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木蓮

大葉木蓮

大葉木蓮,瀕危種。常綠大喬木,高達30至40米,胸徑100厘米。僅分布於雲南、廣西局部地區海拔450至1500米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喜生於較陰濕的溝谷或山溝下部較低洼處。花期5、6月,果熟10、11月,對研究該屬的系統分類有科研價值,被列為國家2級保護植物。

基本信息

種屬概述

大葉木蓮大葉木蓮
拉丁名:ManglietiamegaphyllaHuetCheng
中文名:大葉木蓮
英文名:MegphyllousManglietia
拉丁科名:Magnoliaceae
中文科名:木蘭科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省縣:雲南西疇,草果山,麻栗坡,老君山;廣西靖西,那坡
分布描述:雲南東南部;廣西西南部
氣候類型:亞熱帶氣候
土壤PH值:4.5-5.7
土壤類型:山地黃壤或黃棕壤
地形特徵:山溝下部低洼處
生態特徵:半陰性樹種,生於陰濕的溝谷兩旁
群落特徵:常綠闊葉林,有時兩者混生在同一環境中組成上層喬木
分布:雲南(西團、麻栗坡)、廣西(靖西、那坡)
現狀:瀕危種。大葉木蓮僅見於雲南東南部和廣西西南部,分布區已非常狹窄。由於當地民眾喜以它作建築用材,森林受到嚴重破壞,生境惡化,目前殘存大樹已甚稀少,幼樹和幼苗亦甚少見,只見一些萌生幼樹。
海拔下限(米):450
海拔上限(米):1500

形態特徵

大葉木蓮大葉木蓮
常綠大喬木,高30-40米,胸徑達1米;小枝、葉背、葉柄、托葉、果柄、佛焰苞等都密被黃褐色長絨毛。葉革質,集生於枝端,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長25-50厘米,寬10-20厘米,先端急短漸尖,基部寬楔形,側脈20-22對;葉柄長2-3厘米;托葉痕為葉柄長的1/3-1/2。花芳香,花梗粗壯,緊靠花被下具1厚約3毫米的佛焰苞;花被片9-12,肉質,外輪淡綠色,倒卵狀長圓形,長5-6.5厘米,中、內輪白色,較狹小;雄蕊多數,長1.2-1.5厘米,花葯長8-10毫米,內向開裂,藥隔紫紅色;雌蕊群卵圓形,長2-2.5厘米。聚合果熟時鮮紅色,卵球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6.5-11厘米;蓇葖沿背縫及腹縫開裂。

花粉形態

大葉木蓮大葉木蓮
木蓮(Manglietiafordio~),大葉木蓮(macrophylla),毛桃木蓮(moto),厚葉木蓮(pachyphyl和銹毛木蓮(rufibarbata)均采自華南植物園木蘭園。取新鮮、成熟花粉,直接封片,在光鏡下測量花粉粒的大小。每種花粉均測量20粒,取其平均值,並以最大值和最小值示變化幅度。掃描5種植物花粉的外壁結構相似,柱狀層較密實,內部空隙很小,多為顆粒,少數初生小柱也常與覆蓋層和基層傾斜,處於小柱進化中的初級階段。與己報導的單性木蘭屬(Kmeria)[61觀光木屬(Tsoongiodendron)tol和鵝掌楸屬砌如r0J-x,o3]有發育較好的柱狀層相比,木蓮屬花粉是原始類型的代表。
木蓮屬花粉形狀、外壁雕紋、花粉壁的結構與己報導的木蘭科其它屬的花粉特徵基本一致口m,證明Dandy所定義的木蘭科是一個十分自然的類群。木蓮屬只產於亞洲東南部,不產美洲,全部為常綠大喬木,每心皮胚珠4-14,從進化的角度看是該科最原始的類群。

