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楸[核桃楸]

核桃楸[核桃楸]
核桃楸[核桃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核桃楸( Maxim.)隸屬胡桃科,山胡桃屬。落葉喬木,高達20餘米;枝條擴展,樹冠扁圓形;樹皮灰色,具淺縱裂;幼枝被有短茸毛。奇數羽狀複葉生於萌發條上者長可達80厘米,葉柄長9-14厘米,小葉15-23枚,長6-17厘米,寬2-7厘米;分布區地處溫帶、局部地區可深入亞熱帶北緣。喜歡涼乾燥氣候,耐寒,能耐-40℃嚴寒。 (概述圖片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喬木

核桃楸 核桃楸

喬木,高達20餘米;枝條擴展,樹冠扁圓形;樹皮灰色,具淺縱裂;幼枝被有短茸毛。奇數羽狀複葉生於萌發條上者長可達80厘米,葉柄長9-14厘米,小葉15-23枚,長6-17厘米,寬2-7厘米;生於孕性枝上者集生於枝端,長達40-50厘米,葉柄長5-9厘 米,基部膨大,葉柄及葉軸被有短柔毛或星芒狀毛;小葉9-17枚,橢圓形至長橢圓形或卵 狀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初被有稀疏短柔毛,後來除中脈外其餘 無毛,深綠色,下面色淡,被貼伏的短柔毛及星芒狀毛;側生小葉對生,無柄,先端漸尖,基部歪斜,截形至近於心臟形;頂生小葉基部楔形。葉痕呈“猴臉”形。髓心片格狀。

花序

雄性葇荑花序長9-20厘米,花序軸被 短柔毛。雄花具短花柄;苞片頂端鈍,小苞片2枚位於苞片基部,花被片1枚位於頂端而 與苞片重疊、2枚位於花的基部兩側;雄蕊12枚、稀13或14枚,花葯長約1毫米,黃色, 藥隔急尖或微凹,被灰黑色細柔毛。雌性穗狀花序具4-10雌花,花序軸被有茸毛。雌花 長5-6毫米,被有茸毛,下端被腺質柔毛,花被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被柔毛,柱頭鮮紅 色,背面被貼伏的柔毛。果序長約10-15厘米,俯垂,通常具5-7果實,序軸被短柔毛。

果實

果實球狀、卵狀或橢圓狀,頂端尖,密被腺質短柔毛,長3.5-7.5厘米,徑3-5厘米;果核 長2.5-5厘米,表面具8條縱棱,其中兩條較顯著,各棱間具不規則皺曲及凹穴,頂端具 尖頭;內果皮壁內具多數不規則空隙,隔膜內亦具2空隙。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核桃楸 核桃楸

分布區地處溫帶、局部地區可深入亞熱帶北緣。喜冷涼乾燥氣候,耐寒,能耐-40℃嚴寒。不耐蔭,以向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溝谷栽培為好。乾旱瘠薄及排水不良好處不宜生長。主要產區的氣候較溫涼濕潤,冬春季寒冷,積雪與冰凍期長,極端最低溫可達-50℃,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多為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6.5。為喜光、喜濕潤生境的陽性樹種,根系發達。常生於海拔400--1000米的中、下部山坡和向陽的溝谷。多與紅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 Maxim.、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和槭類Acer spp.、榆樹Ulmus spp.等組成針闊混交林或落葉闊葉混交林。萌櫱性和萌芽力較強,疏林內天然更新良好,生長較快。花期4--6月,果實9--10月成熟。

分布範圍

核桃楸 核桃楸

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小興安嶺、完達山脈、長白山區及遼寧東部,多散生於海拔300~800米的溝谷兩岸及山麓,與其他樹種組成混交林。大興安嶺林區東南部及河北、河南、山西、甘肅等地也有少量分布。蘇聯遠東地區、朝鮮北部也產。喜光。耐寒性較強,但有乾風吹襲時易引起乾梢。適生於腐殖質深厚、濕潤、排水良好的谷地或山坡下腹。生長較快。天然林20年左右開始結實,8~9月果熟。種子繁殖或用萌櫱更新。植苗和直播造林均可,但由於苗木根系發達,主根深長,移植時易傷及主根,同時種子發芽率高,多採用直播造林。萌櫱性較強,伐根往往萌發出很多萌條,生長良好,如果採取適當措施,及時選留萌條,可達更新目的。主要病害有枯枝病。害蟲有核桃橫溝象、核桃長足象、核桃鞍象危害果實、根頸,核桃舉肢蛾危害果實。

