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上皮內瘤樣變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是指局限於陰道上皮層內的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病灶它是陰道浸潤性癌的癌前病灶。由於陰道上皮內腫瘤發病率低,對其演變成浸潤癌的過程的了解遠較宮頸癌和外陰癌差。陰道上皮內腫瘤可與宮頸或外陰的上皮內腫瘤同時並存。

基本信息

基本數據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陰道上皮內瘤樣變檢查
中文名:陰道上皮內瘤樣變
英文名: vagin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s
別 名:陰道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病因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的病因至今仍未明了。
目前認為HPV感染是發生VAIN最主要的因素其 他可能的病因為宮頸癌或外陰癌曾行放射治療和免疫抑制劑治療,也有人認為絕經後萎縮的上皮更易發展成VAIN。

發病機制

陰道病灶黏膜可呈正常、糜爛或稍為隆起增厚的白斑陰道 鏡下觀察病灶扁平或稍隆起,可伴有點狀或鑲嵌狀改變碘試驗陽性鏡下表皮層細胞可 部分或全部分層不清、排列失去極向和出現異形細胞核。按表 皮層細胞病變的範圍分為:病變局限在上皮1/3為Ⅰ級(輕度不典型增生)中下2/3為Ⅱ級(中 度不典型增生)超過2/3或全層為Ⅲ級(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

臨床表現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可無症狀或僅有陰道分泌物增多和(或)接觸性陰道出血,體徵上陰道 黏膜可無異常或僅輕度糜爛需注意的是行婦科檢查時,窺陰器需鏇 轉以便看清整個陰道黏膜不然的話,在窺陰器葉片下的組織會被遺漏而 漏診。

併發症

並發陰道外陰感染性疾病;陰道切除術的併發症是出血膀胱及直腸損傷。

診斷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病變圖樣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無特殊的症狀和體徵診斷主要 靠:
1.陰道脫落細胞塗片檢查是陰道上皮內腫瘤初步篩選的有效方法。凡是陰道 細胞學塗片異常,應排除該異常細胞是否來自宮頸或外陰。
2.當陰道細胞學出現 異常時需行陰道鏡檢查。陰道鏡下常可發現陰道上皮出現白色鑲嵌狀點滴狀和微粒狀的表 現。
3.凡陰道黏膜上有明顯的病灶,可直接行活檢送病理檢查如陰道黏膜無明顯 異常可在陰道鏡或碘液塗抹陽性處行活檢送病理檢查。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是通過病理來進行診斷,按其程度分為3級。
VAINⅠ:扁平 上皮下l/3層細胞增生,輕度異型性極性存在核分裂象少見中上層細胞分化成熟。
VAINⅡ:扁平上皮下2/3層以內的細胞有中度異型性極性稍紊亂核分裂象多見,上 1/3層內的細胞成熟。
VAINⅢ:扁平上皮下2/3層以上的細胞重度異型性極性喪失 核分裂多,可見不典型核分裂,細胞邊界不清。當發展到整個上皮層為不典型增生時則為 原位癌。

疾病治療

陰道上皮是由原始鱗狀上皮發展而來,一般比宮頸的移行部上皮有較強的抗病能力。陰道上皮內腫瘤也可能有自行消退的現象(Bornstein,1987)。因此對某些年輕患者,病變程度輕微不需積極治療,而要定期細胞學檢查或陰道鏡檢查。治療方法如下:
1、局部治療。將5%的氟尿嘧啶軟膏置陰道內,每次量相當於氟尿嘧啶1.5g至2.0g。連續5次至6次為一療程,可多療程套用。每次陰道置藥後,需於陰道口和外陰塗抹凡士林軟膏或鋅氧膏以保護外陰部皮膚。使用該法治療的成功率達80%左右。
2、二氧化碳雷射治療。CO2雷射治療是一種簡單而有效健康搜尋的治療方法。當然,在雷射治療之前,應排除浸潤性病變的存在,如有懷疑,則不能進行雷射治療,而給予手術治療。凡陰道上皮內腫瘤因上皮角化過度,局部化療不敏感或化療失敗的病例,均可採用該法治療。雷射治療時,應先用醋酸清洗陰道黏液,繼用碘液將病灶的輪廓顯示出來,再採用低能量的雷射(相當於治療宮頸原位癌灶一半的能量)治療。雷射治療陰道上皮內腫瘤時,為了不損傷鄰近器官,可在病灶基底注入生理鹽水或利多卡因,使上皮層與皮下層分層,雷射破壞組織的深度不超過1mm。治療後應停止性生活,直至陰道上皮癒合。雷射治療陰道上皮內腫瘤成功率在80%左右。
3、手術切除。尤其適用於單個病灶,治療效果確切,但如果病灶大,切除範圍廣,可能會使陰道縮短,另外,如病灶大,切除後應注意止血,以防產生血腫。尤其要注意的是,全子宮切除術後發生於陰道頂部VAIN病灶,手術切除時需特別小心,因為其與輸尿管特別接近。

