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鱗花

瓣鱗花

瓣鱗花,一年生矮小草本,高5-16cm。葉小,常4枚輪生。花小,粉紅色。瓣鱗花科有4屬90種,中國僅產1屬1種。古地中海植物區系成分的典型代表。分布於新疆、甘肅、內蒙古,多生於海拔1200-1450m處的鹽化草甸中。國家三級保護稀有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瓣鱗花 瓣鱗花

稀有種。該屬在地中海區、澳大利亞、智利和北美西部各有1種。在中國只分布瓣鱗花1種,僅出現在新疆、甘肅和內蒙古境內三個非常狹小的範圍,植株極為零星稀少。

一年生矮小草本,高5-16厘米,少數可高達30厘米;多分枝或少分枝,上升或斜展,有白色短柔毛。葉通常4片輪生,倒卵形或窄倒卵形,長2-6毫米,寬1-2毫米,先端鈍或微缺,基部漸窄成1-2毫米長的短柄,全緣,上面無毛,下面疏生柔毛。花兩性,輻射對稱,形小,無梗,單生葉腋或於莖和枝的上部集成聚傘花序;萼合生,宿存,萼筒長2-5毫米,萼齒5,長0.5-1毫米;花瓣5,粉紅色,長披針形或長倒卵形,長3-4毫米,具有長4-6毫米的舌狀附屬物或爪;雄蕊6,分離,花絲下部連合;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數,側膜胎座。蒴果包藏於宿萼內,卵圓形,長約2毫米,3瓣裂;種子長橢圓形,長0.5-0.7談。地理分布在中國僅見於新疆新源縣、甘肅民勤縣和內蒙古額濟旗等地。生於海拔1200-1450米的河灘、湖邊等鹽化草甸中。

繁殖方法

瓣鱗花 瓣鱗花
瓣鱗花的形態識別 瓣鱗花的形態識別

瓣鱗花的無性繁殖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為劈裂式生長,是瓣鱗花自然更新的主要方式;另一種方式是由莖部向地表發生彎曲,被地表浮沙覆蓋後由莖尖處長出不定根和不定芽,形成新的植株。一般在資源較貧乏、隨機干擾程度高的條件下瓣鱗花以劈裂生長形成的環狀集群為主;反之,以枝條下垂形成新植株為主。調查中發現瓣鱗花的劈裂生長也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當植株生長到一定階段時,首先莖從基部到根部發生多次劈裂,使主根形成多條,以後地上的莖部也相應發生分裂而形成多個獨立的植株;另一種是莖基部以上的部位先發生縱裂,而根部後發生分離,分裂形成的幾個部分由於遇到的小環境不同,有的枯死了,有的存活下來,繼續生長,最後形成幾個獨立的植株,因此,瓣鱗花 往往形成環狀的集群。

對采於不同地段的即將劈裂的過渡狀態的植株觀察時發現,前一種類型的瓣鱗花多生長在地勢相對較高的地段,而後一種類型的瓣鱗花多生長在坡底或地勢相對低洼等土壤水分條件相對較好的環境中,這一現象說明水分條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劈裂生長的發生過程,而在土壤水分條件相對較好的情況下,風力和溫度等外部條件對地上部分的劈裂起著相當大的作用。瓣鱗花對雨水的依賴性和敏感性很強,常以“假死”的方式度過不良環境,並保持春、秋兩次開花的習性,其種群的繁衍以營養繁殖類型為主,劈裂生長又占有較大的比重,這很可能是其遠祖逐漸適應現代荒漠乾旱氣候條件的結果。

此外,劈裂生長是該地區一些強旱生小灌木對乾旱環境的一種特殊適應方式,植物體通過對不同的環境條件採用不同的繁殖方式去延續後代、傳遞基因,這是植物對環境長期適應的最大保證。雖然劈裂生長的機理問題還在研究之中,但其可能具有重要的生態適應意義,它不僅是一種無性繁殖方式,而且對植物擴展空間、擴大種群、增加繁殖途徑、分攤風險、提高適合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植物在乾旱環境中生存的一種積極的適應。