核桃揪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在黑河、嫩江、訥河、甘南、遜克、嘉蔭、蘿北、同江、撫運以南均有分布;次為吉林(除東北部外)、遼寧,並零星分布於內蒙古東部布特哈旗、科爾沁左翼後旗、喀嘈沁旗,灑北北部興隆、遵化、薊縣、易縣、蔚縣與南部內兵及北京房山,河南北部輝縣、濟源,山西北部渾源與西北部興縣,陝西北部輝縣、濟源,山西北部渾源與西北部興縣,陝西北部甘泉與南部洋縣、周至、南五台等地,朝鮮北部、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東北、華北多有種植;陽性,耐寒性強。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核桃 核桃

來源:胡桃科植物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以種仁、青果和樹皮入藥。夏秋采青果趁鮮搗碎泡酒備用;秋季采成熟果實,除去外果皮,洗淨曬乾或去內果皮(殼)取仁用。樹皮多於春夏之交採集,曬乾即得。

性味歸經:

種仁:甘,溫。

青果:辛,平。有毒。

樹皮:苦、辛,平。

功能主治:

種仁:斂肺定喘,溫腎潤腸。用於體質虛弱,肺虛咳嗽,腎虛腰痛,便秘,遺精,陽痿,尿路結石,乳汁缺少。

青果:止痛。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痛;外用治神經性皮炎。

樹皮:清熱解毒。用於細菌性痢疾,骨結核,麥粒腫。

用法用量:種仁、樹皮1~3錢;青果2~3錢,浸酒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核桃的藥用價值很高,中醫套用廣泛。祖國醫學認為核桃性溫、味甘、無毒,有健胃、補血、潤肺、養神等功效。《神農本草經》將核桃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品。唐代孟詵著《食療本草》中記述,吃核桃仁可以開胃,通潤血脈,使骨肉細膩。宋代劉翰等著《開寶本草》中記述,核桃仁“食之令肥健,潤肌,黑鬚髮,多食利小水,去五痔。”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記述,核桃仁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處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咳,腰腳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腸風”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核桃中的磷脂,對腦神經有良好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有防治動脈硬化的功效。核桃仁中含有鋅、錳、鉻等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體在衰老過程中鋅、錳含量日漸降低,鉻有促進葡萄糖利用、膽固醇代謝和保護心血管的功能。核桃仁的鎮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顯,冬季,對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療效極佳。可見經常食用核桃,既能健身體,又能抗衰老。有些人往往吃補藥,其實每天早晚各吃幾枚核桃,實在大有裨益,往往比吃補藥還好。 核桃是食療佳品。無論是配藥用,還是單獨生吃、水煮、作糖蘸、燒菜,都有補血養氣、補腎填精、止咳平喘、潤燥通便等良好功效。核桃的食法很多,將核桃加適量鹽水煮,喝水吃渣可治腎虛腰痛、遺精、陽痿、健忘、耳鳴、尿頻等症。核桃與薏仁、栗子等同煮作粥吃,能治尿頻、遺精、大便溏瀉、五更瀉等病症。核桃與芝麻、蓮子同做糖蘸,能補心健腦,還能治盜汗。生吃核桃與桂圓肉、山楂,能改善心臟功能。核桃還廣泛用於治療神經衰弱、高血壓、冠心病、肺氣腫、胃痛等症。

核桃楸皮 (《中藥志》)

異名:楸樹皮(《甘肅中藥手冊》),楸皮(《中藥志》)。

來源: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枝皮或乾皮。植物形態詳"核桃楸果"條。

採集:春、秋採收,剝取枝皮或乾皮,曬乾。

藥材:乾燥的枝皮,常扭曲成繩狀或呈單捲筒狀,長短不一,可達1米以上。厚1~2毫米。外表面淺灰棕色,平滑有紐縱紋,並有少數淺棕色圓形突起的皮孔,與三角形葉痕。內表面暗棕色,平滑而有細縱紋。質堅韌,不易折斷麗易縱裂,斷面纖維性。氣無,味微苦而略澀。水浸液淺黃棕色,不顯螢光。

產河南、河北、陝西、黑龍江、吉林、甘肅等地。

核桃楸 核桃楸

本品在國內大部分地區習慣作秦皮使用,但據《本草》記載,秦皮當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的樹皮。參見"秦皮"條。

