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木蓮

大果木蓮

大果木蓮,瀕危種。常綠喬木,高10至20米。僅分布於雲南和廣西局部海拔800至1500米的山地峽谷,為陽性樹種,多生於向陽東南坡或西南坡的溝谷及山腰中部。因林地潮濕,種子難於發芽,林中幾無幼苗。花期5、6月,果熟10、11月,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基本信息

種屬概述

大果木蓮大果木蓮
拉丁名:ManglietiagrandisHuetCheng
中文名:大果木蓮
英文名:Big-fruitedManglietia
拉丁科名:Magnoliaceae
中文科名:木蘭科
保護級別:3
分布:雲南(麻栗坡、金平、馬關)、廣西(靖西、那坡)
年降水量:1000-1600毫米
土壤PH值:6.5-7.5
土壤類型:石灰岩土或山地黃壤
地形特徵:向陽東南坡或西南坡石灰岩山地狹谷
生態特徵:陽性樹種,生於溝谷中
群落特徵:蘭科-樟科-山毛櫸科和山茶科組成的混交林
花期:5.8-6.5月
果期:10-11月
現狀:瀕危種。目前僅在雲南東南部與廣西西南部的部分天然林中有星散分布。由於材質優良,為當地民眾非常喜歡的建築用林,歷經無限止的砍伐,現存植株極為稀少;又因種子難於發芽,天然更新極為不良,林中幾無幼樹。
海拔下限(米):800
海拔上限(米):1500

形態特徵

大果木蓮大果木蓮
常綠喬木,高10-20米;新枝綠色,小粗壯,淡灰色。革質,橢圓狀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20-35厘米,寬10-13厘米,先端鈍尖或短突尖,基部寬楔形,兩面無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綠帶灰白色,側脈12-16對;葉柄長2.6-5.5厘米;托葉痕約為葉柄長的1/4。花被片9-11,外輪3,淡紅色,倒卵狀橢圓形,長6-11厘米,中輪的上部2/3紫紅色,倒卵狀橢圓形,長8-11厘米,內輪3(-4),上部2/3淡紅色,間有深紅色線紋,倒卵狀匙形,長7.5-10厘米;雄蕊藥室內向裂,藥隔及花絲紅色;雌蕊群卵圓形。聚合果長圓狀卵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6-20厘米,直徑8-10厘米,蓇葖果成熟時鮮紅色和紅褐色,沿背縫及腹縫開裂,頂端具喙。

生長習性

大果木蓮大果木蓮
大果木蓮生長在北熱帶季雨林或溝谷雨林中的石灰岩山地。氣候濕熱多雨,乾季多霧,空氣濕度大(林內濕度可達90%以上),年平均溫19-22℃,年降水量1000-1600毫米。土壤為不同類型的石灰岩土或山地黃壤,pH值6.5-7.5,有機質含量約15%,枯枝落葉層和腐殖質層厚達10-20厘米以上。大果木蓮常星散生於由木蘭科樟科山毛櫸科山茶科植物組成的混交林內。為陽性樹種,多生於向陽東南坡的溝谷或山腰中部。因林地潮濕、種子難於發芽,林中幾無幼苗幼樹。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果期10-11月。

分布範圍

分布極窄,僅見於雲南東南部金平,麻栗坡、馬關,西疇及西西南部靖西、那坡等縣的局部地區。生於海拔800-1500米的山地峽谷。

花部數量變異

大果木蓮大果木蓮
對雲南省麻栗坡縣和馬關縣等2個大果木蓮(Manglietiagrandis)野生居群花部數量變異的研究表明:花序梗和花梗的數量無變異,均各為1;但花被片、雄蕊和心皮的數量有變異,分別為9-12、138-195和23-104,而且雄蕊和心皮的螺鏇排列方式變化可分為S型、Z型和SZ型等3種類型。在不同結構的數量變異中,作為外部結構的花被片的數量變異係數在3.4%以上,明顯大於數量變異不足0.2%的內部的雄蕊和心皮。在不同居群間,數量變異差異顯著的花部結構是心皮,馬關居群的數量竟達麻栗坡居群的3倍,很不穩定;而差異不顯著的是雄蕊和花被片,它們較為穩定。這些變異表明大果木蓮具有一定的遺傳多樣性。與同科的其它種類相比,大果木蓮的花部數量特徵也存在異步演化,並保留有最多的原始特徵,最為原始。

