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插花

傳統插花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因其具備端莊典雅的造型、富有詩意的畫面、形神兼備的意境、師法自然的手法等特點,被世人所推崇和青睞。

簡介

傳統插花按創作人群分為民間插花、寺觀插花、宮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類型,主要容器為瓶、盤、碗、籃、缸、筒等六大類,由花材、容器、花插、幾架和墊板、配件等構成。主要

中國傳統插花中國傳統插花

流程為構思、構圖、花材與容器的選擇、花材修剪、固定、調整、陳設、賞析。其間包涵豐富的文化內涵、系統的插花理論、精湛的插花技藝與獨特的賞花方式。

傳統插花藝術在形成過程中,受儒、釋、道等哲學思想及中國繪畫、文學、造園、民俗等的影響,形成了崇尚自然、富於詩情畫意、擅長線條造型、多用不對稱式構圖形式等獨特的風格與特徵,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藝術形式。

中國是東方式插花藝術的起源國,自隋唐時期始,中國傳統插花傳入日本,對日本花道的發展影響巨大。而其追求線條美、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的創設、簡約環保的創作技法等,對近現代西方插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清末以後,傳統插花藝術衰微停滯,改革開放後,插花藝術得到快速的恢復與發展,但傳統插花仍然鮮為人知。傳統插花藝術面臨傳承的困境。

風格與特點

東方人性情穩重內向、委婉含蓄,藝術境界寓意隱含,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故在插花的創創作理念與法則上,其特點與風格可以用真、善、美、聖這四個字來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

傳統的東方民族酷愛自然、崇尚自然,對自然之美最有著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點,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長的花木為表現的物象,講求“物隨原境”。“形肖自然”,這是中國國畫和插

中國傳統插花中國傳統插花

花藝術的理論基礎。即所表現的景觀需符合萬物自然生長的規律,不能含有明顯的人工痕跡。正如袁宏道在書中所論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於物者,自得之”,“使觀者疑叢花生於碗底方妙”的境界。這樣,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觀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長習性,思考其美之所在與其美之精華,並融入個人的情感與審美,在此基礎上加以提煉和表現,使作品展現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靈的感染力,這是傳統東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傳統的東方插花又被稱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

中國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極深,而儒家美學思想是以“善”為宗旨,所以中國人的審美觀也以“善”為核心,在這種文化思想的指導下,對花卉也賦予了美好的象徵含義,講求材必有義,義必吉祥,如生活中人們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以此象徵傲雪凌霜、不畏嚴寒的品格,取梅、蘭、竹、菊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脫俗。用玉蘭、海棠、牡丹、桂花來襯托“玉堂富貴”,用象徵、寓意、諧音的技巧,營造一種含蓄和諧的氛圍,以借花明志、對花舒懷,並給作品賦以某種命題,使作品展現一種特定的意境,這是傳統東方插花所特有的風格。

三、藝術之“美”

插花創作中的藝術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構思美和整體藝術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線條造型。如梅花因其橫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態美,雅而不艷、幽香遠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嚴寒的內涵美而成為傳統藝術插花的最佳素材。花材的位置也講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勢、虛實結合、剛柔相濟、氣脈相連。如“畫苑布置為妙”,“得畫家寫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作品的色彩創意追求統一和諧的色彩效果,力求艷而不俗、雅而不淡,據環境與創作的需要,色彩或絢麗、或素雅,使人的視覺感受明快而亮麗,清新而自然。傳統的藝術插花在造型上不求規則化,在情勢上任由發揮,以達明示主題為度,外形輪廓不拘泥於一定的形式,為主題服務是造型創作的源泉。對花明志、借花舒懷,創作具有詩情畫意、包含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作品,是藝術插花創作的宗旨。將花的形體美與人的構思美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作品神形兼備,具有內涵美、神韻美,這是東方插花藝術所獨具的藝術美。整體藝術美是指插花作品各創作環節之間、各創作要素之間、作品與環境之間的有機配合所產生的綜合藝術效果。即通過插花創作,同時創作一個高雅、浪漫、和諧的環境空間,產生一種環境藝術美。這是藝術插花的最終目的。

四、“聖”潔之尊

藝術是神聖的,藝術創作亦是神聖的,東方人認為花卉是神聖的,以一種崇敬的心惰去對待她,以花悟道、修身養性,使插花也有一種神聖感,講求“心正花正”,進而“花正心正”。以自然之美來正人之心態,來怡情娛趣,這是真正的藝術境界。綜上所述,東方人採用寫實、寫意或二者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來表現花卉的姿態美、布局美、色彩美和意境美,是一種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藝術美。她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活動,也是一種精神享受過程。

發展歷史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因其具備端莊典雅的造型、富有詩意的畫面、形神兼備的意境、師法自然的手法等特點,被世人所推崇和青睞。在其漫
中國傳統插花中國傳統插花
長的發展歷史中,經歷了六個階段:公元220年前,即六朝以前就出現了插花的雛形,此階段為插花的萌芽階段。六朝時期(公元220年至581年)為初級階段。隋、唐、五代時期(公元581年至960年)為普及興旺發展階段。宋、元時期(公元960年至1368年)為繁榮昌盛階段。明至清末(公元1368年至1911年)為鼎盛階段。清代以後的近百年,為停滯階段。在過去的1700多年歷史中,我國有關插花的著作不少,其中名氣較大的有唐朝的《花九錫》,明朝的《瓶史》、《瓶花譜》、《瓶花三說》,清朝的《花鏡》、《浮生六記》等,為我們研究、繼承、發揚和推廣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經歷了30年的改革開放,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插花界盼望已久的第一屆全國插花藝術展於1990年10月在上海舉行,標誌著我國插花又走上了健康的發展道路,這是我國插花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1990年第一屆全國插花藝術展覽開始到2008年第八屆中國花卉零售業交流會止,近20年來,我國插花事業的發展經歷了復甦和發展、提高和繁榮的不同時期,現已逐步走上了一條健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當前現狀和存在問題