生長習性

大葉木蓮大葉木蓮
大葉木蓮生長於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其自然條件與大葉木蓮相同,環境基本相似,有時兩者混生在同一環境中組成上層喬木。大葉木蓮為半陰性樹種,喜生於較陰濕的溝谷兩旁,或山溝下部較低洼處。土壤為山地黃壤或黃棕壤,pH值4.5-5.7,腐殖質層厚達10-20厘米,有機質高達20%左右。少見於乾燥山坡土壤瘦瘠處。常與大葉木蓮ManglietiastrumsinicumLaw,雲南擬單性木蘭ParakmeriayunnanensisHu、伯樂樹BretschneiderasinensisHemsl.及樟科、山毛櫸科、灰木科、五加科、槭樹科、山茶科、金縷梅科的樹種混生成林。花期5-6月,果熟期10-11月。

分布範圍

大葉木蓮分布局限,僅產雲南東南部西疇草果山、麻栗坡老君山及廣西西南部靖西、那坡等地。生於海拔450-1500米的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

瀕危及保護

大葉木蓮大葉木蓮
保護價值
大葉木蓮為木蓮屬中較原始的種類,對研究該屬的系統分類有一定的科研價值。其樹幹通直,材質優良,為上等用材樹種。花大色白,有香味,宜選作四旁綠化、庭園觀賞樹。
保護措施
應嚴禁砍伐,組織有關林業單位採種、育苗,栽培繁殖。建議在雲南西疇縣法鬥草果山建立自然保護區,確保這一地區的珍稀瀕危植物的繼續生存。

