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潰瘍

外陰潰瘍

外陰潰瘍是婦女外陰部皮膚黏膜在細菌、病毒的刺激下,或者是因梅毒、性病淋巴肉芽腫及癌症而引起皮膚破潰。

基本信息

概述

外陰潰瘍是婦女外陰部皮膚黏膜在細菌、病毒的刺激下,或者是因梅毒、性病淋巴肉芽腫及癌症而引起皮膚破潰。外陰潰瘍可見於外陰各個部位,以小陰唇和大陰唇內側為多,其次為前庭黏膜及陰道口周圍。指外陰部的皮膚或黏膜發炎。分急、慢性兩種。由於外陰與尿道、肛門鄰近,行動時又受兩腿摩擦,故各該部的炎症均可波及外陰。按其病程可分為急性外陰潰瘍與慢性外陰潰瘍兩種。外陰潰瘍為外陰炎症或其他病因所致,如非特異性外陰炎、單純皰疹病毒感染、貝赫切特綜合徵、外陰結核、梅毒性淋巴肉芽腫、外陰癌等。

病因

外陰潰瘍多系外陰炎症引起鵻如非特異性外陰炎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白塞病、外陰結核、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等健康搜尋此外約有1/3的外陰癌,在早期表現為潰瘍有人認為外陰潰瘍鵻是眼-口-生殖器綜合徵的一個特殊發展階段。

外陰潰瘍外陰潰瘍

單純皰疹性病毒是外陰潰瘍最常見的病因。本病具有高度的接觸傳染性鵻如性交傳染、胎兒致畸及患者本身鵻的致癌作用,所以被引起廣泛鵻的關注健康搜尋。

軟下疳為杜克雷(Ducrey)嗜血桿菌通過性交傳染的疾病,亦健康搜尋是一種較常見健康搜尋的性病有潰瘍性病變。

發病機制:由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組織化生或腫瘤等因素使外陰皮膚及皮下組織發生炎性反應出現微循環障礙、局部缺血、梗死組織潰爛火罐網。

臨床表現

潰瘍可見於外陰各部,以小陰唇和大陰唇內側為多,其次為前庭黏膜及陰道口周圍。潰瘍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是幾個潰瘍融合成一個較大的潰瘍。外陰潰瘍可表現為急性或慢性:

外陰潰瘍外陰潰瘍

1.急性外陰潰瘍

(1)非特異性外陰炎:潰瘍多發生於搔抓後,可伴有低熱及乏力等症狀,局部疼痛嚴重。潰瘍表淺,數目較少,周圍有明顯炎症。

(2)皰疹病毒感染:起病急。接觸單純皰疹性病毒傳染源後一般有2~7天的潛伏期後出現發熱、不適、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和皰疹。初起為多個皰疹,皰疹破潰後呈淺表的多發性潰瘍,有劇痛。潰瘍多累及小陰唇,尤其在其內側面,50%~80%以上的病例累及陰道、尿道和宮頸。潰瘍大小不等,底部灰黃,周圍邊際稍隆起,並高度充血及水腫。潰瘍常在1~2周內自然癒合,但常復發。單純皰疹性病毒由於累及陰道、尿道等,患者常伴隨大量白帶,白帶初為透明漿液,後為渾濁的稀薄膿液,最後因細菌感染而為黃色的膿性白帶,伴有泌尿系症狀:如尿急、排尿困難等。

(3)白塞病:急性外陰潰瘍常見於白塞病,即眼-口-生殖器綜合徵。過去認為急性外陰潰瘍是一種由粗大桿菌引起的非接觸性感染的良性潰瘍。現多認為急性外陰潰瘍是白塞病的一個發展階段,可與眼、口腔病變同時發生或先後發生。潰瘍可廣泛發生於外陰各部,而以小陰唇內外側及陰道前庭為多。起病急,常復發。臨床上分為3型,可單獨存在或混合發生,以壞疽型最嚴重。

