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蘭

金佛山蘭

蘭科,植株高15—35厘米。根狀莖粗短,葉片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花苞片三角狀披針形,花黃色,基部稍帶白色,直立,不開放或稍張開;萼片狹橢圓形或近橢圓形,花瓣與唇瓣相似,均為倒卵狀橢圓形,蒴果直立,近橢圓形,花期4--6月,果期9月。單種屬。是中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系古老而罕見的物種,分布區狹窄,數量極少,呈零星散生。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中文名:金佛山蘭
拉丁科名:Orchidaceae
中文科名:蘭科
保護級別:2
分布:四川南川金佛山
海拔下限(米):700 主要1000
海拔上限(米):2100 主要1500

形態特徵

金佛山蘭金佛山蘭
植株高15—35厘米。根狀莖粗短,具多數粗2.5--4毫米的肉質纖維根。葉4--6枚;葉片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紙質,長6--9厘米,寬1.2—3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抱莖,無毛,具5--7脈。總狀花序長3--6厘米,通常具3--6花,罕有減退為1--2花;花苞片三角狀披針形,長1—1.5毫米,最下面的1枚常近鐮刀狀,長約1厘米;花梗子房長1.3—1.6厘米;花黃色,基部稍帶白色,直立,不開放或稍張開;萼片狹橢圓形或近橢圓形,長1.5—1.7厘米,寬3.5--4.5毫米,基部收狹成短爪,先端鈍,具5脈;花瓣與唇瓣相似,均為倒卵狀橢圓形,長1.1—1.3厘米,寬4—4.5毫米,基部明顯具爪;蕊柱近三棱狀圓柱形,頂端稍擴大,黃綠色,連花葯長約6--7毫米;花葯長圓狀卵球形,長約1.5毫米;花絲寬闊,近卵狀披針形,長1—1.5毫米;退化雄蕊5枚,在蕊柱頂端圍繞柱頭而生,較大的3枚近舌狀,白色並具銀色斑點,較小的2枚不甚明顯,與蕊柱同色,小的2枚與側生萼片對生,大的3枚與花瓣對生,舌狀;花粉塊每室2個,無附屬體;子房棒狀,王室;花粉團白色,一端較細,側面觀近鐮刀狀狹卵形,長約1.6毫米,寬約0.3毫米。蒴果直立,近橢圓形,長約2厘米,寬約6.5毫米,頂端具宿存的蕊柱,具喙,縱裂;種子多數,近菱形。花期4--5月,果期6--7月。單種屬。

特性及現狀

金佛山蘭金佛山蘭
金佛山蘭分布區的氣候冬冷夏涼,霜期長,霧多,雨多,濕度大。對土壤要求不嚴,喜生於陽光充足的林下、林緣、荒坡、灌叢中。為自花傳粉植物,肉質根可沿石縫隙而伸長。花期5月,果期9月。
種群現狀:稀有種。金佛山蘭又名進蘭。是中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系古老而罕見的物種,分布區狹窄,數量極少,呈零星散生。由於森林遭到嚴重破壞,生境惡化,殘存植株越來越少,如不採取有效保護措施,將會滅絕。

保護價值

金佛山蘭金佛山蘭

金佛山蘭為蘭科植物中較原始的屬種,對研究蘭科系統發育和起源有極重要的意義。但由於殘存數量不多,極須進行保護。

保護措施

目前無任何保護措施,應在金佛山自然保護區內予以特殊保護,開展引種栽培繁殖試驗,並進行生態學生物學特性的研究,為擴大栽培提供科學依據。使這一古老而珍稀的植物免於滅絕。

