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楓荷

半楓荷

半楓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Chang),別名金縷半楓荷、木荷樹、小葉半楓荷,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中國特有種,具有楓香屬Liguidambar和蕈樹屬Altingia兩屬間的綜合性狀,對研究金縷梅科系統發育有科學價值。現殘存於中國南部和東南山區,受人為破壞嚴重,加之天然更新不易,保存植株極少。木材材質優良,鏇刨性良好,可作鏇刨製品。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半楓荷半楓荷
常綠喬木,高約17米,胸徑達60厘米,樹皮灰色,稍粗糙;芽體長卵形,略有短柔毛;當年枝幹後暗褐色,無毛;老枝灰色,有皮孔。簇生於枝頂,革質,異型,不分裂的葉片卵狀橢圓形,長8-13厘米,寬3.5-6厘米;先端漸尖,尾部長1-1.5厘米;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稍不等側,上面深綠色,發亮,下面淺綠色,無毛,或為掌狀3裂,中央裂片長3-5厘米,兩側裂片卵狀三角形,長2-2.5厘米,斜行向上,有時為單側叉狀分裂;邊緣有具腺鋸齒;掌狀脈3條,兩側的較纖細,在不分裂的葉上常離基5-8毫米,中央的主脈還有側二脈4-5對,與網狀小脈在上面很明顯,在下面突起,葉柄長3-4厘米,較粗壯,上部有槽,無毛。雄花的短穗狀花序常數個排成總狀,長6厘米,花被全缺,雄蕊多數,花絲極短,花葯先端凹入,長1.2毫米。雌花的頭狀花序單生,萼齒針形,長2-5毫米,有短柔毛,花柱長6-8毫米,先端捲曲,有柔毛,花序柄長4.5厘米,無毛。頭狀果序直徑2.5厘米,有蒴果22-28個,宿存萼齒比花柱短。

生長環境

半楓荷半楓荷
產地多屬亞熱帶低山至中山,向南楔入熱帶,分布點的年均溫在18℃以上,極端低溫可達-5℃,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半楓荷喜生於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如貴陽黔靈山為典型的酸性黃壤,三都、荔波、榕江、赤水等地的半楓荷生長在pH為5-6的酸性紅黃壤或紫色土地上。花期2-3月,果實秋季成熟。
半楓荷為中性樹種,幼年期較耐陰;天然更新力差,萌生能力也較弱,在貴州多散生於海拔700-12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常與蕈樹、絲栗栲、楓香、楊梅、細枝柃、油茶、中華裏白等混生,有時也生於馬尾松杉木疏林中。

分布範圍

半楓荷分布半楓荷分布
分布於江西南部、廣西北部、貴州南部,廣東(海南島在內)。半楓荷為中國特有種,其分布中心在華南或華東地區的福建東南部永春、西南部龍巖、漳平、南靖和中部南平;江西東南部石城、瑞金和南部龍南、金南、尋烏、安遠;湖南南部宜章,廣東東北部灌陽、賀縣、龍勝、臨桂、永福、大苗;貴州的赤水官渡、貴陽黔靈山、榕江沙平溝、雷公山、三都壩街、荔波茂蘭、月亮山等山區。由於森林植被嚴重破壞,殘存的種群落數量已極為稀少,多為零星生長的單株,同時其樹皮及根可供藥用而遭剝皮之災,如三都壩街一帶的半楓荷,其樹皮已被刮剝近乾頂,實屬名存實亡。

品種分類

閩半楓荷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H.T.Changvar.fukienensisH.T.Chang
半楓荷半楓荷
常綠喬木高15米,小枝無毛,常屈曲。葉橢圓形,長6-8厘米,寬3-4.5厘米,先端尖或略鈍,基部闊楔形,三出脈離基3-4毫米,側脈7-8對,邊緣有密生細鋸齒,葉柄長1.7-2.5厘米。頭狀果序直徑2.2厘米;蒴果上半部突出,萼齒長2-3毫米,花柱長3-5毫米。
分布於福建
小葉半楓荷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H.T.Changvar.parvifolia(Chun)H.T.Chang
常綠喬木,高20米。葉矩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5-8厘米,寬3-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尖銳;或為叉狀3裂,則基部圓形或平截;邊緣有鋸齒,三出脈離基2-4毫米,中肋上在側脈4-5對;葉柄長2-3厘米。頭狀果序直徑約2.5厘米(不計花柱),蒴果先端突出,萼齒長3-4毫米,宿存花柱長5-6毫米。
分布於廣東北部及廣西北部。

