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花

七子花

七子花(拉丁學名:Heptacodium miconioides Rehd.)忍冬科單種屬植物,中國特有,產湖北興山縣,浙江天台山、四明山、義烏北山、昌化湯家灣及安徽徑縣和宣城。很少長在山頂與山脊灌叢中。現資源極少。是國家首批2級重點保護植物。被列入中國被子植物關鍵類群中高度瀕危種類和中國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中優先保護的物種。

基本信息

七子花七子花

簡介

七子花姿態優美,花期長;樹幹潔白、光滑,可與紫薇媲美;花形奇特,花色紅白相間,繁花集於長花序,遠望酷似群蜂采蜜,甚為奇觀。七子花可作為優良的園林綠化觀賞樹種,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七子花為小喬木,一般樹高7米左右,莖幹和樹皮呈灰白色,片狀剝落。七子花主要分布於湖北安徽、浙江的大盤山北山天台山以及涇縣宣城等地區,在模式標本產地——湖北興山已不存在七子花了。

基本資料

七子花七子花
中文學名:七子花
科別: 忍冬科
瀕危類別:稀有
保護級別:2級
現狀:僅零星或小片分布於我國東部中亞熱帶,因多年亂砍濫伐,植株已不斷減少
氣候類型:霧多而涼爽、雨日較多、濕度大
年降水量:1278-1547
土壤PH值:酸性
土壤類型:紅壤過渡到黃壤
七子花七子花
地形特徵:低山坡、山谷
生態特徵:常生於溪邊疏林灌叢中或毛竹林邊緣
群落特徵:常綠闊葉林林緣或疏林
伴生種:小構樹、金鐘花、青莢葉、下江忍冬、大葉稠李
花期:7月
果期:10月
科研價值:對研究忍冬科系統發育有科學價值
經濟價值:是優良的觀賞樹木
保護措施:採取有效保護措施,並引種栽培
繁殖方式:扦插育苗、種子繁殖
栽培要求:采一年生小枝作插穗

形態特徵

七子花七子花
落葉小喬木,高達7米;樹皮灰褐色,片狀剝落;幼枝略呈四棱形,紅褐色。葉對生,厚紙質,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7一16厘米,寬4一8.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微呈心形,近基三出脈,3脈近平行,全緣或微波狀,下面脈上被柔毛;葉柄長5一15毫米。圓錐花序頂生,長達15厘米。由多數密集呈頭狀的穗狀花序組成;穗狀花序有12輪,每輪有7朵花,包括1對有3朵花的聚傘花序和1朵頂生的單花,外面包有10一12枚鱗片狀苞片和小苞片,小苞片各對形狀大小不等,最外一對有缺刻;萼筒長約2毫米,被白色剛毛,萼齒5,長圓形;花冠白色,稍芳香,筒狀漏斗形,外面密生倒向短柔毛,裂片5,近唇形;雄蕊5;子房下位,3室,僅1室能育。果為瘦果狀核果,長圓形,長1一1.5厘米,外具10條縱棱和疏生糙毛,冠以宿存而增大的5萼裂片,裂片紫紅色。

生態特性

七子花七子花
本種分布於丘陵低山。分布區多而涼爽,年平均溫15.4--16.2℃,1月平均溫2.9--4.4℃,7月份平均溫27.4--28℃,極端最低溫-6.1℃,年降雨量1278--1547毫米,雨日較多,濕度大,夏季相對濕度常在90%左右。土壤由紅壤逐步過渡到黃壤,酸性反應。常生於低山坡、山溝溪邊疏林灌叢中或毛竹林邊緣,很少長在山頂與山脊灌叢中。伴生植物主要有小構樹金鐘花青莢葉下江忍冬等;上層喬木有大葉稠李、長杜紫莖與木荷等。本種於3月中下旬展葉,5月上中旬出現花蕾,到7月初開花,花期較長,可延至9月上旬,果實於10月成熟。

分布範圍

七子花七子花(?)
通常分布於海拔600~1000米低山坡、山溝溪邊灌叢中,或毛竹林邊緣,很少生長在山頂和山脊。3月中下旬展葉,5月上中旬既可見到花蕾,到7月初才開花,花期較長,可延至9月上旬,果實於10成熟。 分布於湖山、浙江及安徽省的部分地區。由於多年砍伐,植株數量不斷減少,日前杭州植物園已引種成功。

種群現狀

漸危種。七子花的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興山,以後在原產地再未採到過標本,現僅在中國東部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林緣或疏林內有零星或小片分布。但由於多年砍伐,植株已不斷減少。

瀕危原因

七子花七子花
七子花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目前僅間斷分布於中國的浙江安徽二省。為揭示其瀕危原因,從地質歷史時期的植物變遷、現代地理分布與資源狀況、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及人為干擾的影響等方面對以往研究進行總結分析。研究表明:歷史時期氣候變遷可能導致七子花分布區大幅度縮小和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加之後來人為干擾嚴重,從而造成如今資源稀少且呈片斷分布的現狀;種群片斷化過程中的建立者效應和瓶頸效應造成了七子花的遺傳多樣性水平較低和種群間明顯的遺傳分化,並可能由此產生了有性生殖障礙,降低了其生態適應能力,即使強度不大的人為干擾,也對種群的生存構成威脅。因而在目前狀態下,建議在種群規模大、遺傳多樣性高的七子花分布地設立自然保護區或保護點進行就地保護,對生境退化、規模較小的種群採取遷地的保護措施,並通過人工繁育七子花幼苗擴大種群規模。

