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豆蓮

胡豆蓮

胡豆蓮,別名是山豆根,【英文名】RADIXSOPHORAETONKINESIS,瀕危種。常綠小灌木或亞灌木。高30至100厘米。零散分布於江西、廣東、廣西等部分地區海拔1000米以下的溝谷溪邊常綠闊葉林下。喜陰濕、腐殖質豐富的環境。花期7月,果期9至10月,對研究豆科植物的系統發育及中國—日本植物區系有一定價值,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苦,寒;有毒。歸肺、胃經。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於火毒蘊結,咽喉腫痛,齒齦腫痛。

基本信息

簡介

拉丁名 Euchresta japonica Hook. f. et Regel
中文名 胡豆蓮
拉丁科名 Leguminosae
中文科名 豆科
保護級別 3
分布 浙江(泰順、文成)、江西(尋烏、遂川、井崗山)、廣東(樂昌、仁化)、
廣西(全州)
現狀 瀕危種。分布零星,數量稀少,隨著天然森林日益縮減,有滅絕的危險。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1000
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或亞灌木,高30一100厘米;莖基部稍呈匍匐狀,分枝少;幼枝、葉柄、小葉下面、花序及小花梗均被淡褐色絨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葉片近革質,稍有光澤,乾後微皺,倒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4一9厘米,寬2.5一5厘米,先端鈍頭,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側脈5一6對。總狀花序長7一14厘米,總花梗長3.5一7厘米;花蝶形,白色;萼長3-4毫米,外被淡褐色短毛,萼齒極短,萼筒斜鐘形;旗瓣長圓形,長l0-13毫米,翼瓣等長,龍骨瓣略短,近分離;雄蕊10,二體,花葯丁字形著生;子房橢圓形,子房柄長約4毫米。莢果肉質,橢圓形,長13一18毫米,熟時深藍色或黑色,有光澤,不開裂,果皮薄;種子1枚,長13一15毫米。
特性 產地主要位於中亞熱帶,星散生於溝谷溪邊常綠闊葉林下,喜陰濕、腐殖質豐富的生境。分布區1月平均溫5.5--8.0℃,絕對最低溫可達-5℃,7月平均溫26--28℃,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土壤為紅壤或黃壤,pH值4.5--5.5。花期7月,果期9--10月。
保護價值 本種間斷分布於中國與日本。該屬的系統地位尚有爭論。最近日本植物學家大橋麽好(Hiroyoshi Ohasshi)根據形態、生態、植物地理、細胞及生化感方面的資料,認為該屬比較原始,接近槐族而又有所不同,應另分出成為一個具單屬的新族。因此本種對研究豆科植物的系統發育及中國--日本植物區系等有一定的意義。
保護措施 在分布區範圍內已建立了一些保護區,如浙江泰順鳥岩嶺、江西井岡山等,應加強管護,並進行引種栽培試驗。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因發芽率低,生長較慢,要注意遮蔭及防寒。

藥方選錄

1、治療赤白痢::山豆根搗末蜜丸.空心煎水下二十丸三服.(《備急方》)
2、治療瘡癬:山豆根搗末臘月豬脂調塗.(《備急方》)
3、治療頭風頭上白屑:山豆根搗末油調塗.(《備急方》)
4、治療齒痛:山豆根一片含於痛處.(《備急方》)
5、治療喉風急證牙關緊閉水谷不下:山豆根、白藥等份.水煎噙之咽下.(《外科集驗方》)
6、治療喉中發癰: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勢重不能言者頻以雞翎掃入喉中引涎出引.(《永類鈐方》)

臨床套用

1、治療宮頸糜爛將山豆根(品種未詳,下同)研成細粉,高壓消毒。先以1:1000新潔爾滅消毒宮頸,後用棉球蘸山豆根粉塗宮頸糜爛處,1~3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觀察320例,一療程後痊癒156例,好轉94例,無效70例,有效率為78.1%。
2、治療鉤端螺鏇體病取山豆根5錢,大青葉2兩,生甘草5錢,加4倍量的水浸漬半天,煎兩次,濾液合併,一日四次分服。治療12例,痊癒11例;無效1例。據觀察,體溫降至正常平均為1.63天,主要症狀及體徵大多在3~5天內明顯減輕或消失。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3

在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機體,均屬於生物。生物應分為幾個界,把行固著生活和自養的生物稱為植物界,簡稱植物。植物的特點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說它可以藉助光能及動物體內所不具備的葉綠素,利用水、礦物質和二氧化碳生產食物。釋放氧氣後,剩下葡萄糖——含有豐富能量的物質,作為植物細胞的組成部分。植物通常是不運動的,因為它們不需要尋找食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植物吧!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