蒔蘿

蒔蘿

蒔蘿,傘形科,蒔蘿屬,原為生長於印度的植物,外表看起來像茴香,開著黃色小花,結出小型果實,自地中海沿岸傳至歐洲各國。蒔蘿屬歐芹科,葉片鮮綠色,呈羽毛狀,種子呈細小圓扁平狀,味道辛香甘甜,多用作食油調味,有促進消化之效用。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蒔蘿蒔蘿
學名:AnethumgraveolensL
分類:傘形科,蒔蘿屬(AnethumL.)
別名:土茴香;宋《開寶本草》一名慈謀勒。
形態:多年或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直立,無毛。矩圓形至倒卵形,長10-35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最終裂片絲狀。復傘形花序頂生,直徑約15厘米;無總苞及小苞;花瓣黃色,內曲,早落。雙懸果橢圓形,背棱稍突起,側棱狹扁帶狀。
用途:果實可提芳香油,為調合香精的原料;可作小茴香的代用品;果入藥,有驅風、鍵胃、散瘀、催乳作用。
原產歐洲南部;中國東北、甘肅、廣東廣西等地栽培。果實可提芳香油,為調合香精的原料;果入藥,有驅風、鍵胃、散瘀、催乳作用。
俗名:土茴香。屬傘形科植物。宋《開寶本草》一名慈謀勒。現中國南北各地都有栽培。果實可提取芳香油。可作小茴香的代用品,亦入藥用。

藥用價值

蒔蘿蒔蘿
性味:辛、溫,無毒。
成分:果實含有揮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藏茴香酮檸檬烯、水芹烯等,及脂肪油
藥理:健胃、驅風、催乳。
功用主治:小兒氣脹、嘔逆、腹冷、食欲不振。
用法:小兒疝氣腹脹
萌蘿子炒香研細末,以熱黃酒調如糊,趁溫囂包患部,一日2~3次換敷。
閃挫腰疼
蒔蘿子炒香,每次3克,溫黃酒送服,一日2-3次。

其它用途:醫療上如腸胃不適、口臭糖尿病等均有療效,對於哺乳中之產婦經常食用可增加乳汁之分泌。最常見的用法是撒在魚類冷盤及煙燻鮭魚上,以去腥或做盤飾,也可加入泡菜、湯品或調味醬,或製成麵包、芋頭和海鮮。蒔蘿子氣味較強,多用於醃漬業,如醃漬黃瓜;葉子氣味溫和又稱(dillweeds),將之切碎放入湯、生菜沙拉及海產品中,可促進風味適宜用於魚類、海鮮蔬菜、調味醬等。因有助產效果孕婦不宜使用其精油。

蒔蘿制小茴香

蒔蘿蒔蘿
俗名:香絲菜谷茴香
性味:性溫,味辛。
功效:理氣開胃,解魚肉毒。
宜食:適宜小腸疝氣痛,寒氣腹痛,胃寒噁心呃逆嘔吐之人食用;適宜睪丸腫痛偏墜,睪丸鞘膜積液之人食用;適宜孕婦產後乳汁缺乏者食用;適宜女子月經期間小腹冷痛時食用;適宜腎虛腰痛,轉側不能,嗜臥疲弱,或小便夜多者食用。宜作為調味品食用,可以芳香開胃,增進食慾。
《開寶本草》:“主膀胱、腎間冷氣及盲腸氣,調中止痛,嘔吐。”元·李杲:“補命火不足。”《傷寒蘊要》:“暖丹田。”《隨息居飲食譜》:“殺蟲辟穢,制色肉腥臊冷滯諸毒。”
忌食:發熱之人或有內火者,以及陰虛之人忌食;乾燥綜合徵,結核病,糖尿病,更年期綜合徵等陰虛內熱者忌食。
《本草經疏》:“胃、腎多火,陽道數舉,得熱則嘔者勿服。”《得配本草》:“肺、胃有熱及熱毒盛者禁用。”《本草述》:“大抵此味之治,切於寒者或虛寒者,若小腸、膀胱井胃腑之證患於熱者,投之反增其疾也。”
按語:茴香的主要成分為蒔蘿,還有成分為茴香腦茴香酮甲基胡椒酚茴香醛等,吃了可以刺激胃腸神經血管,增加胃腸蠕動,排除胃腸中積氣,促進全身血液的流動,因而可以達到中醫所謂的祛風散寒,暖胃行氣的作用。蒔蘿,亦稱小茴香,又叫土茴香、癟谷茴香,也能行氣開胃,溫暖脾腎、解魚肉毒,故其功用和宜忌均與本文小茴香類似。《本草正義》中說:“皆溫辛行氣散寒之功,治諸疝最佳,然辛香燥烈,耗氣傷津,止可藉以行經,不可獨任重任。”而《飲食須知》中又說:“有實熱者少食。”