要做好普及和推廣的文章,首先要了解我國目前傳統插花的現狀、包括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並提出解決的思路和對策。

取得的成績

中國插花事業在改革開放後,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通過國家級和省級舉辦的各類花卉博覽會、插花花藝大賽、插花藝術交流展等花事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主要表現在:
一是促進了插花花藝水平的快速提高。經過近30年的努力,我國整體插花水平已有明顯提高,大大縮短了與國際水平的距離,部分作品已接近世界水平。從近十幾年來我國舉行的插花花藝大賽和知名度與影響力頗高的“花之韻”上海國際插花藝術交流展上的作品來看,足以說明了這一點,也令國外同行刮目相看。
二是湧現了一批插花界的權威專家。北京王蓮英、上海蔡仲鵑、廣東王紹儀等3位花藝界前輩獲得中國花卉報社授予的“中國傑出插花藝術家”榮譽稱號,中國花卉協會和中國插花花藝協會授予王蓮英、蔡仲娟、王紹儀、秦魁傑等4人“中國插花花藝資深大師”稱號。浙江秦雷,上海謝明、王路昌、蔡俊清、丁穩林、梁勝芳,北京謝曉榮、王綏枝、張蓮芳等9位國內插花界佼佼者榮獲“中國插花花藝大師”榮譽稱號。在2007年,浙江省花卉協會也評選產生了6位“浙江省插花花藝大師”。
三是出版了大量的插花書籍。短短的十幾年,出版了百餘種學術專著類、休閒娛樂類、大眾科普類等多種類別的插花書籍和名師花藝演示光碟,大中專及職業學校的插花課教材和插花員(初級、中級、高級)職業資格培訓教材等也陸續問世。
四是相繼成立了插花花藝學校(院)。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幾十所插花花藝學校(院),如上海、北京、廣東等地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擁有插花員高級、技師的職業資格證書和高級插花員教師資格證書的隊伍不斷擴大,插花考評員的培訓工作也在全國各地陸續展開。
五是開創了中國插花花藝事業新局面。通過大賽,我們提高了水平,開闊了眼界,看到了差距,積累了經驗。我們曾多次成功舉辦了國家或國際級的插花花藝大賽,選手們創作的作品也屢屢在國際上獲獎,見證了我們的實力、能力和水平,為開創中國插花花藝事業新局面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存在的問題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有巨觀的,也有微觀的,主要表現在:
一是普及宣傳教學相對滯後。從1990年在上海舉辦的第一屆中國插花藝術展到2008年在浙江杭州舉辦的第八屆中國花卉零售業交流會止,期間的近20年,儘管每1至2年全國或各省都有插花花藝大賽,但每次大賽上,中國傳統插花作品不多見,更多的是一些西方式或商業性的插花,且體量大、用材多、成本高,不宜作為大眾商品走進千家萬戶,此其一。宣傳方面力度也較小,除在一些專業性的刊物上如《中國花卉報》、《中國花卉園藝》、《花卉盆景》及有關網路上有宣傳報導外,在客群面廣泛的媒體上如報刊、廣播、電台、雜誌等很少看到或聽到,此其二。培訓教學方面也較落後,據筆者所知,全國或各省的插花培訓教學大多是對插花藝術的全面授課和講解,單獨或專門化較長時間對中國傳統插花進行講授少之又少。在這方面,杭州可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來自台灣的陳冠伶教授(系財團法人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杭州辦事處負責人)自2004年至今,在杭州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插花的教學,其學生有數千人,對傳播和弘揚中國傳統插花起到了棉薄之力,此其三。
二是重視關心支持力度不大。從主觀上講,有關部門或相關部門對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知曉不多、了解不深、關注不夠,從而導致思想上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客觀上講,受財力、物力、人力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對花事活動或插花展覽的舉辦,常常會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或有激情有想法但難以實施的局面。
三是人才隊伍建設重視不夠。這裡指的人才主要包括從事學術研究的理論型人才、實踐創作的技能型人才、培訓教學的師資型人才以及理論和實踐兼備的複合型人才。四類人才中,除技能型人才相對較多外,其他三類人才則相當缺乏。人才隊伍建設的滯後,嚴重影響了插花花藝事業的健康發展。
四是組織機構作用發揮不大。儘管有國家級組織機構或學術團體,如中國花卉協會、中國插花花藝協會、全國插花花藝培訓中心、中國花店業協會、中國花卉協會零售業分會等組織,還有各省市級的花協、插花藝術研究會、插花藝術專業委員會等組織機構或學術團體。但據筆者所知,各機構或團體的人員配備不足,而且大多是兼職的。同時,創收困難、效益不好,日常運作的經費開支也較拮据,從而影響了它們應有作用的發揮。
五是架構之風盛行,傳統插花相對萎縮。從改革開放30年國內舉辦的國家級插花花藝大賽來看,前10年左右,中國傳統插花作品還比較多見,但隨著境外團體參加的增多,西方式特別是架構式插花的流行,中國傳統插花呈現相對萎縮的趨勢,國內僅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少數幾個城市還堅守著創作中國傳統插花的陣地。如再不引起重視和關注,要普及和弘揚中國傳統插花就成為了一句口號、一句空話,我們將愧對先人、愧對子孫後代。

第二批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