①壞疽型:多先有全身症狀,如發熱乏力等。病變部位紅腫顯著,潰瘍邊緣不整齊,有穿掘現象,局部疼痛重。潰瘍表面附有多量膿液,或污黃至灰黑色的壞死偽膜,除去後可見基底不平。病變發展迅速,可造成小陰唇缺損,外表類似外陰癌,但邊緣及基底柔軟,無浸潤。

②下疳型:較常見。一般症狀輕,病程緩慢。潰瘍數目較多、較淺。潰瘍周圍紅腫,邊緣不整齊。也可有穿掘現象。常在數周內癒合,但常在舊病灶痊癒階段,其附近又有新潰瘍出現。

③粟粒型:潰瘍如針頭至米粒大小,數目多。痊癒快。自覺症狀輕微。

(4)性病如梅毒、軟下疳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均可引起外陰潰瘍。

梅毒:梅毒的外陰潰瘍可出現在梅毒的一期和二期。梅毒疹表面可發生潰瘍。感染梅毒後經過2~4周的潛伏期,在螺鏇體侵人的局部出現初期梅毒病變即硬下疳,特徵為無痛的紅色炎性硬結,圓形,直徑1~2cm,表面淺潰瘍,邊緣整齊,周邊隆起,瘡面平滑,呈深紅色,表面有漿液性膿性分泌物。潰瘍多為單發,位於大小陰唇和陰唇系帶,亦可見於陰蒂、尿道口或宮頸。

②軟下疳:潰瘍常為多發性,女性原發潰瘍平均4~5個,然後潰瘍可自身種植,在其周圍又可形成成簇的小潰瘍。潰瘍一般經1~2個月痊癒。其最初累及部出現炎性小丘疹,周圍有紅暈。1~2天變成膿皰,破潰後形成糜爛,隨後擴大形成潰瘍,潰瘍形態大小不一,直徑1~20mm,邊緣粗糙而呈斜坡狀,境界清楚,周圍有紅暈圍繞。基底軟且較深,覆以灰色或黃色壞死性膿性分泌物,去除污穢膿性分泌物即顯露出肉芽腫樣基底,有觸痛,易出血。

③性病性淋巴肉芽腫開始為單個丘疹及皰疹、水皰或膿皰,無疼痛,無浸潤,而後破潰成糜爛或淺潰瘍,潰瘍好發於前庭部、小陰唇、陰道口及尿道周圍等處。病灶形態規則,邊緣平坦,表淺,經數天至半月後自行痊癒,不留疤痕。

2.慢性外陰潰瘍

(1)結核:外陰結核罕見,偶繼發於嚴重的肺、胃腸道、內生殖器官、腹膜或骨結核。好發於陰唇或前庭黏膜,病變發展緩慢。初起常為一局限性小結節,不久即潰破為邊緣軟薄而穿掘的淺潰瘍。潰瘍形狀不規則,基底凹凸不平,覆以乾酪樣結構。病變無痛,但受尿液刺激或摩擦後可有劇痛。潰瘍經久不愈,並可向周圍擴展。

(2)癌症:外陰惡性腫瘤在早期可表現為丘疹、結節或小潰瘍。病灶多位於大小陰唇、陰蒂和後聯合等處,伴或不伴有外陰白色病變。癌性潰瘍與結核性潰瘍肉眼難以鑑別,需做活組織檢查確診。

診斷檢查

診斷:對急性外陰潰瘍的患者應注意檢查全身皮膚、眼、口腔黏膜等處有無病變。診斷時要明確潰瘍的大小、數目、形狀、基底情況,有時潰瘍表面覆以一些分泌物容易漏診。故應細心認真查體,分泌物塗片培養、血清學檢查或組織學病理有助於診斷。

