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木蘭

天目木蘭

天目木蘭,落葉喬木,高8-15m。冬芽被淺黃色長柔毛。葉厚紙質,闊倒披針狀長圓形或長圓形,全緣。花單生枝頂呈杯狀,花被片9,淡粉紅色至粉紅色,花絲紫紅色,芳香。聚合果圓柱形,蓇葖表面密布瘤狀點。中國特有種。分布於浙江、安徽、江西、江蘇,生於海拔200-1000m低山丘陵的常綠和落葉闊混交林內。國家三級保護漸危種。

基本信息

種屬概述

天目木蘭天目木蘭
種中文名:天目木蘭
種拉丁名:MagnoliaamoenaCheng
科中文名:木蘭科
科拉丁名:Magnoliaceae
屬中文名:木蘭屬
屬拉丁名:Magnolia
保護級別:3
分布:江蘇(宜興、溧陽)、安徽、浙江、江西(鉛山)
現狀:漸危種。天目木蘭分布於浙江、安徽、江西、江蘇等省,產地民眾每年上山採收花蕾作藥材,因而結果極少,林地幾無幼苗,植株稀疏散生,至今未見有成片樹叢。
海拔下限(米):200
海拔上限(米):1000

形態特徵

天目木蘭天目木蘭
落葉喬木,高8-15米;樹皮灰色至灰白色,光滑;小枝帶紫色;冬芽被淺黃色長柔毛。葉互生,厚紙質,寬倒披針狀長圓形或長圓形,長10-16.5厘米,寬4-8厘米,先端長漸尖或短尾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葉柄長0.8-1.2厘米,上面具溝。花先葉開放,單生枝頂呈杯狀,具芳香,直徑約6厘米;花被片9,倒披針形或近匙形,長5-5.6厘米,淡粉紅色至粉紅色;雄蕊多數,長9-10毫米,花絲紫紅色;離生心皮多數。聚合果圓筒形,長7.5-12厘米;葉緣具不規則的銳齒,下面疏被硬毛至幾無毛,脈上除短硬毛外間或有短柔毛,側脈13一16對;葉柄長2-6毫米,密生短柔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葇荑花序多3個簇生,長6一11厘米;雌花序單生,直立,長1.8一2.厘米,有花7-2.果多數,聚生成稀疏的總狀,果序長3.5厘米,總梗長1.5-2厘米,密披短硬毛;果苞膜質,囊狀,長倒卵狀,長2-2.5厘米,最寬處直徑7-8毫米蓇葖通常少數,木質,先端圓或鈍,表面密布瘤狀點;種子黑色,光滑,扁平,腹面具縱溝,頂端具短尖頭。

生長習性

天目木蘭天目木蘭
分布區屬中亞熱帶,年平均溫12℃,多霧而潮濕,相對濕度可達92-94%,年降水量1600毫米。土壤為山地黃壤,pH值4-5,有機含量較豐富。耐陰樹種,常生於以紫楠Phoebesheareri(Hemsl.)Gamble、青錢Cyclocaryapaliurus(Batal.)Iljinskaja、交讓木DaphniphyllummacropodumMiq.與榧樹TorreyagrandisFort.exLindl.為優勢種的常綠、落葉針闊葉混交林內。性耐寒而不耐乾熱,生長中等,在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長勢較好,生於低濕積水地,常易爛根。3月上旬始花,下旬進入末期,有時可延至4月初;冬芽於3月中下旬萌動,4月初展葉,到7月中旬開始形成越冬花蕾;果實於9月下旬成熟,9月中下旬開始落葉,至11月上中旬全部脫落。

分布範圍

天目木蘭天目木蘭

零星分布浙江臨安西天目山和順溪塢,鎮海瑞岩寺、安吉孝豐、大溪、泰順、文成、雲和,江蘇宜興,安徽黃山和安家裳山、宣城、禾、廣德、太平及江要鉛山等地。生於海拔200-1000米的丘陵低山。

