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梅科

金縷梅科

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是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金縷梅亞綱(Hamamelidae)、金縷梅目的1科。本科多高大喬木,供木材用的有楓香樹屬、蕈樹屬、馬蹄荷屬等;楓香、蕈樹和半楓荷均入藥,它們的樹脂代用蘇合香,作香料及定香劑;蠟瓣花含矮茶素,治慢性支氣管炎;紅花荷、金縷梅、蠟瓣花等是名貴的觀賞植物。

基本信息

本科重點特徵

木本,具行狀毛。單葉互生。萼筒與子房壁結合,子房下位,2室,花柱宿存。蒴果,木質化。

基本內容

常綠或落葉喬木和灌木。芽具鱗片或裸露。單葉互生,稀對生,具羽狀脈或掌狀脈,全緣或具鋸齒,稀具掌狀淺裂,基部常偏斜,毛被常星狀、簇生或鱗片狀;通常有明顯的葉柄;托葉線形,或為苞片狀,早落、少數無托葉。花排成頭狀花序、穗狀花序或總狀花序,兩性,或單性而雌雄同株,稀雌雄異株,有時雜性;異被,放射對稱,或缺花瓣,少數無花被;常為周位花或上位花,亦有為下位花;萼筒與子房分離或多少合生,萼裂片4-5數,鑷合狀或復瓦狀排列;花瓣與萼裂片同數,線形、匙形或鱗片狀;雄蕊4-5數,或更多,有為不定數的,花葯通常2室,直裂或瓣裂,藥隔突出;退化雄蕊存在或缺;子房半下位或下位,亦有為上位,2室,上半部分離;花柱2,有時伸長,柱頭尖細或擴大;胚珠多數,著生於中軸胎座上,或只有1個而垂生。果為蒴果,常室間及室背裂開為4片,外果皮木質或革質,內果皮角質或骨質;種子多數,常為多角形,扁平或有窄翅,或單獨而呈橢圓卵形,並有明顯的種臍;胚乳肉質,胚直生,子葉矩圓形,胚根與子葉等長。

簡介

雙子葉植物綱金縷梅亞綱(Hamamelidae)的1科。金縷梅科屬於虎耳草目下的開花植物。金縷梅

金縷梅科金縷梅科

科下有27個屬及大約130種,全都是灌木或小喬木。大部分生長在亞洲的亞熱帶地區,也有少數生長在美洲、澳洲和馬達加斯加島,中國有17屬約80種,集中分布在南方。特徵是單葉互生,具掌狀脈,托葉明顯;花兩性,單性同株則罕有,萼管與子房多少合生,萼齒4或5,花瓣4或5。早期的分類系統,例如柯朗奎斯特系統(Cronquistsystem,1981,1988)將金縷梅科分類為金縷梅目下的一個科;近期的分類系統(APGsystem,1998,2003)則將金縷梅科分類為虎耳草目下的一個科。

化石

金縷梅科金縷梅科

金縷梅科在地史上很古老,北歐及北美的白堊紀和第三紀有楓香樹屬(Liquidambar)、金縷梅屬(Hamame-lis)、西亞金縷梅屬(Parrotia)及和塞紀屬(Fothergilla)的化石,在日本第三紀的地層有蠟瓣花屬(Corylopsis)的化石,在北美的俄勒岡有馬蹄荷屬(Exbucklandia)的化石。

此外在北歐和南歐還有化石屬擬金縷梅屬(Hamamili-tes),金縷梅木屬(Hamamelidoxylon),金縷梅花屬(Ham-amelianthium)。

經濟價值

本科多高大喬木,供木材用的有楓香樹屬、蕈樹屬、馬蹄荷屬等;楓香、蕈樹和半楓荷均入藥,它們的樹脂代用蘇合香,作香料及定香劑;蠟瓣花含矮茶素,治慢性支氣管炎;紅花荷、金縷梅、蠟瓣花等是名貴的觀賞植物。

