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翼坡壘

無翼坡壘

無翼坡壘,HopeaexalataLin,YangetHsue,屬於錦葵目、龍腦香料,常綠喬木,高可達15米,胸徑50厘米,是熱帶季雨林的構成樹種之一。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表土薄,有機質少,地表沖刷強的粘壤土上也能茂盛生長。萌生力強,天然更新良好,幼苗能耐蔭蔽,忌強光直射。初期生長緩慢,10年後生長加快。花期3月,果期5-6月。僅分布於海南,是近年來發現的新種,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雙子葉植物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種屬概述

無翼坡壘無翼坡壘

拉丁名:HopeaexalataLin,YangetHsue
中文名:無翼坡壘(鐵凌)
拉丁科名:Dipterocaceae
中文科名:龍腦香科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廣東(海南島崖縣)
現狀:漸危種。無翼坡壘是近年來發現的新種,為海南特產的稀有樹種。由於長期遭受人為破壞,大多數已淪為次生狀態。
海拔下限(米):50
海拔上限(米):400

形態特徵

無翼坡壘無翼坡壘枝和葉
常綠喬木,高15米,胸徑50厘米;樹皮青灰褐色,具明顯環紋,內皮黃白色至黃褐色;小枝略呈“之”形,幼時密被灰黃色絨毛。互生,革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7.5(-17)厘米,寬1.5-3.5(-7.8)厘米,基部略圓,通常偏斜,稀微心形,基出脈5-6條,小脈結成網狀;葉柄長6-8毫米,幼時密被灰黃色絨毛。圓錐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長6-11厘米;萼片5,覆瓦狀排列;花瓣5,粉紅色,長約5毫米,頂部一側凹缺;雄蕊15,排成2輪,藥隔伸出成長約1.3毫米的絲狀附屬物;子房上位,卵圓形,3室,每室有2個胚珠。堅果卵圓形,長約13毫米,宿萼不擴大成翅。

生長習性

無翼坡壘無翼坡壘枝和葉
無翼坡壘是熱帶季雨林的樹種之一。分布區年平均溫24.5℃,極端最高溫32.3℃,極端最低溫14.7℃,年平均積溫9254.5℃,年降雨量1880毫米。母岩為花崗斑岩,土壤為磚紅壤,pH值6.3。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表土薄,有機質少,地表沖刷強的粘壤土上也能茂盛生長。常與青皮VaticamangachapoiBlanco、蝴蝶樹HeritieraparvifoliaMerr.、海南紫荊木MadhucahainanensisChunetHow、細子龍Amesiodindronchinense(Merr.)Hu、白茶樹KoelodepaslongifoliumHook.f.、絨毛閉花木CleistanthustomentosusHance等混生。天然更新良好,幼苗能耐蔭蔽,忌強光直射,萌生力強。初期生長緩慢,10年後生長加快。花期3月,果期5-6月。

分布範圍

僅分布於海南崖縣甘什嶺與羅蓬嶺一帶。生於海拔50-400米林中。

繁殖技術

無翼坡壘無翼坡壘樹形
2002年5月利用無翼坡壘種質資源,開展了以扦插為主要方法的無性繁殖試驗,包括采穗母株的培育、插穗的選擇、生根促進劑的篩選和使用、扦插苗的管理等。試驗結果表明:扦插時間選擇在夏季最好,平均成活率可以達到97.4%;其次是在春季,成活率可達90.1%。生根促進劑和穗條的木質化程度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不顯著。
2002年從泰國和越南引進纏結龍腦香、蛇羯布羅香、小瘤龍腦香、具翼龍腦香、鈍葉娑羅雙、泰國娑羅雙和香坡壘等7種龍腦香科樹種,對種子的採集、處理、運輸、播種育苗等開展了系列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的樹種種子保存條件和時間差別很大,發芽率差異明顯,最高的發芽率可達100%,最低的為27%;在廣州地區,苗木能在自然條件下正常生長發育,且生長較快,生長量普遍超過用作對照的鄉土闊葉樹種木荷和香樟,且苗木健壯、生機旺盛,特別能忍受乾旱的環境和氣候條件,具有良好的開發利用前景。

瀕危及保護

保護價值
無翼坡壘材質優良,供造船、橋樑、建築、車輛器具等用。本種宿萼不擴大成翅,是坡壘屬中較原始的種類,對研究系統發育有一定學術意義
保護措施
崖縣甘什嶺已劃為自然保護區,應加強對無翅坡壘等瀕危植物的保護。建議有關單位開展引種馴化試驗。海南林科所樹木園已栽植1株,生長良好。

坡壘屬

屬中文名:坡壘屬
屬拼音名:poleishu

屬拉丁名:Hopea

中國植物志:50(2):118

描述:HopeaRoxb.坡壘屬龍腦香科,90種,分布於印度、馬來西亞,中國有H.chinensis(Mers.)Hend.-Mazz.,H.hainanensisMerr.etChun和H.mollissimaC.Y.Wu等4種,產廣東、廣西及雲南,為當地名貴用材之一。喬木,有樹脂;葉全緣,羽狀脈;托葉小,早落;花無柄或具短柄,排成圓錐花序;萼管極短,裂片5,覆瓦狀排列;花瓣鏇轉排列;雄蕊15,罕10枚,花葯卵形,藥隔延伸成絲狀;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2顆;堅果有種子一顆,為增長的萼裂片的基部所圍繞,其中2裂片極擴大而成狹長形的翅。

所有物種:

多毛坡壘

河內坡壘

坡壘

坡壘屬

鐵凌

狹葉坡壘

栽培方法

無翼坡壘無翼坡壘樹形

5-6月果實成熟時呈黃褐色,要隨采隨播,否則種子極易喪失發芽力。種子透光度60%左右的蔭棚下,每天淋水兩次,3-4天后開始發芽,7天左右發芽完畢。3個月後苗高10-12厘米即可上山定植造林。
用種子繁殖。苗圃地宜在陰坡、排水良好的肥沃沙質土壤上。種子催芽後,將芽苗移入苗床或容器中。一年後,苗高約50厘米時就可定植,一般在溝旁、谷地的疏林中栽植較好。
①出苗期要設法提高的場圃發芽率,其具體措施除細緻整地、覆蓋材料、厚度適宜外,可採用地膜覆蓋,既保溫保濕,又可避免澆水引起的床面板結。開始出苗後及時揭開覆蓋。
②幼苗期苗木幼嫩,宜適當遮蔭30d左右;幼苗期有猝倒病發生,每周噴1次波爾多液防治效果較好;到3-4片複葉時(5月中旬-5月底)進行間苗,因主根發達,移苗、補苗時可進行截根,促側鬚根發生。
③速生期是苗木生長最快的時期,適時適量追肥可充分發揮苗木的生產潛力。追肥從6月中旬開始,每15d追1次,追肥的N:P:K比例為3:2:1,生長後期停止追N肥,主要追P、K肥,P、K肥配比為2:1,可促進苗木木質化,增強抗性。
④苗期不耐低溫,冬季有凍梢現象,在霜降前應做好防範工作,以便苗木安全越冬。
目前野生瀕危植物的保護工作而言,既要進行保護區建設,加強野外保護,又要進行人工繁育。但必須作到有輕有重,對於各種野生植物資源應加強保護區建設、管理和監測。對於那些在野外已瀕臨滅絕的物種,考慮其種群在野外生存和延續的難度較大,在加強保護的同時,重點進行人工繁育,包括克隆,種植資源的保存等,並逐步的進行克隆苗的野外移植,以恢復其種群。

瀕危及保護

保護價值   

無翼坡壘材質優良,供造船、橋樑、建築、車輛器具等用。本種宿萼不擴大成翅,是坡壘屬中較原始的種類,對研究系統發育有一定學術意義
保護措施

崖縣甘什嶺已劃為自然保護區,應加強對無翅坡壘等瀕危植物的保護。建議有關單位開展引種馴化試驗。海南林科所樹木園已栽植1株,生長良好。

常見病蟲害

無翼坡壘無翼坡壘樹形
1.莖腐病
發病嚴重時,導致幼苗莖基部變黑腐爛,病株下部葉片發黃葉緣變褐色,隨即枯萎,此病病源為土壤習居性菌,圃地積水土壤過濕或連續高溫,植株生長不良,容易發病,土壤瘠薄,有機質少,也易感病。
防治方法:1.播種前用多菌甲基托布津敵克松,每平方米5-10克,加細土稀釋20-30倍,均勻撒入表土,也可溝施於播種溝內。2.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濕度;高溫時搭蔭棚提高幼苗抗病能力。3.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1.5克噴粉或50%代森鋅500倍液,每平方米澆灌2-3公斤藥水。
2.蛀梢象鼻蟲
以幼蟲鑽蛀嫩梢危害,使被害梢枯死,嚴重時達69.1%,對高生長及乾形發育有較大影響。1年發生1代,以成蟲越冬,3月無翼坡壘抽梢時,成蟲產卵於新梢中,卵孵化後,幼蟲在當年新梢中蛀食為害,蛀道長10厘米。幼蟲期為3月底到4月中旬,幼蟲老熟後即在嫩梢基部的蛀道中化蛹,5月中旬成蟲開始羽化,成蟲期很長,直到次年3月份產卵後死亡。
防治方法:1.在3月份成蟲產卵期及5月中下旬成蟲盛發期用621煙劑熏殺成蟲,每畝用藥0.5-1公斤。2.在4月上旬用40%樂果乳劑400-600倍液噴灑新梢,可殺死梢中幼蟲。3.在發現新梢葉片萎蔫時,及時剪除被害新梢,集中燒毀。

甘什嶺保護區

無翼坡壘無翼坡壘

甘什嶺無翼坡壘保護區是於1978年被林業普查隊發現和命名的,它屬龍腦香料坡壘的新品種。坡壘是海南熱帶雨林常見的樹林,它的種子天有兩片膜翅,唯獨生長在甘什嶺的坡壘卻沒有翅膀,因此得名。它的材質堅韌,硬實耐用,刀砍斧伐鏗鏘有聲,鐵釘也較難釘入,它的木色棕紅,材心紋理美觀,是造船、軍工、建橋、製作高級家具和國防建設所需的理想優質木材,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的珍稀樹種,在民間被譽為“鐵棱木”。無翼坡壘小樹長得密密麻麻,繁茂旺盛,平均密度達到每平方米30多株,生命力極強,耐旱粗生快長,它的種子成熟後外表分泌很多粘液,藉助這些粘液,種子隨風飄飄落地面便能迅速萌發生長,被砍伐後的樹頭,能長出不少芽條,再生力也很強。無翼坡壘的樹脂中含在豐富的古芸香脂,芳香四溢,香味經久,為名貴的香料。它的木質十分堅硬耐腐、耐浸、耐曬砍後置放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依然完好如初,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和重用,是海南的奇特樹種。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