瀕危及保護

大果木蓮大果木蓮
保護價值
大果木蓮是木蓮屬中較原始的種類,又是特有珍稀樹種。對研究植物區系及木蓮屬分類有一定的科研價值。木材細緻,具耐腐、耐水濕、不蟲蛀等特性,為優良的用材樹種。葉大而濃綠,花大而紅艷、芳香,勝過木蘭屬種類,可作中國南方庭園觀賞樹種。
保護措施
建議各產地嚴禁砍伐大果木蓮。應將雲南麻栗坡、馬關及廣西靖西與越南接壤天然森林劃為國防林,加強保護,並採種、育苗,引種繁殖。雲南省馬關縣和麻栗坡縣的大果木蓮天然林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質及其植株枝葉的磷含量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其林地土壤的pH值為5.7-6.5,自然含水率較高,有機質、全、有效氮、全、速效鉀含量相對較高,而林地土壤的有效磷和全鉀含量較低;大果木蓮植株枝葉中的全磷含量也較低。其研究結果為有效保護大果木蓮,特別是對該樹種的遷地保護和人工培育提供了科學依據。

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項

大果木蓮大果木蓮
播種方法可參照香木蓮、大葉木蓮或華蓋木的方法。但大果木蓮的原產地在北熱帶的石灰岩山地,要求土壤中性或微酸性,pH值6.5-7.5,種子發芽所需溫度以20-30℃為宜。幼苗期要求遮蔭,生長環境要求有較高的濕度。
應在種子未落之前及時採收。將採下的聚合果曬乾或陰乾,待蓇葖裂開時將種子取出,除去紅色外種皮,即行播種。也可將潔淨種子進行沙藏,待翌年春天播種。種子發芽溫度需保持在20-30℃。苗床以疏鬆的沙壤土為宜,播后土壤不宜過濕,約40-50天出苗,苗期需遮蔭,切勿曝曬。
育苗技術措施
播種時期大果木蓮種子播種期分為春季和冬季二個時期。
春播:在不致發生晚霜危害的情況下,春播期愈早愈好,早播可以提早發芽出土,加長苗木生長期,提高苗木生長量。春播時間太遲,氣溫升高,種子發芽率降低,幼苗生長不旺,且生長期縮短。浙江一帶2月底-3月初播種。
冬播:冬播可免去種子沙藏這道工序,提早發芽出土,浙江11月下旬-1月中旬進行。
播種前圃地準備
大果木蓮大果木蓮
苗圃地宜選擇交通方便、勞力充足,有水源、電源的地方。面積大小依苗木生產量而定。苗圃地以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向陽濕潤、疏鬆肥沃、酸鹼度中性者為宜;地下水位最高不超過1.5米,土層厚度不少於50厘米;沙壤土、壤土或砂質壤土為好。
春播圃地準備工作在秋冬進行,畝施0.5-1.0萬公斤腐熟的有機,混入硫酸亞鐵2.5公斤,辛硫酸2.5公斤或呋喃丹2.5公斤,立即全面深翻30-40厘米,深耕可熟化土壤,有利於提高土壤肥力;秋播也宜在播種前1-2個月深耕土地;深耕的同時,清除圃地草根、石塊、前茬雜樁。第二年春天耙地整平,開溝作苗床,苗床最好為東西走向,苗床寬1-1.2米,兩苗床間走道30-40厘米,苗床宜高出土面10厘米-15厘米,再把苗床土壤打碎、摟平、耙細,這樣澆水後不會積水,利於種子發芽和幼苗的生長。要先澆水,待水分被土壤吸收後,田間持水量保持在80%左右,再播種。澆水方法一般採用溝灌,灌水要透。播種前灌水很重要,土壤濕潤,便於種子吸水發芽;但又不能積水,積水後影響種子呼吸,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下種子極易爛掉。
