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醫古籍《本草述》,明末清初潛江人劉若金著。2005年元月,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經過校勘和注釋的《本草述》簡體校注本,書名《本草述校注》,
是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資助出版”的書目之一。立項支持整理此書的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在《前言》中認為,《本草述》是一部理論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本草學專著。具有五個方面的特點:簡約性、實用性、規整性、科學性和探索性。通過對劉若金及其學術思想的初步研究,專家們認為“劉若金所撰《本草述》是清代眾多本草學專著中很有價值的一種,應該通過系統的研究還原其在中藥學史上的學術地位。”並且提出了整理的思路和方法,除了採用傳統文獻整理的模式,還利用電子計算機手段,對《本草述》進行研究,為中醫藥科研、醫療、教學等工作提供文獻依據。劉若金的《本草述》,以其璀燦的學術光芒,閃耀在今人的面前!
作者
劉若金,字雲密,明末清初潛江人,明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後見明政權下移,知事不可為,堅決辭官歸里,杜門謝客,自號蠡園逸叟,他涉獵很廣,尤其喜好醫學,用三十年時間寫成《本草述》三十二卷。
背景
對劉若金生平及其編著《本草述》的事跡,毛道海先生在兩篇“潛江風情系列”文章中,有過詳細介紹:其一是《大宦大醫劉若金》、其二是《大醫藥學家劉若金》,此不贅述。在劉若金書成人逝三十餘年後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次子劉湜任淳安知縣時,將《本草述》初次刊刻傳世。此書在《清史稿·藝文三·醫家類》中有著錄。全書約八十萬字,分為水、火、土、金等三十一部,收載藥物四百九十餘種。每藥首列正名,次列氣味、主治、附方、修治,繼以劉氏本人以“愚按”撰寫的按語,主要闡發藥物理論。精選每種藥的傳統論述及各家學說,注重總結前人臨床實踐,文字簡練,且多駢語,朗朗上口,頗益後學,在歷代本草理論著作中具有相當影響,有多種清刻本和石印本存世。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