蒔蘿科

蒔蘿蒔蘿
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一個較大的科。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根通常直生,呈圓錐形,少數呈塊狀、球狀或為成束的鬚根。直立或匍匐上升,通常為圓柱形,一般髓部充實,有時中空。葉互生,葉柄的基部具葉鞘,邊緣通常為膜質;葉片通常分裂,為1回掌狀分裂或1-4回羽狀分裂的複葉,有時為1-2回三出式羽狀分裂的複葉,很少為單葉。花兩性或雜性,呈頂生或兼有側生的復傘形花序或單傘形花序,少數為頭狀花序。傘形花序有傘輻數條至數十條,基部有總苞片,全緣或齒裂,很少羽狀分裂;小傘形花序基部通常有小總苞數片至十多片,全緣或很少羽狀分裂;花萼子房貼生,萼齒5或無;花瓣5,基部狹窄,有時成爪或內捲成小囊、頂端鈍圓或有內折的小舌片;雄蕊5,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頂部有盤狀或短圓錐狀的花柱基。果為2個分生果又稱雙懸果
芹目(Apiales)的一科,約250屬。分布廣泛,生境多樣,主要產於北溫帶。多為芳香草本植物。葉互生,羽狀分裂,基部具鞘。花小,聚生成典型的繖形花序,常為兩性花,萼片、花瓣各5枚,花柱基部有增大的花盤。果具棱,成熟時常裂為兩半。
蒔蘿蒔蘿
不少種有毒,如芹葉鉤吻(Coniummaculatum)、斑葉毒芹(Cicutamaculata)和愚人歐芹(Aethusacynapium,即毒歐芹)。有些種廣泛用作蔬菜,如皺葉歐芹(Petroselinumcrispum)、野胡蘿蔔(Daucuscarota)、芹菜(Apiumgraveolens)、歐洲防風(Pastinacasativa)和茴香(Foeniculumvulgare)。用作草藥和調味的有茴芹(Pimpinellaanisum)、蒔蘿(Anethumgraveolens)、芫荽(Coriandrumsativum)、葛縷子(Carumcarvi,)和歐蒔蘿(Cuminumcyminum)。有些種長期用作民間藥物,如膠氨芹(Doremaammoniacum)及羊角芹(Aegopodiumpodagraria)。有栽培觀賞價值的如大星芹(Astrantiamajor)、藍飾帶花(Trachymenecaerulea)、海刺芹(Eryngiummaritimum)等。
該科約270屬2800種。廣布於北溫帶至熱帶和亞熱帶高山地區。中國約95屬580餘種,產全國各地,以西部為最多。該科不少種類是中國傳統的中藥材,如當歸、川芎、獨活、柴胡、前胡、北沙參、明黨參、羌活阿魏等,傘形科植物的主要化學成分有香豆素類、精油和精油生源相關的非揮發性成分、聚乙炔類、黃酮類、苯丙烷類及苯乙烯類、及酚類、三萜皂苷生物鹼等類化合物。這些成分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可用以治療某些疾病,其中部分已獲得初步療效和成果。
某些種類有食用價值,為常見栽培的蔬菜,如芹菜、芫荽、胡蘿、歐芹等。有的供做食品香料或工業用香料,如茴香、蒔蘿等。有的可做飼料,如歐防風。還有一些屬於有毒植物,如毒參、毒芹等。1898年,德魯德綜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將蒔蘿科分為天胡荽亞科變豆菜亞科芹亞科3個科。這個系統仍為世界學者廣泛套用。蒔蘿
五加科的關係最為密切。