大果木蓮大果木蓮
播種方法和技術處理
大果木蓮種子播種方法一般有三種,即條播、撒播、容器育苗三種方式。大量種子宜用條播和撒播,少量種子宜用容器播種。條播按行距5-8厘米,開溝2-3厘米,也可不開溝直接條播在床面上,條播較為省工,間苗、除草、中耕較為方便,空氣、水分、日照條件也較好,有利於苗木生長和提高苗木質量。撒播則是把種子直接播在苗床上。容器播種宜先配置營養土,裝好營養土後,把種子直接點播在容器中,營養土成分以火灰土、黃心土、有機肥等按4:5:1比例配製。大果木蓮為珍貴樹種,資源稀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採用容器育苗,以提高場圃出苗率、保證較好的苗木質量及便於日後管理
播種前用5%的新潔爾滅1000倍液或每平方米用2克辛硫磷50%混拌細土撒於床面,進行土壤消毒並準備部分消毒的河沙或黃土待用,消毒後床面用塑膠薄膜封閉3-5天。播種時把備用的細沙或黃土與種子混和並拌勻,均勻地撒播在消毒好的床面上,再將消毒的河沙或黃土覆蓋在種子的表面,厚度以蓋住種子為宜,用細眼噴壺噴濕床面,淋透水後用塑膠薄膜封閉床面。
播種後管理
澆水:春季播種後出苗前應一直保持床面濕潤。床面溫度控制在25℃左右,當超過30℃時,要揭開塑膠薄膜通風。當床面發白時,說明水分不足即要澆水。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建議採用噴灌措施
覆蓋:如大田播種則要用木板壓實種子,再在種子上蓋一層粉碎了的心黃土,最後又在苗床蓋上一層稻草。蓋稻草的目的是為保持土壤濕潤和減少水分的蒸發。待種子發芽後,為了防止幼苗黃化,避免幼苗陡長,要及時揭去覆蓋物,揭覆蓋物宜在傍晚或陰天進行。
大果木蓮大果木蓮標本
苗期管理
大果木蓮種子較小,種子破殼後生長出來的小苗幼嫩,管理細緻對芽苗的生長很重要,床面經常保持濕潤,待芽苗大部分出土後,外界溫度達到28℃即可揭開塑膠膜進行煉苗。當芽苗長到6厘米-7厘米,種殼完全脫落即可分批移栽。移栽前土壤進行整理和施肥,每公頃移栽苗床施入400公斤複合肥和150公斤硫酸亞鐵及30公斤的呋喃丹,進行土壤消毒和地下害蟲的防治,並整平築成1-1.2米寬的苗床。移栽按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進行。
小苗管理:移栽後的小苗立即蓋上遮陽網,待小苗木質化後才可揭去遮陽網。雜草對大果木蓮小苗生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春季播種移栽後的苗床很容易長出小草,這時要及時拔除,保持苗床基本無雜草。除草時,用手壓住小苗根部,輕輕拔除,以免鬆動芽苗。並及時拔出弱苗病株,補苗工作在陰天進行,以利於成活。苗床經常保持濕潤,在補澆水時,先用細眼噴壺噴灌,待木質化後可用糞芍輕潑在行間。移植15天后,可以按1-1.5公斤/畝澆尿素或稀糞肥一次。每隔20天鬆土和施肥一次,肥料種類以速效肥為主。大果木蓮小苗長到30厘米時,可以抑制雜草的生長。其後苗木管理即適時的鬆土和澆肥,這時肥料施用濃度可逐步加大,但最好停止施用尿素和糞肥,施一次複合肥或鉀肥,促使苗木生長更充實和根系更健壯,以便安全越冬。整個生長期施肥5-6次。

