蒔蘿草

蒔蘿草

蒔蘿草,英文常用名:Dill,來自西方的幸運植物、常用作香辛料。 原來生長在印度的植物,後傳到地中海沿岸,歐洲等地,埃及人在5000年前開始使用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蒔蘿草株高60-80公分,莖中空且直立,

蒔蘿草 蒔蘿草

上部具分枝性,葉線形,根莖葉都是墨綠色,看起來像茴香,開著小黃花,有小小的果實。

蒔蘿籽呈橢圓形而扁平,長3~5mm,寬2~3mm。表面棕色,頂端可見花柱殘基,基部有時帶有小的果柄。分果背面極為扁壓,有3條不明顯的棱,側棱延展成翅;合生面平直,中央有1條稜線。西方香辛料用其乾燥的種子、籽粉碎物、精油和油樹脂。而我國GB/T 12729.1-2008《香辛料和調味品 名稱》中明確其可使用部分為“果實、葉”。其葉常用於泡製花茶,而果實(籽)則作為香辛料用於食品行業中。

蒔蘿草 蒔蘿草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德國、西班牙、俄羅斯、印度。

主要價值

在《本草綱目》中,列入了所有的香辛料,許多香辛料被李時珍評為“可蔬、可和、可果、可藥”,其中蒔蘿的藥用功能:溫脾胃、開胃散寒、行氣、解魚蟹毒。

蒔蘿草的果實和種子,在尚未成熟時採收使用,可以提煉成精油食用,也可經挑揀除雜、晾曬、乾燥、滅菌等工序,處理成為香辛料(spices),用於西式烹調; 其葉子(又稱作蒔蘿草)亦作為香草(herbs),可以新鮮食用,也可以乾燥加工,氣味幽香。

作為香辛料可用於醃製青豆、黃瓜、泡菜和肉類(香腸類)的佐料,也可製作沙拉用調料、蛋黃醬、魚用醬油、海鮮醬油等。烹調用於羊膏和牛肉,可給出異趣和風味;有一些歐洲地區,將蒔蘿粉撒在三明治或乳酪上以賦予色澤。用於魚類烹調,可以去除腥味。

食用須知:需加熱的蒔蘿佐料需煮燒10min以上,冷拌的蒔蘿調味料需預先半合30min以上,才能發揮蒔蘿的最大風味。

風味特點

蒔蘿隨產地不同,香氣成分差別很大,以風味論,德國產的蒔蘿籽最好,其主要香氣成分:香芹酮>55%、檸檬烯、二氫香芹醇、對甲基丙烯苯、蒔蘿呋喃、月桂烯、α-水芹烯等。

蒔蘿子的香氣與葛縷子相似,為強烈的甜辛香,但比葛縷子透發尖刻,愉悅的程度似不及;味也與葛縷子相仿,稍有刺舌的辛辣感。蒔蘿子精油為強烈的葛縷子似的新鮮甜辛香,捎帶果和藥草樣香氣。需注意與蒔蘿草製取的精油之間的區別,蒔蘿草精油的草香氣明顯,有薄荷樣後味。蒔蘿子油樹脂的風味與原物相同。

主要質量標準

項目標準FDA標準
總灰分<10.0%<8.0%
酸不溶性灰分 <2.0%<1.0%
濕度<8.0%<10.0%
揮髮油>4.0ml/100g>2.5%(粉劑2.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