長鹽植物

瓣鱗花 瓣鱗花

在中國甘肅和新疆一帶,長著一種叫“瓣鱗花”的草。這種草高十幾厘米,分枝繁多,四葉輪生,花兒細小呈粉紅色。它能生長在一般植物無法生長的鹽鹼地里。瓣鱗花每當根部從土壤中吸取了鹽和水分後,就會很快通過葉子表面分泌出鹽水來。這種鹽水含有氯化鈉和硫酸鈣等成分,經太陽光照射後,水分蒸發,留在葉面上的也是一層白花花的結晶鹽。人們把這種結晶收集起來即可食用。

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兩棵瓣鱗花分別栽到含鹽和不含鹽的兩類土壤中,結果發現,在不含鹽的土壤中生長的瓣鱗花,沒有分泌出鹽水,不會產鹽;而在帶鹽的土壤中生長的瓣鱗花,分泌出了鹽水,能產鹽。 瓣鱗花的產鹽原因找到了。在夏季來臨才能產鹽。這是很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對於瓣鱗花之類的產鹽植物,科學家正在作進一步研究:如何在那些未經改良的鹽鹼地上大面積載培瓣鱗花,以求一箭雙鵰的功效,即能讓瓣鱗花產鹽,又可以改良土壤。

分布範圍

瓣鱗花 瓣鱗花

國內分布:產新疆,甘肅和內蒙古。

國外分布:分布於歐洲南部,經蘇聯高加索,中亞,西伯利亞南部至蒙古,非洲,亞洲西南部至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

中國僅發現於新疆新源縣、甘肅民勤縣和內蒙古額濟旗等地。該屬在地中海區、澳大利亞、智利和北美西部各有1種,在中國只分布瓣鱗花1種,有科研價值。也可用於改良鹽鹼地,或作為牧場的飼草。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隸屬於瓣鱗花科瓣鱗花屬,只含有瓣鱗花1種。它以花萼3、副萼3、花瓣3、雄蕊3等性狀而區別於薔薇科任何其它屬的植物,有“三瓣薔薇”之美稱。其莖多分枝,具宿存、堅硬而成刺狀的老葉柄;葉為三出複葉;小葉革質,頂生小葉3全裂,裂片與側生小葉同形,全,兩面具長絹毛;葉柄短、堅硬,宿存;托葉膜質,貼生於葉柄。花單生葉腋,花瓣白色或淺粉紅色;雄蕊短於花瓣;子房上位,長卵圓形,密生絹毛,花柱基生。瘦果長圓形,淡黃色,為宿存萼筒所包被。瓣鱗花是一種珍貴的種質資源。園林中可與山石配植裝飾岩石園或製作盆景,適用於華北、西北乾旱地區居民點和風景區的綠化。

研究價值

瓣鱗花是一種古老孑遺的單種屬植物,被國家列為首批三級保護植物,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在分析總結多年的調查研究資料後,從瓣鱗花形態特徵、群落數量特徵、繁殖特徵及其生境等多個方面對瓣鱗花的生物、生態學特徵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好的生境中,瓣鱗花的形態變異性大;在環境因子中,對水分的敏感性和依賴性最強,同時其分布和生長也受土壤類型和土壤鹽分等的限制,生態適應性表現為耐高溫、耐寒冷、耐瘠薄、適乾旱、喜偏鹼性環境。

物種保護

保護價值

瓣鱗花是世界乾旱區的物種,在中國新疆、甘肅和內蒙古乾旱氣候區內是獨特"古地中海"區系成分的典型代表之一,對研究中國乾旱區植物區系的起源、遷移和植物地理分區,均有一定的科學意義,可試驗用於改良鹽鹼地,作牧場的飼草。