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項

大葉木蓮大葉木蓮
應在種子未落之前及時採收。將採下的聚合果曬乾或陰乾,待蓇葖裂開時將種子取出,除去紅色外種皮,即行播種。也可將潔淨種子進行沙藏,待翌年春天播種。種子發芽溫度需保持在20-30℃。苗床以疏鬆的沙壤土為宜,播后土壤不宜過濕,約40-50天出苗,苗期需遮蔭,切勿曝曬。
育苗技術措施
播種時期大葉木蓮種子播種期分為春季和冬季二個時期。
春播:在不致發生晚霜危害的情況下,春播期愈早愈好,早播可以提早發芽出土,加長苗木生長期,提高苗木生長量。春播時間太遲,氣溫升高,種子發芽率降低,幼苗生長不旺,且生長期縮短。浙江一帶2月底-3月初播種。
冬播:冬播可免去種子沙藏這道工序,提早發芽出土,浙江11月下旬-1月中旬進行。
播種前圃地準備
苗圃地宜選擇交通方便、勞力充足,有水源、電源的地方。面積大小依苗木生產量而定。苗圃地以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向陽濕潤、疏鬆肥沃、酸鹼度中性者為宜;地下水位最高不超過1.5米,土層厚度不少於50厘米;沙壤土、壤土或砂質壤土為好。
大葉木蓮大葉木蓮
春播圃地準備工作在秋冬進行,畝施0.5-1.0萬公斤腐熟的有機肥,混入硫酸亞鐵2.5公斤,辛硫酸2.5公斤或呋喃丹2.5公斤,立即全面深翻30-40厘米,深耕可熟化土壤,有利於提高土壤肥力;秋播也宜在播種前1-2個月深耕土地;深耕的同時,清除圃地草根、石塊、前茬雜樁。第二年春天耙地整平,開溝作苗床,苗床最好為東西走向,苗床寬1-1.2米,兩苗床間走道30-40厘米,苗床宜高出土面10厘米-15厘米,再把苗床土壤打碎、摟平、耙細,這樣澆水後不會積水,利於種子發芽和幼苗的生長。要先澆水,待水分被土壤吸收後,田間持水量保持在80%左右,再播種。澆水方法一般採用溝灌,灌水要透。播種前灌水很重要,土壤濕潤,便於種子吸水發芽;但又不能積水,積水後影響種子呼吸,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下種子極易爛掉。
播種方法和技術處理
大葉木蓮種子播種方法一般有三種,即條播、撒播、容器育苗三種方式。大量種子宜用條播和撒播,少量種子宜用容器播種。條播按行距5-8厘米,開溝2-3厘米,也可不開溝直接條播在床面上,條播較為省工,間苗、除草、中耕較為方便,空氣水分、日照條件也較好,有利於苗木生長和提高苗木質量。撒播則是把種子直接播在苗床上。容器播種宜先配置營養土,裝好營養土後,把種子直接點播在容器中,營養土成分以火灰土、黃心土、有機肥等按4:5:1比例配製。大葉木蓮為珍貴樹種,資源稀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採用容器育苗,以提高場圃出苗率、保證較好的苗木質量及便於日後管理。
播種前用5%的新潔爾滅1000倍液或每平方米用2克辛硫磷50%混拌細土撒於床面,進行土壤消毒並準備部分消毒的河沙或黃土待用,消毒後床面用塑膠薄膜封閉3-5天。播種時把備用的細沙或黃土與種子混和並拌勻,均勻地撒播在消毒好的床面上,再將消毒的河沙或黃土覆蓋在種子的表面,厚度以蓋住種子為宜,用細眼噴壺噴濕床面,淋透水後用塑膠薄膜封閉床面。
大葉木蓮大葉木蓮
播種後管理
澆水:春季播種後出苗前應一直保持床面濕潤。床面溫度控制在25℃左右,當超過30℃時,要揭開塑膠薄膜通風。當床面發白時,說明水分不足即要澆水。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建議採用噴灌措施。
覆蓋:如大田播種則要用木板壓實種子,再在種子上蓋一層粉碎了的心黃土,最後又在苗床蓋上一層稻草。蓋稻草的目的是為保持土壤濕潤和減少水分的蒸發。待種子發芽後,為了防止幼苗黃化,避免幼苗陡長,要及時揭去覆蓋物,揭覆蓋物宜在傍晚或陰天進行。
苗期管理
大葉木蓮種子較小,種子破殼後生長出來的小苗幼嫩,管理細緻對芽苗的生長很重要,床面經常保持濕潤,待芽苗大部分出土後,外界溫度達到28℃即可揭開塑膠膜進行煉苗。當芽苗長到6厘米-7厘米,種殼完全脫落即可分批移栽。移栽前土壤進行整理和施肥,每公頃移栽苗床施入400公斤複合肥和150公斤硫酸亞鐵及30公斤的呋喃丹,進行土壤消毒和地下害蟲的防治,並整平築成1-1.2米寬的苗床。移栽按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進行。
小苗管理:移栽後的小苗立即蓋上遮陽網,待小苗木質化後才可揭去遮陽網。雜草對大葉木蓮小苗生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春季播種移栽後的苗床很容易長出小草,這時要及時拔除,保持苗床基本無雜草。除草時,用手壓住小苗根部,輕輕拔除,以免鬆動芽苗。並及時拔出弱苗病株,補苗工作在陰天進行,以利於成活。苗床經常保持濕潤,在補澆水時,先用細眼噴壺噴灌,待木質化後可用糞芍輕潑在行間。移植15天后,可以按1-1.5公斤/畝澆尿素或稀糞肥一次。每隔20天鬆土和施肥一次,肥料種類以速效肥為主。大葉木蓮小苗長到30厘米時,可以抑制雜草的生長。其後苗木管理即適時的鬆土和澆肥,這時肥料施用濃度可逐步加大,但最好停止施用尿素和糞肥,施一次複合肥或鉀肥,促使苗木生長更充實和根系更健壯,以便安全越冬。整個生長期施肥5-6次。