化學成分:樹皮、葉及外果殼含有甙類及大量鞣質等。葉含鞣質6.25~9.35%。

炮製:洗淨,潤透,切塊,曬乾。

性味:苦,寒。

①《河北藥材》:"味苦,性寒。"②《河北中藥手冊》:"性平,味苦辛。"

③《陝甘寧肯中草藥選》:"味苦,性微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止痢,明目。治泄瀉,痢疾,白帶,目赤。

①《河北藥材》:"瀉熱,明目,止痢。"

②《河北中藥手冊》:"清熱解毒。"

③《陝甘寧肯中草藥選》:"清熱燥濕。"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外用:煎水洗眼。

選方:①治腸炎,痢疾:核桃揪皮、白頭翁、黃柏各三錢,黃連一錢。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②治慢性細菌性痢疾:核桃楸皮四錢,生地榆、椿皮各三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③治濕熱白帶:核桃楸皮、蒼朮各三錢。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④治急性結膜炎:核桃楸皮,竹葉各三錢,黃連一錢。水煎服。或用核桃楸皮五錢,煎湯洗眼。(《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⑤治麥粒腫,大便乾燥:核桃楸皮三錢,大黃二錢。水煎服。孕婦忌服。(《河北中藥手冊》)

核桃楸 核桃楸

藥名:核桃楸果

別名:馬核桃、馬核果、楸馬核果、山核桃

漢語拼音:he tao qiu guo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J.stenocarpa Maxim.]

歸經:胃經

藥理作用:核挑揪葉煎劑對大鼠有加速體內糖的同化,或降低血糖的作用。其方法為大鼠在口服藥物後半小時,以60%葡萄糖(30ml/kg)灌胃,2.5-3小時後測尿糖;給藥組的尿糖較對照組顯著為低。

中藥化學成分:果仁含油脂40-50%,蛋白質15-20%,糖1-1.5%及維生素C,青果皮中含有胡桃醌(juglone)等。

功效:行氣止痛

考證:出自《東北藥植志》:山核桃葉有毒,放於水源上方及池沼中可毒魚。亦為農業殺蟲用。科屬分類:胡桃科還可用於古玩,

拉丁文名:Fructus Juglandis Mandshuricae

主治:脘腹疼痛;牛皮癬

生態環境:生長土質肥厚、濕潤、排水良好的溝谷兩旁或山坡中下部的雜木林中。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末成熟綠色果實或放熟果皮,鮮用或曬乾。

資源分布:分布東北及河北、山西等地。

選方:治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痙攣性腹痛:山核桃(選未成熟綠色果實)六斤。軋碎,用燒酒十斤,浸泡二至三周,去渣,過濾備用。成人每次內服十至十五毫升。(《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園林套用

胡桃楸樹幹通直,樹冠寬卵形,枝葉茂密,可栽作庭蔭樹。孤植、叢植於草坪,或列植路邊均合適。

栽培技術

育苗

春播

春播,選粒大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進行催芽處理,用濕砂貯藏,翌年春播種篩出種子,攤放翻曬,待種子有多數裂口時,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秋播不需催芽,可直接播種。

本種苗木主根深長,側根、鬚根甚少,移植時不易成活。造林時應採用冬季直播造林。春季播種時,核果應在濕砂內層積,以解除發芽前果皮的機械壓力。播種造林地一般選擇土層深厚、水肥條件較好的山谷、溝旁或山坡下部。

選種

核桃楸 核桃楸

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挑選,種子選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播種能否成功。

1 、最好是選用當年採收的種子。種子保存的時間越長,其發芽率越低。

2 、選用籽粒飽滿、沒有殘缺或畸形的種子。

3 、選用沒有病蟲害的種子。

消毒

消毒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指對種子進行消毒,另一個是指對播種用基質進行消毒。

家庭對種子消毒常用 60 ℃ 左右的熱水浸種一刻鐘,然後再用溫熱水催芽12 ~ 24 小時。

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麼病蟲都能燙死。

催芽

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 12 ~ 24 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並膨脹起來。對於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核桃楸 核桃楸

對於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籤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基質1 公分厚,然後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 1/2 ~ 2/3 ,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 對於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 3 × 5 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後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 ~ 3 倍。播後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後當盆土略乾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衝起來;

