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楓皮

地楓皮

地楓皮屬木蘭科可治療風濕關節痛;腰肌勞損;蜈蚣咬傷,《新華本草綱要》,樹皮:味辛,澀、性溫,有小毒。有驅風除濕,行氣止痛的功能。分布於廣西。

基本信息

地楓皮地楓皮
拉丁名:Illicium difengpi K. L. B. et K. I. M.
中文名:地楓皮
拉丁科名:Magnoliaceae
中文科名: 木蘭科
保護級別:3
分布:廣西

概述

地楓皮地楓皮
出處《中華本草》
歸經

功效:祛風除濕;行氣止痛

考證:始載於《廣西植物志》

科屬分類木蘭科

拉丁文名:CortexIlliciiDifengpi

主治:風濕關節痛;腰肌勞損;蜈蚣咬傷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500m石灰岩山地的山頂或石山疏林下。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樹皮:味辛,澀、性溫,有小毒。有驅風除濕,行氣止痛的功能。

採收和儲藏:生季采。先10年以上老株,在樹的一側鋸樹皮的上下兩端,有刀直劃,將樹皮剝下,其餘樹皮保留不剝,將樹皮置通風外陰乾。

性味:辛;澀;性溫;小

藥材基源:八角科植物地楓皮的樹皮。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研粉調敷。

基本資料

地楓皮地楓皮
現狀 :漸危種。地楓皮分布區狹窄,皮基本供人藥用,市場上大量收購,贈區民眾筷采濫伐,目前既未繁殖栽培,也沒有採取保護措施,有瀕臨滅絕的危險。

地理分布:分布於廣西西南部龍州天等靖西德保田陽和中部馬山都安等地。生於海拔200-1200米石岩山地。生態學和生物特性分布區年平均溫19.1-22.1℃,1月平均溫11.1-14℃,極端最低溫-0.4至-0.3℃,年降水量1036.9-1792.5毫米。土壤為石灰岩土,中性。為陽性樹種,適應乾旱風大的生境,常生在石山山頂陽光充足的地方,紮根於岩縫石隙中,很少出現在林蔭下和陰暗溝谷。花期4-5月,果期8-9月。

保護價值:莖皮是資源有限的中藥材,現已供不應求。急需保護和發展,以便水續提供該種藥材供應,而且還有利於石灰岩山地的綠化。

保護措施:建議產區的藥材收購部門有計畫地控制每年的收購量,輪流過進行收購,使幼苗、幼樹得以生長。同時應大力宣傳合理採收,來嚴禁挖采和收購根皮,並加強保護母樹,進行採種育苗,人工栽培,藥材收購部門等應尺可能建立地楓皮生產栽培基地。

地楓皮地楓皮
栽培要點:種子繁殖。因種皮薄,在乾燥時油脂變質,過濕時又易腐爛,極易喪失發芽力,故宜隨采隨播。如在春季播種或長途運輸,可參照八角種子的處理方法。

性狀:本品為鉅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aspergillum(E.Perrier)、通俗環毛蚓PheretimavulgarisChe威廉環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櫛盲環毛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的乾燥體。一種習稱“廣地龍”,後三種習稱“滬地龍”。廣地龍春季至秋季捕捉,滬地龍季捕捉,及時部開腹部,去內臟及泥沙,洗淨,曬乾或低溫乾燥。

藥材飲片

飲片名:地楓皮

炮製方法:除去雜質,洗淨,打碎,曬乾。

飲片性狀:為不規則的碎塊狀。外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偶見灰白色地衣斑,粗皮易剝離或脫落,脫落處棕紅色。內表面棕色或棕紅色,具明顯的縱溝紋。質鬆脆,斷面顆粒性。氣微香,味微澀。

炮製作用:使藥物潔淨,便於調劑和製劑。

中藥化學成分

揮髮油0.30%-0.71%,內有:α-和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1,8-桉葉素(1,8-cineole),芳樟醇(linalool),黃樟醚(safrole),樟腦(camphor),乙酸龍腦酯(bornylacetate),月桂烯(myrcene)等28個成分[1]。

動植物形態

地楓皮地楓皮
常綠灌木,高1-3cm。樹皮灰褐色,有縱皺紋,質鬆脆易折斷,斷面顆粒性,芳香;嫩枝褐色。葉常3-5片集生於枝頂;葉柄較粗,長1.3-2.5cm;葉片革質或厚革質,有光澤,倒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0-14cm,寬3-6cm,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邊緣稍向背面反轉。花紅色,腋生或近頂生;花梗長0.6-1.5cm;花被片15-17枚,少數達20枚,最大一片寬橢圓形或近圓形,長約1.3cm,寬1cm,肉質;雄蕊21,稀18、20或22,長3.5-4mm,;心皮常為13,離生,輪狀排列。(艹骨)(艹突)果9-11,先端有彎曲的尖頭,長3-5mm,果梗長1-4cm。花期4-6cm。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藥材鑑定

地楓皮地楓皮
性狀鑑別權坡呈筒狀或半捲筒狀,少數雙捲筒狀,長5-18cm,直徑1-3.5cm,厚2-3mm。外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有不規則細縱皺紋,偶有灰白色地衣斑,皮孔不明顯。栓皮易脫落露出紅棕色皮部;內表面紅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皺紋。質鬆脆,易折斷,斷面顆粒性。氣香。味微澀。水浸泡後無粘液滲出。以質鬆脆、香氣濃烈、油性大者為佳。
顯微鑑別樹皮橫切面:木栓細胞內壁較厚,含紅棕色物。皮層有橢圓形或類圓形分泌細胞。並有石細胞群和少數纖維束。韌皮射線細胞多為單列;韌皮部分泌細胞較小。薄壁細胞含紅棕色物和澱粉粒。理化鑑別取本品粗粉2g,加氯仿5ml,浸泡30min,濾過。取濾液點於濾紙上,乾後於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顯猩紅色至淡猩紅色螢光。

偽品

地楓皮地楓皮
大八角

[來源]
木蘭科(Magnoliaceae)植物大八角IIiciummajusHk.f.etThoms.的乾燥樹皮。
[性狀]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厚可達5mm。表面灰至灰棕色,有苔蘚和地衣附著,皮孔橫向,栓皮不易剝落,剝落後顯紅棕色,內表面棕色,較平滑,質堅硬,不易折斷,微香,味苦。
[鑑別]
1.水浸(液)有粘性。
2、取本品粗粉2g,按地楓皮鑑別項2法製取三氯甲烷浸出液,取濾液滴濾紙上,揮盡三氯甲烷,於紫外光燈(254nm)下顯灰黃色。
3.上述濾液滴於層析聚醯胺片上,於紫外光燈(254nm)下顯淺黃色。

地楓皮地楓皮
山八角

[來源]
木蘭科(Magnoliaceae)植物八角屬植物IIiciumsp.的乾燥樹皮。
[性狀]
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厚可達2mm。外表面褐至灰黑色,有苔蘚附著,皮孔多而明顯,部分橫生,栓皮不易剝落,質較脆,易折斷。有樟木氣,味微辛。
[鑑別]
1.水浸(液)有粘性,但不如紅花八角的強。
2.取本品粗粉2g,按地楓皮鑑別項2法製取三氯甲烷浸出液,取濾液滴濾紙上,揮盡三氯甲烷,於紫外光燈(254nm)下顯淺黃色。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