栽培要點

金佛山蘭金佛山蘭
目前尚未進行引種栽培。可試行一般蘭科植物的栽培法,用分生繁殖,並研究用培養基育苗或用組織培養法繁殖。
分生繁殖
春季開花的種類一般在9-10月生長停止時進行分割。秋季開花的種類應在
春季新芽未抽出前進行。一般2-3年分割一次。有常見三種分生法:
1、分株法:分割兩莖間匍匐莖而成。用此法繁殖的有春蘭線葉春蘭春劍建蘭墨蘭大花蕙蘭兜蘭寒蘭蝴蝶蘭舞女蘭等。
2、分葉法:石斛蘭莖上會產生不定芽,在芽的基部產生不定根,取帶不定根的小植株下來栽植,使其得以繁殖。
3、扦插法:具長莖的石斛蘭,將莖剪下,剪成每段帶2-3節的插條,用水苔作基質,插條只露出頂端小部分,根端向下,插條生根發芽,長成小植株後再分栽。
無菌播種法芽
此法一般在雜交育種中套用。要得到雜交種,必須在開花時選定親本,進行人工雜交授粉。授粉後子房膨大,約經6-8個月,蒴果由綠色轉黃綠色時,種子成熟。當果皮未破裂時,表面用酒精消毒,用清潔刀片挖出種子,播入已滅菌的專一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在播後9-10個月,小苗可出瓶移植到小盆中。
組織培養法
此法是目前大多數洋蘭的大批量繁殖方法。是利用蘭芽莖尖、花軸等細胞分裂旺盛的組織,切割下來後,放置於滅菌培養基中進行培養。此法能使優良、稀有的品種在較短時期內快速、大量繁殖。而且培養出的蘭花植株系無病毒苗,具有提純復壯的意義。但此法需一定設備儀器,一般家庭難以使用。適用於大型花場、種苗場。

金佛山蘭屬

金佛山蘭雙蕊蘭
基本資料
是否模式種:是
屬名模式:金佛山蘭 Tangtsinia nanchuan S.C.Chen
屬中文名:金佛山蘭屬
屬拉丁名:Tangtsinia S.C.Chen
本屬生境:生於溪邊。海拔1000~1500米。
本屬分布:四川南川縣金佛山。
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本屬特徵
陸生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縮短。莖單一,直立,近5棱狀圓柱形,基部具鞘數枚。葉科,橢圓形或近披針形,紙質,無柄,基部抱莖。總狀花序具花3至5朵。花直立,幾不扭轉。苞片最下1枝葉狀,其餘苞片鱗片狀。花被近整齊,萼片3枚,直立,狹橢圓形,長1.6厘米,花瓣3,倒卵狀橢圓形,長1.2厘米;蕊柱直立,近三校狀圓柱形,頂端稍擴大;柱頭生於蕊柱頂端,直立,蕊喙不存在;能育雄蕊1枚,與中萼片對生,花葯近基著,長圓狀卵形,藥室並行;退化雄蕊5枚,在蕊柱頂端圍繞柱頭而生,小的2枚與側生萼片對生,大的3枚與花瓣對生,舌狀;花粉塊每室2個,無附屬體;子房棒狀,王室。蒴果橢圓形,稍壓扁,直立,頂端具喙,縱裂;種子多數,近菱形。花期4~5月,果期6~7月。單種屬。

