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科

杜仲科

杜仲科,拉丁名 Eucommiaceae。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金縷梅亞綱,杜仲目,杜仲科。分布:原產黃河以南,五嶺以北各省,現四川、貴州、湖南、江西、湖北普遍栽種;陝西、河南、甘肅,遼寧南部、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安徽、浙江等省區也有栽培。

基本信息

杜仲科

正文

雙子葉植物綱金縷梅亞綱的1科。
落葉喬木,無托葉。單性異株,無花被,先葉開放或與葉芽同時開放。雄花簇生,雄蕊6~10,花絲短,花葯長條狀。雌花單生於苞片腋內,子房扁平,長形,頂端分叉,1室,花柱2條,叉開而反折。倒生胚珠2個,垂生。翅果長圓形,先端2裂,種子1個。染色體基數x=17;花粉3溝型,初生導管有階狀穿孔。次生導管單穿孔。本科僅1屬1種,即杜仲屬,杜仲(見彩圖)為中國特有,原產黃河以南,五嶺以北各省,現四川、貴州、湖南、江西、湖北普遍栽種;陝西、河南、甘肅,遼寧南部、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安徽、浙江等省區也有栽培。野生的已不多見。
杜仲科杜仲科

天然生長常見於低海拔山地疏林中,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無論瘦瘠的紅壤或石山均能生長,萌櫱力很強,萌櫱條可多達40株,適於灌木作業提取硬橡膠。
在系統分類上,一向屬於金縷梅目。也有把它歸入蕁麻目,或獨立成杜仲目。近來的研究認為它來自金縷梅目,並通過它演化出柔荑花序目,特別是和蕁麻目的榆科有親緣關係。
杜仲科是比較古老的孑遺植物,它的化石可在歐洲及北美的第三紀地層里找到。

作用

樹皮及枝葉含硬橡膠,絕緣性能好,能耐擊穿電壓,耐氰氟酸侵蝕,為熱塑性材料,可不經硫化而製造絕緣產品。藥用可降血壓和作強壯劑(航天員必備),並治腰膝痛、風濕及習慣性流產等。藥用杜仲可分為兩類,粗皮杜仲的外層樹皮比內層活樹皮厚,且多裂紋,光皮杜仲則內層樹皮厚於外層樹皮。無論是藥用或提取硬膠,光皮杜仲均較粗皮杜仲為優。木材紋理細緻,不扭不裂,適於製作家具和建築用材。種子含油率高達27%。

金縷梅亞綱

金縷梅亞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的一個亞綱。木本或草本。花整齊或不整齊,常下位;花被通常離生,常不分成萼片和花瓣;雄蕊常多數,向心發育,常成片狀或帶狀;雄蕊群心皮離生。種子常具胚乳,胚小。
昆欄樹目水青樹科昆欄樹科
金縷梅目連香樹科領春木科懸鈴木科金縷梅科;Myrothamnaceae
交讓木目交讓木科
DidymelalesDidymelaceae
杜仲目杜仲科
蕁麻目Barbeyaceae;榆科大麻科桑科;Cecropiaceae;蕁麻科
LeitnerialesLeitneriaceae
胡桃目馬尾樹科胡桃科
楊梅目楊梅科
殼斗目Balanopaceae;殼斗科樺木科
木麻黃目木麻黃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