實驗室檢查:應根據病史及潰瘍的特點必要時作分泌物塗片、培養梅毒血清學實驗等以明確診斷對生殖器皰疹行脫落細胞學檢查酶聯免疫測定法。

對軟下疳分泌物塗片檢查、分泌物培養伊東-雷斯特納(Ito-Reenstieno)反應等可查到病原體。

性病性淋巴肉芽腫鵻的輔助檢查:血清補體結合試驗,稀釋16~64倍為陽性;塗片找細胞內包涵體;雞胚和細胞培養分離衣原體等。

梅毒病原體檢查即暗視野檢查在一期梅毒的硬下疳可取少許血清滲出液或淋巴穿刺液放於玻片上滴加生理鹽水後置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健康搜尋依據螺鏇體強折光性和運動方式進行判斷健康搜尋可以確診。

感染性疾病進行基因診斷:用聚合酶鏈反應(PCR)診斷生殖器感染具有快速、準確和靈敏度高的特點。

軟下疳作組織病理檢查:軟下疳有時同時感染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腫腹股溝肉芽腫陰道皰疹等,可檢出相應致病微生物。

梅毒血清學檢查:此類檢查主要鵻是檢測患者有無抗心質抗體(反應素)存在密螺鏇體抗原血清試驗,測定血清特異性抗體。

治療措施

1.急性外陰潰瘍的治療

外陰潰瘍外陰潰瘍

(1)局部治療:

①局部對症治療:保持外陰清潔、乾燥,減少摩擦。用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對非特異性外陰炎引起的潰瘍可局部用抗生素軟膏。對其他潰瘍應根據不同病因進行治療。0.1%依沙吖啶溶液沖洗患處或濕敷。新黴素、氯黴素、慶大黴素、達克羅寧軟膏或霜外塗或將上述藥物加入濕敷液中作濕敷有一定幫助。

②糖皮質激素軟膏,在潰瘍好轉期使用較好。

③紫外線、氦氖雷射照射有一定的療效。

(2)全身治療:

①口服複合維生素B維生素C,全身套用抗生素等對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壞疽型者可系統套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

②人血丙種球蛋白肌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可促進皮損消退。

(3)中醫中藥治療:

①局部外塗青黛粉、錫類散。

雄黃研為細末,以高壓消毒後混入甘油,加數滴1%丁卡因溶液,製成糊劑。治療時先用1%丁卡因溶液棉球敷於潰瘍面3~10min止痛,再將雄黃甘油糊劑輕塗潰瘍上,治療23例,平均42天癒合。

③對女陰潰瘍見有膿性分泌物和壞死組織時,外敷紫色疽瘡膏(含有輕粉、紅粉、琥珀粉、沉香粉、血蠍各9g,冰片、煅珠粉各0.9g,蜂蠟30g、麻油120ml)。

④健脾清熱、解毒利濕為治則:用萆薢滲濕湯(萆薢、生薏仁、黃柏、茯苓、丹皮、澤瀉、滑石、通草),高熱時加用白虎湯,白帶多加土茯苓。

2.生殖器皰疹的治療

(1)抗病毒治療:

①阿昔洛韋(無環鳥苷,aciclovir,ACV):一種開鏈嘌呤核苷,能抑制病毒DNA合成,而對宿主細胞DNA的合成作用較小。目前被公認是有效的抗HSV藥物。病重者可靜注阿昔洛韋(ACV)5mg/(kg?8h),連用7~10天;輕者可口服阿昔洛韋(ACV)200mg,每6小時1次,連服7~10天。在發病早期即水皰、潰瘍出現的2~3天內給予,可明顯緩解症狀,減輕疼痛,縮短病程,減少病毒排放。但治療不能防止GH復發,孕期禁用阿昔洛韋(ACV)。復發患者可口服或局部套用阿昔洛韋(ACV)。外用時不能塗於宮頸和陰道。該藥95%由腎臟排出,無明顯的毒副作用,少數患者有報導轉氨酶一過性增高,靜滴濃度過大,滴速過快可引起靜脈炎。

②伐昔洛韋(VC):是阿昔洛韋(ACV)的左鏇纈氨酸酯,具有半衰期長、用藥次數少的優點。用法:500mg,2次/d,連服5天,重者可用10天。

③泛昔洛韋(法昔洛韋):口服吸收完全,於小腸和肝臟迅速轉化為噴昔洛韋,後者被病毒特異性酶所磷酸化,通過使短鏈形成中止而干擾病毒DNA合成。用法:原發GH250mg,3次/d,連服5天;復發GH125mg,2次/d,連服5天。