保護措施

因該植物極為稀少,植株矮小,無顯著的經濟意義,很少引人注目,尚無保護措施。但鑒於它的科學意義和可能用於改良鹽鹼土的經濟價值,應加強保護和擴大繁殖。瓣鱗花為地中海型乾旱氣候環境中的耐鹽植物。喜生於乾旱區內潮濕並輕度鹽漬化的土壤上。

瓣鱗花的莖葉表面密布著專門排放鹽水的鹽腺,把從土壤中吸收到的過量的鹽通過分泌鹽水的方式排出體外。鹽水蒸騰後留下的鹽結晶可直接食用。可用於改良鹽鹼地,或作為牧場的飼草,也可以得到食用鹽。

栽培方法

種子細小、數量多,可於7-8月熟果期採收種子,在鹽化土壤上播種。

耕作技術

(一)選地瓣鱗花適應性廣,可以在各種地形、土壤中生長。但最適宜的條件是土質鬆軟的沙質壤土,pH值為6.5-7.5,冬季溫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800mm,不宜種植在低洼及易積水的地里。輕度鹽鹼地上可以種植,但當土壤中鹽分超過0.3%時要採取壓鹽措施。

(二)整地瓣鱗花種子小,苗期生長慢,易受雜草的危害,播前一定要精細整地。整地時間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將雜草翻入深層。秋播前如雜草多,還要再深翻一-次或鏇耕一次,然後耙平,達到播種要求。

瓣鱗花有根瘤,能為根部提供氮素營養,一般地力條件下不提倡施氮肥。據有關研究表明,瓣鱗花施磷肥後增產效果比較明顯,且一次施足底肥和以後分期施肥效果基本一樣。播前結合整地施有機肥2-3m2/畝、純磷8-16kg/畝一次施人。由於瓣鱗花生長過程中莖葉帶走大量的鉀,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施些鉀肥以維持高產,為了防止苗期雜草的發生,播前將48%的氟樂靈(100m1/畝)噴入土中,結合整地鏇入5cm土中,有效期可達3-5個月。

播種

(一)選種選擇適宜的良種是種好瓣鱗花成功的第一步。因為瓣鱗花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種後,少則利用2-3年,多則利用4-5年,一旦選錯,幾年受損。

(二)種子處理國內生產的種子有的雜質較多,品質不能保證,所以一定要清選,使淨度90%以上、發芽率85%以上,純度98%以上才行。播前種子最好進行丸衣化處理。按種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劑1.5kg水75kg鉬酸銨1.5kg的配方進行,使種子在苗期不受病蟲害、雜草等的危害,才能健壯生長。

(三)播種時間以秋播最好,播種期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響正常越冬。

(四)播種方法及播種量大部分地區以條播為主,行距30cm,利於通風透光及田間管理。播種量一般為lkg/畝左右,採種田要少些,鹽鹼地可適當多些,播量過大苗細弱。播種深度是影響出苗好壞的關鍵,一般是播種過深,最佳深度為0.5-1cm。

田間管理

(一)除草清除雜草是瓣鱗花田間管理的一項主要內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則是在夏季收割後,由於這兩個時期瓣鱗花生長勢較弱,受雜草危害較為嚴重,特別是夏季收割後,水熱同步雜草生長快,不論採取什麼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時規範。選擇除草劑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二)灌水與排水瓣鱗花耗水量大,每生產lkg乾物質需水800L。在冬前、返青後、乾旱時要澆水。濱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h瓣鱗花會死亡。

(三)病蟲存防治瓣鱗花生育期間遇到病蟲害時一定要及時防治,否則會影響產量和品質。一般用殺螟松、樂果、氰戊菊酯等噴霧,防治害蟲、如發生鏽病、褐斑病、霜霉病,用多菌靈、托布津等藥劑防治。

植物特性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 瓣鱗花為地中海型乾旱氣候環境中的耐鹽植物。喜生於乾區內潮濕並輕度鹽漬化的土壤上。花果期5-8月。

生長習性:瓣鱗花為地中海型乾旱氣候環境中的耐鹽植物。喜生於乾旱區內潮濕並輕度鹽漬化的土壤上。花果期5-8月。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