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彝族鄉

東山彝族鄉

東山彝族鄉位於文山縣東北部,北緯23°,東經104°,鄉人民政府駐地岔路壩,距縣城10公里,距文山普者黑機場14公里,國道323、省道206穿境而過,區位優勢明顯,地處文山中心城市經濟輻射區和臨港經濟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東山彝族鄉東山彝族鄉

位於祥雲縣東北部,東與大姚、南與姚安接壤,西與劉廠相連,北與禾甸、米甸毗鄰。鄉政府所在地妙姑,距縣城64公里,全鄉總面積32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85%,境內山脈縱橫,溝谷遍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為2868米、最低海拔為1640米。是祥雲縣唯一的一個少數民族貧困山區鄉,全鄉轄大古者、乾海、新朗、妙姑、新民、餘食朗、外居苴、小莊子8個村委會,82個村民小組,2320戶其中農業戶2315戶。2005年總人口9899人,農業人口9738人。民族以彝族為主,彝族人口有8384人,占總人口的86.1%,居住有漢族、白族、傈僳族、苗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5.9%;人口密度30.4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長率9‰。

全鄉實有耕地面積8081畝,其中田5308畝,地2710畝,常用耕地面積為6616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1畝,農村勞動力6299人。農業種植結構上大春以水稻、玉米為主,小春以蠶豆、小麥、豌豆油菜為主,經濟作物有烤菸、油菜、百合等。

全鄉有鄉鎮企業175個,其中工業企業85個,以酒類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三個,主要以清梅酒松茸酒為主。

境內山石、旱地多,平地較少,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雨量1020毫升。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烤菸、甘蔗辣椒、經濟林果等,其中烤菸最適宜種植,已成為東山鄉富民興鄉的支柱產業。全鄉森林覆蓋率達15.6%以上,主要有雲南松等用材林,桃、李等經濟林果。礦產資源主要有硫化鋅、氧化銅鋁土礦等,其中鋁土礦分布廣、品位較高。

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25萬元;糧食總產量386.6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395公斤;財政收 入281.3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1970萬元,創稅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05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

經濟發展思路是:依託文硯公路,抓住扶貧開發機遇和作為城郊的區位優勢,努力打造文山中心城市經濟輻射區、臨港經濟區,以集鎮建設為抓手,建好文山縣“東大門”。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實施多業並舉,加大基地建設,做強做大烤菸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林果、辣椒、畜牧、甘蔗、農副產品加工六大產業,建設農副產品加工區,打造物流集散倉儲中心。

農村經濟

(圖)農作物農作物

2007年整個鄉農村經濟總收入40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4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6.66%;畜牧業收入139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1.82%;林業收入8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57%;第二、三產業收入21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08%;外出勞務收入1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05元。

該鄉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有177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1521戶,居住於磚木結構的農戶495戶,還有10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2007年底整個鄉共擁有汽車17輛,農用運輸車28輛,拖拉機8輛,機車610輛。

人口與衛生

(圖)東山彝族鄉東山彝族鄉

東山鄉以彝族為主,占全鄉總人口的73.53%(是漢、苗、彝族混居村),是文山縣的五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其中:漢族1112人,苗族11606人,彝族7220人,。整個鄉現有農戶2295戶,農業人口數為9858人,勞動力總數6462人(占農業人口的66.61%),從事第一產業人口5862人,外出務工人數511人(占勞動力總人口的2.72%)。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環境衛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至2007年底全鄉參加享受低保人數318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總計9063人,參合率91%。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前進、荒寨、合掌、南林四個村委會分別有一個村衛生所,村衛生所面積為280平方米,全鄉共有鄉村醫生12人。計畫生育以控制多孩為重點,全面推進農村計畫生育“獎優免補”工作,全鄉累計辦理農業人口獨生子女證55戶,兌現農業人口獨生子女獎金5.1萬元。優質服務普遍開展,出生人口性別干預工作紮實開展,有效控制了人口的過快增長,全面提高了人口素質。全鄉人口出生率由2006年的11.1‰下降到2007年的9‰,人口自然增長率由6.5‰下降到6.03‰。該鄉建有公廁10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6個。

文化教育

(圖)柿子柿子

東山鄉有完小8所、村小5所,校舍建築面積5268平方米,擁有國小教師52人,在校學生1000人。目前整個鄉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1280人,其中小學生人數827人,中學生人數453人。

該鄉建有文化活動室3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6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認真執行“一費制”,共有655名中國小學生享受免費教科書,免費教科書資金總額達3.68萬元;加大貧困學生救助力度,通過多方努力,積極籌措資金,救助貧困生1140人次,救助金額達3.67萬元,有效控制了因貧困而輟學的現象,提高了在校學生鞏固率。

大力實施科教興鄉戰略,科技推廣普及力度不斷加大,全年開展科技培訓157期,參訓人數達7460餘人次,民眾科技意識普遍增強,科學技術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逐年提高。

革命傳統

東山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是革命老區,是滇黔桂邊縱八支隊活動的主要地區,是滇西地下黨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東山彝族人民為雲南的解放作了重要的貢獻。

民族風情

東山彝族婦女擅長刺繡,民族刺繡有悠久的歷史,手工刺繡的民族服裝圖案精美,色彩絢麗,剪裁科學,工藝精湛,內容豐富,反映了彝族人民生產生活歷史的變遷,充分體現了彝族婦女的勤勞與智慧,刺繡的東西包括頭飾、服飾、鞋飾、腰帶等,各種飾品根據年齡和婚配情況有所差別,整體搭配協調、精緻美觀。

經濟社會

(圖)東山彝族鄉東山彝族鄉

改革開放以來,東山鄉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鄉各族人民,興修公路,水庫,海塘,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到200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20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26元,結束了東山等天下雨、靠天吃飯的歷史,農業綜合效益穩步提升,實現了從吃不飽—吃飽—吃好的突破性轉變。“十一五”期間,東山鄉黨委、政府確立了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和東山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提出了“生態強鄉,林牧富民”和“打基礎、興科技、調結構、建支柱,走糧、煙、畜、特、林並舉”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四個一萬”(一萬畝核桃、一萬畝高產穩產農田、一萬畝經濟作物、一萬頭大牲畜)工程的目標和任務,大力推廣科技措施,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鞏固“平安東山”和“無毒鄉鎮”創建成果,努力推進東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基礎設施

(圖)東山彝族鄉東山彝族鄉

東山鄉目前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整個鄉共有139戶通自來水,215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2295戶通電,7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9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60戶。

本鄉進鄉道路為硬化的二級柏油路面。整個鄉共有987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23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7戶;建有小水窖1773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