遺傳多樣性

天目木蘭天目木蘭
運用隨機擴增多態DNA(RAPD)技術,對天目木蘭(Magnoliaamoena)居群的遺傳多樣性進行了研究。從40個10-mer隨機引物中篩選出14個能得到清晰、穩定擴增帶的引物進行擴增,14個引物共檢測了94個位點,其中多態性位點為23,占24.4%。計算了12個居群之間的遺傳相似度和遺傳距離,並運用UPGMA法進行了聚類分析,結果顯示相同產地個體間(居群內)的遺傳距離較小,遺傳多樣性水平很低;不同產地個體間(居群間)遺傳距離較大,遺傳多樣性水平較前者高,即天目木蘭個體間遺傳多樣性水平與它的地理分布有關。天目木蘭總體較低的遺傳多樣性是導致它瀕危的原因之一。

瀕危及保護

天目木蘭天目木蘭
瀕危原因
長期以來由於森林砍伐、火災以及民眾採摘花蕾入藥、踐踏林地等使得天目木蘭的生境受到嚴重破壞,加上其生長緩慢,結實率小,種子發芽率低,自然更新能力弱,林下幾無實生苗,從而天目木蘭植株量越來越少。除了來自人類的直接干擾破壞和類群的進化歷史以及生態環境因子的影響外,天目木蘭生存環境狹窄的斑塊狀小居群分布增強了遺傳漂變和自交衰退的影響,不同局部居群之間個體由於地理位置的間隔產生了生殖屏障,阻斷了居群之間的基因交流,導致了珍稀瀕危植物居群遺傳變異水平下降,最終降低居群的適應環境的生存能力,從而嚴重影響到其居群的生存和發展
保護價值
是中國東部中亞熱帶特有種,對研究本科植物的分類、分布有學術意義。為著名的觀賞樹木,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保護措施
浙江西天目山已劃為自然保護區,本種又處在核心區範圍。杭州植物園早在50年代中期進行了引種,生長良好,已開花結實。

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項

天目木蘭天目木蘭
用種子繁殖。嚴防外種皮發霉,9月下旬將採得的聚合果,堆於室外促使後熟,日曬脫粒後用草木灰或細沙拌和擦洗外種皮,陰乾沙藏。冬播或次年春播均可。
天目木蘭生長較快速。在採伐跡地上可用種子繁殖,或進行人工育苗造林。
一、適宜的環境
天目木蘭喜溫暖氣候,但不耐濕熱,氣候過熱生長不良;雲南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2400米的地帶,耐寒性不強,僅能耐短暫時間的-7℃左右的低溫,如果在-5℃下經2-3天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凍害,輕者小枝枯死,重者會全株枯死。天目木蘭性喜光,稍有遮蔭即可影響生長速度。喜肥沃濕潤的酸性土。在昆明良好環境下,1年苗可達1.5-2米高,3年生高達9米,10年生高約20米,20年生高約30米,以後生長漸慢,6年生即可開花結實,15年後進入盛果期。
二、播種
於11-12月採種,次年春播,也可在7-8月採種,當年播種。每100千克果實可獲種子1.5千克,千粒重藍桉為2.8克、直乾桉為1.5克,種子發芽率達90%以上。
1、母床育苗。選擇土壤肥沃的菜園地做苗床地,在3月中旬播種,精細整地理墒,墒寬1.2-1.6米。將種子浸泡48小時後,用細沙拌勻種子撒播於苗床上,用細糞土覆蓋1-2厘米厚。澆足水後蓋膜,播後7-10天可出土,土壤保持濕潤、通風,防止高溫燒苗。當小苗長至5-10厘米高時,揭膜煉苗;苗長到30-40厘米高時,宜選陰雨天移栽,易成活。在滇中地區於6月上旬至7月上旬移栽最佳。
2、營養袋育苗。營養土裝袋後,將浸泡好的種子播於袋中(每袋2-3粒),再覆蓋一層細糞,澆足水後蓋膜,注意通風和保持水分。在小苗成長期間定苗,拔出弱小苗,每個營養袋留1株。待小苗長至10-20厘米高時可以移栽,一般3月上旬育苗,6月上旬雨季進行移栽。
3、苗床管理。待幼苗出苗後,拔除苗床的所有雜草。天目木蘭幼苗易發生立枯病,發病初期每畝用70%敵克松500倍液(每畝用100千克藥液),噴淋或澆潑苗床2-3次,每次間隔時間10-15天。
三、移栽及幼樹管理
1、移栽。6月上旬雨季開始後進行移栽,塘深40厘米,直徑40厘米,每畝植300株(株行距1×2米),栽後澆足定根水,培土要高於地表,防止積水爛根和土壤板結,利於幼樹成活生長。
2、施肥及蟲害防治。成活後,每畝用複合肥50千克或普通過磷酸鈣40千克、尿素10千克,於塘周施用。天目木蘭易受黃螞蟻為害,在移栽成活後,用10%二嗪磷顆粒劑每畝500克或3%辛硫磷每畝1千克拌在化肥中,施於塘周與土壤拌勻,可防治黃螞蟻的危害。
3、幼樹管理。成活後的幼樹林應禁止放牧,及時鏟鋤樹苗周圍的雜草,有條件的鬆土,保持土壤疏鬆。樹苗長至2-3年後,每年進行修枝1次,修除下層細弱枝,有利於通風透光,保持樹苗的成長。4年後即可采葉提取芳香油。

