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工藝

木雕工藝

木雕工藝是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柔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椴木、樺木、楠木、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木料上進行的雕刻,通常也指用木料雕刻成的雕刻工藝品。

基本信息

簡介

我國的木雕藝術源遠流長。木雕由於其套用及裝飾的範圍廣泛、表現形式的多樣以及雕刻的木材質地的不同以及各種不同類型的雕刻技法,分出了許多類型。那各式各樣的木雕工藝品既飽含中國的吉祥文化,又體現了極高的木雕藝術價值。人們不僅可以用來收藏,也是家中,辦公場所,或餐飲、飯店、休閒等公共場所極好的飾品。
木雕大象木雕大象

木雕陳設工藝品就是陳列、擺設在柜子、桌子、茶几上,供人欣賞的小型的藝術品,起到點綴與美化環境的作用、給人以美的享受。木雕陳設工藝品表現題材內容廣泛,有花卉、飛禽、走獸、仕女等。而木雕實用工藝品,就是指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又可分木製品木雕裝飾和其他工藝品的木雕裝飾兩類。木製品木雕裝飾工藝品比較多,如落地燈、壁燈、漆器屏風、木刻屏風、鏡架、筆筒、木刻鐘座等。用木雕裝飾其他工藝品的範圍就更廣泛了,如幾、座、案、架。配製裝飾的對象很多,如玉器、牙雕、景泰藍、花瓶、花盆、瑪瑙、翡翠、珠寶首飾、瓷器等等。這些藝術品配以木雕烘託了主體,豐富了整體,增加了藝術魅力。

工藝種類

種類概述

木雕種類按地域歸納有六大種類:中原木雕、樂清黃楊木雕、福建龍眼木雕、廣東金漆木雕、浙江東陽木雕、雲南劍川木雕、而這六大種類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工藝風格,享譽全國。中原木雕跟其他工藝美術產業一樣,隨著年代的轉變,轉變中不斷流傳。東陽木雕發源於宋代的浙江東陽,擅長雕刻,圖案優美、結構精巧。清代乾隆年間,被稱為雕花之鄉屬東陽。樂清黃楊木雕從清代中期就被稱為民間木雕工藝品,以雕刻小的黃楊木雕人物陳列品而聞名中外;明初有人利用天然疤痕樹根進行雕刻,是福建龍眼木雕獨特的傳統工藝,被人們重視;廣東金漆木雕發源於唐代,擅長用樟木雕刻,再

木雕工藝品木雕工藝品
上漆貼金,金碧輝煌,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木雕工藝品是人們喜愛、收藏的藝術品類之一,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席位。它的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也不統一,在形形色色的木雕中,充分展現出其中蘊藏的由環保材質和工藝創造出的立體之美與手藝之巧。據專家介紹,木雕可以分為工藝木雕和藝術木雕兩大類。

而工藝木雕又可分為觀賞性和實用性兩種。觀賞性是指陳列、擺設在桌台、幾、案、架之上的供人觀賞的藝術品。它是利用立體圓雕的工藝技術雕刻而成,比如飛禽走獸、花鳥魚蟲、海洋生物、十二生肖等;實用性是指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如宮燈、鏡框、筆架、筆筒、首飾盒、儲蓄罐以及家具雕刻等。

藝術木雕

通常是指構思巧妙、內涵深刻、能反映作者審美觀和藝術技巧的作品,充分體現出木雕藝術的趣味和環保的材質美。藝術木雕是雕刻家心靈手巧的產物,而且也是裝飾、裝潢、美化環境、陶冶情操的藝術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比如我們常見的根雕。

圓雕

就是仿真實動物雕刻,又稱立體雕刻,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刻,圓雕是藝術在雕件
木雕工藝品木雕工藝品
上的整體表現,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從前後左右上中下進行雕刻的。

浮雕

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塑,是介於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形式

根雕

是以樹根(包括樹瘤、竹根等)的自然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做的。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所謂“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技術要求

鑿粗坯: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中的造型細節,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

鑿粗坯的基本要領是,從上到下,從前至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從上到下,就是從頭部開始做到腳跟;從前至後,就是先鑿前身,再鑿後背;由表及里,就是從木料表面開始,一層層向內剝進;由淺入深,就是先鑿好淺的地方,再鑿深的地方。鑿粗坯時還需注意留有餘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適當的放寬。民間行話說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

浮雕浮雕

掘細坯:先從整體著眼,調整比例和各種布局,然後將人物等具體形態及五官、四肢、服飾、道具等逐步落實並形成,要為修光留有餘地。這個階段,作品的體積和線條己趨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圓熟流暢,要有充分的表現力。掘細坯中的鏤空技巧,要求以縱纖維組合鏤空,鏤去多餘的部分。要運用帶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斷的部位留下一小塊料使其與臨近的部位牽附,待作品完成後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牽附之筋去掉。

