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彙纂》

《本草彙纂》

《本草彙纂》是清·屠道和撰的一本關於藥學著作,撰於1863年。

基本信息

作者

屠道和,清代醫家。字燮臣。湖北孝感縣人。業儒,後棄之習醫,於名家著、本草、脈學等造詣頗深。著《本草彙纂》三卷其分類索引系統精煉尤著(1851年)、《脈訣彙纂》二卷,《藥性主治》一卷、《分類主治》一卷、《普濟良方》四卷(其中《雜證良方》、《婦嬰良方》各二卷),合刊為《醫學六種》(1863年)。《本草彙纂》:斑蝥味辛氣寒有毒,破惡血惡毒,其性下走而不上,專走下竅,直至精溺之處,蝕下敗物,痛不可當,且入胎則墮,其毒可知。外用蝕死肌,敷疥癬鼠瘺惡瘡,內治破石淋,拔瘰癧疔腫,下猘犬毒、蠱毒、輕粉毒,取其以毒攻毒,然惟實者可用。

內容介紹

《本草彙纂》是綜合了不同的分類方法進行編纂的,全書共收藥560種,以藥物的藥性為分類依據,計分成31類,即1溫補、2平補、3補火、4滋水、5溫腎、6溫澀、7寒澀、8收斂、9鎮虛、10散寒、11驅風、12散濕、13散熱、14吐散、15溫散、16平散、17滲濕、18瀉濕、19瀉水、20降痰、21瀉熱、22瀉火、23下氣、24平瀉、25溫血、26涼血、27下血、28殺蟲、29發毒、30解毒、31毒物。書中又以其自然屬性另分出1谷、2菜、3果、4禽獸、5鱗等五部。在另一卷中,則又仿古代通用藥之例,以病為綱,每綱之下列所用藥物,計依五臟六腑各臟器所受之病證包括1風、2寒、3暑、4濕、5燥、6火、7熱、8痰、9氣、10血、11積、12痛等,列200餘種病證,各證均列所用之藥物。因此,本書是一部多角度搜引,便於查找,取諸家之長,切合臨床實用的本草著作。有學者認為:對傳統的藥效理論的研究在近代醫家中能繼承前代經驗的基礎又十分重視以藥物功效分類研究中藥的,其中比較突出的首推屠道和《本草彙纂》。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抱朴子》
《本草備要》
《本草綱目》
《瀕湖脈學》
《保嬰撮要》
《本草經集注》
《本草品匯精要》
《本草求真》
《本草圖經》
《本草崇原》
《本草分經》
《本草拾遺》
《本草述》
《本草述鉤元》
《本草通玄》
《本草蒙筌》
《本草萬方針線》
《本草原始》
《本經逢原》
《本經疏證》
《筆花醫鏡》
《本草綱目拾遺》
《參同契》
《察病指南》
《備急灸法》
《白喉全生集》
《本草三家合注》
《本草便讀》
《本草乘雅半偈》
《百大名家合注傷寒論》
《本草思辨錄》
《本草崇原集說》
《本草從新》
《愛廬醫案》
《本草衍義》
《保嬰易知錄》
《本草正義》
《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
《本草匯言》
《敖氏傷寒金鏡錄》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扁鵲心書》
《辨舌指南》
《辨證錄》
《本草經疏》
《病機沙篆》
《博濟方》
《不知醫必要》
《本草經疏輯要》
《蒼生司命》
《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
《保赤新書》
《保赤要言》
《本草發揮》
《本草發明》
《(魚孚)溪外治方選》
《保嬰金鏡錄》
《本草綱目必讀》
《本草問答》
《八十一難經圖解》
《本草醫方合編》
《本草飲食譜》
《本草用法研究》
《本草綱目萬方類編》
《本草韻語》
《本草征要》
《本草匯》
《本經便讀》
《痎瘧論疏》
《本草彙纂》
《本事方釋義》
《本事方續集》
《本草集要》
《白喉條辨》
《本草經解要》
《便易經驗集》
《辨脈平脈章句》
《白喉治法忌表抉微》
《辨疫瑣言》
《辨證良方》
《(魚孚)溪陸氏醫述》
《辨證施治》
《辨證施治綱要》
《百科百效全書》
《病機匯論》
《保赤存真》
《病理概論及各論》
《病症辨異》
《博愛心鑒》
《保赤彙編》
《博物知本》
《補註難經》
《補註神農本草》
《補註洗冤錄集證》
《不謝方》
《本草權度》
《采艾編翼》
《保赤全書》
《本草詩箋》
《藏府標本藥式》
《藏象學說的理論與運用》
《曹滄州醫案》
《草木圖會》
《草藥手冊》
《本草實錄》
《白氏外經》
《扁鵲偃側針灸圖》
《白氏內經》
《本草類方》
《本草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