親緣關係

金縷梅科和懸鈴木科等同隸於金縷梅目,它和薔薇目(Rosales)及虎耳草目(Saxibragales)有親緣關係,現代的多心皮學派認為金縷梅目和昆欄樹目(Trochodendra-les)有聯繫,同時由金縷梅通過杜仲目(Eucommiales)和柔荑花序類的蕁麻目(Urticales)銜接起來。

分類進化

金縷梅科在地史上很古老,北歐及北美的白堊紀和第三紀有楓香樹屬(Liquidambar)、 長柄雙花木

金縷梅屬

(Hamame-lis)、西亞金縷梅屬(Parrotia)及和塞紀屬(Fother-gilla)的化石, 在日本第三紀的地層有蠟瓣花屬(Co-rylopsis)的化石,在北美的俄勒岡有馬蹄荷屬(Exbu-cklandia) 的化石。此外在北歐和南歐還有化石屬擬金縷梅屬(Hamamelites),金縷梅木屬(Hamamelidoxylon),金縷梅花屬(Hamamelianthium)。

雙花木亞科

花兩性,2朵對生,5數,花瓣帶狀,雄蕊5,花葯瓣裂,子房近上位,胚珠多個,1屬1種。雙花木產日本。長柄雙花木產中國湖南及江西南部的山區。

馬蹄荷亞科

托葉2片, 山白樹

苞狀;花兩性,多朵排成頭狀花序;花瓣帶狀或缺;雄蕊多數;子房半下位,胚珠多數,種子有翅。僅馬蹄荷屬1屬,4種,產亞洲,中國有3種,大果馬蹄荷華南各省常見。

紅花荷亞科

葉具羽狀脈,無托葉,花兩性,紅色,花瓣偏於頭狀花序外圍,雄蕊7~9。1屬9種,產亞洲,中國有6種,紅花荷常見。

殼菜果亞科

托葉大,花兩性,排成肉穗狀花序。雄蕊多數,子房下位,胚珠多數。其中的殼菜果屬1種,產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至中南半鳥北部。花瓣帶狀,托葉1片管狀。山銅材屬1種,產中國海南,無花瓣,托葉2片,圓形。

楓香樹亞科

花單性,頭狀花序。無花瓣,雄蕊多數,子房下位,胚珠多數,3屬,其中的楓香樹屬5種,產亞洲及美洲,中國有2種,楓香最常見。半楓荷屬3種,產中國南部,常見的有半楓荷。蕈樹屬12種,產亞洲,中國有8種,蕈樹最常見。

金縷梅亞科

花兩性或單性,4~5數,花瓣存或缺,常有腺體,胚珠1個,19屬。下又可分為6族:①金縷梅族,花瓣線形,4~5數。退化雄蕊鱗片狀。四藥門花屬1種,產中國兩廣及貴州;?木屬有4種,產東亞。?木最常見。金縷梅屬有7種,產東亞及北美,中國有2種,常見的有金縷梅。②蠟瓣花族,蠟瓣花屬有29種,產東亞,中國有20種,蠟瓣花最常見。牛鼻栓屬有1種,產中國中部。③秀柱花族,花柱伸長,花瓣鱗片狀。1屬,秀柱花屬有3種,產中國南部及越南。④和塞紀族,4屬,產美洲。⑤蚊母樹族,3屬。山白樹屬有1種,產中國中部。蚊母樹屬有18種,產亞洲及中美洲。中國有12種。水絲梨屬有9種,產亞洲,中國有7種。⑥澳木族,2屬,產澳大利亞。

