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莢葉

青莢葉

青莢葉(拉丁學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 Dietr.),山茱萸科,青莢葉屬落葉灌木,高可達2米。葉紙質,卵形、卵圓形、稀橢圓形,先端漸尖,極少數先端為尾狀漸尖,葉基部闊楔形或近於圓形,邊緣具刺狀細鋸齒;初夏開花,雌雄異株,花小,黃綠色,生於葉面中央的主脈上。核果球形,黑色,故又名“葉上珠”。分布於中國河南、陝西及長江流域至華南各地,日本、不丹、緬甸亦有分布。全株藥用,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的療效;中國民間或用作陰症藥。

基本信息

植物檔案

青莢葉青莢葉

中文名:青莢葉

拉丁名:Helwingia japonica

目名: 山茱萸目

科名: 山茱萸科

屬名:青莢葉屬

別名:葉上花、葉上珠

產地分布:中國黃河以南各地均有分布;日本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

灌木,高1—2米;樹皮深褐色或淡黑色;枝條纖細,綠色,無毛,葉痕顯著。葉薄紙質,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13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邊緣具細鋸齒,齒端成芒刺狀,葉面暗綠色,背面紫綠色,兩面均無毛,中脈在葉面微凹,在背面突起;葉柄長1—4厘米,托葉長4—6毫米,線狀分裂。花小,淡綠色;花萼小,花瓣3—5,三角狀卵形,鑷合狀;雄花通常10—12朵組成密傘花序;雄蕊3—5,短於花瓣;花葯卵圓形,花絲纖細,微內彎,無退化雌蕊,著生於花盤內;花柄長1—4毫米;雌花常單生,稀2—3朵組成密傘花序,花梗極短;無退化雄蕊;子房卵圓形或近球形,花柱長約1毫米,柱頭3裂或4—5裂。果實黑色,具5棱,長

青莢葉青莢葉

7—8毫米,直徑6—9毫米,著生於葉面的基部;種子3—5,長圓形,具網紋。花期4—5月,果期7—9月。

動植物形態

落葉灌本,高達2m。幼枝綠色,無毛,葉痕顯著。葉互生;葉柄長1-5cm;托葉線狀分裂;葉片紙質,卵形、卵圓形,長3-9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於圓形,上面淡綠色,下面被白粉,常呈灰白色或粉綠色,邊緣具刺狀腺質鋸齒。雌雄異株,雄花4-12,呈傘形或密傘花序,著生於葉面中脈的1/2-1/3處,雄蕊3-5,生於花盤內側;雌花1-3,著生處與雄花同;子房卵圓形或球形,柱頭3-5裂。漿果,成熟後黑色,分核3-5。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長習性

生長期喜陰濕涼爽環境,要求腐殖質含量高的森林土,忌高溫、乾燥氣候。

繁殖培育

用種子繁殖,也可扦插、壓條。

生長環境

常生於海拔3300米以下的林中,喜陰濕及肥沃的土壤。

生長期喜陰濕涼爽環境,要求腐殖質含量高的森林土,忌高溫、乾燥氣候。

地理分布

廣布於中國黃河流域以南各省區。日本、緬甸北部、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主要變種

中華青莢葉中華青莢葉

該變種和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下面被白粉,常呈灰白色或粉綠色。產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貴州北部、雲南東北部。常生於海拔1240-2800米林下。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西部。

該變種的葉片常近於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基部圓形,稀淺心形,葉片基部常下延;果實著生於葉面中脈中部,但葉片先端鈍圓或凹陷者,其果實生於葉面中脈中部或中部以上。產四川西部。常生於海拔1900-2600米的林下。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該變種的葉近於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1厘米,寬3.5-4.5厘米,下面灰色,微有白粉,邊緣具鈍圓鋸齒。產四川。常生於海拔1200-2300米的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灌縣。

極近於白粉青莢葉var. hypoleuca Hemsl. ex Rehd.,但本變種的葉形和邊緣鋸齒均與之易於區別。

喜馬拉雅青莢葉喜馬拉雅青莢葉

該變種與其他變種的區別在於葉下面中脈及側脈上均具有白色乳突狀突起,葉上面中脈上僅有一個果實,其先端宿存4-5裂柱頭,分核4-5枚。產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四川及西藏東南部。常生於海拔2100-3300米林中,以鐵杉或冷杉林下分布較多。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洪雅縣。

該亞種與原亞種的區別在於葉片為長圓形,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1.5-6厘米。

產浙江南部及台灣。常生於海拔1700-2500米林中。

栽培技術

青莢葉可通過種子播種或扦插進行繁殖。當秋季種子成熟後,將採集的果實搗爛果肉,用清水反覆沖洗,取出種子,陰乾。可隨時采隨時播種,也可沙藏,與翌年春季盆插或地插。地插適宜選擇背風遮蔭、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扦插可選取1~2年生枝,剪成長6~12厘米具芽的插穗,於秋季或春季進行。並注意加蓋保濕,提高其成活率。

