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木科

樺木科

樺木科,雙子葉植物綱金縷梅亞綱的一科。該科是溫帶植物區系中的典型科。6屬約100種,主要分布於北溫帶,僅榿木屬分布至中美洲和南美洲。中國有6屬70餘種,各地均有分布,其中虎榛子屬為中國特有屬。

基本信息

簡介

樺木科植物樺木科植物

雙子葉植物綱金縷梅亞綱的 1科。落葉喬木灌木。單葉,互生,葉緣具重鋸齒或單齒,較少具淺裂或全緣;托葉早落。單性,雌雄同株風媒;雄花序穗狀,頂生或側生,有多數苞鱗雄花插生於苞鱗腋內,有花被或無;雄蕊2~20,花葯2室,花粉粒扁球形,具3或4~5孔;雌花序球果狀、穗狀、總狀或頭狀,有多數苞鱗(果時稱果苞),每一苞鱗腋內有2~3朵雌花;雌花無花被,如有花被則與子房貼生;子房2室或不完全2室,花柱2枚,分離,宿存。果苞木質、革質、厚紙質或膜質,扁平、管狀或囊狀,宿存或脫落。果實為堅果或小堅果。種子,子葉扁平或肉質,無胚乳。染色體基數x=8,14。
本科是溫帶植物區系中的典型科。6屬約100種,主要分布於北溫帶,僅榿木屬分布至中美洲南美洲中國有6屬70餘種,各地均有分布,其中虎榛子屬為中國特有屬。

主要特徵

樺木科樺木科
木材為散孔材,呈淡黃白色,紅褐色至褐色,心材與邊材區分不明顯,結構細,刨面具光澤,橫切面管孔小或中,年輪分界稍明顯,縱切面水射線1、2或3列,至多4列,導管分子具梯狀穿孔,管孔線明顯,纖維孔隙大,具少數小的重紋孔。本科植物有較大的經濟價值,尤以樺木屬為重要,如白樺黑樺糙皮樺亮葉樺等不但是北溫帶森林的重要樹種和造林樹種,而且是優質用材林之一。在樹皮和其他組織的異細胞中含大量的丹寧棓酸前花青苷鞣花酸等)。
過去,樺木科被認為屬柔荑花序類,是被子植物中較原始的類群。近年來,通過對該類群花及花序形態學的研究發現,所謂的一朵花,實際上是一個減縮的小聚傘花序;所謂的花序,實際上是由許多小聚傘花序緊縮而成的聚傘狀圓錐花序;花被的減退是適應風媒的結果。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它們不是原始的類群,而是特化的類群。

區別聯繫

樺木科與殼斗科胡桃科和楊梅科有密切的親緣關係。表現在它們的花和花序的類型和結構基本一致,花粉的形態也相似。
樺木科樺木科

樺木族可能發生於白堊紀,第三紀廣泛分布於北半球溫帶與寒帶。中國山東山旺遼寧撫順均有化石發現。花粉化石最早見於晚白堊世。其後,在歐亞大陸大量發現於第三紀及第四紀時期的地層中。榛族的可靠化石發現於晚始新世,北半球第三紀地層保存有葉、果及花粉的大量化石。  

分類

根據花和果的形態結構,本科分為2族6屬。
樺木科樺木科

榛族 雄花具花被雌花無花被,果為堅果或小堅果。本族有4屬:①榛屬,全屬20餘種,分布於歐亞大陸北美洲;中國有7種,產於長江以北各地。灌木或小喬木;常見的種類有,種子含油51.6%,是中國北方的油科植物,營養豐富,可食用,其堅果為常見的乾果榛子。木材重硬,結構細而均勻,紋理直,耐磨損,用途廣泛,但乾燥易裂。②虎榛子屬,本屬2種,中國特產,分布於北方和西南。矮灌木;常見的有虎榛子,為黃土高原的優勢灌木之一,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樹種。種子含油約10%,可食用和制皂,枝條可編筐,經久耐用。③鵝耳櫪屬,全屬40餘種,分布於北溫帶北亞熱帶中國約27種15變種,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喬木,木材材質堅硬,紋理緻密,但易脆裂,可制農具或家具。其中千金榆短尾鵝耳櫪雷公鵝耳櫪鵝耳櫪雲貴鵝耳櫪等是常見種,尤以雷公鵝耳櫪分布最廣。④鐵木屬,全屬7種,分布於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至中美洲;中國有4種,產於華東、華中、西南及陝西甘肅。其中鐵木在中國北方較常見,喬木或小喬木;木材材質堅硬,淡黃白色,有光澤,可做家具農具及做建築用材。