代表植物

常綠喬木,高達20米,胸徑40厘米;樹皮粗糙,灰褐色;小枝粗壯,灰褐色,有皮孔,節

金縷梅科金縷梅科

膨大,有明顯的托葉痕;芽扁圓形,直徑2-2.5厘米,被兩枚厚革質、苞片狀的托葉所包裹。葉互生,革質,寬卵圓形,不分裂或掌狀3淺裂,長10-15厘米,寬8-14厘米,全緣,先端寬而汽車尖,基部微心形或截形,無毛,掌狀脈5條;葉柄長7-15厘米;托葉近橢圓形,錘形,長1.5厘米,寬6毫米,有花12-16朵,總花梗長3-6厘米;花兩性,萼筒與子房合生,藏於肉質花序軸內,萼齒不明顯;無花瓣;雄蕊8,花葯紅色,4室;子房下位,被星狀毛,2室,花柱2,極短,胚珠6,2列,著生於中軸胎座上。蒴果卵圓形,長約1厘米,室間及室背形裂,外果皮木質,內果皮骨質;種子橢圓形,長3-4毫米,黑褐色,有光澤。本種產海南,在定安、瓊中、保亭、崖縣等縣境內曾有記載。目前僅零星分布於吊羅山林區和尖峰嶺林區南部的六、七、八分區,海拔約600-700米的溝谷林中。

瀕危種。分布區局限,植株稀少,殘存於山地矮林或灌叢中,環境惡劣,易遭山炎焚毀,極須採取有效的措施。形態特徵落葉灌木,高2-4米,胸徑6厘米;多分枝,小枝曲折。葉互生,卵圓形,長5-7.5厘米,寬6-9厘米,先端鈍圓,基部心形,全緣,掌狀脈5-7;葉柄長5厘米。頭狀花序有兩朵對生無梗的花;花序梗長1-2.5厘米;花兩性;萼筒淺杯狀,裂片5,卵形,長1-1.5毫米;花瓣5,紅色,狹披針形,長約7毫米;雄蕊5,花絲短,花葯內向2瓣開裂;子房上位,2室,胚珠多數,花柱2,極短,柱頭略彎鉤。蒴果倒卵圓形,長1.2-1.6厘米,直徑1.1-1.5厘米,木質,室背開裂;每室有種子5-6粒;種子長圓形,長4-5毫米,黑色,有光澤。分布於湖南道具空樹岩、常寧陽山、宜章莽山,江西南豐軍峰山,浙江開化龍潭(已滅絕)及龍泉佳佳溪等地。生於海拔630-1300米的氏山至中山。

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米;嫩枝被灰黃色星狀絨毛。葉互生,紙質或膜質,倒卵形,稀橢圓形,長10-18厘米,寬5-11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稍偏斜,邊緣密生小突齒,上面綠色,脈上具稀疏星狀絨毛,下面黃綠色,密被星狀絨色,脈上具稀疏星狀絨毛,下面黃綠色,密被星狀絨毛,側脈7-9對;葉柄長5-18毫米。花單性,稀兩性,雌雄同株,無花瓣;雄花排列總狀花序,長4-6厘米,下垂,萼筒極短,萼齒

金縷梅科金縷梅科

匙形,雄蕊5,花絲極短,花葯2室;雌花排成穗狀花序,長6-8厘米,花序梗長3厘米,與藥序軸均被星狀絨毛,萼退化雄蕊5,子房上位,有星狀毛,2室,每室具1垂生胚珠。果序長10-20厘米;蒴果無柄,木質,卵圓形,先端尖,長約1厘米,被灰黃色長絲毛,宿存筒長4-5毫米,被褐色星狀絨毛;種子長橢圓形,長約8毫米,有光澤,種臍灰白色。地埋分布分布於河南輝縣、濟源、嵩縣、盧氏、商城,陝西戶縣、太白山、丹鳳、寧陝、佛坪、城固、洋縣、漢中、南鄭、旬陽、平利、嵐皋、紫陽、鎮坪,甘肅天水、康縣、文縣,湖北神農架、保康、均縣、竹溪、房縣及四川青川、城口等縣。生於海拔1100-1600米的山坡和谷地河岸雜木中。