植物價值

天目木蘭天目木蘭
觀賞價值
天目木蘭(Magnoliaamoena)為木蘭科(Mag—noliaceae)木蘭屬(Magnolia)植物,是中國東部中亞熱帶特有樹種,1984年被列為國家三級珍稀瀕危保護物種,目前天目木蘭自然種群分布範圍狹窄、個體數目較少;現零星分布於浙江、安徽、江蘇、江西等地,生於海拔200-1200m丘陵的山林中;天目木蘭花先葉開放'9;花美麗芳香、白色、淡紅色或紅色,是重要的園林觀賞、香料和藥用植物.同時木蘭科植物具有一些比較原始的性狀,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關鍵類群之一,因而對瀕危植物天目木蘭的深入研究很為重要。
藥用價值
【藥名】:天目木蘭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木蘭科植物天目木蘭的花蕾
【功效】:清熱利尿,解毒消腫,潤肺止咳。
【主治】:治酒疸,重舌,癰腫瘡毒,肺燥咳嗽,痰中帶血。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腎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30克;外用:搗敷。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浙江。
【拉丁名】:原植物天目木蘭MagnoliaamoenaCheng同屬植物黃山木蘭MagnoliacylindricaWils.
【考證】: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化學成分
用水浴加熱一反相柱吸附提取天目木蘭(MagnoliaamoenaCheng)的揮發性物質,用GC-MS對其化學成分和相對含量進行了系統分析,得到27個組分,鑑定出23種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為α-蒎烯、β-蒎烯、莰烯、β-月桂烯、D-檸檬烯、鞋葑酮、十八烷等。

相關詞條

圓葉玉蘭 長喙厚朴 大葉木蘭 黃山木蘭木蘭科

參考文獻

[1]傅立國;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第一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452-453,682-683
[2]李石生;四種藥用植物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M];南京:中國藥科大學,1999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3

在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機體,均屬於生物。生物應分為幾個界,把行固著生活和自養的生物稱為植物界,簡稱植物。植物的特點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說它可以藉助光能及動物體內所不具備的葉綠素,利用水、礦物質和二氧化碳生產食物。釋放氧氣後,剩下葡萄糖——含有豐富能量的物質,作為植物細胞的組成部分。植物通常是不運動的,因為它們不需要尋找食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植物吧!

盤點中國瀕危的植物樹種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資料顯示,中國野生植物種類豐富,擁有高等植物3萬多種,約占世界總數的10%,位居世界第三,是栽培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但近30年來,由於經濟快速發展、人口迅速增長、環境破壞嚴重,植被萎縮等壓力,中國現有野生植物物種中約有6000種植物處於瀕危或瀕臨絕滅的狀況,並且已有100多種植物面臨極危或瀕危,有相當大一部分的種質資源在野外已經不存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