繁殖培育

播種和扦插繁殖,播種繁殖為主。最好選用優良母體,建立種子園和采穗樹園。行播種繁殖的,最好從人工輔助授粉開始,應在5-6天盛花期間重複授粉5-6次。

育苗技術 

蒔蘿蒔蘿
①採種:蒔蘿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花,10月中、下旬種子成熟。當球果由黃綠色變為黃褐色,種皮由黃褐色變為深褐色時,種子逐漸成熟,即可採收。將球果攤於室內陰乾,當球果開裂後,輕輕敲擊脫出種子。

②種子處理:播種前可用冷水或40-50℃溫水浸種4-5天。每天換水一次,撈出瀝乾水分即可播種。也可用3%的硫酸銅或1%尿溶液浸種,有益於發芽,用甲醇浸種5分鐘可提高發芽率和提早發芽。近年來,也有的採取長期冷水浸種,獲得良好的效果。

③播種:蒔蘿對土壤pH反應敏感。中性或微鹼土育苗,常出現苗木黃化現象,生長不良.故宜選地下水位較高,pH5-6.5。肥沃濕潤的沙壤土播種育苗。冬季播種以12月為好,春季播種宜在2月中、下旬進行。蒔蘿幼苗出土力弱,覆土不宜太厚,以2厘米左右為宜。覆土後隨即覆蓋一層稻草或地膜,以利保墒並防止土壤板結。每米條溝播種30-50粒,蒔蘿幼苗對不同土壤水分水平的光合生理回響。設定常規生長水分條件(CK)、輕度乾旱水分脅迫(T1)、土壤水飽和(T2)以及水淹(T3)4個不同處理組,研究蒔蘿當年實生幼苗在三峽庫區消落帶水位變化條件下的光合生理生態回響機理和適應對策。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水分處理均顯著影響蒔蘿幼苗光合色素、葉片氣體交換以及表觀資源利用效率,蒔蘿幼苗不僅具有耐水濕的特點,還具有一定程度的耐旱性。在消落帶防護林體系建設中,蒔蘿適宜栽植於土壤飽和水或漬水的環境中,在乾旱環境條件下應注意澆水抗旱,使蒔蘿保持正常的淨光合速率

④撫育管理要點:蒔蘿出苗期胚軸長且脆嫩,應注意及時揭去覆草,以防傷苗。然後根據出苗情況,在進行疏密補缺,使苗木均勻分布。進入幼苗期,苗木對水分虧缺反應敏感,水分管理尤應當心,應經常保持苗床濕潤。此後追肥也應增加,但要注意次多量少(濃度低些),從5月下旬開始至8月中旬,每隔2-4周追速效肥一次,為防苗木黃化,還應及時施入適量的硫酸亞鐵。每次施肥和灌水後應及時鬆土除草。

扦插繁殖

蒔蘿蒔蘿
近幾年,由於氣候反常對種子的影響,蒔蘿的播種繁殖發芽率較低。在當前種源不足的情況下,扦插育苗是蒔蘿繁殖的主要方法。扦插繁殖時,為了擴大條源加速繁殖,除了硬枝扦插外,還可在夏、秋季節套用嫩枝扦插。扦插育苗分硬枝扦插、嫩枝扦插良種。扦插宜用幼齡樹的秋梢帶踵扦插。插條用高錳酸鉀液浸泡2h,效果好。移植要帶土球,小苗沾泥。具體做法如下:
嫩枝扦插:6月至8月份,在中幼齡樹上選取萌發的側枝,剪成插穗,上部留葉3片至5片,用沙壤土作基質,以5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插於苗床,並搭陰篷遮蔭,保持床面濕潤,一般9月中下旬即可癒合生根。
相關技術要求:在進行硬枝扦插時,插條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成苗率的高低和苗木的品質。此外,硬枝扦插成活率除與母體有關外,還與插穗剪取的部位密切相關,以枝條的基部為最好,中部次之,梢部最差。

種子植物百科(二)

種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進化的種類,世界上已分化出20餘萬種,是現今地球表面綠色的主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