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楸[中藥]

鵝掌楸[中藥]
鵝掌楸[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鵝掌楸,中藥名。為木蘭科植物鵝掌楸 (Hemsl.)Sargent.的根和樹皮。分布於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驅風除濕,止咳,強筋骨之功效。常用於風濕關節痛,肌肉痿軟,風寒咳嗽。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和樹皮。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驅風除濕,止咳,強筋骨。

主治

風濕關節痛,肌肉痿軟,風寒咳嗽。

相關配伍

1、治痿症(肌肉萎縮):鵝掌楸根、大血藤各50g,茜草根、一口血各15g,豇豆、木通各25g,紅花1.5g。泡酒服。(《貴州草藥》)

2、治風濕關節痛:鵝掌楸根、刺桐各50g。煨水服。(《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15-30g。

採集加工

夏、秋季采樹皮切絲,秋采根,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40米,胸徑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葉馬褂狀,長4-12(18)厘米,近基部每邊具1側裂片,先端具2淺裂,下面蒼白色,葉柄長4-8(-16)厘米。花杯狀,花被片9,外輪3片綠色,萼片狀,向外彎垂,內兩輪6片、直立,花瓣狀、倒卵形,長3-4厘米,綠色,具黃色縱條紋,花葯長10-16毫米,花絲長5-6毫米,花期時雌蕊群超出花被之上,心皮黃綠色。聚合果長7-9厘米,具翅的小堅果長約6毫米,頂端鈍或鈍尖,具種子1-2顆。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900-1000米的山地林中。分布於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

現代套用

治療風濕病,肌肉萎縮和感冒等。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除濕,止咳。主治風濕關節痛,風寒咳嗽。”

國家保護植物

國家保護植物,是寶貴的珍稀植物,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藥用價值。

世界上奇特的植物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