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阿米巴病

外陰阿米巴病

外陰阿米巴病是由溶組織阿米巴侵犯外陰皮膚黏膜而引起的病變多繼發於腸道阿米巴病,由腸道內阿米巴滋養體直接感染、侵入外陰、陰道後,造成外陰黏膜壞死形成潰瘍。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外陰阿米巴病女性外陰部位肌肉解剖結構示意圖
女性由於陰道 分泌液的酸度較高女性生殖道的阿米巴病較少見。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感染並不一定表現臨床症狀,無症狀的攜帶者是導致本病傳染的一個重要途徑。本病好發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尤其在衛生條件較差的邊遠農村。所有年齡組均可受累但以青壯年發病較多。阿米巴病多發於南非東南亞地區在中國較少見由於性亂和同性戀的增多通過性傳播引起的生殖器阿米巴病(genitalamebiasis)也逐漸多見起來腸道阿米巴病在全球發病率較高每年約有4800萬人感染該病,占世界總人口的1%死亡可達10萬人。其中20%的患者會累及腸道以外的器官或組織如肝臟大腦皮膚等。

發病原因

女陰的阿米巴感染常常是通過性交而直接感染。阿米巴原蟲不能侵犯完整的皮膚,只有當皮膚受到擦傷裂口切傷或外科創口進入才能引起皮膚黏膜的損害。人體通過飲食,吃下被阿米巴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在結腸內形成病灶並產生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可由擦傷的肛門或外陰直接蔓延也可通過內褲毛巾、浴具等生活用品傳播。嬰兒的外陰阿米巴病常繼發於嚴重的阿米巴痢疾。

發病機制

阿米巴屬Sarcodina亞門,通過偽足運動,以二分裂殖方式無性繁殖。溶組織阿米巴又稱阿米巴原蟲,為人體惟一的致病型阿米巴,它的生活過程中有兩個不同的形態即滋養體和包囊。在中性或弱鹼性環境中包囊會轉化為滋養體當局部的環境對阿米巴原蟲不利時它們會形成包囊並長期存活,但一般不會導致臨床的疾病包囊對外界抵抗力強是該病的一個重要傳染源也是傳播疾病的主要形態滋養體能引起組織的溶解使組織發生壞死而引起病變病原蟲一旦侵入後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作用的病原蟲就能使宿主組織產生廣泛性溶解性壞死而成膿腫及潰瘍。

臨床表現

1.外陰阿米巴潰瘍首先表現為局部質硬的膿皰局部紅腫繼而破潰形成潰瘍潰瘍有強烈刺痛多個潰瘍圓形或不規則,境界清楚有的邊緣可外翻,內緣向內凹陷,形成很深的穿鑿狀潰瘍向四周及深部迅速擴散潰瘍互相融合成數厘米至十幾厘米的大潰瘍及出現大片壞死。潰瘍面為暗紅色的肉芽組織表面覆蓋著壞死組織及膿液有惡臭個別有結締組織增生,呈腫瘤樣突起質硬表面潰爛體弱患者其破壞性更強,並可出現腹股溝淋巴結炎。

2.外陰阿米巴肉芽腫在潰瘍的基礎上潰瘍底部肉芽組織增生形成增生性肉芽腫呈高低不平的乳頭瘤樣結節或菜花狀隆起,質地較硬,觸之易出血,表面有膿血性分泌物,有惡臭,在分泌物中能查到阿米巴原蟲。由潰瘍面的膿液及壞死組織中找到阿米巴原蟲即可確診。

診斷檢查

外陰阿米巴病陰部結構
由潰瘍面的膿液及壞死組織中找到阿米巴原蟲即可確診。

外陰阿米巴病灶需與外陰腫瘤或其他感染性病變相鑑別:即上皮性腫瘤包括鱗癌、疣狀癌和基底細胞癌;尖銳濕疣;疣狀皮膚結核、結核性膿腫及梅毒性扁平濕疣、軟下疳等

實驗室檢查

1.在新鮮塗片上可見阿米巴原蟲20~40µm,有活動的偽足。HE染色時,可見到大的胞體胞漿中含有細小的粉紅色顆粒。通過觀察胞漿中內吞的紅細胞可以區分阿米巴原蟲是否處於致病的滋養體期當懷疑有腸道阿米巴病時應當進行糞便檢查。

2.阿米巴病的血清學檢查在臨床上套用不多,因為血清抗體反應常常在阿米巴侵入組織後數周才會出現無症狀攜帶者抗體檢測常常陰性檢測方法有間接血凝、免疫螢光抗體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血清中抗體效價在痊癒後會持續數月至數年,故可用於協助診斷和流行病篩查。