修光:運用精雕細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細坯中的刀痕鑿垢,使作品表面細緻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跡清楚細密,或是圓轉,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細微末節及其質感表現出來。

打磨:根據有些作品需要,將白坯木雕用粗細不同的木工砂紙搓磨成細潤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木纖維方向反覆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顯示美麗的木紋,要注意保持作品輪廓清晰、線條流暢。

刻毛髮、飾紋:用三角刀刻畫毛髮、飾紋,要求運刀爽快、肯定,粗細均勻,一絲不苟

著色上光:著色不僅僅是為了彌補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還能起到加強豐富材料質感美和作品形式

木雕金蟾木雕金蟾
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著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儘量體現出木紋的美。色澤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質的種種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潤木質,使作品錦上生輝,同時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長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勻滲透,亮而不俗。配置底座:底座不僅是主體的依託,也是雕刻
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狀尺度要與作品的內容形式相輔相成。充滿曲線與生動活潑的作品,可借簡潔樸素的底座襯托,而造型簡潔或肅穆的作品則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飾。總之要注意互相之間的比例協調,注意色調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木雕方法與木雕經驗

木雕作品是“技進乎道矣”,集“真”、“善”、“美”於一體,而組雕作品在表現技巧上更加富有變化,形體空間感和立體感讓人驚嘆。師從著名工藝大師李鳳強先生的陳明仙,其組雕作品正是其中一壇醇香的陳釀。
木雕方法與木雕經驗分享
木雕方法三部曲
木雕是由一定材質構成的三維實體,存在無數的看面。因而,在每一個組雕工藝品的創作上,必須拿捏這樣一個度:審美情趣和人格情感,是自然要突出的主題。而這個主題,則分為立意、雕刻與營造美的氛圍這三個階段。
在他看來,雕刻出好作品:
第一步是,應該“入木三分”地識木材本質。
第二步是,判斷力的養成和想像力的思維發散。要積極開拓出豐富的題材系列,選取題材與造型時要瞭然於胸,善於對雕刻的形象進行概括歸納或藝術加工,塑造情境,由意成象。
第三步,則是把傳統與現代經驗進行相結合,將仙遊傳統的雕刻技藝發揮得淋漓盡致。
木雕方法三字訣
在這個階段上,由於要刻畫較大的場景,展示相應的情節內容,因此從素材到設計,要求雕刻時要絕對的“穩”、“準”、“狠”。
1、“穩”體現在雕刻之前的立意,選擇相適應的題材,以及提煉出感性形象,應物象形,以形寫境,深思熟慮後方才奏刀。
2、“準”體現在雕刻技法的準確性,在點、線、面、塊等細節上,以刀代筆,一雕一啄,富有變化而又和諧統一。
3、“狠”則是刻畫出的紋路要纖毫畢現,以線造形,或激越,或飄逸,或凝重,突出形體的生命感和表現力。
第三步是最不能掉以輕心的,要特別注重形體的藝術表現力,給人以美的享受。通過層面的營造,採取“應物”的表現手法,把原材料刻畫成幾何體,藏萬象於其中,才能夠把龍鳳魚蟲、花草樹木、人物故事等等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既游離於整體之外,又融匯於整體之中。
一件優秀的組雕作品,看似單調卻又富有變化,不單是有一套精準的工藝手法,以及最終的視覺鋪展,最重要的是創作者要有“珍重心下三寸木”的心意。如此,才能使整件作品顯現出內在的力量與和諧的美感。中國木雕美,美在深刻的內涵,而組雕藝術則散發出芬芳馥郁的神韻。

日常維護

剛剛雕刻而成的木雕工藝品不能夠用手去觸摸,最好是用一些較為粗糙的帕子去擦拭,這樣就像是給木雕上了一層很重要的釉色,打磨了一遍一樣,會讓他變得更加光滑。一定要記住是乾的帕子去擦拭,一定要注意不要使用濕帕子,以免對木雕的質量造成損傷,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木材如果受潮,一定會在質量上受到極大的損害,甚至會讓木料變潮。

木雕藝術品是用木料製作而成的,所以一定要在質量上得到保障,一定不能接近一些帶有腐蝕性的物質,比如家裡的洗衣液、洗衣粉、香蕉水等東西,很容易讓木雕工藝品發生變質,過段時間後就會逐漸的腐爛,變色等問題,所以一定要注意這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遠離腐蝕物質,確保木雕工藝品的安全。

正在消逝的那些老行當

兒時的記憶中,誰沒有吃過糖人,誰沒有哭喊著還得落在剃頭匠的手裡?讓我們記住這些正在消逝的行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