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雕

圓雕

圓雕作品又稱立體雕,是指非壓縮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塑。圓雕是藝術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後、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圓雕的手法與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寫實性的與裝飾性的,也有具體的與抽象的,戶內與戶外的,架上的與大型城雕,著色的與非著色的等;雕塑內容與題材也是豐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動物,甚至於靜物;材質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質、木質、金屬、泥塑、紡織物、紙張、植物、橡膠等等。多用於噴泉或花園及室內。

基本信息

特徵

圓雕擺件圓雕擺件
圓雕的特徵是完全立體的,觀眾可從四面八方去欣賞它。如雕塑《劉胡蘭》,從正面看到的是昂首挺胸、咬緊牙關、怒視敵人、威武不屈的形象。在側面,觀眾只能看到緊握拳頭的右手和左手,通過手勢表現出劉胡蘭內心憤怒的情緒,以及恨不得砸爛舊世界,把敵人一掃而光的氣概。背面較簡單,只能看到因風吹飄動而交織著的頭髮和衣紋。就這樣,觀眾可以從各個角度看到雕塑的各個側面,從而形成藝術形象的整體感。
如果是群像,觀眾繞雕塑一圈,則可以看到前後左右各個人物的不同動態和思想感情,從而引起豐富的聯想。如羅丹創作的《加萊義民》群雕共六個人物,每個人物都懷抱犧牲的決心,但那種與親人訣別、獻身祭壇的姿勢是各不相同的。在群像的正面,只能看到老者(即歐斯塔施)堅毅而沉重的步伐,以及壯年兩手下垂、拿著鎖鑰、為城市將受到屈辱而深感痛苦的內心情緒;到側面,才能見到那兩兄弟,他們都受歐斯塔施的鼓舞而緊跟著;其他人,有的舉起右臂,有的手在空中張開,表情猶豫、疑惑,想像將要遇到的結局而感到痛苦;有的人物,觀眾要走到雕塑的後面才能看到。總之,要繞雕塑一圈,才能看到群像的全貌和每個人物的精神狀態。
就圓雕來說,它不適合表現自然場景,卻可以通過對人物的細緻刻畫劃來暗示出人物所處的環境。如通過衣服的飄動表現風,通過動態表現寒冷,通過表情和姿勢表現出是處在煉鋼爐前或在稻田之中。
渲染大規模的民眾場面不是它特長,可是集中深入地塑造富有個性的典型性格卻是它的拿手好戲。眾多的羅馬頭像,龍門石窟,東山的浮雕羅漢像,羅丹的一系列肖像,《收租院》的一些農民形象都是範例。
圓雕不適合表現太多的道具、煩瑣的場景,要求只用精練的物品或其局部來說明必要的情節,以烘托人物。如用坦克殘骸的局部來烘托志願軍戰士,用山崖的局部來烘托登山隊員勇攀高峰的精神。
由於圓雕表現手段是極精練的,所以它要求高度概括、簡潔,要用詩一般的語言去感染觀眾,正因為如此,硬要它去表現過於複雜、過於曲折、過於戲劇化的情節,將無法體現圓雕的特點。它常常以寓意和象徵的手法,用強烈、鮮明、簡練的形象表現深刻的主題,給人以難忘的回味。比如,矗立在美國紐約市港口的《自由女神》和原置於巴黎國際博覽會蘇聯館頂端,後又移至莫斯科全蘇農業展覽會的《工人和集體農莊女莊員》。
由於圓雕是空間的立體形象,可以從四面八方去觀看,這就要求從各個角度去推敲它的構圖,要特別注意它形體結構的空間變化(當然,要有一個主要的觀看面)。
圓雕雖是靜止的,但它可以表現運動過程,可以用某種暗示的手法使觀者聯想到已成過去的部分,也可以看見將要發生的部分。
形體起伏是圓雕的主要表現手段,如同文字之於文學,色彩之於繪畫。雕塑家可以根據主題內容的需要,對形體起伏大膽誇張、舍取、組合,不受常態的限制。形體起伏就是雕塑家藉以縱橫馳騁的廣闊舞台。
總之,圓雕要求精而深,強調“以一當十”、“以少勝多”,既要掌握雕塑藝術語言的特點,又要敢於突破、大膽創新。

技法

白玉圓雕布袋和尚白玉圓雕布袋和尚
古代的壽山石圓雕作品講究造型生動,因材施藝。其作品多為仙、佛、人物和豬、羊、馬等家畜,色彩紋理也比較單調。近代,色彩豐富的壽山石新品種不斷出現,壽山石藝人們在取色用“巧”方面不斷創新,努力發掘和利用石形、石質、石色的天然神妙,通過構圖布局,講求虛實、對比、平衡、空間和掩映等現代繪畫知識的運用,使大型圓雕作品意境更加生動而自然,文化內涵更為豐富。

