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異性外陰炎

非特異性外陰炎

非特異性陰道炎是婦科常見炎症之一,白帶異味,外陰瘙癢,同房疼痛,如果炎症上行感染至盆腔,甚至造成女性不孕。

基本信息

簡介

非特異性外陰炎非特異性外陰炎

婦女的外陰部在一般性細菌(如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及糞便、陰道分泌物或其它物理、化學因素刺激下而發生的皮膚黏膜炎症,叫做非特異性外陰炎。

臨床表現

外陰炎就是外陰的皮膚或黏膜所發生的炎症病變,如糜爛等。非特異性外陰炎的臨床表現大體有以下幾方面:

1、急性炎症:
患者先感到外陰不適,繼而出現瘙癢及疼痛,或有灼熱感,同時可出現外陰部位(包括大、小陰唇,陰蒂)皮膚及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腫脹充血,嚴重時還會形成糜爛、潰瘍,或出現大片濕疹等,並伴有排尿痛、性交痛。另外,外陰部位出現毛囊炎時,也可以因膿腫的發生而使外陰高度腫脹及疼痛,進而形成癤腫。

2、慢性炎症:
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皮膚增厚、粗糙、皸裂,也可以伴有排尿痛或性交痛。

除上述臨床表現外,在婦科檢查方面還應著重檢查陰道及尿道口、尿道旁腺,並注意有無尿瘺或糞瘺。此外,也需要進行諸如陰道分泌物、尿糖定性、大便蟲卵等實驗室檢查,以除外黴菌、滴蟲、淋菌感染,以及糖尿病、蟯蟲感染等。

症狀體徵

外陰皮膚瘙癢、疼痛、燒灼感,於活動、性交排尿、排便時加重。檢查見局部充血、腫脹、糜爛,常有抓痕,嚴重者形成潰瘍或濕疹。慢性炎症可使皮膚增厚、粗糙、皸裂,甚至苔癬樣變。

疾病病因

外陰與尿道、肛門臨近,經常受到經血、陰道分泌物尿液糞便的刺激,若不注意皮膚清潔易引起外陰炎;其次糖尿病患者糖尿的刺激、糞痿患者糞便的刺激以及尿瘙患者尿液的長期浸漬等;此外,穿緊身化纖內褲,導致局部通透性差,局部潮濕以及經期使用衛生棉的刺激,均可引起非特異性外陰炎。

治療方案

1.病因治療
非特異性外陰炎非特異性外陰炎

積極尋找病因,若發現糖尿病應治療糖尿病,若有尿瘺糞瘺應及時行修補術。

2. 局部治療
可用0.1%聚維酮碘液或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5-30分鐘。坐浴後塗抗生素軟膏或紫草油。此外可選用中藥苦參、蛇床子、白癬皮、土茯苓、黃柏各15g,川椒6g,水煎熏洗外陰部,每日1—2次。急性期還可選用微波或紅外線局部物理治療。

疾病預防

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換內褲,穿純棉內褲,保持外陰清潔乾燥

注意事項

1、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定時清潔外陰部,內褲應柔軟透氣並經常清洗晾曬,保持外陰部的乾燥情潔;
2、內衣褲與其餘應分別洗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居住地應通風、保持清潔,防止因潮濕導致至病菌大量滋生;
4、性交、洗澡等應注意清潔,避免交叉感染;
5、積極治療相關疾病。

生活須知

外陰部有尿道口、陰道口、肛門,分別有尿液、陰道分泌物、大便排出,影響周圍環境。此處潮濕、溫暖,又是三道出口,是細菌繁殖的好地方,所以保持外陰部的清潔是十分重要的。

婦科病

婦科病是困擾很多女性的常見病,關愛女性,呵護健康,遠離婦科病的威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