④更昔洛韋(雙羥丙氧甲基鳥苷,ganci-clovir,DHPG):5~10mg/(kg?d),分3次靜脈注射,連用14天。

⑤利巴韋林(病毒唑,Ribavin,RBV):抑制病毒多種DNARNA複製、合成。用法:原發GH,15mg/(kg?d),肌注,復發GH,0.4g,2次/d,連用5天。

(2)免疫治療:

①干擾素(interferon,IFN):可誘導一系列酶的活性,使病毒mRNA降解而終止複製,還可干擾病毒的蛋白合成過程,影響病毒的複製。用法:原發GH,INF-a5萬U/(kg?d),肌注,連用1~2周;復發GH則用10萬U/kg,單劑1次肌注。

②聚肌胞(PolyI:c):2mg,肌注,每3天1次。可誘導干擾素的合成。

③轉移因子:2mg肌注,每周2次,可用2~3周。可增加機體的免疫力。

④左鏇咪唑:25~50mg,3次/d,連服3天,停藥4天,可重複2~3次。

(3)局部治療:

①可選用下列軟膏局部塗布:90.5%碘苷(皰疹淨)軟膏,外用,3次/d。

②0.5%新黴素軟膏,外用,3次/d。

③5%阿昔洛韋(無環鳥苷)軟膏,外用,4~6次/d,連用7~10天。

3.白塞病的治療

有全身症狀時注意改善全身情況,應適當休息,增加營養。症狀嚴重者,在急性期可給皮質類固醇激素以緩解症狀。如潑尼松(強的松)口服20~40mg/d。但在血栓性靜脈炎及中樞神經系統受累者,使用激素時常需同時套用抗生素。病情穩定後,應逐漸減少激素劑量。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或硫唑嘌呤等與激素聯合套用,也有一定的療效。可口服維生素B、維生素C等行輔助治療。在慢性期,可用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毒、燥濕、祛風、止癢和止痛為主。注意保持外陰清潔、乾燥、減少摩擦等。局部套用複方新黴素軟膏,1%~2%硝酸銀軟膏或撒布冰硼散等。

4.外陰梅毒的治療

自1943年Mahoney、Arnold和Harris首用青黴素治療梅毒,療效快,副作用小,殺滅螺鏇體徹底,至今仍是最理想的驅梅藥物,且尚未有耐青黴素的TP的報導。

(1)治療原則:明確診斷,早期規則足量治療,夫婦同治,治療期間禁止性交,嚴格判定治癒情況,治癒後3年內定期複查。

(2)治療方案:

①早期梅毒(一、二期及病程在2年以內的潛伏梅毒):

A.青黴素:

a.普魯卡因青黴素(procainepenicillin)80萬U肌注,1次/d,連續15天。

b.苄星青黴素(benzathinebenzylpenicillin)240萬U肌注,分兩側臀部注射,每周1次,共23次。

B.青黴素過敏者:

a.紅黴素500mg口服,4次/d,連服15天。

b.四環素500mg口服,4次/d,連服15天。

c.多西環素(強力黴素)100mg口服,2次/d,連服15天。

②晚期梅毒:

A.青黴素

a.普魯卡因青黴素80萬U肌注,1次/d,連續20天。

b.苄星青黴素240萬U肌注,每周1次,共3次。

B.青黴素過敏者:

a.紅黴素500mg口服,4次/d,連服30天。

b.四環素500mg口服,4次/d,連服30天。

c.多西環素(強力黴素)100mg口服,2次/d,連服30天。

d.米諾環素(美滿黴素)100mg口服,2次/d,連服20天。

e.阿奇黴素500mg口服,1次/d或隔天1次,連服10天。阿奇黴素對皮損效果較好,推薦用於對青黴素過敏和合併衣原體感染者。

5.軟下疳的治療

應先行抗生素敏感試驗,以指導臨床用藥。

外陰潰瘍外陰潰瘍

(1)全身治療:1998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推薦的軟下疳治療方案:

①阿奇黴素1g,單劑口服;②頭孢曲松250mg,單劑肌注;③環丙沙星500mg口服,2~3次/d,連用3天;④紅黴素500mg口服,4次/d,連用7天。我國前除套用上述方案外常用的治療方案還有: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複方磺胺甲基異噁唑)2片,2次/d,連服1~2周;②多西環素(強力黴素)100mg口服,2次/d,連用10~14天;③紅黴素與多西環素(強力黴素)聯合套用;④大觀黴素2g,單次肌注;⑤阿莫西林500mg加克拉維酸125mg口服,3次/d,連用7天。

(2)局部治療:保持局部清潔,可用高錳酸鉀溶液、過氧化氫(雙氧水)或聚維酮碘(聚烯吡酮碘)清洗、濕敷或浸泡局部。外塗紅黴素軟膏、莫匹羅星(百多邦)軟膏、魚石脂軟膏;對已化膿的淋巴結一般不宜切開,而是反覆穿刺吸膿,注入抗菌藥物。

6.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的治療

(1)全身治療:性病性淋巴肉芽腫(LGV)需早期治療,用藥時間要長。全身治療可酌情選用下列藥物口服:

①四環素500mg,4次/d,連服21天。

②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複方磺胺甲基異嗯唑)2片,2次/d,連服14天。

③紅黴素500mg,2次/d,連服14天。

④多西環素200mg,2次/d,連服21天。

⑤米諾環素(美滿黴素)100mg,2次/d,連服14天,首劑加倍。

(2)局部治療:淋巴結未化膿者可行冷濕敷或超短波治療。有波動感可用無菌針筒從病損上部正常皮膚進針抽吸膿液,而禁止切開排膿,以免瘺管形成,不易癒合。局部可用1∶5000~1∶8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外用磺胺粉。若潰爛較甚,可行植皮術,直腸狹窄者可行擴張術,嚴重者及象皮腫可外科手術切除。

7.外陰早期鱗癌的治療

(1)手術治療:手術為外陰早期浸潤性鱗癌首選的治療手段。由於外陰早期浸潤性鱗癌一般無腹股溝淋巴結轉移,亦無淋巴管或血管浸潤,不需採用標準的根治性術式,僅採用外陰廣泛切除,甚至外陰病灶局部廣泛切除,即僅切除病灶及其周圍1~2cm的皮膚,就可取得滿意的效果,而不必行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

Wharton報導25例早期外陰癌,僅作廣泛性女陰切除術,治療後無一例復發,也無一例死亡。縮小手術範圍,儘可能多地保留了正常組織,減少了手術的損傷和術後併發症,儘可能維持器官的生理功能。更能有效地提高生活質量。

(2)放射治療只用於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

(3)外陰早期浸潤性鱗癌不考慮化療。

8.外陰基底細胞癌的治療

(1)手術治療:宜採用較廣泛的局部切除,包括一部分周圍正常皮膚及皮下的深部組織。一般不需做外陰根治術及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凡累及尿道或陰道、肛門,疑有腹股溝淋巴結陽性應做活檢,如病理證實有轉移時,應作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對腹股溝深淋巴結陽性者,應作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2)放療:僅適用於早期的基底細胞癌,基底細胞癌對放療敏感。由於外陰部正常皮膚對放射線耐受性差,治療時容易並發外陰放射性炎症、潰瘍和疼痛,故中、晚期患者不適合放療。

(3)化療:抗癌化療基底細胞癌的療效不佳,但對較晚期病例,可作為綜合治療的一種補充手段。

9.結核病治療

五項原則是“早期、聯合、規律、適量、全程”。皮膚結核的治療與其他臟器結核病的治療相同,必要時還可以配合局部治療、外科治療和理療等。下面分以下幾點闡述皮膚結核的治療:

(1)全身抗結核藥物治療:常用抗結核藥物種類、劑量、用法及主要毒副反應:異煙肼(isoniazid,簡寫INH,H)片劑,每片0.1g,利福平(rifampicin,簡寫RFP,R)膠囊劑,每粒0.15g吡嗪醯胺(pyrazinamide,簡寫PZA,Z)片劑,0.25g乙胺丁醇(ethambutol,簡寫EMB,E)片劑,每片0.25g鏈黴素(streptomycin,簡寫SM,S)注射劑(硫酸鹽),每支0.75g以下為肺結核常用的短程隔天治療方案,皮膚結核可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方案。

①方案1:2H3R323E3/4H3R3世面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及乙胺丁醇隔天1次,共2個月,用藥30次。

繼續期:異煙肼、利福平隔天1次,共4個月,用藥60次。全療程總計90次。

②方案2:2H3R323S3E3/6H3R3E3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鏈黴素和乙胺丁醇隔天1次,共2個月,用藥30次。

繼續期:異煙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隔天1次,共6個月,用藥90次。全療程總計120次。

③方案3:2H3R323/4H3R3

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及吡嗪醯胺隔天1次,共2個月,用藥30次。

繼續期:異煙肼、利福平隔天1次,共4個月,用藥60次。全療程總計90次。0~14歲兒童及無判斷症狀能力者不能給予乙胺丁醇治療。

(2)外用藥物治療:

①皮損早期可用鏈黴素0.4~1.0g,異煙肼100np加入麻藥中局部注射,隔天1次。

②局部外用抗結核藥物:可以套用1%利福平軟膏、0.5g~1%異煙肼軟膏或15g~20%對氨水楊酸軟膏外用,塗在損害處。

③藥物腐蝕:如5%~20%焦性沒食子酸軟膏對結核病變組織有破壞作用,先從5%開始,逐漸加大濃度。顯著增殖性損害,可塗硝酸銀棒、高錳酸鉀結晶、硝酸汞、三氯醋酸或乳酸等腐蝕藥。

(3)外科手術切除:皮膚結核早期損害很小,可採用外科手術將損害完全切除。但切口一定要在損害外0.5cm正常皮膚處切開,深度切至肌膜。

(4)物理療法:

①X線照射:一般無效,對潰瘍及肥厚增殖的損害有些益處,可根據病情,每次照射1~2Gy,每周1次,共3~4周。X線照射可使肥厚增殖性損害變平,促進潰瘍癒合,並可使瘢痕疙瘩軟化及促進結核組織的吸收。

②紫外線照射治療:適量日光浴或紫外線照射可增強身體抵抗力,促進局部皮膚血液循環及結核組織的吸收,但

外陰潰瘍生活輕鬆

過量照射有可能使內臟結核病,尤其肺結核病播散。

③電凝固法、冷凍療法、雷射療法:這三種治療方法可酌情選用,適用於病變面積小,範圍局限的病灶。

(5)中醫療法:對皮膚結核病,使用抗結核藥物效果比較可靠,一般不需中藥配合治療,但某些患者表現為氣血兩虛時,可加用中醫治療。

(6)其他:瘰癧性苔蘚丘疹壞死性結核疹及顏面粟粒性狼瘡等結核疹類如發現結核病灶則應採取以上治療方案。未能發現結核病灶,抗結核治療無效時可給予糖皮質激素、維A酸類藥物內服或外用。部分結核疹可自愈。

預防

不同病因導致的外陰潰瘍其預後亦不同。

1.加強宣傳教育嚴禁嫖娼賣淫。

外陰潰瘍心情愉悅

2.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3.及時徹底治療早期病變鵻,防止病變發展到晚期階段鵻。

4.婚前孕期常規梅毒血清學檢查。

5.嚴格挑選血源供血者鵻一律做梅毒血清試驗

6.由性傳播性疾病導致的外陰潰瘍早期應有效地控制感染皮損並追蹤傳染源性伴侶不論有無症狀均應治療。注意與其他性病混合感染尤其鵻是否同時合併HIV感染鵻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避免接觸傳染性皮損陰莖套可減少疾病的傳播感染期間不宜性生活。