主要價值

藥用

青莢葉青莢葉

青莢葉根、全株:苦、微澀,涼。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用於水腫,小便淋痛,尿急尿痛,乳汁較少或不下。 葉:清熱除濕。用於便血。 果實:用於胃痛。

青莢葉莖髓:味甘;淡;性平;功能主治,通乳。主乳少;乳汁不暢;用法,內服:煎湯,用量,3~9g。

民族用藥

侗藥:巴冬侖,Bav dongl naenl,嫩務巴(Naenlwul bay):葉或莖主治喉老(吼皰“哮喘"),涸冷(水腫病咳喘)《侗醫學》。

土家藥:葉上子(ye shamg zi):葉或果實治便血,擺紅,月經不調,月家病,不孕症。

觀賞

春天是青莢葉的開花季節,朵朵小花在頁面上開放,到了6月初,頁面上已開始結出1~3個綠色的小果,秋季果實成熟時,將轉變成黑色,宛如一顆顆亮黑色的寶石,鑲嵌在翠綠色的頁面上。奇特的景象,使遊人駐足觀賞,並驚嘆豐富多彩和神奇無比的植物世界。

青莢葉屬簡介

青莢葉青莢葉

屬名HelwingiaWilld.青莢葉屬

描述HelwingiaWilld.青莢葉屬,山茱萸科,山茱萸目,8種,產喜馬拉雅區至日本,中國約5種,分布於西北部、西南部至東部。落葉灌木;葉互生,單葉,邊緣有鋸齒;托葉小;花小,單性異株;雄花多至12朵,排成傘形花序生於葉面,稀生於枝上;雌花1-4朵聚生於葉面;萼小;花瓣3-5,鑷合狀排列;雄蕊3-5;子房下位,3-5室;胚珠單生,倒垂;果為一漿果狀的核果。 分布量世界:8種;中國:5種

引種狀況:非引種

中華青莢葉HelwingiachinensisBatal.

西域青莢葉HelwingiahimalaicaHook.f.etThomsexC.B.Clarke

小狹葉青莢葉HelwingiahimalaicaHook.var.parvifoliaLi

青莢葉Helwingiajaponica(Tunb.)Dietr.

草藥鑑別

青莢葉青莢葉

⑴本品粉末紅褐色。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多角形或類長方形,直徑16~30μm,垂周壁連珠狀增厚,外平周壁顆粒狀角質增厚,胞腔含淡橙黃色物。中果皮細胞橙棕色,多皺縮。草酸鈣簇晶少數,直徑

12~32μm。石細胞類方形、卵圓形或長方形,紋孔明顯,胞腔大。

⑵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酸乙酯1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4: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紫紅色斑點;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顯相同的橙黃色螢光斑點。

【檢查】:雜質(果核、果梗)不得過3%。水分照水分測定法測定,不得過16.0%。總灰分不得過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0.5%。

藥理研究

⑴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青莢葉青莢葉

青莢葉有強心作用,青莢葉注射液2-8mg/kg靜脈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縮

性和心輸出量,提高心臟工作效率。犬注射後,動脈收縮壓、舒張壓及平均血壓、左心室內壓均升高。青莢葉注射液能對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動物血壓升高,腎血流量增加,延長動物存活時間。

⑵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青莢葉不同組分對免疫系統影響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遲髮型超敏反應,抑制T淋巴細胞的活化。青莢葉總苷和熊果酸能明顯抑制T淋巴細胞增殖、轉化,抑制LAK細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生成和白細胞介素-2的產生,對器官移植產生的排斥反應有明顯的對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青莢葉總苷500mg/kg,連續給藥6天,可明顯延長小鼠移植心臟後的存活時間。而水煎液對體液免疫有促進作用,可加速血清抗體IgG、IgM形成。

⑶抗炎、抗菌

青莢葉青莢葉

青莢葉水煎劑對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滲出和組織水腫及肉芽組織增生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對腫脹組織中PGE含量無明顯影響,能降低大鼠腎上腺內維生素C的含量,減輕腎上腺細胞損害。提示其抗炎機理與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有關,對PGE合成釋放無明顯抑制作用。青莢葉對表皮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⑷抗應激、抗氧化、降血脂青莢葉能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勞能力,增強記憶力。青莢葉能提高紅細胞中SOD活性,對抗脂質過氧化。其醇提物還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的含量,抗動脈硬化。

園林用途

青莢葉,花果著生部位奇特,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可室內盆栽或植林下。全株入藥。

相關詞條

柳葉菜 松樹 檀木 石南藤 刺柏
圓柏 鐵杉 池杉 華山松 羅漢松

種子植物百科(二)

種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進化的種類,世界上已分化出20餘萬種,是現今地球表面綠色的主體。

山茱萸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