常見病蟲害及預防

大葉木蓮大葉木蓮
防治病蟲害是幼苗撫育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經常檢查,做好預測預報工作,及時防治,確保苗木生長健壯,提高苗木質量。
大葉木蓮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和根腐病。立枯病多在幼苗出土後的初期發生,因幼苗的根莖部幼嫩,易被立枯病侵染,防治方法:⑴用0.5%的硫酸亞鐵溶液或1000倍的等量式波爾多液,隔10天噴灑一次。⑵已發病的植株,可用800倍的退菌特藥液噴灑幼苗,隔7天噴灑一次進行防治。
根腐病防治方法:⑴苗木出土後,在不影響苗木生長的情況下,應少澆水,以不利於發病。⑵對已感染的病株,立即帶土挖除,並在病株周圍1米範圍內進行土壤消毒,藥劑可用50%的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澆灌。
蟲害有小地老虎、蠐螬,它們為害幼苗的根莖部。小地老虎防治方法:⑴除草滅蟲,保證苗地無雜草,可消滅部分蟲卵和幼蟲。⑵鮮草誘殺,用多汁的鮮草或萵筍葉切短,以鮮草、敵百蟲按99.5:0.5份拌成鮮草餌,放入苗地幼苗附近,隔一定距離撒一小堆,誘殺幼蟲。⑶藥劑防治,50%辛硫磷乳1000倍液噴灑苗地。蠐螬防治方法:⑴黑光燈誘殺,在雌成蟲大量產卵之前進行。⑵在成蟲發生期,噴施90%敵百蟲原藥1000倍液。

苗木技術標準

大葉木蓮大葉木蓮
苗木技術標準包括苗木材料特性和生長表現特性。苗木材料特性包括形態與生理方面的特性,而且是可以測量的,如形態的苗高、地徑、根量;生理的芽休眠、水分狀態、養分狀態等。生長表現特性則為苗木在特定的生長環境中栽植後的所有表現,如根生長潛能、耐寒力、環境逆壓耐受能力等。
事實上,苗木的外觀形態可作為苗木品質優劣的技術標準。因此可由最容易測量的苗木外部形態,如苗高、地徑、重量、根系與梢/根比加以評估分級。苗高是指苗木頂芽至地面的垂直距離。地徑指苗乾接近地面處的直徑。重量包括鮮重和乾重,表示苗木在生長期積累光合作用產物的能力,苗木乾物質的貯存狀況,將直接影響其在造林地上的生長。根系的大小、結構與造林成活、生長和未來的發育具有密切的關係。
大葉木蓮一年生苗要求達到地徑1厘米,高度50厘米,苗木根系長達20厘米,苗木主幹通直,葉片和枝條色澤正常,無病蟲害。

植物價值

大葉木蓮大葉木蓮
觀賞價值
大葉木蓮M.megaphylla喬木,高可達30-40米,小枝、葉下、葉柄、托葉、果柄、佛焰苞均被銹褐色長絨毛。花被片9-10片,3輪,乳白色花期6月,果期9-10月。僅見於廣西、雲南的海拔450-1500米山地林中,分布區已非常狹窄,國家2級保護的瀕危植物。大葉木蓮為木蓮屬中較原始的種類,對研究該屬的系統分類有一定的科研價值。其樹幹通直,材質優良,為上等用材樹種。花大色白,有香味,可作為庭園觀賞樹種。
科研價值
大葉木蓮為木蓮屬中較原始的種類,對研究該屬的系統分類有科研價值。

相關詞條

巴東木蓮紅花木蓮 大果木蓮 香木蓮 木蓮

參考文獻

1楊炳緒;木蓮奇花傳千秋[J];雲南林業;1996年02期;24
2孟凡庭;木蓮播種育苗[J];林業實用技術;2004年02期;22
3邱以祥,朱奇彪;木蓮種子油中胺基酸和微量元素成份分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4年01期;92-93
4邱以祥;木蓮樹栽培技術初探[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年03期;123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3

在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機體,均屬於生物。生物應分為幾個界,把行固著生活和自養的生物稱為植物界,簡稱植物。植物的特點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說它可以藉助光能及動物體內所不具備的葉綠素,利用水、礦物質和二氧化碳生產食物。釋放氧氣後,剩下葡萄糖——含有豐富能量的物質,作為植物細胞的組成部分。植物通常是不運動的,因為它們不需要尋找食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植物吧!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