罕見蘭科植物

金佛山蘭雙蕊蘭
雙蕊蘭
現狀:瀕危種。雙蕊蘭蘭科中最原始的植物之一。僅分布於遼寧東部山區,分布範圍很狹窄,非常珍奇稀有,近年來多次到模式產地採集均未再發現,目前已面臨絕滅狀態。
形態特徵:多年生腐生草本,高17-24厘米;根狀莖短而彎曲,粗約2.5毫米,具稍肉質的細根。莖直立,圓柱狀,不分枝,粗4-5毫米,乳白色;無綠葉;鞘4枚,互生,膜質,圓筒狀,稍脹大,長2-3厘米,無毛,先端斜卵狀。總狀花序長6-8厘米,具17朵花;花直立,淡綠色,幾不扭轉,具乳頭狀短柔毛,花梗長4-6毫米;苞片披針形,長7-8毫米,膜質;萼片與花瓣均離生,斜展,萼片3,長圓狀披針形,長約3.5毫米,寬1.5毫米,側花瓣3,與唇瓣相似,近長圓形,比萼片略短而狹;蕊柱直立,連同花葯長2.5毫米,無蕊喙;能育雄蕊2枚,著生於蕊柱頂端,直立,1枚與中萼片對生,另1枚與中央花瓣(唇瓣)對生,花絲極短,花葯近卵形,2室,長約0.6毫米,寬0.4毫米,花粉成團狀,每藥室1個;柱頭頂生,近盤狀,子房橢圓形,長約4毫米,寬2.5毫米,胚珠多數。
地理分布:雙蕊蘭分布於遼寧省桓仁縣老禿頂子、象鼻子溝新賓縣大東溝山坡柞林下。
生態特性:分布區為溫帶濕潤型季風氣候,1月平均溫為-14.2℃,7月平均溫為23℃,年平均溫為6.2℃,年降水量894毫米,土壤為暗棕壤。雙蕊蘭是腐生植物,生於海拔700-800米的柞林下腐殖質深厚的土壤。花期8月。
保護價值: 雙蕊蘭是蘭科中最原始的類型之一,也是中國的特有的單種屬植物,對研究古代植物區系,蘭科的系統演化,親緣關係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保護物種也有作用。
獨花蘭
現狀:稀有種。獨花蘭最初見於浙江西天目山與江蘇寶華山,目前已趨於滅絕狀態。其他分布區雖有一定數量的植株,但因連年亂砍林木,生境漸趨惡化,而日益減少。更重要的是本種的假鱗莖是治療瘡毒與傷的良藥,有些產區的民眾常採掘全株入藥,破壞極為嚴重。 形態特徵 陸生直立草本,假鱗莖寬卵形或寬長圓形,淡黃白色,常2-3個連線,底部生纖維根,頂端生1葉。葉寬卵形或寬橢圓形,長7-11厘米,寬4.5-8厘米,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全緣,下面帶紫紅色,中脈兩側各有明顯弧狀脈3-4條;葉柄長 5.5-9.5厘米,具棱。花葶生於頂端葉腋,上有2-3枚鞘狀退化葉;花單朵頂生,直徑5.5-7厘米,淡紫色;萼片3,長圓狀披針形;花瓣倒卵狀匙形,具腺體;唇瓣生於無柄蕊柱的基部,有長約2厘米稍彎曲的距,3裂,側裂片斜卵形,圍抑蕊柱,中裂片斜出,腎形,邊緣稍呈皺波;內面唇盤上具5枚縱褶片,連同內壁邊緣均散生紫紅色疣點和細腺點;蕊柱有寬翅,背面帶淺紫紅色,蕊喙具2小齒;子房極短,圓柱形。
金佛山蘭獨花蘭
地理分布:分布於中國東部和中部中亞熱帶丘陵山地,海拔400-1500米。產江蘇句容,浙江臨安、奉化,安微南部歙縣、績溪、太平、休寧、廣德、祁門,江西廬山、鉛山、資溪、龍南、全南,湖南石門、桑植、大庸、城步、綏寧,湖北西部利川、鶴峰、恩施、建始、竹溪,陝西南部平利、南鄭與四川東部巫山、萬縣、忠縣、石柱等地。
生態特性:本種分布區的氣候特點是雲霧多,濕度大,氣溫低。以浙江為例,年平均溫14-15℃,1月平均溫2.7-3.5℃,7月平均溫約27℃;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以上。土壤主要為黃壤,含有機質3.9%,強酸性反應,pH值4.5-5.0。常生於陰坡,以大葉冬青等為主的常綠闊葉林和以燈台樹等為主的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下潮濕溝邊、山谷岩壁下。本種9月芽萌動並開始展葉,同時抽生花葶,次年3月下旬開花,至4月上旬花謝,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逐漸黃枯,一年中生長期僅8個月。假鱗莖一般每年結出一個,並具新老更替特點。植株很少結實。

金佛山風景區

金佛山蘭金佛山風景區
位於四川省南川市境內,系大婁山東段支脈的突異山峰。面積441平方公里,有景點及觀景點80多個。最高峰風吹領海撥2251米,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以其三個特點吸引著海內外遊人:一是珍稀植物集中,二是自然山林原始奇特,三是山、水、林、泉、洞、兼而有之,錯綜組合,相得益彰。由金佛、柏枝、菁壩三山組成;景區山峰層巒疊嶂,群峰聳峙,最高峰海拔2251米,總面積1300平方千米,原始森林占三分之一;遊覽區域264平方千米。金佛山融山、水、林、石、洞於一身,氣勢雄偉,地形複雜,怪石嵯峨,洞穴深幽,山泉密布,佳木奇花遍野,奇、絕、雄、秀、險的景區特點,令遊客賞心悅目。

金佛山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79年,素有植物王國之稱,共有植物5099種,屬國家保護植物52種,銀杉銀杏大葉茶方竹杜鵑王樹屬國家一類保護植物,被譽為“金山五絕”,還有“金山三精”人參竹米天竹黃。動物500多種,其中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金錢豹、雲豹華南虎白冠鶴紅腹角雞金絲猴黑葉猴梅花鹿等。金佛山春天是花海一片,夏天是清涼世界,秋天紅葉畫染,冬天玉樹環枝,四季景觀獨具特色,是理想的遊覽勝地。1988年,金佛山以四川金佛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國家保護植物

國家保護植物,是寶貴的珍稀植物,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藥用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