主要價值

半楓荷半楓荷枝葉

根供藥用,治風濕跌打,瘀積腫痛,產後風癱等。
【侗藥】美要蟬:葉、樹皮治風濕骨痛;樹皮治腹痛,腹瀉,半身癱瘓小兒麻痹後遺症;全株治風濕麻痹,偏頭痛《桂藥編》。美堯禪Meixyaopsanc:根皮主治寧乜稿盼兜輪(婦女產後傷風),風濕骨痛《侗醫學》。【瑤藥】別曼般:功用同侗族《桂藥編》。半楓荷:用於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產後風癱,中風后遺症[4]。【壯藥】半楓荷,咪縷烈:功用同侗族《桂藥編》。【苗藥】都敏培:功用同侗族《桂藥編》。
根:辛,微溫。祛風除濕,舒筋活血。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腰腿痛,痢疾;外用於刀傷出血。
化學成分
目的從金縷半楓荷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根莖抗炎有效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離鑑定化合物。方法通過巴豆油鼠耳刺激藥理實驗確定金縷半楓荷抗炎有效部位,利用矽膠柱層析等手段分離單體化合物,藉助質譜和核磁(包括HMQC,HMBC)等光譜學測定確定化合物結構。結果從該植物中分離鑑定了9個化合物:齊墩果酸、3-羰基齊墩果酸、2α,3β-二羥基齊墩果酸、2α,3β,23-三羥基齊墩果酸、鞣酸-3,3'二甲醚、鞣酸-3,3',4-三甲醚、鞣酸-3,3'-二甲醚-4-O-β-D-木糖苷、β-谷甾醇和硬脂酸。結論首次從金縷半楓荷中分離得到上述化合物。
藥用價值
半楓荷半楓荷
半楓荷散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4組各50例。半楓荷散組以半楓荷散(由半楓荷根、荊芥、防風、乳香、胡椒根組成)治療;扶他林膏組以扶他林膏治療;複方南星止痛膏組以複方南星止痛膏治療;理療組以YSHD-Ⅰ型紅外線治療燈治療。結果:愈顯率、總有效率治療組分別為68%、90%,複方南星止痛膏組分別為44%、82%,扶他林膏組分別為42%、70%,理療組分別為38%、78%。半楓荷散組與複方南星止痛膏組、理療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與扶他林膏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結論:半楓荷散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顯著。

栽培技術

半楓荷半楓荷

目前未做人工引種馴化研究,常用種子繁殖。用霜降前後採回果實,置於陽光下爆曬,即可使蒴果裂開脫出種子,乾藏至翌年春季播種,可適當予以遮陰,一般播後半個月即可發芽,發芽率達65%,在此期間注意保持苗床疏鬆濕潤,但也不能積水、隨著幼苗的生長發育,適當降低遮陰程度,幼苗出土2-3個月即可進行分床移植以促進幼苗充分生長,苗高達40厘米即可選擇適宜的環境造林。

相關傳說

半楓荷半楓荷樹形
這個神奇的植物用於骨關節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時。孟獲當時是苗族的苗王,建興三年,苗王孟獲大起蠻兵十萬,犯境侵略。諸葛亮親帶五十萬大軍到益州的建寧(當今的黔東南州一帶)討伐孟獲。
因為山高路遠加上氣候潮濕多雨,很多士兵患上了嚴重的骨關節病,患病的士兵渾身酸痛無力、關節腫痛、手足麻木。軍醫一時束手無策,軍中人心惶惶,諸葛亮憂心如焚;一段時間後諸葛亮發現有幾個士兵的症狀變好,細問之下,原來他們疼痛難耐,渾身酸痛,就在紮營不遠的雷公山上一眼溫泉浸泡,泡完後感覺這種渾身酸痛、關節腫脹、手足麻木的症狀也消失了;在他們的帶領下,諸葛亮找到了這眼溫泉,這一眼溫泉怎么能讓眾多的患病士兵浸泡呢?諸葛亮看了看周圍發現長滿了一種奇怪的樹木,它的葉子,一半形似楓葉,另一半似荷葉形狀,有很多葉子都掉在水裡,散發出一陣陣異香,諸葛亮心中一動,讓軍醫采了一些回去,用水煮後給患病的士兵泡澡,結果很快痊癒,軍心大振。這種神奇的植物為諸葛亮七擒孟獲立下了大的功勞,諸葛亮為這種植物取名為”半楓荷”。

金縷梅目百科(一)

金縷梅目(Hamamelid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木本。單葉互生,稀對生,多有托葉。花兩性、單性何株或異株,排成總狀花序、頭狀花序或柔荑花序;異被、單被或無被;雄蕊多數至定數;子房上位至下位,心皮1至多數,離生或合生.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