治療預防

(一)治療

1.全身口服藥物

(1)甲硝唑:首選成人0.4~0.6g/次,3次/d兒童50mg/(kg•d),分3次10天1個療程。

(2)氯喹:0.5/次2次/d,2天后改為0.5g/d,共2~3周。

(3)喹碘方:成人1.5~3g/dhttp://www.huoguan.com兒童42mg/kg,分3次口服,10天1個療程。

(4)抗生素:並發細菌感染時可選用相應的抗生素

2.局部處理

(1)每天清洗患處然後外敷甲硝唑軟膏,如合併細菌感染可選用有效的外用消毒液濕敷。

(2)根據皮膚損害情況,進行手術清創術、切除術植皮術或電灼、微波雷射等理療。

3.去除感染源治療阿米巴病的原發灶(如阿米巴痢疾),亦以口服甲硝唑為主;注意飲食衛生內衣褲煮沸消毒;配偶或性伴、同居家人作相應的檢查和必要的治療。

4.中草藥大蒜鴨膽子等中藥也是很好的抗阿米巴藥物。

(二)預防

1.及時妥善治療阿米巴性痢疾或肝膿腫是預防生殖器阿米巴病發生的重要前提。

2.注意改善營養狀況,增強體質。

3.既要注意自身的飲食衛生和環境衛生又應當注意性伴侶之間的傳播。尤其對於無症狀的攜帶者,應及時治療嚴防傳染給他人。

寄生蟲知識

1陰道毛滴蟲:全世界陰道毛滴蟲感染者約有1.8億人,婦女感染率一般在青春期後逐漸增高,30—40歲達高峰,更年期後逐漸下降。中國解放初期,在工廠女工中,上海市以及江蘇江西山東陝西四省最高感染率為36%,最低16.7%。關於陰道毛滴蟲的致病問題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認為陰道毛滴蟲致病是由於細菌協同作用的結果。有人從陰道中分離出13種細菌,發現毛滴蟲陽性與毛滴蟲陰性的細菌在種類上無明顯差別,但乳酸桿菌在毛滴蟲陰性者占顯著優勢。另一種觀點認為陰道毛滴蟲是致病原蟲,把無菌的蟲體接種到健康人陰道內可引起陰道炎。但有些婦女雖有毛滴蟲寄生而沒有任何症狀,在妊娠期間或泌尿系統功能失調的情況下,往往遭到毛滴蟲的侵襲。由此可以認為陰道毛滴蟲的毒力以及症狀的表現隨蟲株和宿主的生理狀況而改變。本病的主要症狀是白帶增多,張玉誠等(1959)分析了389例的症狀,認為以泡沫狀白帶為典型,其次為外陰瘙癢,少數病例有下腰部酸痛和月經不調的症狀。陰道毛滴蟲分布廣與其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強有關,例如在半乾燥的環境下可活14—20小時,46土l℃水內能存活20—60分鐘,在普通肥皂水中也能活45一150分鐘。

它的傳播主要通過間接接觸傳播和性生活直接傳播。為此預防重點是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經期衛生,提倡淋浴,採用蹲式廁所,不用公用的游泳衣褲及浴具等。最近,鄧承英等(1986)報告用大劑量的滅滴靈頓服治療滴蟲性陰道炎療效甚佳(2.4g滅滴靈臨睡前頓服,並加服維生素B620mg以減少副反應。治療50例,治癒率達100%)。

2溶組織內阿米巴: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可侵襲外陰陰道子宮頸,引起這些部位的炎症性潰瘍。病變在外陰部時,可見潰瘍形狀不規則,邊緣厚,周圍紅暈;若不治療則潰瘍由表淺而至深部組織破壞,基底為壞死肉芽組織和膿血性滲出物,疼痛而易出血。病變在陰道和宮頸症狀是白帶增多,以粘稠血性為典型,有的陰道流黃水、流血,有時有外陰瘙癢。病變如波及子宮頸或子宮,尚可有下腹部疼痛和月經不調。

國外文獻報導至少有75例,中國文獻報導至少有40例,其發病部位以陰道或外陰及陰道最多見(47.5%),其次是子宮頸或子宮頸及陰道(35%),再次為外陰(12.5%),子宮體部位最少(5.O%)。女陰炎的原發病灶是腸阿米巴病,感染方式及途徑為:①外陰與肛門接近,在阿米巴急性期糞便中的阿米巴滋養體經會陰到外陰,尤其有損傷時更為常見。②存在直腸陰道瘦,阿米巴滋養體由腸道到陰道。③自腸道經血流—淋巴遷移至生殖系統。④男性泌尿生殖器官有阿米巴感染經性交而感染。

本病診斷可採用病變局部的刮取物染色鏡檢,或用滲出物作阿米巴培養。此外血清學檢查也有助於診斷。

治療可用滅滴靈氯喹依米丁等。Rimsza等(1983)介紹,皮膚阿米巴病對滅滴靈治療的反應迅速。

婦科疾病

女性生殖系統的疾病即為婦科疾病,包括外陰疾病、陰道疾病、子宮疾病、輸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婦科疾病是女性常見病、多發病。但由於許多人對婦科疾病缺乏應有的認識,缺乏對身體的保健,加之各種不良生活習慣等,使生理健康每況愈下,導致一些女性疾病纏身,且久治不愈,給正常的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單純性外陰炎| 外陰結核 | 外陰-陰道-牙齦綜合徵| 外陰痛|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癤病 | 外陰丹毒 | 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 環狀外陰炎 | 外陰前庭炎綜合徵| 外陰潰瘍| 外陰克羅恩病| 外陰黏膜白斑| 外陰瘙癢症| 外陰白化病| 外陰接觸性皮炎| 外陰血吸蟲病 | 外陰蟯蟲病| 外陰阿米巴病| 外陰皮膚脂溢性皮炎| 外陰皮脂溢性角化病| 乾性粟粒疹綜合徵| 外陰濕疹| 外陰神經性皮炎| 外陰銀屑病| 外陰黑色棘皮症| 外陰天皰瘡| 外陰卡波西肉瘤|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 結核性陰道炎| 過敏性陰道炎 | 蟯蟲性陰道炎 | 陰道螞蟥叮吸| 陰道血吸蟲病| 陰道美麗筒線蟲病| 單純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復發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卵巢黃體囊腫破裂| 卵巢朱古力囊腫破裂 | 卵巢腫瘤破裂 | 化膿性盆腔血栓靜脈炎| 特納氏綜合徵| 子宮肌瘤| 卵巢囊腫| 月經失調 | 白帶異常| 外陰炎 | 尿路感染| 宮頸炎| 滴蟲性陰道炎| 黴菌性陰道炎| 非特異性陰道炎| 老年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炎| 子宮內膜癌| 尿道炎| 乳腺炎| 絨毛膜癌| 乳腺增生| 陰道痙攣|腺肌症| 副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