7.生殖器結核多為繼發性感染原發病灶以肺結核為主。因此積極防治肺結核對預防生殖器結核有重要意義。其預防措施除加強防癆宣傳教育外應加強兒童及青少年的保健工作鵻體重2200g以上的新生兒,出生24h後即可預防接種卡介苗必要時可在3個月內補種。3個月以後的嬰兒直至青春期少女結核菌素試驗陰性者應行卡介苗接種。結核病活動期應避免妊娠此外生殖器結核患者其陰道分泌物及月經血內可能有結核菌存在,應加強隔離,避免傳染

護理

一.預後: 

不同病因導致的外陰潰瘍其預後亦不同。

二.注意事項:

1.加強宣傳教育,嚴禁嫖娼賣淫。

2.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3.及時徹底治療早期病變,防止病變發展到晚期階段。

4.婚前、孕期常規梅毒血清學檢查。

5.嚴格挑選血源,供血者一律做梅毒血清試驗。

6.由性傳播性疾病導致的外陰潰瘍早期應有效地控制感染皮損並追蹤傳染源,性伴侶不論有無症狀均應治療。注意與其他性病混合感染,尤其是否同時合併HIV感染。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避免接觸傳染性皮損。陰莖套可減少疾病的傳播。感染期間不宜性生活。

7.生殖器結核多為繼發性感染,原發病灶以肺結核為主。因此積極防治肺結核,對預防生殖器結核有重要意義。其預防措施除加強防癆宣傳教育外,應加強兒童及青少年的保健工作。體重2200g以上的新生兒,出生24h後即可預防接種卡介苗,必要時可在3個月內補種。3個月以後的嬰兒直至青春期少女結核菌素試驗陰性者應行卡介苗接種。結核病活動期應避免妊娠。此外,生殖器結核患者其陰道分泌物及月經血內可能有結核菌存在,應加強隔離,避免傳染。

婦科疾病

女性生殖系統的疾病即為婦科疾病,包括外陰疾病、陰道疾病、子宮疾病、輸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婦科疾病是女性常見病、多發病。但由於許多人對婦科疾病缺乏應有的認識,缺乏對身體的保健,加之各種不良生活習慣等,使生理健康每況愈下,導致一些女性疾病纏身,且久治不愈,給正常的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單純性外陰炎| 外陰結核 | 外陰-陰道-牙齦綜合徵| 外陰痛|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癤病 | 外陰丹毒 | 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 環狀外陰炎 | 外陰前庭炎綜合徵| 外陰潰瘍| 外陰克羅恩病| 外陰黏膜白斑| 外陰瘙癢症| 外陰白化病| 外陰接觸性皮炎| 外陰血吸蟲病 | 外陰蟯蟲病| 外陰阿米巴病| 外陰皮膚脂溢性皮炎| 外陰皮脂溢性角化病| 乾性粟粒疹綜合徵| 外陰濕疹| 外陰神經性皮炎| 外陰銀屑病| 外陰黑色棘皮症| 外陰天皰瘡| 外陰卡波西肉瘤|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 結核性陰道炎| 過敏性陰道炎 | 蟯蟲性陰道炎 | 陰道螞蟥叮吸| 陰道血吸蟲病| 陰道美麗筒線蟲病| 單純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復發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卵巢黃體囊腫破裂| 卵巢朱古力囊腫破裂 | 卵巢腫瘤破裂 | 化膿性盆腔血栓靜脈炎| 特納氏綜合徵| 子宮肌瘤| 卵巢囊腫| 月經失調 | 白帶異常| 外陰炎 | 尿路感染| 宮頸炎| 滴蟲性陰道炎| 黴菌性陰道炎| 非特異性陰道炎| 老年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炎| 子宮內膜癌| 尿道炎| 乳腺炎| 絨毛膜癌| 乳腺增生| 陰道痙攣|腺肌症| 副乳

婦科病

婦科病是困擾很多女性的常見病,關愛女性,呵護健康,遠離婦科病的威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