常見病蟲害及預防

大果木蓮大果木蓮標本
防治病蟲害是幼苗撫育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經常檢查,做好預測預報工作,及時防治,確保苗木生長健壯,提高苗木質量。
大果木蓮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和根腐病。立枯病多在幼苗出土後的初期發生,因幼苗的根莖部幼嫩,易被立枯病侵染,防治方法:⑴用0.5%的硫酸亞鐵溶液或1000倍的等量式波爾多液,隔10天噴灑一次。⑵已發病的植株,可用800倍的退菌特藥液噴灑幼苗,隔7天噴灑一次進行防治。
根腐病防治方法:⑴苗木出土後,在不影響苗木生長的情況下,應少澆水,以不利於發病。⑵對已感染的病株,立即帶土挖除,並在病株周圍1米範圍內進行土壤消毒,藥劑可用50%的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澆灌。
蟲害有小地老虎、蠐螬,它們為害幼苗的根莖部。
小地老虎防治方法:⑴除草滅蟲,保證苗地無雜,可消滅部分蟲卵和幼蟲。⑵鮮草誘殺,用多汁的鮮草或萵筍葉切短,以鮮草、敵百蟲按99.5:0.5份拌成鮮草餌,放入苗地幼苗附近,隔一定距離撒一小堆,誘殺幼蟲。⑶藥劑防治,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灑苗地。蠐螬防治方法:⑴黑光燈誘殺,在雌成蟲大量產之前進行。⑵在成蟲發生期,噴施90%敵百蟲原藥1000倍液。

苗木技術標準

大果木蓮大果木蓮
苗木技術標準包括苗木材料特性和生長表現特性。苗木材料特性包括形態與生理方面的特性,而且是可以測量的,如形態的苗高、地徑、根量;生理的芽休眠、水分狀態、養分狀態等。生長表現特性則為苗木在特定的生長環境中栽植後的所有表現,如根生長潛能、耐寒力、環境逆壓耐受能力等。
事實上,苗木的外觀形態可作為苗木品質優劣的技術標準。因此可由最容易測量的苗木外部形態,如苗高、地徑、重量、根系與梢/根比加以評估分級。苗高是指苗木頂芽至地面的垂直距離。地徑指苗乾接近地面處的直徑。重量包括鮮重和乾重,表示苗木在生長期積累光合作用產物的能力,苗木乾物質的貯存狀況,將直接影響其在造林地上的生長。根系的大小、結構與造林成活、生長和未來的發育具有密切的關係。
大果木蓮一年生苗要求達到地徑1厘米,高度50厘米,苗木根系長達20厘米,苗木主幹通直,葉片和枝條色澤正常,無病蟲害。

觀賞價值

大果木蓮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僅分布於雲南東南部及廣西西南部。該棵大果木蓮是上世紀80年代初由中國已故著名植物學家劉玉壺教授自雲南邊界引種保存在華南植物園木蘭園的,其葉大亮綠,花大色艷,芳香怡人,樹形優美,是非常珍貴的庭園觀賞樹種。

相關詞條

巴東木蓮紅花木蓮 大葉木蓮 香木蓮 木蓮

參考文獻

1楊炳緒;木蓮奇花傳千秋[J];雲南林業;1996年02期;24
2孟凡庭;木蓮播種育苗[J];林業實用技術;2004年02期;22
3邱以祥,朱奇彪;木蓮種子油中胺基酸和微量元素成份分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4年01期;92-93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3

在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機體,均屬於生物。生物應分為幾個界,把行固著生活和自養的生物稱為植物界,簡稱植物。植物的特點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說它可以藉助光能及動物體內所不具備的葉綠素,利用水、礦物質和二氧化碳生產食物。釋放氧氣後,剩下葡萄糖——含有豐富能量的物質,作為植物細胞的組成部分。植物通常是不運動的,因為它們不需要尋找食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植物吧!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