的伙子是幸福的,因為鞋墊表示了女子的一往情深。當然,男女雙方在交往中出現不合而分手時,有的女孩子也會送給男孩子鞋墊,表示雖然愛不存在,但畢竟愛過,希望對方珍藏。

彝族服飾是彝族刺繡文化

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文化表述。但是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加之做傳統服飾工序繁雜,耗費時間,服飾穿戴複雜又不便換洗,一些人就漸漸不喜歡穿傳統服飾了。到了我們這一輩人,更是很少有人願意學習剪紙、挑花、刺繡,即使有學習刺繡的,都要到了十幾歲才開始學習,而且根本不能單獨完成整件的衣服製作,即便繡出了衣服,也很少有人會

..
在日常生活中穿戴,只有到了節日,如六月二十四火把節或趕街、做客時才可以看到彝族姑娘穿戴民族服飾。這樣,傳統的彝族刺繡工藝也慢慢失去了已往的地位,彝族服飾漸漸被現代的服飾所代替。但近年,隨著民族傳統文化漸被重視和旅遊業的發展,傳統的彝族刺繡又開始被人重視。在我的家鄉,做彝族服裝最有特色的是中山的兩姐妹,聽說她們一年可以縫製十幾套衣服,收入在3000元左右,她們做的服裝圖案精美,色彩艷麗,很受當地及周邊村莊人的喜愛。如今,在楚雄彝人古鎮就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彝族服飾,傳統彝族刺繡品,已經不單純作為服飾,還成為人們喜歡的禮品和旅遊紀念品遠銷省內外。

彝族刺繡歷史

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定要傳承和保護彝族刺繡工藝,讓它源遠流長。如今,在楚雄的許多地方,已經開辦了彝州婦女刺繡培訓班,許多國小生已經穿戴民族服裝上學了,從中我仿佛看到了彝族刺繡美好絢爛的明天。

紋案象徵

彝族刺繡彝族刺繡

人們所說的服飾刺繡藝術是用黑、藍、紅、黃、綠、白幾色線,一針一線地在呢子披風上下兩邊、上下裝及頭帕、領子、裙子、袖口等上精細地刺繡日月、江河、山川或花朵、鳥、雞冠、孔雀等圖像。在眾多的彝族刺繡作品中,有具象圖案;也有純粹的抽象圖案。講究韻律和節奏,色彩淡雅或強烈,充分展示其獨樹一幟的魅力,內容有文字、符號、圖騰、傳說、植物、動物等。色彩主要以黑、白、紅、黃、綠、藍為主。彝族先民認為黑色是大地的象徵,是孕育各種動物和植物的母體,屬於雌性物質,同時還含有成熟、莊重、威嚴、主體、主宰之意,也事情和問題的根本;紅色和黃色意義有兩層:一層是象徵紅、黃花朵配合成美麗的顏色之意,另一層是體現出熱情、豪放、勇敢、精神和帶有超度激昂性的顏色;白色是純潔、善良、輕柔、的代表,與污濁、骯髒、狡詐形成對立;藍色是指藍色的天空,認為黑色的大地和藍色的天空是最早“清”與“濁”兩種物質相配後發展起來的一對雌雄統一體物質,她倆相配後又產生了大地上和空中的萬物,這無邊無際的藍色還意味著人們心情舒良、廣闊與自由之意;草綠色是紅色、黃色花朵的母體,指山川、江河和周圍生長的草木。不同的紋樣用色不同用途也不同,其藝術效果也各異。彝族刺繡一般都是以黑色和天藍色作底色。刺繡的紋案主要有:日月、星星、雞冠、雲彩、波浪、牛角、牛眼、鐵環、蟹、羊角、窗格、蕨基、穿山門、雞腸、竹騙、火鐮、馬牙、彩虹等。

彝族的刺繡工藝手法

彝族的刺繡工藝手法甚多,不受經緯限制,表現力強,適宜於繡花草紋樣,多見於壩區的彝族衣飾。刺繡手法變化較多,有墊繡、引繡。以及纏針、亂針、長短針等。飾品精美細緻,質地較鬆軟。可以說,刺繡是彝族富有特色的手工工藝,一般多用於男女上衣、婦女頭帕、女裙、男褲、荷包、煙包等。刺繡手法較多,有墊繡,引繡,以及纏針、亂針、
..
長短針等,多以挑、壓、鑲等工藝結合,根據圖案色彩的需要,以紅、白、青、綠、藍、黃等線交替使用,圖案紋,飾有較為形象的動物、植物、山水、天象和抽象的各種幾何形圖紋。彝族服飾的做花極講究布局技巧,飾位的選擇,一般是按耐用和美觀兩個標準去決定裝飾部位的。屬於前一標準的:如衣領、袖口、衣角,鞋舌等;屬於後一標準的,如上衣的胸襟、褲筒的中段、圍腰頭、鞋面等。前者多用補花、鎖花,著意加固使之耐磨;後者多用挑花、刺繡,以示美觀。其次是分割裝飾面,較大的裝飾面均分成若干局部,如百褶裙,因裙長曳地,穿著時呈現許多直線的褶痕,故常在膝蓋以下飾以橫向的飾帶,造成縱機警相對比的效果及局部的完整耐看。最後是組合設計即骨法,指單獨的紋樣和連續紋樣的組合方法。

歷史回顧

..
彝族刺繡據考證可以追溯到三國以前,與原始繪畫、記事符號、服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彝族克智中說:“彈毛擀氈阿約阿先來發明;三色漆器阿火且且來發明;金銀飾器俄木阿火來發明;馬鞍轡件支格阿龍來發明;鐵器金屬格莫阿爾來發明;兵法征戰滋咪阿基來發明;剪裁縫補金覺烏基來發明;紡線織布濮莫尼衣來發明;改土造田普火惹所來發明;造房建屋布盧惹赤來發明;蒸酒釀酒合羅尼渣來發明;狩獵捕獸吉尼多子來發明。”濮莫尼衣發明的紡線織布,金覺烏基發明了剪裁縫補,彝族刺繡應該是順著剪裁縫補的產生而產生的。距今最少有1700多年的歷史。

現狀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潮中,楚雄彝族自治州從拯救民族文化,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出發,支持彝族刺繡人團結協作,發揮民間性的彝族刺繡協會

..
作用,宏揚民族文化發展彝族刺繡。同時,他們立足當地彝族刺繡服飾的需求,面向國內外對彝族刺繡的需要,聯繫省內外客商銷售彝族刺繡工藝品,不斷為彝族女子拓展市場空間,也為彝族女子在彝族刺繡上創新提供條件,使彝族刺繡既保持傳統也不落伍,隨應時代潮流的方向發展而發展。確保彝族刺繡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有創新,促進特色的彝族刺繡健康快速發展。

目前,楚雄州已經形成以10月太陽曆文化園和楚雄州各駐外辦事處、賓館為視窗,以集中設計、分散加工、整體組合為主要形式,帶動全州1000多名婦女參與刺繡的加工開發的產、供、銷一條龍行銷網路。刺繡加工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貧困山區彝族女子的收入,全州僅民族刺繡品開發一項,每年可為當地彝族女子增加50多萬元的收入。

第二批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