鑑別診斷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陰道上皮內瘤樣變檢查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應與以下疾患鑑別但由於下述 疾病均可有輕度不典型增生,它們與腫瘤性的非典型增生之間在細胞學和病理上均難以區 分故鑑別診斷的關鍵在於定期行陰道塗片檢查或病理檢查,以其發展趨勢來判定。
1.陰道炎或陰道上皮萎縮症狀與體徵往往與陰道上皮內腫瘤雷同主要靠病理檢查 鑑別病檢表現為:炎症時,見細胞增生,同時由於細胞質內糖原 減少,核漿比例增大,但整個細胞極性 保持,核分裂少且多在深層。
2.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此類感染的症狀和體徵 與陰道上皮內腫瘤常無區別其病理表現為細胞不典型增生位於中、淺層,並出現挖空細胞

檢查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醫療設備
實驗室檢查:陰道細胞學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

其它輔助檢查:陰道鏡檢查、組織病理檢查。

治療

陰道上皮是由原始鱗狀上皮發展而來一般比宮頸的移行部上皮有較強的抗病能力陰道上 皮內腫瘤也可能有自行消退的現象(Bornstein1987)因此對某些年輕患者病變程度輕微不需 積極治療而要定期細胞學檢查或陰道鏡檢查治療方法如下:
1.局部治療將5%的氟 尿嘧啶軟膏置陰道內每次量相當於氟尿嘧啶 1.5~2.0g。連續5~6次為一療程,可多療程套用。每次陰道置藥後需於陰道口和外陰 塗抹凡士林軟膏或鋅氧膏以保護外陰部皮膚使用本法治療的成功率達80%左右。
2. 二氧化碳雷射治療CO2雷射治療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治療方法。當然在雷射治療之前,應排 除浸潤性病變的存在如有懷疑則不能進行雷射治療,而給予手術治療 。凡陰道上皮內腫瘤因上皮角化過度局部化療不敏感或化療失敗的病例均可採用本法 治療。雷射治療時,應先用醋酸清洗陰道黏液,繼用碘液將病灶的輪廓顯示出來,再採用 低能量的雷射(相當於治療宮頸原位癌灶一半的能量)治療。雷射治療陰道上皮內腫瘤時為 了不損傷鄰近器官,可在病灶基底注入生理鹽水或利多卡因,使上皮層與皮下層分層雷射 破壞組織的深度不超過1mm治療後應停止性生活直至陰道上皮癒合雷射治療陰道上皮內腫瘤 成功率在80%左右。
3.手術切除尤其適用於單個病灶治療效果確切但如果病灶大切 除範圍廣,可能會使陰道縮短另外如病灶大切除後應注意止血,以防產生血腫尤其要注意 的是全子宮切除術後發生於陰道頂部VAIN病灶,手術切除時需特別小心因為其與輸尿管特 別接近。

預後

陰道上皮腫瘤樣變是不會發生轉移和無侵犯鄰近器官和組織的表皮內腫瘤不論用何種方 式治均有治癒的可能一般藥物治療較易復發,雷射手術治 療無遺漏病灶,均可治癒治療方式及病灶的個數是復發的危險因素而VAIN的級別與復發關 系不大。