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種後,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膠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把薄膜揭開,並在每天上午的 9 :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 3 :30 之後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 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後,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 3 片或 3 片以上的葉子後就可以移栽。

扦插

常於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於早春用前一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

扦插基質: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於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經配製好並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鹼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扦插枝條的選擇: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後,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 5~ 15 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 3 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 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 0.5 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 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後,選取前一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 3 ~ 4 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苗間管理

溫度

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 20 ℃~ 30 ℃,低於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於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 ,並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後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濕

濕度

扦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 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製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於水中。

光照

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後,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壓條繁殖

核桃楸 核桃楸

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一圈,剝後的傷口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20公分、寬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象裹傷口一樣把環剝的部位包紮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紮緊,中間鼓起。約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後,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移栽

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 4 ~ 6 公分,再覆上一層土並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放入苗木後,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並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濕度管理

喜歡略微濕潤至乾爽的氣候環境。

耐寒。夏季高溫期,不能忍受悶熱,否則會進入半休眠狀態,生長受到阻礙 。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 15~30℃。

光照管理

喜歡半蔭環境,在陽光強烈、悶熱的環境下生長不良。

肥水管理

對於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乾旱情況,施用 2 ~ 4 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 30 ~ 100 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為20 公分。溝內撒進 25 ~ 50 斤有機肥,或者 1 ~ 5 兩顆粒複合肥(化肥),然後澆上透水。 入冬以後開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澆水。

修剪

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後,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

毛氈病

核桃楸 核桃楸

症狀:又稱山胡桃叢毛病、疥子、痂疤。主要為害核桃楸葉片。發病初期葉面散生或集生淺色小圓斑,大小1mm左右,後病斑逐漸擴展至4~13×3~10(mm),病斑顏色逐漸變深,多呈圓形至不規則形,痂疤狀;葉背面對應處現淺黃褐色細毛叢,嚴重時病葉乾枯脫落。河北、遼寧、吉林均有分布。

病原 :Eriophyes tristriatus erineus Nal.稱胡桃絨毛癭蟎,屬節肢動物門,蛛形綱癭蟎目。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胡桃絨毛癭蟎秋末潛入芽鱗內越冬,翌年溫度適宜時潛出危害。通過潛伏在葉背面凹陷處之絨毛叢中隱蔽活動,在高溫乾燥條件下,繁殖較快,活動能力也較強。河北7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發生較多。

(1)加強管理,及時剪除有蟎枝條和葉片,集中燒毀或深埋。

(2)藥劑防治。芽萌動前,對發病較重的林木噴灑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及克蟎特等殺蟎劑。發病期,6月初至8月中下旬,每15天噴灑1次45%晶體石硫合劑300倍液或噴撒硫磺粉,共噴3~4次。

保護現狀

日漸危種。核桃楸又名胡桃楸,材質優良,是中國東北地區珍貴用材樹種之一。由於過量砍伐,森林面積急劇縮減,現殘存大樹已很稀少。

核桃楸材質優良,有光澤,刨面光滑,紋理美觀,並具堅韌不裂、耐腐等優點。因此用途廣,經濟價值高,為軍工、建築、家具、車輛、木模、船艦、運動器械及樂器等用材。材質堅硬耐久,紋理美觀,為軍用及細工珍貴用材。種仁含油率40~63%,營養豐富,可榨油;果殼可制活性炭。樹皮含單寧,可制栲膠。同時可作嫁接核桃的砧木和育種的材料。

核桃楸 核桃楸

僅長白山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其它產區目前尚未採取任何保護措施,仍是主要採伐樹種。建議林業部門除控制採伐外,在主要產區(如黑龍江)劃定幾處禁伐區,加以保護。

生態

核桃楸是一種雌雄異型異熟物種,既種群中包含兩種異熟類型,雌性先熟和雄性先熟,並且兩種類型的比例接近1:1。

北京師範大學張大勇研究組利用微衛星-親本分析方法對核桃楸的交配模式和花粉散布模式進行了研究,發現該種植物是高度異交和非選型交配的物種; 同型個體間的親緣關係顯著高於異型個體間的親緣關係,且表現出一定的近交衰退。與一般的風媒傳粉物種不同,核桃楸種群內的花粉散布距離較近,並表現出很強的局域配偶效應。研究表明雌雄異型異熟的性系統不僅可以避免自交,而且能夠有效地減弱型內近交(白偉寧 等,200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