稀有種。四藥門花自從1861年發表於《香港植物志》以來,將近一個世紀,都未曾在香港以外的任何地方再發現過,直到1957年6月,才在廣西龍州的常綠闊葉林里再次找到,植株極為稀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2米;小枝無毛。葉互生,卵形或橢圓形,長8-12厘米,寬3.5-5厘米,先端短急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上半部有疏鋸齒;葉柄長1厘米;托葉披針形,被星狀毛。頭狀花序腋生,有花約20朵,花序梗長4-5厘米;花白色,兩性,萼筒長1.5毫米,被星狀毛,萼齒5;花瓣5,帶狀,長1.5厘米;雄蕊5,花絲極短,花葯4室,瓣狀開裂;退化雄蕊叉狀;子房半下位,2室,有星狀毛。蒴果近球形,直徑1-1.2厘米,被星狀柔毛,基療有宿存萼管;種子長卵圓形,長7毫米,黑色,種臍白色。分布於香港及廣西龍州。在香港僅見於黑山及薄扶林。在廣西僅見於龍州武聯鄉板閉(即板村)對面的更崗山,海拔約590米。

藥用價值

金縷梅科植物內含單寧質多種,如Ellagtannin和Hamamlitannin可以調節皮脂分泌、 具保

金縷梅科金縷梅科

濕及嫩白作用。促進淋巴血液循環,專門克服早晨眼脬和黑眼圈。具有鎮靜、安撫的效果,對龜裂、曬傷、粉刺有改善效果。可有效幫助肌膚夜間的再生能力。去除眼袋、放鬆以及緩和對於油性肌膚或是過敏的肌膚都有很優異的效果。有舒緩,收斂,抗菌的效果,因有收斂控油、殺菌的顯著療效,對於青春期少年或是出油狀況較嚴重的皮膚,是不二選擇。

金縷梅科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好幾百年前。它有深層清潔的功效可使肌膚抗老。在化妝品中,用來消炎用,能緩和受刺激的皮膚。不會造成皮膚乾燥,且具癒合傷口的功效。同時它也有對抗自由基的作用金縷梅的收斂效果跟去除眼袋效果讓人相當喜歡。金縷梅的放鬆以及緩和對於油性肌膚或是過敏的肌膚都有很優異的效果。能收斂毛孔、補濕、靜肌作用。作更深層的潔淨,使皮膚更加幼滑亮麗。精華則具有調節油脂分泌、保濕及淨白作用。

對於牛皮癬、濕疹、經脈曲張或痔瘡患者,可用金縷梅花水以坐浴的方式浸泡,因其對於真菌感染有特殊的療效。

使用方法:可用作男性胡後水,除毛後鎮定液,身體保濕噴霧,收斂水等,十分清爽自然,可直接使用也可以其他花水混合後使用。

夏日套用秘訣

如果您是出油嚴重或是毛孔過粗的膚質,金縷梅是不二的選擇,

如果您是混和性肌膚,也可將金縷梅與玫瑰或是洋甘菊晶露1:1混和作為預防與保養之用。

金縷梅的天然粹取物。在化妝品中,用來消炎用,能緩和受刺激的皮膚。不會造成皮膚乾燥,且具癒合傷口的功效。同時它也有對抗自由基的作用金縷梅的收斂效果跟去除眼袋效果讓人相當喜歡。在法國,金縷梅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好幾百年前。

金縷梅亞綱

金縷梅亞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的一個亞綱。木本或草本。花整齊或不整齊,常下位;花被通常離生,常不分成萼片和花瓣;雄蕊常多數,向心發育,常成片狀或帶狀;雄蕊群心皮離生。種子常具胚乳,胚小。
昆欄樹目水青樹科昆欄樹科
金縷梅目連香樹科領春木科懸鈴木科金縷梅科;Myrothamnaceae
交讓木目交讓木科
DidymelalesDidymelaceae
杜仲目杜仲科
蕁麻目Barbeyaceae;榆科大麻科桑科;Cecropiaceae;蕁麻科
LeitnerialesLeitneriaceae
胡桃目馬尾樹科胡桃科
楊梅目楊梅科
殼斗目Balanopaceae;殼斗科樺木科
木麻黃目木麻黃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