相關疾病

陰道毛滴蟲屬原生動物門-動物鞭毛蟲綱-毛滴蟲目-毛滴蟲科-毛滴蟲屬,只有滋 養體而無包囊期。滋養體為梨形或橢圓形,長7~32μm,寬5~12μm,無色透明,有折光 性,有4根前鞭毛和1根後鞭毛。後鞭毛沿波動膜向後延伸,但不游離于波動膜之外。波動 膜自毛基點向一側,約占蟲體的一半。細胞核多位於蟲體的前1/3處,為橢圓形泡沫狀。

由於缺乏理想的動物模型,對滴蟲的發病機制了解不多 。陰道毛滴蟲以滋養體形式感染人體,遇不利生長環境變為球形,不活動時難與 宿主細胞相鑑別,往往被誤認為包囊,但在高倍鏡下可見到波動膜和鞭毛活動,鏡檢時應 注意此點。滴蟲通過其表面的凝集素(AP65、AP51、AP33、AP23)及半胱氨酸蛋白酶黏附於 陰道上皮細胞,並通過阿米巴樣運動的機械損傷以及分泌的蛋白水解酶、蛋白溶解酶的 細胞毒作用,直接接觸和破壞靶細胞,並誘導炎症介質的產生,最後導致上皮細胞溶解、脫落,局部炎症發生。滴蟲有嗜血及耐鹼的特性,能消耗、吞噬陰道上皮細胞內的糖 原,利用宿主細胞的糖原及鐵進行能量代謝,吞噬乳桿菌,阻礙乳酸生成。能誘導機體產 生免疫反應,包括細胞免疫,體液免疫、激活補體反應、刺激宿主細胞產生一些細胞因子 ,導致局部炎症改變。

不同菌株的滴蟲,破壞離體靶細胞核的能力不同,且不同的株間內在毒性不同。

臨床上發現月經期後往往滴蟲病加重,採用口服避孕藥後,陰道滴蟲轉陰,此與激素對陰道上皮產生影響,使受體的補體發生改變,導致上皮更易受滴蟲侵害。

婦科疾病

女性生殖系統的疾病即為婦科疾病,包括外陰疾病、陰道疾病、子宮疾病、輸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婦科疾病是女性常見病、多發病。但由於許多人對婦科疾病缺乏應有的認識,缺乏對身體的保健,加之各種不良生活習慣等,使生理健康每況愈下,導致一些女性疾病纏身,且久治不愈,給正常的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單純性外陰炎| 外陰結核 | 外陰-陰道-牙齦綜合徵| 外陰痛|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癤病 | 外陰丹毒 | 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 環狀外陰炎 | 外陰前庭炎綜合徵| 外陰潰瘍| 外陰克羅恩病| 外陰黏膜白斑| 外陰瘙癢症| 外陰白化病| 外陰接觸性皮炎| 外陰血吸蟲病 | 外陰蟯蟲病| 外陰阿米巴病| 外陰皮膚脂溢性皮炎| 外陰皮脂溢性角化病| 乾性粟粒疹綜合徵| 外陰濕疹| 外陰神經性皮炎| 外陰銀屑病| 外陰黑色棘皮症| 外陰天皰瘡| 外陰卡波西肉瘤|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 結核性陰道炎| 過敏性陰道炎 | 蟯蟲性陰道炎 | 陰道螞蟥叮吸| 陰道血吸蟲病| 陰道美麗筒線蟲病| 單純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復發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卵巢黃體囊腫破裂| 卵巢朱古力囊腫破裂 | 卵巢腫瘤破裂 | 化膿性盆腔血栓靜脈炎| 特納氏綜合徵| 子宮肌瘤| 卵巢囊腫| 月經失調 | 白帶異常| 外陰炎 | 尿路感染| 宮頸炎| 滴蟲性陰道炎| 黴菌性陰道炎| 非特異性陰道炎| 老年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炎| 子宮內膜癌| 尿道炎| 乳腺炎| 絨毛膜癌| 乳腺增生| 陰道痙攣|腺肌症| 副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