樺木族
 雄花無花被,雌花具花被;果為具翅的小堅果。本族有2屬:①榿木屬,全屬40餘種,分布於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至南美洲的秘魯中國有7種1變種,在東部、北部及東北部較常見,華中、西南、陝西和甘肅南部也有分布。喬木灌木;樹皮光滑;木材材質輕軟,多孔,紋理直,纖維粗,易腐,為低級材,僅適用於做室內小器具。常見的有尼泊爾榿木江南榿木。②樺木屬,全屬約60種,主要分布於北溫帶;中國約有30種6變種,全國均有分布。喬木或灌木,樹皮白色、灰色、紅褐色或黑褐色,橫裂、縱裂、薄層狀剝裂或塊狀剝裂;木材材質重硬,結構細而均勻,紋理斜行,富彈性,但耐腐性較差,可用於細工、膠合板車軸材運動器具家具建築等;木材含纖維素高,是造紙工業的良好原料,樹皮含鞣質,可用於製革工業,有些可制日用器具。本屬木材蓄積量大,故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常見的有白樺(Betula platyphylla)和糙皮樺(B.utilis)。

基本資料

全科共6屬,100餘種,主要分布於北溫帶,中美洲和南美洲亦有Alnus屬的分布。我國6屬均有分布,共約70種,其中虎榛子屬OstryopsisDecne.為我國特產。模式屬:樺木屬BetulaL.
本科的許多樹種為北溫帶森林的重要組成樹種,並為造林樹種。木材供建築和製作家具、農具,種子可食或可榨油,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歷史發展

樺木族可能發生於白堊紀,第三紀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與寒帶,我國山東山旺組及撫順老虎台組、栗子溝組、古城子組均有化石發現。根據化石材料,在第四紀冰川時期,本科植物具有較大的適應能力。花粉化石最早見於晚白堊世,其後大量發現於第三紀及第四紀時期的歐亞大陸。榛族的可靠化石材料發現於晚始新世,北半球的第三紀地層中保存有葉、果及花粉的大量化石,對古植物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樺木科的花序過去被認為屬葇荑花序,據研究,所謂的“一朵花”實際上是一個縮減的小聚傘花序(cymula),而所謂的“花序”實際上是由許多小聚傘花組合成的聚傘狀圓錐花序。過去,樺木科被認為是被子植物中較原始的類群,近年來,許多學者研究證實,這是一個特化的類群。

物種鑑別

榛族和樺木族的花和花序的類型基本一致,但前者雄花無花被,雌花有花被,果實無翅,後者則反之,雄花有花被,雌花無花被,果實具翅,根據這些異同,過去有一些學者,如林德萊(Lindly1846),里格爾(A.Regel1861,1868),德堪多(A.DC.1864),以及庫茨涅佐夫(H.Кузнезов1916)等均認為應將其分為兩個獨立的科。近代的學者,如哈欽松(J.Hutschinson1926,1959),胡先驌(1948),塔赫他間(A.тахталжян)等人,亦持相同見解,但另一些學者,如溫克勒(H.Winkler1904),恩格勒(A.Engler1936)等則將其列為樺木科下的兩個族(榛族Coryleae和樺木族Betuleae),其後學者多從之。我們亦贊同後者的觀點。庫布利亞諾娃(JI.Kулриоъаa,1963)認為,Carpius,Ostrya,Ostryopsis三屬的花粉形態與Corylus不同,應另立新科鵝耳櫪科(Carpinaceae)這一見解尚待研究。

殼斗目百科(二)

殼斗目(學名Fagales),又名山毛櫸目,在生物分類學上屬真雙子葉植物之下的豆類植物分支,包括很多最常見的樹木。

金縷梅亞綱

金縷梅亞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的一個亞綱。木本或草本。花整齊或不整齊,常下位;花被通常離生,常不分成萼片和花瓣;雄蕊常多數,向心發育,常成片狀或帶狀;雄蕊群心皮離生。種子常具胚乳,胚小。
昆欄樹目水青樹科昆欄樹科
金縷梅目連香樹科領春木科懸鈴木科金縷梅科;Myrothamnaceae
交讓木目交讓木科
DidymelalesDidymelaceae
杜仲目杜仲科
蕁麻目Barbeyaceae;榆科大麻科桑科;Cecropiaceae;蕁麻科
LeitnerialesLeitneriaceae
胡桃目馬尾樹科胡桃科
楊梅目楊梅科
殼斗目Balanopaceae;殼斗科樺木科
木麻黃目木麻黃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