保護價值

七子花是單種屬植物,為中國特有,對研究忍冬科系統發育有科學價值。又是優良的觀賞樹木。

保護措施

已在產地天台山委託當地林場管理。其餘各分布點也應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杭州植物園已引種栽培。建議華東、華中各地的植物園和種苗場也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

采一年生小枝作插穗,進行扦插育苗,成活率可達90%左右,且髮根迅速,次年春季即可移植。也可採用種子繁殖。

七子花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七子花七子花
採用體積分數為70%乙醇、60%丙酮及沸水3種溶劑對七子花葉片、花等器官進行提取,並用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銅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4種細菌進行抑菌試驗。結果表明:葉片和花的不同溶劑提取物對4種細菌的抑菌圈大小來看,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高,丙酮提取物次之,水提取物最低。七子花多數器官的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但花和葉的抑菌活性較高,老根和老莖則較低.其中葉片乙醇提取物對4種細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別為7.67、9.67、10.00和10.00 mm;花的乙醇提取物對4種細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別為10.00、12.70、11.00和11.00 mm,花和葉片乙醇提取物對枯草芽孢桿菌和大腸桿菌最小抑菌質量濃度均為50 g•L-1,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均為100 g•L-1,對銅綠膿桿菌分別為50 g•L-1和100 g•L-1,七子花葉片和花的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大小為枯草芽孢桿菌>大腸桿菌>銅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忍冬科

七子花忍冬科木繡球
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川續斷目的一科。灌木、小喬木或木質藤本,很少多年生大型草本。葉對生,稀輪生,單葉,很少為奇數羽狀複葉(接骨木屬),無托葉或具葉柄間托葉,或托葉退化成腺體。花序聚傘狀,或由聚傘花序集合成傘房或圓錐式的復花序,有時因聚傘花序中央的花退化而僅具2 朵花,排成總狀或穗狀花序,常具發達的小苞片。花兩性,極少雜性;花冠合瓣,輻狀、筒狀、高腳碟狀、漏斗狀或鍾狀,5裂(接骨木屬有3裂的),具1~5枚蜜腺,有時花冠兩唇形,筒基部有時膨腫或呈囊狀或距狀;雄蕊5~4,極少3枚;子房下位,由2~5枚心皮合成,2~5(7~10)室,每室含1至多顆懸垂的胚珠。果實為肉質漿果、核果、蒴果、瘦果或堅果。共13屬約500種,主要分布於北溫帶熱帶高海拔山地。中國有12屬200餘種,大多分布於華中和西南各省,其中七子花屬猥實屬雙盾木屬為中國的特有屬。
忍冬科以盛產觀賞植物而著稱。莢蒾屬(如瓊花)、忍冬屬、六道木屬(如大花六道木)和錦帶花屬(如錦帶花)等都是庭園觀賞花木。忍冬屬(如金銀花)和接骨木屬(如接骨木)的一些種是中國傳統的中藥材。接骨木屬的果實可以釀酒。該科與茜草科關係密切,多將它們一起歸入茜草目

磐安縣大盤山自然保護區

七子花忍冬科瓊花
大盤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5.58平方公里,主峰大盤山海拔1245米。那裡特殊的氣候和環境條件成為藥用植物生長的理想場所,區內有野生藥用植物1219種,其中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有258種,約占藥典收載藥用植物總數的一半。珍稀瀕危的藥用植物有石斛大葉三七斑葉蘭支柱蓼靈芝等,重要野生藥用植物有元胡白朮玉竹太子參、玄參等。最有特色的當數野生元胡,許多植物學家尋遍大江南北都沒有發現,而在大盤山海拔900多米的向陰山坡上卻有成片生長。
七子花的花序呈圓錐形,直徑長15厘米左右,遠遠望去就好像是一把把撐開的小雨傘;而小花序則為頭狀,由7朵小花組成。它樹枝優美,花期長,一般喜歡生長在山谷溪邊的陰濕環境中。大盤山一帶峽谷幽長狹窄,其間又有溪流穿過,陽光少濕度大,為七子花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自然環境。
整個大盤山區一共連片分布著七子花灌叢近千畝,規模之大、數量之多、類型之複雜實屬罕見。其中最大單株根徑近100厘米的七子花尤其引人注目。作為中國的特有樹種,七子花主要分布於湖北安徽浙江三省,但在湖北、安徽,這一物種已經絕跡,浙江已成為惟一的七子花物種存留地,而大盤山則是浙江目前最主要的分布中心地。

國家保護植物

國家保護植物,是寶貴的珍稀植物,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藥用價值。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