製作

由於圓雕作品極富立體感,生動、逼真、傳神,所以圓雕對石材的選擇要求比較嚴格,從長寬到厚薄都必須具備與實物相適當的比例,然後雕師們才按比例“打坯”。

“打坯”是圓雕中的第一道程式,也是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大型的圓雕作品,還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竺修訂完“泥稿”後,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打坯”的目的是確保雕品的各個部件能符合嚴格的比例要求,然後再動刀雕刻出生動傳神的作品。

圓雕一般從前方位“開雕”,同時要求特別注意作品的各個角度和方位的統一、和諧與融合,只有這樣,圓雕作品才經得起觀賞者全方位的“透視”。

圓雕 步驟一
圓雕 步驟二
圓雕 步驟三

製作步驟一:敲打粗坯一般以塑好的立體泥稿為依照,先用毛筆在材質上畫出大體輪廓,再將所畫輪廓以外的多餘材質藉助和雕刻用具去掉,然後鑿粗坯。具體操作時,把材質放在打坯凳上用繩子勒住,亦可放置於地上用雙腳夾住席地打坯。打坯鑿多以大寬平鑿,大反口圓鑿交替使用。先打出大的形態比例關係,用幾何形的立方體造型。強調大的轉折和體積方向。

以人物為例,一般先將頭部體積以外的四肢形體鑿出塊面,再將頭部、胸部、骨盆鑿出塊面。然後再鑿出形態塊面,如垂直、傾斜等。人體的基本形狀完成後,再在各部位按人體的結構、比例關係,逐一鑿出各個部位凹凸形狀,如臉頰五官之間,胸部與頸部之間,乳房與胸部之間所形成的高低起伏凹凸狀,在分凹凸的時候要為後二道工序留有餘地。

製作步驟二:鏤雕細坯,這道工序是為糾正前道工序的不足並加強細節部分的刻畫。可使用較小的平鑿與圓鑿,一是用肩頂,二是用手推(即執刀戳坯),依次刻出人物形體結構,臉部特徵表情和衣紋的虛實關係,尤其是在處理人物衣裙方面,講究虛實、動靜、濕乾、曲直、聚散、掛垂等表現方法。

製作步驟三:修光。這是一道精緻的工序,是在細坯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但又不是簡單的重複。修光的任務是把不需要的刀痕鑿跡修去,同時把各個部分的細微造型刻畫清楚,力求達到光潔滑爽、質感分明的藝術效果。修光的工具使用小平刀、小圓刀、三角刀等。

壽山石圓雕

圓雕壽山石圓雕
壽山石的圓雕始於南北朝。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福州地區陸續發掘出的南北朝時期的殉葬品“人獸俑”等,就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原始的壽山石雕作品。

據相關資料研究分析,圓雕自南北朝以來一直是壽山石雕的主要技法,即使到了清初壽山石雕昌盛時期,雕制人物、動物也仍然以圓雕技法為主,只是這一時期的圓雕技法和古遠的南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作品的藝術水平也是天差地別。

享有盛名的楊玉璇周尚均魏汝奮魏開通董滄門等,雖然雕刻風格各異,卻都是圓雕大師,他們的許多圓雕作品也都成為傳世之作。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楊玉璇的《僧人臥像》、周尚均的《彌勒》、魏開通的《伏虎羅漢》等十幾件壽山石雕作品,以及上海博物館、天津藝術博物館和福州市博物館收藏的楊、周、魏、董的傳世之作,都顯示了清初壽山石圓雕技藝的高超水準,坐勢自然舒展,神態悠然自得,面額飽滿,鼻寬且豐,兩眼微閉,兩唇微翕,欲言又止,表情異常生動,衣紋用刀十分流暢,富有動感,不論前觀還是後看,都顯得和諧自然,堪稱圓雕傑作。

從《數珠羅漢》還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石雕藝人已善於利用巧色。他們不僅懂得用石材的有色部分雕刻外披的袈裟,用無色部分雕刻羅漢肌體,有的還在羅漢打坐的蒲團一描花巧填金粉。一代宗師楊玉璇還在羅漢服飾上鑲嵌寶石,用以襯托雕像,使之瑰麗多彩。

古代的壽山石圓雕作品多是獨立的個體,如仙、佛、等,體積也比較,通常是擺放在案几上的小雕件,或當扇墜、鏈墜等裝飾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壽山石雕的題材不斷拓寬,石雕技法也不斷豐富發展,在圓雕技法的基礎之上,出現鏤雕、鏈雕

在表現內容上,也由獨立的個體發展到人物、動物和山水等相結合的大型群雕,這就使得圓雕從技法到作品內容都更加豐富和完善。同一件圓雕作品,往往是圓雕、鏤雕鏈雕等多種技法融會貫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